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溫厚而滿有憐憫的天父守望台1994年 | 11月1日
-
-
耶和華——溫厚而滿有憐憫的天父
「耶和華感情非常溫厚,而且富於憐憫。」——雅各書5:11,《新世》腳注。
1.為什麼卑微的人深受耶和華上帝所吸引?
宇宙浩瀚,就是天文學家也無法估計有多少星系。我們的銀河廣闊,世人也難以數算其中有多少顆星。有些恆星,就如心宿二,比我們的太陽要大數千倍,而且明亮數千倍。那麼,創造宇宙一切星體的偉大主宰,能力必然多麼難以測度!不錯,他就是「按著數目把萬象領出來,一一指名呼喚」的那位。(以賽亞書40:26,《新譯》)然而,這位令人懍然生畏的上帝卻同時「感情非常溫厚,而且富於憐憫」。認識這件事為耶和華手下卑微的僕人,尤其是那些飽受逼迫、疾病、抑鬱,或其他艱辛之苦的人,帶來多大的舒暢!
2.世俗的人往往怎樣看溫情這件事?
2 很多人把柔情,譬如基督的「溫厚感情和憐憫」,看做懦弱的表現。(腓立比書2:1,《新世》)他們受到進化理論所影響,鼓吹自我至上的精神,即使這樣做傷害別人的感情,也在所不惜。娛樂界和運動界有些受人模仿的對象,是喜歡表現大男子氣概的硬漢,既不屑流淚,也無溫厚的感情。政治界的領袖有些也以類似的方式行事。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加——暴君尼祿的老師——強調,「惻隱之心就是懦弱。」麥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說:「斯多葛哲學……一直影響人的思想,直到今天。」
3.耶和華怎樣向摩西描述自己?
3 相反的是,人類創造主的品格卻親切感人。他向摩西描述自己說:「我是耶和華,是上主;我是滿有慈悲憐憫的上帝。我不輕易發怒,有豐富的慈愛和信實……並赦免罪惡過犯;但是我一定要懲罰犯罪的人。」(出埃及記34:6,7,《現譯》)誠然,耶和華結束這段描述時特別強調自己的公正。他絕不會把蓄意犯罪的人視作無罪而不加以懲罰。雖然這樣,他仍然首先描述自己慈悲為懷,實際是個「滿有慈悲」的上帝。
4.時常譯做「慈悲」的希伯來語詞含有什麼親切感人的意思?
4 有時,「慈悲」一詞只令人想起司法意義上一句冷冰冰的『不加追究』而已。可是,人如果把不同的聖經譯本比較一下,就不難看出這個來自動詞喇哈姆 的希伯來形容詞的豐富含意。據一些學者說,這個語詞字根的意思是「柔和」。《舊約同義詞》一書解釋,「喇哈姆 表達一種富於憐憫的深厚溫情;由於看見自己親愛的人,或者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表現軟弱或忍受痛苦,就引發出這樣的感情來。」這種親切感人的美好特質的其他定義,見於《洞察聖經》第2冊第375-9頁。
5.慈悲怎樣是摩西律法的特色?
5 我們從上帝賜給以色列國的律法可以清楚看出上帝的溫厚憐憫。處於不利環境的人,像寡婦、孤兒、窮人等,都受到富於憐憫的對待。(出埃及記22:22-27;利未記19:9,10;申命記15:7-11)所有人,連同奴隸和動物,都從每週的安息日得益。(出埃及記20:10)除此之外,上帝也留意溫厚地對待卑微的人。箴言19:17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上帝的憐憫是有限度的
6.耶和華為什麼差先知和使者到手下子民那裡?
6 以色列人持有上帝的名,而且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從事崇拜,『這殿是稱為耶和華名下的』。(歷代志下2:4;6:33)可是,他們後來因為寬容不道德、偶像崇拜、謀殺等惡事,為耶和華的名帶來了很大羞辱。由於耶和華具有富於憐憫的品格,他首先忍耐地嘗試糾正這種惡劣的情況,而沒有把災禍降在以色列全國之上。他「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嘻笑上帝的使者,藐視他的言語,譏誚他的先知,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歷代志下36:15,16。
7.耶和華的憐憫達到極限時,猶大國有什麼遭遇?
