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職場如戰場?
    警醒!2004年 | 5月8日
    • 職場如戰場?

      《警醒!》德國撰稿員來稿

      「我受夠了!我在這家公司做了超過三十年,晉升到主任。然後,來了個新主管。他年輕又有活力,滿腦子都是新點子。他覺得我阻礙公司的進展,就開始挑我的錯。幾個月來捱罵受氣、遭人誹謗,我已精疲力竭了。後來公司向我提出退休條件,我就選擇了離職。」——彼得a

      彼得住在德國,他是個不幸的受害者,飽遭同事欺凌。在德國,據估計有120萬人經常在工作時受到欺凌。在荷蘭,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會遭同事欺負。而據國際勞工組織報導,在澳大利亞、奧地利、英國、丹麥、瑞典及美國等地,遭同事欺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那麼,被同事欺負到底是怎樣的?

      精神受盡折磨

      根據德國新聞雜誌《焦點》說,在工作的地方,不管是以上欺下,還是以眾欺寡,受害者都會遭受持續不斷、有計劃、有步驟的滋擾。欺負人的行為可不比惡作劇,要是惡作劇的話,受害人大不了受點冷言冷語、批評、嘲笑,或者被戲弄;但這種行為卻是有計劃、有步驟的,目的是使受害者遭到排擠,在精神上飽受折磨。b

      滋擾別人的手法,有些很無聊,有些更是惡意破壞,甚至犯法。受害者會遭人惡待、漠視,被人抹黑、醜化,以及受人辱罵。有的被迫要做大量的工作,有的被迫要做別人厭惡的苦差。另外,可能有的人被同事暗中干擾工作,故意把他該知道的事情隱瞞起來。有的受害者不時被人戳破汽車輪胎,或者電腦被人侵入。

      有時受害人只遭一個人欺負,可是以眾欺寡的情況比較常見,受害人往往會被一群同事惡意地攪擾和抨擊。

      也許最令人意外的是,許多滋擾事件都是在上司的默許下進行。歐洲一些調查顯示,仗勢欺人的事件大約有百分之50都由上司帶頭,而且常常只是他一人恃強凌弱。《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這類行為令職場成為戰場,受害者在精神上「受盡長期的折磨」。

      影響深遠

      遭到同事的欺凌,影響極其深遠,受害者甚至在下班後仍然感到異常困擾。許多受害者由於被人苛待,健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們感到抑鬱,有睡眠障礙,而且會莫名其妙地驚恐起來。同事的攪擾,對文章開頭提到的彼得造成什麼影響呢?他感到非常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德國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女子,聽從家庭醫生的建議,向精神科醫生求助。為什麼?因為她被同事滋擾。這類欺負行為,也會破壞受害者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在德國,由於被同事滋擾的情況非常普遍,因此一家健康保險公司為受害者提供電話求助熱線。保險公司發現,超過半數求助者,在長達六週的時間裡無法工作;約三分之一要休假長達三個月;另有一成多則要請病假超過三個月。德國一份醫學雜誌估計,「多達百分之20的自殺者,都是因為受到同事欺凌,才走上絕路的」。

      顯然,在同事滋擾下,一份好好的工作也會變成噩夢。那麼,怎樣才能免受別人欺凌?在工作的地方,我們怎樣才能跟別人保持和睦呢?

      [腳注]

      a 這系列文章的名字不是真名。

      b 統計顯示,被同事滋擾的女性比男性多。這也許是因為女性較容易說出自己的難題,也更願意尋求幫助。

      [第20頁的圖片]

      遭同事滋擾,職場成為戰場,令人在精神上飽受折磨

  • 誰會成為受欺負的對象?
    警醒!2004年 | 5月8日
    • 誰會成為受欺負的對象?

      莫妮卡一結束校園生活,就進入一家法律事務所當見習員,她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地適應就業生涯。

      霍斯特約三十五歲,是個醫師,已經成家立業,也有兒女。看來他名成利就,前途無限。

      可是,莫妮卡和霍斯特都被同事滋擾。

      莫妮卡和霍斯特有這樣的遭遇,能夠使我們明白一件事:哪一類人才會被同事欺凌,是無法預測的。其實做任何工作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被同事滋擾的對象。因此,你怎樣才能保護自己呢?一個方法就是學會怎樣跟同事保持和睦,即使有些人很難相處,也要跟他們融洽共事。

