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聖經怎樣流傳到今日——第3部分
    守望台1997年 | 10月15日
    • 時維1824年,地點是緬甸。皇室的官員剛搜查過傳教士阿多奈拉姆和安·賈德森的住所,把他們認為貴重的東西通通拿走。可是他們忽略了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份聖經譯本的手稿。安偷偷把手稿埋在房子的地底下。譯者阿多奈拉姆被控從事間諜活動;他們用鏈子鎖住他,把他關在多蚊的監牢裡。手稿埋在潮濕的地裡,自然容易發霉腐爛,怎樣才能把它保全下來呢?安把手稿縫進一個硬枕頭裡,送到監獄給丈夫使用。這樣,枕頭得以保全下來,枕頭裡的手稿後來成為第一部緬甸語聖經的部分內容。

  • 聖經怎樣流傳到今日——第3部分
    守望台1997年 | 10月15日
    • 傳教士和聖經社

      到了17,18世紀,閱讀聖經的人在許多國家數目大增。在這段期間,英國尤其深受聖經所影響。上至君王,下至耕田童子,都熟讀聖經的故事和教訓。但聖經對人的影響並非至此為止。當時英國是航海經商的先鋒,也是擁有最多殖民地的強國,有些出門的英國人帶備聖經在途中閱讀。這為後來推廣聖經的運動奠下了基礎。

      18世紀末葉,大英帝國的領土已伸展到很遠的地方。聖經促使一些英國人開始關注這些屬地居民的靈性需要。可是,並非人人都關心這件事。許多教會人士相信,上帝預定有些人會得救,其他的人則不會得救。威廉·卡雷一心想當傳教士,有一次他替一個準備前往印度傳教的佈道團打氣,發表了一個慷慨激昂的演講。聽眾裡有人高聲指責他說:「年輕人,坐下來吧;如果上帝想叫異教徒歸信,他自有辦法,用不著你幫忙!」雖然這樣,卡雷仍在1793年坐船前往印度。令人驚訝的是,他最後把整部或部分聖經譯成35種印度語言。

      傳教士看出,他們最基本的工具就是用當地語言寫成的聖經。

  • 聖經怎樣流傳到今日——第3部分
    守望台1997年 | 10月15日
    • 聖經裡有許多記述和比喻都是基於日常生活的,這對翻譯工作很有利。相反,假如聖經採用許多抽象的哲學詞彙,翻譯就困難得多了。即使這樣,早期傳教士有時譯出一些叫人費解或發笑的譯文,也是意料中的事。例如,一部譯本使印度某些地方的人以為,上帝是個藍色的神。原來在「天上的父親」這個片語中,所用的「天上的」一詞,意思是「跟天空的顏色一樣」。於是,上帝的顏色就跟實際的天空一樣了!

      論到譯者所遇到的困難,阿多奈拉姆·賈德森在1819年寫道:「我們著手學習地球另一方的人所說的語言。這些人的思想表達方式跟我們迥異,所用的文字和詞語跟我們以前見過的語言完全沒有相似的地方。我們沒有詞典,也沒有傳譯員。我們必須先對這種語言有點認識,才能從當地教師的協助得益——這一切的確要花很多心血!」像賈德森一樣,這些譯者的心血使許多人有機會讀到聖經。——請看第12頁的圖表。

      賈德森的翻譯工作十分艱巨,他的妻子安也協助他。但他們所遇到的難題不僅限於學術方面。皇室官員把阿多奈拉姆關進監裡時,安有孕在身。她勇敢地為丈夫向那些充滿敵意的官員請願,共達21個月之久。這場磨難加上疾病,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阿多奈拉姆獲釋之後不久,他那勇敢的妻子安和年幼的女兒相繼死於熱病。阿多奈拉姆肝腸寸斷。即使這樣,他仰賴上帝給他力量,使他得以繼續翻譯工作,最後在1835年完成了緬甸語聖經。在這段期間,還有其他對聖經不利的發展正在形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