7 耶和華雖然富於憐憫,不輕易發怒,但有必要時,他也會表現義憤。當時,上帝的憐憫已達到極限。論到事情的結局,我們讀到:「所以,耶和華使迦勒底人的王來攻擊他們,在他們聖殿裡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耶和華將他們都交在迦勒底王手裡。」(歷代志下36:17)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被徹底摧毀,國民都給擄到巴比倫去。
為自己的名表現憐憫
8,9.(甲)耶和華為什麼宣布他會為自己的名表現憐憫?(乙)耶和華的仇敵怎樣啞口無言?
8 當時周遭的各國幸災樂禍。他們譏嘲說:「這是耶和華的民,是從耶和華的地出來的。」由於不甘受這樣的羞辱,耶和華宣告說:「我卻顧惜我的聖名,……我要使我的大名顯為聖;……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以西結書36:20-23。
9 上帝的子民被擄70年之後,滿有憐憫的上帝耶和華把他們釋放出來,讓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這件事使周遭各國啞口無言,驚訝不已。(以西結書36:35,36)可悲的是,後來以色列人竟故態復萌,再度耽於惡行。忠心的猶太人尼希米設法糾正這樣的情況。他公開禱告,重申上帝對以色列國的憐憫,說:
10.尼希米怎樣強調耶和華的憐憫?
10 「他們遭難的時候哀求你,你就從天上垂聽,照你的大憐憫賜給他們拯救者,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但他們得平安之後,又在你面前行惡,所以你丟棄他們在仇敵的手中,使仇敵轄制他們。然而他們轉回哀求你,你仍從天上垂聽,屢次照你的憐憫拯救他們,……你多年寬容他們。」——尼希米記9:26-30;也可參看以賽亞書63:9,10。
11.耶和華和世人信奉的神祇怎樣大異其趣?
11 最後,猶太人悍然拒絕上帝的愛子,結果永遠失去了所享的特殊地位。上帝忠貞地眷顧他們達1500多年之久。這無疑是耶和華慈悲為懷的一項永遠明證。這跟有罪的人類自行創立的冷酷無情的諸神多麼大異其趣!——可參閱第8頁。
憐憫的最偉大表現
12.上帝憐憫的最偉大表現是什麼?
12 上帝憐憫的最偉大表現,莫過於差他的愛子到地上來。不錯,耶穌一生緊守忠誠,為耶和華帶來莫大的喜樂,使他得以徹頭徹尾地回答魔鬼的誣告。(箴言27:11)但另一方面,親眼看著自己的愛子忍受殘酷而羞辱的死亡,為耶和華帶來的痛苦,無疑比世上任何屬人父母所忍受的還要大。這的確是極其仁愛的犧牲,為人類打開了得救的機會。(約翰福音3:16)正如施浸者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所預言,這件事顯明了「我們上帝溫厚的憐憫」。——路加福音1:77,78,《新世》。
13.耶穌在什麼重要方面把天父的品格反映出來?
13 此外,上帝把兒子差到地上來,也讓人類對耶和華的品格有更清晰的了解。怎會這樣呢?理由是,耶穌把天父的品格完美地反映出來,尤其是在對待卑微的人方面,耶穌表現了極為溫厚的憐憫!(約翰福音1:14;14:9)論到這點,三位福音書的執筆者——馬太、馬可、路加——都採用了希臘文的動詞斯普蘭克尼佐邁,這個動詞出自意思是「腸」的希臘語詞。聖經學者威廉·巴克利解釋:「從這個語詞的字根推論,這個語詞不是指普通的慈悲憐憫,而是描述一種打動人內心深處的感情。這是希臘文用來描述憐憫的最強烈的語詞。」這個語詞常被譯成『懷有惻隱之心』或『動了慈心』。——馬可福音6:34;8:2,《現譯》。
耶穌深具惻隱之心
14,15.在加利利一個城鎮,耶穌怎樣動了慈心?這件事說明什麼?
14 背景是加利利的一個城鎮。有一個人,「滿身長了大痲瘋」,走到耶穌跟前,卻沒有如常發出警告。(路加福音5:12)耶穌有因為對方沒有按照上帝律法的規定,喊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就嚴詞斥責他嗎?(利未記13:45)沒有。相反,耶穌留心聽那人的懇求:「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那人立刻恢復健康。這樣,耶穌不僅顯明上帝所賜的神奇大能,還流露出推使他運用這種大能的溫情。——馬可福音1:40-42。
15 但人必須主動到耶穌那裡,耶穌才會表現這種富於憐憫的溫情嗎?不是的。後來,耶穌碰見從拿因城出來的送葬行列。以往,耶穌無疑見過不少葬禮,這一趟卻特別悲慘,因為死者是一個寡婦的獨子。耶穌「動了慈心」,就上前對她說:「不要哭!」然後,耶穌行了一個獨特的神跡——使寡婦的兒子活過來。——路加福音7:11-15。
16.耶穌為什麼對跟隨他的大群人動了惻隱之心?