      跟同事和睦相處

      很多人從事的都是團隊工作,他們要跟其他同事合作,使整隊人團結一致,順利運作。如果同事融洽相處,工作自然事半功倍;如果隊員勢成水火,那不但做不好工作,還容易受同事欺負。

      什麼因素會妨礙團隊順利運作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組員常常調動。在這種情況下,同事之間很難建立良好的關係;另外,新同事對工作流程不太熟悉,也會拖慢整個團隊的進度;而且工作量增加,也會使整隊人不斷承受壓力。

      如果團隊缺乏清晰的目標,隊員就很難團結。比如說,團隊主管要是缺乏自信,就會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的地位,而無心領導團隊,他甚至可能煽動同事勾心鬥角,好叫自己處於上風。團隊分工不清也會使情況更糟,因為隊員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例如,要是兩個職員都以為發票該由自己簽署,衝突就可能由此而起。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異常困難,不滿的情緒常常鬱結在心頭。妒忌破壞了工作氣氛,同事之間明爭暗鬥,在上司面前爭寵邀功。一點小誤會也會變成天大的侮辱。於是,小事變成大事,禍根也因而種下,同事間開始產生摩擦。

      誰會遭殃?

      一段時間以後,有個人可能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怎樣的人會遭殃呢?這個人很可能與眾不同。例如,工作的地方可能只有一個女職員,或者只有一個男職員;有自信的人,可能被人視為個性太強;含蓄的人,可能被人覺得不可靠;年紀比人大或小,或者比別人更能幹,都可能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根據一份德國醫學雜誌報導,不管遭殃的是誰,都會被恃強凌弱的人「肆無忌憚,惡狠狠地對待。欺負人的藉此紓緩自己的壓力」。受害人要是想扭轉不利的情勢,多半沒什麼用,甚至可能越弄越糟。由於受到的威嚇越來越頻密,而且持續不斷,他就會越來越孤立無助。到了這個地步,他大概已經無法獨力應付同事的攻擊了。

      當然,在工作的地方總會產生一些摩擦。可是大部分人都還記得,同事之間曾彼此合作,互相幫助,當時根本沒有人欺負其他人。但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有所改變。正如一個醫生說:「團結的精神漸漸消失,而大部分人的羞恥之心也隨之泯沒。」時至今日,人們在工作的地方開戰,也不再有所顧忌。

      因此,所有雇員都應該考慮以下問題:我們可以避免受同事滋擾嗎?怎樣才能跟同事保持和睦?

      [第22頁的圖片]

      滋擾者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害人遭到排擠

  • 盡全力跟同事和睦共處
    警醒!2004年 | 5月8日
    • 盡全力跟同事和睦共處

      為什麼有些人會滋擾其他人呢?聖經清楚告訴我們箇中原因,指出我們生活在現行制度「最後的日子」,會經歷一段「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這個時代許多人「專愛自己,貪愛錢財,自負,高傲,褻瀆,忤逆父母,忘恩負義,不忠貞,沒有親情,不願意達成協議,毀謗人,漫無節制,兇悍,不愛良善,出賣別人,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提摩太後書3:1-5)在這段動盪不安的時期,以上行為觸目皆是,可見人欺負人的情況確實在所難免。那麼,在工作的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夠追求和睦呢?

      排解紛爭

      欺負人的事往往始於同事之間的爭端。所以,既要不管閒事,也要盡快處理跟自己有關的誤會。對方覺得受到冒犯,就要用謹慎和尊重的態度來冰釋嫌隙。跟同事相處的時候,要明白他們各有獨特的性格。如果有人看來正針對你,要設法解決問題。要記住耶穌的勸告:有人對自己有意見,就要「趕快解決糾紛」。(馬太福音5:25)

      保持良好溝通對每個人都有好處。所以,要促進你和上司之間的溝通,但不要讓他覺得你是在討他歡心。同時也要記住,跟同事和下屬保持良好溝通有助紓緩壓力。正如所羅門王說:「沒有密談,計劃失敗;集思廣益,事必有成。」(箴言15:22)

      因此,要盡力跟你的同事好好相處。這不是說你要「面面俱圓」,有求必應,為了免傷和氣而犧牲原則。要記住,友善的言詞能化解冰冷的態度。不單要注意說話的內容,也要小心說話的方式。聖經在這方面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勸告:「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箴言15:1);「平靜的舌頭是生命樹」(箴言15:4);「耐心的態度能勸動將軍」(箴言25:15);「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用鹽調味,使你們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6)。

