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你以耶穌的方式教導人嗎?
    守望台1994年 | 10月15日
    • 成為「誡命之子」

      9,10.耶穌的父母返回耶路撒冷之後在什麼地方找著他?耶穌的發問用意何在?

      9 關於耶穌的少年時期,聖經只記錄了一宗事件,有些人以此為憾。可是許多人都不意識到這宗事件的重要性。事情的經過載於路加福音2:46,47:「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基特爾的《新約神學辭典》指出,在這個事例上,「問」一詞的希臘原文意思並非僅指孩子的好奇而已。這個字詞可以指在司法審訊、調查、質詢方面所用的盤問,甚至可以指「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所作的尖銳、奸狡的詰問」,例如馬可福音10:2和12:18-23所提及的。

      10 同一本辭典繼續說:「鑑於這個用法,我們大可以質疑,……[路加福音]2:46所指的很可能不是孩子出於好奇的發問,而是他所作的成功辯駁。第47節正好與這個看法吻合。」a羅瑟拉姆將47[節]譯成當時發生了一場戲劇性的對抗:「由於他的了解和對答,所有聽見他的人都大驚失色。」羅伯遜的《新約語詞寫真》說,他們驚奇不已,「彷彿眼球突出眼眶似的」。

      11.馬利亞和約瑟對所看見和聽見的事有什麼反應?一本神學辭典提出什麼意見?

      11 耶穌的父母最後來到聖殿找著他,他們「非常驚奇」。(路加福音2:48,《新譯》)羅伯遜說這句話在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揮拳打去,以猛擊逐出」。他補充說,約瑟和馬利亞所看見和聽見的事『將他們擊倒』。在一種意義上,當時耶穌已經是個令人驚訝的教師了。鑑於在聖殿發生的這件事,基特爾的辭典聲稱,「耶穌在少年時期已經開始了他與反對者的鬥爭,最後他的敵手不得不屈服。」

      12.耶穌後來跟宗教領袖的辯論導致什麼結果?

      12 他們的確不得不屈服!若干年後,耶穌以反問的方法擊敗了法利賽人,以致「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馬太福音22:41-46)撒都該人則在復活的問題上變得同樣啞口無言,「以後他們不敢再問他什麼。」(路加福音20:27-40)文士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當中有一個人跟耶穌辯駁了一番之後,「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馬可福音12:28-34。

      13.什麼使聖殿裡發生的事在耶穌的一生中深具意義?這進一步顯示耶穌清楚知道什麼事?

      13 為什麼聖經從耶穌的少年時期只揀出這件牽涉到他在聖殿裡跟教師辯論的事來報導呢?因為這是耶穌一生的一個轉捩點。他在大約12歲的時候成為猶太人所謂的「誡命之子」,從此有義務要遵守律法的所有規定。馬利亞向耶穌埋怨他使父母大為擔憂,當時耶穌的答覆顯示他很可能已知道自己以神奇的方式誕生以及他會是未來的彌賽亞。這從他直接將上帝稱為他的父親一事足以見之:「為什麼找我呢?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的家裡麼?」可附帶一提的是,這是聖經記載裡耶穌所說的第一句話;這段話顯示耶穌清楚知道耶和華為了什麼目的將他差到地上來。因此,這整件事其實含有重大的意義。——路加福音2:48,49,《新譯》。

  • 你以耶穌的方式教導人嗎?
    守望台1994年 | 10月15日
    • a 當然,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耶穌會對較他年長的人,特別是年高之輩和祭司,表現適當的尊重。——可參閱利未記19:32;使徒行傳23:2-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