16 我們從以上事件學得的感人教訓是,耶穌一旦「動了慈心」,就會積極地予人援手。在一個較後的場合,耶穌觀察一直跟隨著他的大群民眾。馬太報導說,耶穌「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馬太福音9:36,《現譯》)法利賽人很少滿足一般平民的靈性需要,反而把許多不必要的規條強加在卑微的人身上。(馬太福音12:1,2;15:1-9;23:4,23)從法利賽人談論那些聽耶穌的人的話,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一般平民的看法:「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9。
17.耶穌對群眾的憐憫怎樣打動他?當時他提出什麼影響深遠的指引?
17 相反的是,耶穌對群眾的靈性低落深表同情。但當時感興趣的人很多,耶穌實在無法個別地予以照顧,於是他吩咐門徒要祈求上帝派出更多的工人。(馬太福音9:35-38)與這樣的禱告一致地,耶穌派出使徒向人傳講「天國近了!」的信息。當時耶穌給門徒的訓示,到今日仍然是基督徒的寶貴指南。毫無疑問,耶穌對人的憐憫促使他設法滿足人類的靈性飢渴。——馬太福音10:5-7。
18.群眾打擾了耶穌的清靜時,他有什麼反應?我們從這件事學得什麼教訓?
18在另一個場合,耶穌對群眾的靈性需要再次表示關注。這一次,經過忙碌的傳道旅行之後,耶穌和眾使徒都感覺疲倦不堪,於是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可是,群眾很快就找著他們。據馬可記載,耶穌非但沒有因為群眾打擾了他們的清靜而發怒,反而「動了惻隱之心」。耶穌為了什麼理由對群眾懷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呢?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群」。耶穌再度把感情化作行動,開始教導群眾,向他們「講論上帝國的道」。不錯,耶穌對群眾的靈性飢渴深表同情,因此甘願犧牲所需的休息來教導他們。——馬可福音6:34,《現譯》;路加福音9:11。
19.耶穌對群眾的關懷怎樣甚至把他們靈性以外的需要也包括在內?
19 耶穌雖然主要關心群眾的靈性需要,卻也沒有忽略他們身體上的基本需要。在同一個場合,耶穌也「醫治那些需醫的人」。(路加福音9:11)在一個較後的場合,群眾跟隨耶穌走了好一段時間,而且離家甚遠。耶穌意識到群眾的身體需要,就對門徒說:「我[可憐]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馬太福音15:32)耶穌於是做了一件事,把群眾本來可能要受的痛苦逆轉過來。他神奇地用七個餅和幾條小魚,為成千上萬的男女、孩童提供了充足的膳食。
20.我們從聖經最後一次論及耶穌動惻隱之心的記載學得什麼?
20 聖經最後一次論及耶穌動了惻隱之心的記載,發生在他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去的途中。當時有一大群人與他同去慶祝逾越節。半路上,在耶利哥附近,有兩名瞎子不斷叫喊說:『主啊,可憐我們吧!』群眾企圖制止他們發聲。可是,耶穌把他們召來,問他們想要怎樣。他們就懇求耶穌說:「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耶穌「動了慈心」,把他們的眼睛一摸,他們就立刻看見。(馬太福音20:29-34)我們從這件事學得多麼重要的教訓!當時耶穌正致力於執行他在世最後一週的服事職務。在他尚未痛苦地死在撒但使者手中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即使這樣,耶穌卻沒有讓這個重大時刻的壓力,把他對人類的需要所懷的溫厚同情抑制了。
強調憐憫的比喻
21.主人把奴隸所欠巨債一筆勾銷的比喻說明什麼?
21 以上論及耶穌一生的記載所用的希臘動詞斯普蘭克尼佐邁,也是耶穌在三個比喻所採用的同一個語詞。其中一個比喻描述一個奴僕懇求主人給予時間去償還巨大的債務。主人「動了慈心」,把所欠債項一筆勾銷。這個比喻說明,耶和華上帝表現極大的憐憫,把個別基督徒所欠的巨大罪債一筆勾銷,因為他們對耶穌的贖價祭物表現信心。——馬太福音18:27;20:28。
22.浪子的故事說明什麼?
