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歷史悠久的企業
    警醒!2001年 | 2月22日
    • 歷史悠久的企業

      約翰的木工場建造精良,貨色齊全,在社區裡首屈一指。他為此引以自豪,對自己的成就感到很滿意。不料,一天晚上木工場失火了。幾小時以後,約翰的心血已化為灰燼。

      早些時候,約翰曾經考慮過,撥一部分資金給木工場保火險,但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他自忖:「我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木工場從不失火,投保就是浪費金錢。」很可惜,約翰打錯了算盤。木工場要是投了保,約翰就有本錢重起爐灶。沒有保險,他只能望火興嘆。

      何謂保險?

      保險不一定是盈利的投資,也不是賭博。賭徒要冒喪失金錢的風險,保險則保障因風險而蒙受的損失得到賠償。保險是分擔風險的一種方法,投保人和大眾共同承擔風險。

      古往今來,不同的社區都把物資湊集起來,合力援助遭受損失的居民。大約三千五百年前,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定期把一部分的出產拿出來,供「寄居的,並孤兒寡婦」使用。——申命記14:28,29。

      保險業的起源

      保險業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漢穆拉比法典》是巴比倫法律的彙編,據說先於摩西律法問世。原來這套法典也包括信用保險的條款。為了籌措資金進行遠洋貿易,古代的船東向投資商人借款。如果商船觸礁沉沒,船東就沒有義務償還借款。原因是,許多商船都安然回來,各船東所支付的利息足以抵償貸方所遭受的損失。

      以英國倫敦為基地的勞埃德保險社,從事各類保險業務,規模遍及全球。這個馳名國際的保險社,起初也是靠經營航運保險起家的。1688年,倫敦的商賈和銀行家經常在愛德華·勞埃德所經營的咖啡館裡碰頭,隨意洽談業務。金融家就在那裡跟航運商訂立保險合同。金融家在保險單上簽名,同意收取一定數量的保險費,以承擔指定的風險責任。由於這個緣故,保險商又稱為保險單簽署人。1769年,勞埃德保險社正式成立,後來銳意發展航運保險市場,成為舉世聞名的保險商。

      現代保險業

      今天,投保人依舊跟大眾共同承擔風險。就以店鋪失火為例。現代的保險公司仔細分析統計資料,根據以往的失火次數和賠償額,去預計投保人日後會遭受多少損失。保險公司用多數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去賠償少數客戶所蒙受的損失。

      你需要投保嗎?要是這樣,哪類保險才適合你呢?不管你有沒有投保,你可以採取什麼預防措施,去應付人生旅途上的風險呢?

      [第3頁的圖片]

      舉世聞名的保險社原來始行於一家咖啡館

      [鳴謝]

      Courtesy of Lloyd’s of London

  • 你需要投保嗎?
    警醒!2001年 | 2月22日
    • 你需要投保嗎?

      在一些國家,政府強制人民參加特定的保險計劃。在其他地方,保險類別繁多,絕大部分都是大眾不認識的。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承保的項目因地而異,大不一樣。但基本原則並沒有改變,各地的保險公司,都是本著共同承擔風險的原則經營業務的。

      人擁有的財產越多,損失的風險自然越大。按照同一道理,人的家庭負擔越重,這人一旦死去或喪失工作能力,對家庭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就越大。有些人擔心財產受損,其他人生怕遭遇意外而喪失工作能力。他們投保後,心裡就覺得輕鬆多了。

      你可能永遠不用索賠。要是這樣,花錢投保值得嗎?即使你從不需要替汽車更換輪胎,你認為買額外的輪胎備用是浪費金錢嗎?汽車司機可能覺得,為安全起見,花錢買備用輪胎很值得。有些損傷決不是金錢所能彌補的。不過,金錢卻能抵償其他方面的損失。

      保險承擔什麼類型的損失?

