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印製書刊供應早期的聖經研究者

      C.T.羅素最早期的文章之一在1876年由《聖經考查者》雜誌加以發表。當時這份雜誌的編輯是紐約布洛克林的喬治·斯托爾斯。後來羅素弟兄與紐約州羅切斯特的N.H.巴伯攜手合作,並出資印製了《三個世界》這本書以及稱為《清晨先聲》的刊物。他與巴伯一同擔任《先聲》的編輯;1877年,羅素運用印行《先聲》的器材出版了《主復臨的目的與方式》這本冊子。羅素弟兄對屬靈的事和商務均十分精明,而巴伯則在排字和排版方面經驗豐富。

      可是,後來巴伯拒絕承認耶穌基督的贖價祭物具有贖罪的價值,於是羅素弟兄便與他脫離關係。因此,當羅素在1879年出版《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時,他不得不倚賴商業性的印刷廠。

      為了引起人們對聖經真理的興趣,羅素撰寫了一系列的小冊。次年,他籌備將其中的第一份發行。他不久便發覺,這件工作其實相當艱巨。為了處理這件事,羅素和他的同工在1881年2月16日設立了錫安守望台書社,由W.H.康利擔任社長,C.T.羅素則任祕書兼司庫。他們作了安排,書刊由美國賓雪法尼亞州、紐約州和俄亥俄州各處的印刷廠,以及英國的商業印刷廠負責印製。1884年,錫安守望台書社a正式成為法人團體,由C.T.羅素擔任社長;法人的章程顯示,這個團體的工作並非僅限於出版書刊而已。它的真正目標是宗教性的;章程規定這個書社的工作是要「以各種文字散播聖經真理」。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表現多大的熱心!1881年,僅在四個月的一段時期內,這個聖經社便發行了120萬本小冊,頁數超過2億。(這些「小冊」有許多實際是小書。)在此之後,社方年復一年地印製免費的聖經小冊,數目以千萬計。這些書刊以30多種文字印行,不但在美國分發,同時也在歐洲、南非、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分發出去。

      1886年,羅素弟兄完成了《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這是一系列六卷由他親自撰寫的書的第一卷。這為社方的工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層面。為了印行這系列叢書的最初四卷(1886-97年),以及多份單張和1887年至1898年的《守望台》雜誌,羅素運用高台出版公司。b後來,排字和排版的工作改由匹茲堡聖經書屋的弟兄擔任。為了減少開支,他們也購入供印刷用的紙張。至於實際的印刷和裝訂工作,羅素弟兄時常光顧不同的印刷公司。他作出仔細的計劃,預先訂購足夠的數量以求獲得優惠價格。從出版C.T.羅素所寫的第一本書到1916年,社方把這部叢書的六冊總共印製和分發了938萬4000本。

      出版聖經書刊的工作並沒有隨著羅素弟兄去世而終止。翌年,社方印製了《聖經的研討》的第七卷。社方在1917年7月17日向伯特利家庭宣布發行這本書。公眾人士對這本書的需求十分殷切,因此社方在該年年底向商業性的印刷和裝訂公司訂購了85萬本英文的版本。這本書的其他文字版本則在歐洲印行。除此之外,社方在這年印製了3800多萬本小冊。

      但接著在1918年,上帝的子民受到猛烈的逼迫。當社方的主管人員受到冤屈的監禁之際,社方解散了設於紐約布洛克林的總部。他們將印刷用的印版毀去,把數目銳減的工作人員遷回匹茲堡聯邦街119號一座建築物的三樓。他們印製聖經書刊的工作就此結束了嗎?

      他們應當自行印製書刊嗎?

      社長J.F.盧述福和他的同工從監獄獲釋之後,聖經研究者於1919年在俄亥俄州的杉樹角聚集起來。他們討論上帝在前一年容許發生的各事,以及他的話語顯示他們應當在未來的日子致力於什麼工作。社方宣布發行一本稱為《黃金時代》的新雜誌,目的是要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國乃是人類的惟一希望。

      像在以往一樣,社方作了安排請一間商業性的印刷廠印製這本雜誌。但時勢已改變了。當時的印刷工業有許多勞工糾紛,而且在買賣紙張方面也出現困難。社方需要一項較可靠的安排。弟兄們為這件事禱告,然後留意主的指引。

      首先,他們應當將社方的辦事處設立在什麼地方呢?他們應當將總部遷回布洛克林嗎?社方的董事會考慮這個問題,並且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去檢討當時的情勢。

      盧述福弟兄吩咐副社長C.A.懷斯到布洛克林去,設法將伯特利重新開放,並且租賃適當的建築物供社方從事印刷之用。盧述福要確知採取什麼途徑才會蒙上帝祝福,於是對懷斯說:「你去看看是否主的旨意要我們返回布洛克林。」