22 接著是浪子的故事。請想想那個放蕩不羈的兒子回家時的情況。「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加福音15:20)這個比喻說明,偏離正道的基督徒如果衷誠悔改,耶和華必定會動慈心,溫厚地接納這個回頭的人。耶穌用這兩個比喻說明,天父耶和華「感情非常溫厚,而且富於憐憫」。——雅各書5:11,《新世》腳注。
23.我們從耶穌談及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學得什麼教訓?
23 在第三個比喻,聖經用斯普蘭克尼佐邁 這個語詞去描述富於憐憫的撒馬利亞人。這人看見一個猶太人遭強盜搶劫,並給打個半死,「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0:33)撒馬利亞人把他的憐憫化作行動,不惜竭盡全力去幫助遭遇不幸的陌生人。這個比喻說明,耶和華和耶穌期望真正的基督徒跟從他們的好榜樣,向人表現溫情和憐憫。下篇文章會討論我們可以這樣做的一些方法。
-
-
耶和華——溫厚而滿有憐憫的天父守望台1994年 | 11月1日
-
-
[第12,13頁的附欄]
描繪「溫厚仁愛的關注」的字詞
「我的肺腑[原文作「腸」]啊,我的肺腑啊,」先知耶利米喊道。耶利米何以苦苦呻吟呢?他是否吃了不乾淨的東西,以致感到腸胃不適呢?不是。耶利米只是運用一個希伯來文的隱喻去表明他對行將臨到猶大國的災禍所懷的深切關注。——耶利米書4:19。
由於耶和華上帝對人懷有深厚的感情,譯作「腸」的希伯來字詞梅伊姆 也可以用來形容他的溫厚感情。例如,在耶利米之前數十年,十支派的以色列國淪為亞述王的俘虜。耶和華容許這件事情發生是為了懲罰以色列人的不忠。但在他們流放期間,上帝有忘記他們嗎?沒有。他仍舊深愛他們,因為他們是他立約的子民。耶和華用以法蓮這個大支派的名字去統稱他們,問道:「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耶利米書31:20。
耶和華運用修辭法,以「我的心腸戀慕」這句話將自己對流放異地的子民所懷的感情表達出來。19世紀聖經學者E.亨德森在他的評注中論及這節經文說:「沒有什麼比父母對回頭浪子所表現的溫情更感人。耶和華在這裡表現的就是這種溫情。……雖然他責備[崇拜偶像的以法蓮人],並且懲罰他們,……他卻從沒有忘記他們;剛相反,他預期他們最後會覺悟前非,並為此感到高興。」
「腸」的希臘文字詞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裡的用法也跟上述類似。這個字詞不但用來指實際的腸,像在使徒行傳1:18的用法一樣,同時也用來指溫厚的愛或憐憫。(腓利門書12)這個字詞有時會跟一個意思是「好」或「很好」的希臘字詞連用。使徒保羅和彼得曾用這個相連的字詞去鼓勵基督徒表現「溫厚的憐憫」,實際的意思是「對表現慈心有好感」。(以弗所書4:32,《新世》;彼得前書3:8,《新世》)另一方面,「腸」也可以跟希臘文字詞坡爾于 連在一起使用。這個相連的字詞直譯的意思是「有許多腸」。這個非常罕見的組合僅在聖經裡出現過一次,用來指耶和華上帝。《新世界譯本》將這節經文譯作「耶和華感情非常溫厚 」。——雅各書5:11。
我們多麼慶幸,全宇宙最有能力的個體——耶和華上帝——跟鐵石心腸的世人虛構出來的殘酷神祇截然不同!由於耶和華是有『溫厚憐憫』的上帝,基督徒受到感動要以同樣的方式彼此相待,藉此效法他們所事奉的上帝。——以弗所書5:1。
[第10頁的圖片]
耶和華的憐憫一旦達到極限,他就任由巴比倫人征服他手下偏離正道的子民
[第11頁的圖片]
親眼看著自己的愛子死去,為耶和華上帝帶來的痛苦,必然比世上任何人所忍受的還要大
[第15頁的圖片]
耶穌把天父富於憐憫的品格完美地反映出來
-
-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守望台1994年 | 11月1日
-
-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
「要穿上憐憫的溫厚感情、仁慈。」——歌羅西書3:12,《新世》。
1.為什麼現今人亟需憐憫?