      保險類別

      大眾參加的保險主要分為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健康保險、傷殘保險和人壽保險。

      財產保險:把財產投保以防損失,是常用的風險管理方法。保險對象包括房產、商業買賣、汽車、其他財物等等。上篇文章提及的約翰決定不參加這類保險,所以沒有把木工場和一應工具投保。

      有些房產保險單甚至把房屋內的某些項目列為保險範圍。如果你打算參加這種保險,為投保的傢具和家用物品開列一份清單是明智的。如有可能,給投保的項目拍照或錄像,作為清單的附件。清單和附件,連同投保項目的評估證明或發貨票,應該存放在住宅以外的安全地方。有這樣的記錄在手,解決賠償問題就容易多了。

      責任保險:凡是駕駛汽車的、擁有產業的、經營買賣的、雇用員工的,都得為意外事故承擔責任。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他人財產毀損,也可能導致他人傷亡。無論是汽車司機、業主還是老闆,個個都有可能要賠償他人的財產修理費、醫藥費,或賠款補償他人在肉體上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許多國家都立法規定,雇主和駕駛員參加責任保險,以補助賠償開支。即使政府沒有立法規定駕駛員、業主或雇主投保,一旦發生意外事故,他們在法律上和道義上也有責任賠償受害人或其家屬的損失。

      健康保險:不少國家都設有政府資助的保險制度,為國民提供醫療保險,發放養老金給退休長者。政府設置的醫療保險,承保範圍可能有限,只擔負部分或特定的醫療費用。為了支付餘數,有些人另外參加私營企業所經辦的醫療保險。在許多地方,受雇的福利有時也包括健康保險。

      有些保健體系,其中包括管理醫保制度和保健組織,提供綜合性醫療保健服務,參加者只需繳納特定的月費或年費就能受惠。這類組織提供划算的醫療保健服務,鼓勵人防患未然,從而為病人節省開支。與傳統健康保險相比,保健組織所提供的醫生和療法可能頗有限,病人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

      傷殘保險和人壽保險:傷殘保險為不能幹活的受傷職工提供保障,免得他們一點收入也沒有。人壽保險保障受扶養的家眷,在投保人死後得到經濟援助。這種保險對許多家庭都有好處。即使負擔家計的投保人不幸傷亡,家屬也可以拿保險賠償金清還欠債,維持生活。

      尋找可靠的保險公司

      保險的基本原則是未雨綢繆;換句話說,現在付錢以備未來之需。正因為這個緣故,許多騙子都打著保險業的幌子,詐取投保人的錢財。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各地的保險業都有害群之馬。投保人必須行事明智,別貪便宜參加所謂的廉價保險,也要提防有問題的保險計劃。保險公司不是全部靠得住的,有些不能按保險單規定給付賠償金,有些一夜之間就消失了。這樣的事例時有聽聞。可憐投保人空歡喜了一場,他們的血本全都付諸東流!

      選取保險計劃如同購買貴重物品,決定取捨之前,把不同的計劃比較比較是明智的。這樣做往往能夠節省金錢。比方說,有些保險公司優待不吸煙的客戶,降低他們的健康保險費。在駕駛學院取得及格證書的人,也同樣得到優待。他們繳納的汽車保險費比沒有證書的少一點。有意投保的人怎麼能夠找著可靠的保險公司呢?

      首先,你可以徵詢其他投保人的意見,聽聽他們對不同的保險公司和代理人的評價。朋友和鄰居可能熟悉哪家保險公司以服務周到著稱,哪個保險代理人誠實正直、對客戶懷有個人關注等等。同保險有關的新聞報導要多加注意,對有問題的保險公司也要保持警惕。

      如果你想知道某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成績和財務狀況,不妨到圖書館或書店查閱保險公司評級手冊,你也可以上網瀏覽。從評級手冊中你會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穩妥嗎?在保險界是否享有很高的威望?這家公司處理賠償要求,一向都是快捷妥善的嗎?

      保險公司評級手冊雖有參考價值,卻不是絕對可靠的。一本著名手冊把一家歷史悠久、擁有數十億元資產的保險公司評為優等。誰知道一個星期後,政府接管了這家「優等」保險公司的業務!

      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保險代理人通常受雇於某家保險公司,代表該公司進行保險交易。保險經紀人,也就是獨立代理人,按客戶指定的數額,代客戶查詢不同的保險公司,看看哪個保險計劃對客戶最為有利。為了保住飯碗,代理人或經紀人都要跟客戶保持友好關係。有忠誠可靠、關心體貼的保險代理人幫忙,客戶可省事多了。

      可供選擇的保險計劃不一而足。勝任的代理人或經紀人會幫助客戶權衡利弊,決定取捨,給他們講解保險單的細節。眾所周知,保險單的條款非常複雜,難以看懂。一家保險公司的總裁坦言,他的房產保險單有部分內容,連他自己也看不懂呢!