      「當讓所有人知道你們通情達理」

      使徒保羅囑咐腓立比的基督徒說:「當讓所有人知道你們通情達理。」(腓立比書4:5)要好好應用這個原則,為自己定下合理的行為準則。一方面要避免過度自信,另一方面也不要過度羞怯。就算被同事戲弄,也不要試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黑白不分,以牙還牙,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以尊重的態度待人,顧及別人的尊嚴,別人就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待你。

      在注意言行的同時,也要注意衣著打扮。問問自己:「別人對我的服裝有怎樣的印象?我打扮性感暴露?衣著不修邊幅?應不應該選定一套標準,以便上班時能穿得端莊得體?」

      大多數文化中,勤懇認真的員工都備受尊重,獲得好評。所以,要盡力提高工作素質,好贏得別人的尊重,也要建立可靠可信的聲譽。這不等於每件事都要一絲不苟,務求完美。一個曾遭同事滋擾的女子事後承認,落得如此境地,自己也要負上部分責任。她說:「我事事都要求完美。」但現在意識到,完美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她說:「我不需要每件事都力求完美,只要做好分內的工作就行了。」

      對負面的話不要太敏感。不要以為一切不公道的批評都是惡意的攪擾。在聖經裡,所羅門王寫了一段這樣的話:「你不要心裡急躁,輕易動怒,……人家所說的話,你不要一一放在心上,……因為你心裡清楚知道,自己也曾多次咒詛別人。」(傳道書7:9,21,22)

      誠然,就算你能夠把以上管用的原則全部實踐出來,也不保證 你一定不受同事的滋擾。如果你竭盡所能,有些同事還是針對你,那怎麼辦呢?

      求助

      格雷戈里承認說:「受了幾個月的冷漠對待之後,我的情緒波動得很厲害。」許多受害者都有同樣的經歷,他們受到各種負面的情緒困擾,包括憤怒、羞恥、罪咎感、心亂如麻,還自覺一無是處。遭同事滋擾會叫人承受很大的壓力,甚至能使一個本來情緒穩定的人陷入絕望之中。聖經說得沒錯:「壓迫可使有智慧的人瘋狂」。(傳道書7:7)那麼,受害者可以怎麼做呢?

      研究顯示,遭受欺凌的人最好不要獨自處理問題。但應該到哪裡求助呢?有些規模較大的公司制定了一些措施去幫助受欺凌的員工。他們明白,員工在辦公室不受滋擾,對公司有利無害。據估計,滋擾同事的員工浪費了多達百分之10的工作時間。如果公司有幫助員工的安排,受欺凌的人就可以善加運用。公司可以從內部調配或聘用一個不偏不倚的顧問來處理問題。這個顧問也許能夠居中調停,讓大家開誠布公地討論問題,並制定工作時的行為守則。

      沒有治本良方

      當然,大家不得不承認,很難擔保不再出現被人滋擾的問題。有些人發覺,就算把這篇文章中的所有聖經原則都應用出來,滋擾也不一定就此消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受滋擾的人在逆境中堅忍不拔,努力顯出敬神的美德,耶和華是不會視而不見的。(歷代志下16:9;耶利米書17:10)

      有些人因為常常捱罵受氣,就決定另覓工作。其他人也許由於很難找到工作,又求助無門,因而沒有什麼選擇。上一篇文章提過的莫妮卡發覺,過了一段時間,其中一個常常騷擾她的同事離職了,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此後,辦公室緊張的氣氛得以緩和,她可以在完成培訓後再決定是否轉換工作。

      第一篇文章裡的彼得提早退休,終於得到紓解。即使在那段忍氣吞聲的日子裡,妻子的支持也叫他受益不淺。他說:「她很了解我的處境,我可以倚靠她。」莫妮卡和彼得是耶和華見證人,在忍受困境的時候,他們的信仰起著特別大的安慰作用。參與公開的傳道活動增強了他們的自尊。跟基督徒同工的交往提醒他們:情比金堅。

      無論處境怎樣,都要盡全力跟同事和睦共處。即使受同事滋擾,也要奮力照使徒保羅的勸告而行:「對誰都不要以惡報惡。……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跟所有人和睦相處。……不要被惡所勝,總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

      [第24頁的精選語句]

      友善的言詞能化解冰冷的態度

      [第25頁的精選語句]

      「只要自己做得到,就要盡力跟所有人和睦相處。」(羅馬書12:18)

      [第24,25頁的圖片]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要及早處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