有史以來,人類從沒有像今天那麼需要別人懷著憐憫給予援手。億萬的人面對疾病、飢餓、失業、罪行、戰爭、無政府狀態、天災的打擊而亟需援助。可是,有個甚至更嚴重的難題——人類靈性低落的可悲情況。撒但深知自己的時候不多,正全力「迷惑普天下」。(啟示錄12:9,12)因此,真正基督徒會眾以外的人尤其面對喪失生命的危險。聖經表明,在上帝將臨的審判日子遭受毀滅的人,是絕沒有復活希望的。——馬太福音25:31-33,41,46;帖撒羅尼迦後書1:6-9。
2.耶和華為什麼延遲消滅惡人?
2 可是,在這最後時刻來到之前,耶和華上帝仍繼續對忘恩負義的惡人表現忍耐和憐憫。(馬太福音5:45;路加福音6:35,36)上帝曾為了同樣的理由延遲對不忠的以色列國執行判決。「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
3.有些什麼事例足以說明耶和華甚至對不是他手下子民的人也表現憐憫?我們從這件事學得什麼?
3 耶和華的憐憫也向邪惡的尼尼微人表現出來。耶和華差遣先知約拿向尼尼微人發出大難臨頭的警告。尼尼微人對約拿所傳的信息積極回應,而且衷心悔改。這件事打動了富於憐憫的上帝耶和華,所以當時上帝並沒有把尼尼微城消滅。(約拿書3:10;4:11)對於可能有機會復活的尼尼微人,上帝尚且表現同情,何況今天面對永遠毀滅的人,上帝必然對他們深感憐憫!——路加福音11:32。
一項表現憐憫的工作正以空前規模進行
4.現今耶和華怎樣向人表現憐憫?
4 與上帝富於憐憫的品格一致,耶和華吩咐手下見證人繼續探訪鄰舍,把「王國的好消息」傳給他們。(馬太福音24:14,《新世》)每逢有人賞識這項救生工作而作出回應,耶和華就打開他們的心眼,讓他們明白王國的信息。(馬太福音11:25;使徒行傳16:14)真正的基督徒會效法上帝表現溫厚的憐憫;他們回去探訪感興趣的人,盡可能通過聖經研究的安排幫助這些人。1993年,在環球231個國家,四百五十多萬名耶和華見證人花了逾10億小時逐戶向人傳道,並且與鄰舍主持聖經研究。結果,這些新近感興趣的人有機會把一生獻給耶和華,受浸加入見證人的行列。由於仍有許多未來的門徒陷在垂死的撒但世界裡,他們毅然投入這項以空前規模進行的工作,藉此向人表現憐憫。——馬太福音28:19,20;約翰福音14:12。
5.上帝的憐憫一旦達到極限,誤傳上帝的宗教就會有什麼遭遇?
5 不久,耶和華就會以「戰士」的身分採取行動。(出埃及記15:3)他定意為自己的名,也為自己的子民表現憐憫,因此他會把一切罪惡鏟除,從而建立一個公義的新世界。(彼得後書3:13)上帝忿怒的大日子會首先臨到基督教國各教會之上。既然上帝在以往沒有寬容耶路撒冷的聖殿,把這殿交在巴比倫王手中,照樣,他也不會寬容蓄意誤傳他的宗教組織。上帝會使聯合國各成員國齊心合意,把基督教國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偽宗教一舉鏟除。(啟示錄17:16,17)耶和華宣告說:「我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要照他們所行的報應在他們頭上。」——以西結書9:5,10。
6.耶和華見證人在哪些方面受到感動向人表現憐憫?
6 耶和華見證人趁還有時間,就把握機會繼續向鄰舍表現憐憫,熱心傳講上帝的拯救信息。如果可行,他們也會幫助物質上有欠缺的人。但關於這點,他們的首要責任是照顧近親和信徒同工的需要。(加拉太書6:10;提摩太前書5:4,8)耶和華見證人多次發起賑濟工作,援助遭受各種天災人禍打擊的信徒同工,這些都是表現憐憫的感人事例。不過,基督徒無需等到危機出現才表現溫厚的憐憫。無論順境逆境,他們都會敏於在日常生活上表現這種特質。
新品格的構成部分
7.(甲)歌羅西書3:8-13怎樣把憐憫的特質與新品格相提並論?(乙)溫厚的感情使基督徒較易於做什麼?
