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毀?第二篇
    守望台2011年 | 11月1日
    • ● 商業記錄泥板

      這是什麼?新巴比倫時期的商業記錄泥板大都是正式的收據。這些泥板都有日期,注明當時是哪個王在位的哪年哪月哪日。例如,一塊泥板注明了某宗交易的日期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又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十一年尼散月二十七日」。4

      某王駕崩或被廢黜,同年餘下的時間就算作新王的「登基年」。c5 換言之,根據巴比倫曆,新舊兩王的交接都發生在同一年。因此,按理來說,如果一塊泥板寫於某王的登基年,意思就是寫於舊王離任後同年餘下的時間。

      專家怎麼說?R.H.薩克研究過大量新巴比倫時期的商業記錄泥板。關於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兒子阿維爾-馬爾杜克(又稱以未米羅達)統治的交接時間,他在1972年指出,大英博物館一些新近被解讀但沒有出版的泥板文獻「完全推翻了」學者先前的結論。6 怎樣推翻呢?薩克知道,以往有一些泥板顯示尼布甲尼撒二世作王最後一年(第四十三年)第六個月仍然統治巴比倫。但上文所說的新近被解讀的泥板,即寫於下任君王阿維爾-馬爾杜克登基年的泥板,日期卻注明為第四和第五個月,而兩批泥板說的估計是同一年。7 顯然,兩批泥板的記錄並不一致。

      泥板記錄顯示什麼?除此之外,王與王之間的交接時間還存在其他差異。例如,有些泥板顯示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最後一年的第十個月仍然是巴比倫的統治者,但有文獻卻說他的繼任人在此之前六個月已開始作王。8 此外,阿維爾-馬爾杜克和他的繼任人涅里格利沙爾的交接時間也出現類似的偏差。9

      為什麼這些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呢?上文提過,由於巴比倫編年史所記載的歷史存在空白,這也許顯示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斷斷續續的年代記錄而已。10 這些王之間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王呢?如果有,他們的統治年數就必須加進新巴比倫時期了。由此可見,不論是巴比倫的編年史還是商業記錄泥板,都不足以作為依據,不足以證實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毀的。d

  •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毀?第二篇
    守望台2011年 | 11月1日
    • d 學者是把現存商業記錄泥板提到的巴比倫王的統治年數加起來,然後從傳統認為的新巴比倫時期最後一個王拿波尼度倒數,結果算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毀。可是,用這個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若要準確,就得有個大前提:這些巴比倫王必須是一個緊接著一個統治的,中間沒有別的王曾統治巴比倫。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