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及其軼事警醒!1988年 | 10月8日
-
-
我們觀賞展覽品時,吉姆發覺其中有一件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硬玉,狀如蟬,色則褐綠相混。
「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呢?作為裝飾?」
「我想不是,」我給他解釋。「相信你知道,復育(蟬的幼蟲)居於地下,歷時四載才得見天日,蛻變而為蟬。故此古時的中國人以此象徵再生。在基督之前很久,中國人已有將玉蟬置於死人口中的風俗。他們以為這樣能防止屍身腐爛。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皆因相信靈魂不滅,輪迴轉世。但撇開這點不談,中國人既知道蟬的死生變化,就必定對大自然有相當的認識。對嗎?」
-
-
玉及其軼事警醒!1988年 | 10月8日
-
-
我解釋說:「自古以來,儒、道思想均崇尚某些德行,而玉則被視為適當的象徵。孔子稱譽玉的美德,道:『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此等想像何其豐富啊!」
由於中國人認為玉代表這些德行,故立志為君子的人深愛它,使用它。古時的君子於腰間佩玉,走起路來玉聲鏘然可聽,進退揖揚亦自然中規合矩。君子萬萬不可煩亂浮躁;倘若他果真如此,玉佩的聲音就會變得雜亂刺耳,提醒他自己太過無禮。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點眉目,澄清『東方人莫測高深』這種誤解。事實上,東方人不過認為喜怒形於辭色是有失體統的事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