      代理人講解清楚保險單的細節,可以防止誤會產生,免得客戶感到不快。就以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為例,這類保險單十有八九都包括減扣賠償條款。這項條款規定,不論是汽車修理費還是醫藥費,投保人必須承擔某個數額的損失,保險公司只賠償超過這個數額的損失。客戶索賠要是遭遇困難,可以向代理人求助。他們有責任為客戶追索賠款。

      保險與基督徒

      既然基督徒信賴上帝的幫助,殷切期待這個事物制度的終結來臨,那麼他們需要投保嗎?早在1910年,已經有人向雜誌編輯查爾斯·泰茲·羅素提出這樣的問題。羅素所編輯的雜誌,就是現今的《守望台》,同社出版的還有《儆醒!》雜誌。羅素指出聖經的確預告目前的經濟制度行將終結,又附帶聲明,他並沒有給自己保人壽險。

      羅素接著說:「可是,各人境況不同。做父親的得養家活口。如果子女年幼,不能自立,做父親的就有責任把他們撫養成人。」(提摩太前書5:8)羅素指出,男子可留出一筆錢,為家人日後的生計作準備。「要是不行的話,為妻子和兒女著想,不妨考慮給自己保人壽險。」

      負擔家計的人,也可以安排家屬參加健康保險、傷殘保險和其他形式的保險。許多獨身男女都投了保。萬一發生意外或害病,他們也可得到所需的醫療服務和保險賠償,不用負債。

      投保要老老實實。不管是填報保險申請書,還是提出賠償要求,真基督徒決不會欺騙保險公司。(希伯來書13:18)他們謹記,保險的目的在於補償損失。保險單不是彩票,真基督徒不會把投保看做發財致富的機會。——哥林多前書6:10。

      基督徒遵守法律就投保所定的一切規則。如果法律規定,做買賣的、駕駛汽車的,都必須投保,他們就遵循規定。(羅馬書13:5-7)基督徒理當誠實待人,憑實用智慧行事,所以沒有理由不按時繳納保險費。如果他們不付保險費,保險公司可能會取消他們的保險單,不承擔賠償責任。審慎的投保人會保存付款的書面證明,例如已經付訖的支票等,定期核對付款數據。他們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查證。

      在你居住的地方,不管你能不能投保,你都可以採取基本措施預防損失,免得你和家人因遭受損失而痛苦悲傷。精神上的痛苦,決不是保險金所能彌補的。在下篇文章,我們會談論有什麼預防措施是你可以採取的。

      [第7頁的圖片]

      忠誠可靠的保險代理人能幫助你權衡利弊,決定取捨

      [第7頁的圖片]

      不管法律有沒有規定,許多人都投了保,以防萬一

  • 人人都需要的保險
    警醒!2001年 | 2月22日
    • 人人都需要的保險

      在你居住的地方,無論投保普遍不普遍,無論有沒有保險制度,有一種保險是人人都能夠,而且應該參加的。既然「保險」含有「確保安全,免受損害」的意思,你可以怎樣確保安全,免受損害呢?

      你可以採取實用措施,縮小風險範圍。聖經指出「時機和際遇」左右眾人。(傳道書9:11,《聖經新譯本》)即使這樣,你只要避免冒不必要的風險,受傷受損的可能就會降低。

      放眼未來

      按實用智慧行事,能起保護作用。經濟寬裕的時候,你可以積錢以備不時之需。在古代,敬畏上帝的約瑟因「有聰明有智慧」而大享尊榮。在埃及豐收期間,他為全國的人民積蓄糧食。後來埃及鬧饑荒。約瑟未雨綢繆,不但救了埃及人,還救了自己的家人。——創世記41:33-36。

      有節制地花錢也能產生保護作用。不趨附時尚,既能省錢又能減壓,真是一舉兩得。追求最流行的玩意和娛樂,穿戴最新款式的時裝,一點也不能為人增添安全感。正如前文提到,人擁有的財物越多,財物失竊受損的風險就越大。——路加福音12:15。