7 當然,我們與生俱來的罪性,以及撒但世界的壞影響,都會妨礙我們表現溫厚的憐憫。由於這個緣故,聖經敦促我們要棄絕一切「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相反,我們受到勸勉要『穿上新品格』——與上帝的形像一致的品格。首先,我們受到囑咐要穿上「憐憫[的溫厚感情]、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接著,聖經向我們說明怎樣以切合實際的方式表現這些特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我們如果對弟兄養成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寬恕他們就會容易得多了。——歌羅西書3:8-13。
8.為什麼敏於寬恕的精神十分重要?
8 另一方面,不願表現富於憐憫的寬恕精神會破壞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耶穌論及不饒人的奴僕的比喻有力地說明這點。這個奴僕給主人囚在監裡,直「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這個奴僕是罪有應得的,因為他沒有向求他發慈悲的奴僕同工表現半點憐憫。耶穌結束這個比喻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馬太福音18:34,35。
9.溫厚的憐憫怎樣與新品格最重要的一面有關?
9 溫厚的憐憫是愛心的重要一面,而愛心則是真正基督教的標誌。(約翰福音13:35)因此,聖經結束對新品格所作的描述說:「除了這一切事之外,還要穿上愛,因為這是完美的團結繫索。」——歌羅西書3:14,《新世》。
嫉妒妨礙人表現憐憫
10.(甲)什麼可能促使嫉妒在人的心裡扎根?(乙)嫉妒可以造成什麼惡果?
10 由於人類有罪的本性,嫉妒的感覺很容易在我們心裡扎根。某位弟兄姊妹可能擁有我們所無的天賦才能或物質資財。或者某人獲得特別的屬靈祝福和特權。要是我們對這些人心存嫉妒,我們能夠以溫厚的憐憫待他們嗎?很少可能。相反,嫉妒的感覺最終可能通過挑剔的言談和不仁慈的舉動顯露出來,因為耶穌論及人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45)其他人對這樣的批評可能加以支持,於是,上帝子民的大家庭或會眾的和平就會受到破壞了。
11.約瑟的十位兄弟怎樣把憐憫從心裡排除?結果怎樣?
11 請考慮一個大家庭所發生的事。雅各的十個兒子嫉妒他們的弟弟約瑟,因為約瑟是父親的寵兒。結果,他們「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後來,約瑟蒙上帝賜夢,證明他獲得耶和華的喜悅。他的哥哥們「就越發恨他」。由於沒有把嫉妒從心裡根除,他們無法養成憐憫的美德,結果犯了大罪。——創世記37:4,5,11。
12,13.嫉妒油然而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
12 他們冷酷無情地把約瑟販賣為奴。為了遮掩自己的過犯,他們不惜蒙騙父親,令他相信約瑟已遭野獸殺害。多年之後,由於饑荒的緣故,他們被迫下到埃及購糧,其間,他們所犯的罪就給顯露出來了。原來埃及的糧政官就是約瑟,他們卻沒有認出來。糧政官指控他們是奸細,並且囑咐他們要把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帶來,否則不再給予食糧。這時,便雅憫已成了父親的寵兒,他們知道雅各必然不肯讓他們把便雅憫帶走。
13 他們站在約瑟面前,良心迫使他們承認:「我們在兄弟[約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創世記42:21)憑著富於憐憫和堅定的處事方式,約瑟幫助兄長顯明他們確已衷心悔改。後來,約瑟向他們透露自己的身分,並且大方地寬恕了他們。於是,這個家庭得以恢復團結。(創世記45:4-8)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從這件事學得教訓。既知道嫉妒會帶來惡果,我們應該祈求耶和華幫助我們以『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代替嫉妒的感覺。
妨礙人表現憐憫的其他事物
14.為什麼我們應該提防不必要地接觸暴力?