      「我怎麼能夠決定,到底主的旨意是不是要我們回去呢?」懷斯弟兄問道。

      「1918年,我們由於無法獲得煤的供應,以致被迫從布洛克林遷回匹茲堡,」c盧述福弟兄答道。「我們就以煤作為試驗好了。你去訂購些煤。」

      「你認為我應當訂購多少噸煤來作這個試驗呢?」

      「既然要作試驗,就無妨徹底一點,」盧述福弟兄建議。「訂500噸好了。」

      懷斯弟兄果然遵囑而行。結果如何?他向當局申請,很快便獲准購買500噸煤——足夠社方多年之用。但是,把煤貯存在哪裡才好呢?結果他們把伯特利之家地窖的大部分撥出來貯煤。

      弟兄們把這項試驗的結果視為上帝將旨意顯示出來的確據。到1919年10月初,他們又再次從布洛克林展開他們的活動了。

      現在他們應當設法印製自己的書刊嗎?他們打算購置一台輪轉雜誌印刷機;但供應商告訴他們,在美國只有幾台這樣的機器,他們或者要等上許多個月才能購得一部。可是,他們堅信只要是主的旨意,他就會為他們開路。主果然如此行!

      他們返回布洛克林之後僅幾個月,便成功地購得一台輪轉印刷機。他們在距離伯特利之家八個街區之遙的地方,在默特爾街35號的一座建築物,租了三層樓作工廠之用。到1920年年初,社方已設立了自己的印刷廠——雖然細小,設備卻頗優良。有些弟兄有充分經驗去操作這些設備,於是便自告奮勇協助社方展開印刷工作。

      該年2月1日刊的《守望台》(英文)便是用社方自置的印刷機印製的。到四月,《黃金時代》也由社方的印刷廠自行印製。到該年年尾,《守望台》很高興報告說:「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守望台》、《黃金時代》和許多冊子的印製工作都是由奉獻了的手所擔任的;弟兄們的行動只受到一個動機所指引,那便是,對主和他的公義的熱愛。……雖然有些其他報章和刊物由於紙張短缺或勞工糾紛而被迫停刊,我們的刊物卻得以順利出版。」

      工廠的面積頗有限,但所成就的工作卻令人驚訝。當時《守望台》通常每期印製6萬本,但工廠也同時印製《黃金時代》。在第一年,9月29日的《黃金時代》是一份特刊。從1917年到1920年間,仇敵大力迫害聖經研究者;該期特刊把促成這些暴行的罪魁詳細揭發出來。工廠印了四百萬份雜誌!工廠的一個印刷工人後來說:『為了出版這期雜誌,除了廚子之外,人人都要幫忙。』

      工廠開始使用輪轉雜誌印刷機的第一年,盧述福弟兄問弟兄們,他們是否也能夠用這台印刷機印製冊子。這件事在起初看來沒有什麼成功希望。印刷機的製造商表示,這件事是辦不到的。但是弟兄們作出嘗試,結果成功了。他們也自製了折疊機,藉此把照料這項操作的工人從12人減至兩個人。成功的要素是什麼?工廠經理人總括說:「經驗和主的祝福。」

      可是,社方並非僅在布洛克林設立印刷廠。有些外文書刊的印刷是由密歇根州的辦事處負責統籌的。為了照料與這件工作有關的各項需要,1921年社方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購置了一台長條活字鑄造機、幾台印刷機和其他必需的設備。這間工廠負責印製波蘭文、俄文、烏克蘭文和其他文字的書刊。

      在同一年,社方發行了《上帝的豎琴》一書;這本書的寫作方式特別宜於用來與人建立聖經研究。直至1921年,社方還未試過印刷和裝訂自己的書本。他們應當嘗試執行這件工作嗎?他們再次仰望主的指引。

      獻了身的弟兄印刷和裝訂書本

      1920年,《守望台》報告由於印刷和裝訂公司無法供應社方所訂購的書刊,以致有許多派書者被迫終止這項服務。總社的弟兄認為,既然當時商業性的印刷廠有很多勞工糾紛,他們若無需倚賴這些人,便有能力為上帝對人類的旨意作一項更大的見證。他們若印刷和裝訂自己的書本,反對者便會較難於干擾他們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希望能夠減低書籍的成本,使公眾人士可以更易於獲得社方的書刊。

      但社方若要自行印製書刊,就需要有更多工廠面積和設備才行,而且弟兄們也必須學習新的技能。他們能夠這樣行嗎?工廠監督羅伯特·J·馬丁回想在摩西的日子,耶和華使『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的心充滿智慧,能做各樣的工』,結果得以將神聖的會幕建成。(出埃及記35:30-35)馬丁弟兄將這項聖經記載緊記在心,因此他堅信耶和華能夠成就一切所需的事,幫助他的僕人印發書刊去宣揚王國。