      注意安全

      我們只要時刻注意安全,人生旅途上的風險就大大減少了。如果人人都以安全的速度小心駕駛,不知有多少不幸的事故可避免發生呢?想想看,如果沒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開車,如果沒人酒後駕駛,不知有多少人可以保全生命呢?開車的風險,有些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比方說,不少國家都立法,禁止司機在開車期間使用手提電話。據調查所得,司機邊開車邊用手提電話,發生意外的風險比集中精神駕駛的高出三倍。風險之大,可跟司機在血液的酒精含量高達百分之0.1的情況下開車相比。在許多地方,醉得這麼厲害的人,依照法律是不宜駕駛的。

      不管是司機還是乘客,經常繫上座椅安全帶可減少意外喪生的風險。但別以為,汽車有座椅安全帶、保險氣袋等安全裝置,或自己已經投了保,就可以放膽冒險。研究調查表明,這樣的思想態度使人闖出更多禍來。

      為保險起見,在住所和工作地方也要注意安全。你的住所和工作地方都是整齊清潔、沒有危險的嗎?不妨往四下看看。走道有沒有絆人的障礙物?鋒利的物件和發熱器具,例如爐子、電熱器、熨斗等,是否到處亂放,使人容易出意外呢?廢紙和其他可燃物料聚積成堆嗎?危及兒童安全的東西,要格外留神。比方說,含酒精的飲料和各種有毒的清潔劑,是否都放在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注意健康

      適當地關注健康,可減少染病的風險。增進保健常識,方為保險上策。要知道什麼對自己的健康有危害,生病得及早延醫就診。更重要的是,你該學會怎樣維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別忘記以下的老話:「一分預防勝似十分治療。」

      《儆醒!》長期登載資料,鼓勵讀者按照聖經原則而生活,避免沾染有害健康的嗜好和生活習慣。《儆醒!》探討過不少同健康有關的題目,文章不但強調保持清潔、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常做運動的價值,同時也指出舒緩壓力、調整生活節奏對健康很重要。

      必不可少的保險

      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保險無疑很有實用價值。但無論什麼保險,始終沒有一種能使我們得到全面保障,完全抵償我們所受的損失。不管有沒有投保,有些人還是滿有把握,要是萬一遭遇意外,他們也不會孤立無援。為什麼呢?真誠跟隨耶穌基督的人,無不事奉他的天父耶和華上帝。每逢有災害發生,他們只要做得到,就會互相幫助,盡力減輕彼此的負擔。——詩篇83:18;雅各書2:15-17;約翰一書3:16-18。

      此外,耶和華親自承諾,決不撇下自己的忠僕不顧。詩篇的執筆者寫道:「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27:10)耶和華是生命的源頭,當然能夠叫死人復活。根據聖經的記載,耶和華已經授權給他的愛子耶穌基督,去復活死人。(詩篇36:9;約翰福音6:40,44)但上帝的話語也表明,不是人人都會死而復生的。(約翰福音17:12)既然這樣,我們怎能確保上帝復活死人的時候,會記得我們呢?

      在著名的登山寶訓裡,耶穌指出怎樣的保險措施才是萬無一失的。他說:「你們不要再為自己積存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蛾蛀,有鏽蝕,也有竊賊弄破門牆來偷。你們倒要為自己積存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蛾蛀,沒有鏽蝕,也沒有竊賊弄破門牆來偷。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19-21。

      人們一心積攢財富,為要確保日後可以過安舒的日子。耶穌清楚表明,哪一種保險才是穩妥可靠的。這種保險非但無價,而且永不落空!他說:「他們不斷吸收知識,認識你這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可以有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17:3。

      我們不斷吸收有關上帝和他愛子的確切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切實應用出來,就能在上帝面前樹立好名聲。(希伯來書6:10)使徒彼得和約翰的信仰是以主耶穌基督的教訓為依據的。兩位使徒都強調,人間目前的統治制度將要終結。約翰還附帶聲明:「實行上帝旨意的,卻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7;馬太福音24:3,14;彼得後書3:7,13。

      我們能夠確信,只要我們至死都忠心事奉上帝,他準會叫我們死而復生。上帝終止這個事物制度的時候,如果我們仍然活著,他一定會保全我們的生命,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正義新世界。上帝應許會「擦去[我]們眼睛裡的一切眼淚」,「更新一切」。(啟示錄21:4,5)不錯,事奉上帝、信賴他的應許,就是保障未來的上上策。人人都可以採取這種萬無一失的保險措施。

      [第8,9頁的圖片]

      注意安全、關注健康,能起保險作用

      [第10頁的圖片]

      認識上帝,遵行他的旨意,是保障未來的上上策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