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神論的根源守望台1994年 | 12月1日
-
-
樹根早在19世紀之前已經在地裡長成了。令人驚訝的是,基督教國各宗教竟助長了現代無神論的發展!這是怎麼一回事?由於這些宗教團體腐敗不堪,結果使人們醒覺過來,提出抗議。
種子撒下了
中世紀期間,天主教會對屬下的信徒大施壓制。《美國百科全書》評論說,「在照料人民的屬靈需要方面,教廷看來力有不逮。等級較高的教士,特別是主教,大都來自貴族階級;這些人將擁有神職視為謀取聲望和權力的方法。」
有些人,例如加爾文和馬丁·路德,曾試圖改革教會。可是他們所用的方法卻未必總是符合基督的精神。宗教改革運動滿了不容異見和流血事件。(可參閱馬太福音26:52。)那個時期有不少鬥爭非常激烈,以致三個世紀後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寫道:「那些不信神的人還可以原諒,但加爾文加於上帝身上的殘暴品性卻更難寬恕。」a
顯然,宗教改革運動並沒有把純真崇拜恢復過來。可是,這件事卻削弱了天主教會的勢力。梵蒂岡不再在信仰上持有專利權了。許多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基督新教教派。其他人則由於對宗教大失所望,於是將人為思想當作崇拜對象。接踵而來的是宗教上的開放態度,容許人對上帝持有各種不同的見解。
懷疑論應運而生
到了18世紀,一般人把理性主義視為解決世界難題的靈丹妙藥。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倚賴政治和宗教的指引有礙人類進步。他敦促說:「要勇於探知!要勇於運用自己的理解力!」
這種態度成了啟蒙運動(又稱理性時代)的特色。在整個18世紀,當時世上一般人都十分熱中於探求知識。《歷史里程碑》一書說:「懷疑代替了盲目的信心,所有舊式的正統觀念都受到質疑。」
受到這種審察的『舊式正統觀念』之一是宗教。《世界通史》說:「人們改變了他們對宗教的看法。到天堂享福的應許已不再令他們滿意;他們要在地上過較好的生活。他們開始對神靈失去了信心。」的確,大部分參與啟蒙運動的哲學家都對宗教不屑一顧;他們尤其責怪渴求權力的天主教領袖,因為這些宗教領袖一直刻意蒙騙人民。
由於對宗教深感不滿,許多哲學家變成自然神論者。他們相信上帝,但卻斷言他對人漠不關心。b有幾位哲學家,例如霍爾巴赫,成了直言不諱的無神論者。霍爾巴赫聲稱,宗教是「分裂、愚昧和罪行的根源」。隨著時間過去,許多人對基督教國感到厭倦,於是開始同意霍爾巴赫的看法。
基督教國竟然助長無神論的流行,這是個多大的諷刺!神學教授邁克爾·J·巴克利寫道,「教會是無神論的溫床。教會的所作所為使西方人士的良知大起反感,他們也對為人告解的宗教憤慨不已。各教會和教派摧殘了歐洲大陸,策劃大規模的屠殺,發動宗教抵抗運動和革命,甚至企圖把君王逐出教會或乾脆把他們罷免。」
-
-
無神論的根源守望台1994年 | 12月1日
-
-
a 宗教改革運動之後所產生的基督新教各教派仍保留了許多不符合聖經的教義。請參看《儆醒!》1990年11月8日刊,19-22頁;1990年12月8日刊,25-9頁。
b 自然神論者聲稱,像鐘錶匠一樣,上帝使他的受造物開始運作後就對一切置身事外,只是站在一角冷眼旁觀。據《現代遺產》一書說,自然神論者「相信無神論是人在絕望之餘所產生的錯誤構想,但天主教會的權力主義架構和對教義那種墨守成規、不容異見的態度卻甚至比無神論更可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