      作過很多沉思和禱告之後,弟兄們開始擬訂出具體的計劃來。後來馬丁弟兄寫信給盧述福社長,回顧當時所發生的事,說:「有一天你來問我們,社方有充分理由不能夠印刷和裝訂所有的書本嗎?那天的確是個意義重大的日子。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構思,因為這意味到我們會設立一個完整的印刷廠,能夠執行排字、電鑄、印刷和裝訂的工作。我們需要操作許多我們所不熟識的機器,這些機器的大部分是當時我們甚至還未聽聞過的,而且我們也需要學會許多技能。可是,看來這實在是應付戰後高昂的書本價格的最佳方法。

      「你租了康科德街18號的六層建築物(其中兩層已有房客);我們在1922年3月1日遷進這個新址。你為我們購置了全套排字、電鑄、印刷和裝訂的機器,大部分是新的,其中也有些是二手貨;於是我們便開始工作。

      「一間大印刷廠曾為我們印過很多書;該公司的總裁聽聞我們所做的事之後,便親自來探訪我們。他參觀我們的新設備,然後一本正經地評論說,『你們手上有一間第一流的印刷廠,但工廠裡卻沒有人知道怎樣操作這些機器。不用六個月,整間印刷廠便會變成一堆無用的廢物。你會發覺,印刷最好還是交給那些一向專注於這門行業的人去做。』

      「他的話聽來不無理由,但他卻沒有考慮到主;主一向都與我們同在。我們開始裝訂的操作時,主派了一位畢生從事裝訂工作的弟兄前來幫忙。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的出現對我們十分有用。憑著他的協助,以及主的靈通過努力學習的弟兄們發揮作用,不久我們便印製許多書本了。」

      既然康科德街的工廠面積頗大,社方便將原本在底特律進行的印刷工作與布洛克林的運作合併起來。到次年,布洛克林工廠的弟兄們已印製社方所需書本和冊子的百分之70;除此之外,社方的工廠也印製了巨量的雜誌、小冊、單張和傳單。翌年,由於工作的擴展,社方需要把工廠其餘的兩層樓也投入生產。

      他們能夠加速書本的生產嗎?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社方訂購了一台德國製造的印刷機,運往美國,於1926年投入生產。據他們所知,這是美國第一台用來印製書本的輪轉印刷機。

      可是,聖經研究者所指揮的印刷工作並非全部都在美國進行。

      其他國家的早期印刷活動

      1881年,羅素弟兄已開始運用商業機構在英國印製社方的書刊。然後,1903年在德國,1906年在希臘,1910年在芬蘭,1913年甚至在日本,社方都從事印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幾年間,社方在英國、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德國和波蘭印製了巨量書刊——包括精裝書、冊子、雜誌和單張。也有一些書刊分別在巴西和印度印製。

      後來在1920年,即社方開始在布洛克林自行印製雜誌的同一年,社方作出安排,使歐洲的弟兄也參與印刷工作。瑞士的一群弟兄在伯恩設立了一間印刷公司。這是他們自資設立的。但他們都是聖經研究者,因此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為社方印製歐洲各種文字的書刊。後來,社方獲得這間印刷廠的擁有權,並加以擴充。為了照料當時經濟情況十分惡劣的歐洲諸國的緊急需要,社方印製了巨量的免費書刊。在1920年代後期,有十多種文字的書刊從這間工廠運出。

      與此同時,羅馬尼亞的人民對聖經的信息產生了很大興趣。雖然我們的工作在該國受到猛烈反對,社方卻在克盧日設立了一間印刷廠,以求減低書刊的成本,使羅馬尼亞和鄰近國家中渴望認識真理的人能夠更易於獲得書刊。1924年,這間印刷廠印製了差不多25萬本羅馬尼亞文和匈牙利文的精裝書,此外還印了許多雜誌和冊子。可是,在當地督導工作的人後來卻不忠於所託,他所採取的行動導致社方失去了印刷廠的物業和設備。即使如此,羅馬尼亞的忠貞弟兄仍繼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將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有很多人紛紛參加聖經研究者的聚會。但當時德國人在經濟上經歷很大的艱辛。為了盡量減低聖經書刊的成本以求造益他們,社方也在德國展開自己的印刷作業。1922年,社方在巴門印製書刊,所使用的是一台裝置在伯特利之家樓梯口的平面印刷機,另一台印刷機則設於存放柴薪的小棚裡。翌年,弟兄們遷到馬格德堡,那裡有較適宜的環境從事印刷。社方在當地擁有一些優質的建築物,後來更進一步擴充分社的設施,購置更多印刷及裝訂的設備。到1925年年尾,據報這間印刷廠的生產量至少與當時社方在布洛克林總部的生產量一樣大。

      弟兄們所做的印刷工作,大部分在起初都規模甚小。韓國的情形便是這樣。1922年,社方在當地設立了一所細小的印刷廠,印製韓文、日文和中文的書刊。幾年之後,社方將印刷廠的設備遷到日本去。

      到1924年,社方也在加拿大和南非印製各種較細小的項目。1925年,澳大利亞分社購置了一台小印刷機,巴西分社也購置了一台。巴西的弟兄不久便開始運用這些設備去印製葡萄牙文版的《守望台》雜誌。英國分社則在1926年初次購置印刷設備。1929年,社方在西班牙用一台小印刷機印製《守望台》雜誌,以滿足當地謙卑的人的靈性飢渴。兩年後,一台印刷機在芬蘭分社辦事處的地窖開始操作。

      與此同時,世界總部也進行擴充。

      在世界總部擁有自己的工廠

      自1920年以來,社方即已在布洛克林租用廠房。甚至社方在1922年租用的廠房也並不理想;當輪轉印刷機在地窖裡操作時,整幢建築物都震動起來。除此之外,工廠需要更多地方以應付與日俱增的工作量。弟兄們認為,有自己的工廠會較為合算。

      距離伯特利之家數個街區的一塊土地看來位置頗適中,於是他們競投這塊物業。結果施貴寶藥廠標得這塊地皮;但是,當他們在其上建造時,他們不得不打下1167支樁,才能獲得穩固的根基。(若干年後,守望台社從施貴寶藥廠購得這些有良好根基的建築物!)可是,社方在1926年所購置的土地卻很堅實而宜於建築樓房。

      1927年2月,弟兄們遷進布洛克林亞當士街117號的嶄新建築物。這使他們擁有的工作面積較以前所擁有的幾乎增加了一倍。工廠的設計優良,工作由上層向下展開,通過各個部門,直至抵達地面的裝運部。

      可是擴展並非至此為止。十年之後,這間工廠不得不再度擴大;後來更作進一步的擴充。除了每年印製數以百萬計的雜誌和冊子之外,工廠也每天印製多達一萬本的精裝書。1942年,社方所印製的書開始包括整本聖經在內。在這件事上,守望台社再次在印刷工業的一個新範疇中領先。弟兄們作了多次試驗,直至能夠將又輕又薄的聖經紙用在輪轉印刷機上——其他的印刷廠直至多年後才嘗試這樣行。

      社方從事這些大規模的印刷工作之際,並沒有忽視某些社群的特殊需要。早在1910年,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一位聖經研究者和加拿大的一位聖經研究者合力以盲人點字複製社方的書刊。1924年,社方在印第安納州洛根斯波特的一個辦事處負責印製書刊供盲人之用。可是,由於當時大眾對這件事的反應頗有限,以盲人點字印製書刊的工作便在1936年暫告結束。社方強調藉著唱片以及個人的關注,對盲人提出幫助。後來在1960年,社方再次印製盲人點字的書刊——這次印製的種類比以前較多,反應亦逐漸有所改善。

  •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585頁的附欄或圖片]

      『耶和華的靈發揮作用的明證』

      「社方能夠成功地運用輪轉印刷機印製聖經和書刊,而參與其事的人在印刷方面卻經驗十分有限,甚或毫無經驗[而且當時還未有人試過用輪轉印刷機印製聖經],這清楚顯示耶和華正督導事情的進行,並以他的靈指揮這件工作,」查爾斯·費克爾說。費克爾弟兄無疑深知事情牽涉到什麼,因為他曾在總社參與印刷工作的發展逾半個世紀之久。他在晚年則以治理機構成員的身分服務。

      [圖片]

      查爾斯·費克爾

  •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581頁的附欄或圖片]

      排字

      早期的排字工作是用人手做的,每次只排一個字

      南非

      從1920年至1980年代,社方使用長條活字鑄造機

      美國

  •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582頁的附欄或圖片]

      製版

      從1920年代至1980年代,守望台社運用鉛片進行活版印刷

      [圖片]

      1.一行行供印刷用的鉛字首先鎖在金屬框架上,這些框架稱為排版架

      2.在機器加壓下,鉛字會壓印在一些用來製字模的物質上,留下字型

      3.接著把滾燙的鉛倒在鑄模(或字模)上,製成拱型的金屬印版

      4.把印版上多餘的金屬去掉

      5.在印版上鍍上鎳,使其持久耐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