14 妨礙我們表現憐憫的另一個障礙是不必要地使自己接觸暴力。提倡暴力的運動和娛樂刺激人的嗜血欲。在聖經時代,羅馬帝國的異教徒經常在競技場觀看鬥士格鬥,以及其他形式的非人酷刑。據一位歷史家報導,這類娛樂「使人對苦難的同情心漸漸泯滅,而同情心卻是人類與獸類分野之處」。在現今這世界,大多數娛樂都帶有這種危險。每逢揀選讀物、電影、電視節目,力求表現溫厚憐憫的基督徒都要謹慎行事。他們應該明智地緊記詩篇11:5的話:「喜愛強暴的人,[耶和華]心裡恨惡。」
15.(甲)人可能怎樣顯示自己嚴重地缺乏憐憫?(乙)對於信徒同工和鄰人的需要,真正的基督徒會有什麼反應?
15 此外,自我中心的人也很可能缺乏憐憫。這是十分嚴重的事,就像使徒約翰解釋:「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翰一書3:17)在耶穌論及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裡,自以為義的祭司和利未人就表現出這種缺乏憐憫的態度。他們看見被人打得半死的猶太弟兄處於困境,竟蓄意繞到路的另一邊繼續前行。(路加福音10:31,32)富於憐憫的基督徒卻相反,他們會敏於滿足弟兄在物質和靈性上的需要。此外,像耶穌比喻裡的撒馬利亞人一樣,基督徒也關心陌生人的需要。他們樂於獻出自己的時間、精力、物質資財去推廣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這樣,他們得以使數以百萬計的人得救。——提摩太前書4:16。
對有病的人表現憐憫
16.在對待病人方面,我們面對什麼限度?
16 疾病是不完美的垂死人類的際遇。基督徒也不例外。大多數基督徒既不是醫學界的專業人士,也不能施行神跡;他們並不像某些早期基督徒從基督和使徒獲得這種能力。隨著基督的使徒和他們的同工去世,這種神奇恩賜就漸漸消失了。因此,對於身體有病的人,包括受腦機能障礙和幻覺之苦的人,我們所能夠提出的幫助實在頗有限。——使徒行傳8:13,18;哥林多前書13:8。
17.約伯既身患重疾,又痛失親者,我們從他所受的對待學得什麼教訓?
17 抑鬱時常隨著疾病而來。比方說,敬畏上帝的約伯身患惡疾,而且經歷撒但加於他身上的種種禍患,所以感到十分抑鬱。(約伯記1:18,19;2:7;3:3,11-13)他需要朋友向他表現溫厚的憐憫,對他『說安慰的話』。(帖撒羅尼迦前書5:14)可惜,三位前來探訪他的所謂安慰者,卻對他妄下錯誤的結論。他們認定約伯所受的禍患其實是做了錯事的報應,這使約伯更加抑鬱難當。信徒同工有病或感到抑鬱的時候,富於憐憫的基督徒要避免重蹈約伯三位朋友的覆轍。有時,這些病人所需的,主要是長老或其他成熟基督徒所作的仁慈探訪,滿心同情地聽他們說話,表現了解,同時根據聖經提出仁愛的勸告。——羅馬書12:15;雅各書1:19。
對軟弱的人表現憐憫
18,19.(甲)長老應該怎樣對待軟弱或行差踏錯的人?(乙)即使有必要設立司法委員會,為什麼長老以溫厚的憐憫對待犯過者是十分重要的事?
18 長老尤其要表現溫厚的憐憫。(使徒行傳20:29,35)聖經吩咐說:「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馬書15:1)我們人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會犯錯。(雅各書3:2)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長老就要用溫情對待。(加拉太書6:1)長老絕不希望像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一樣,以不合情理的方式應用上帝的律法。
19 相反,長老要跟從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所立的好榜樣,表現溫厚的憐憫。長老的主要職責是要餵養和激勵上帝的羊,令他們舒暢。(以賽亞書32:1,2)長老不會企圖用諸般規條轄制別人,反之,他們鼓勵人留意上帝話語的優良原則。因此,長老的功用是要造就弟兄,幫助弟兄對耶和華的良善養成衷心的體會,從而為他們帶來喜樂。若有信徒同工犯了小過,長老通常不會公開糾正犯過者。如果有必要指出過犯來,富於憐憫的溫厚感情會推使長老把犯過者叫到一旁,討論難題時不讓別人聽見。(可參閱馬太福音18:15。)無論人怎樣難以相處,長老也應該保持忍耐,樂意給予幫助。長老永不會找藉口把對方逐出會眾。即使有必要設立司法委員會,長老仍會以溫厚的憐憫對待犯了嚴重過錯的人。長老的溫和態度也許可以促使犯過者悔改。——提摩太後書2:24-26。
20.在什麼時候感情用事地表現憐憫是不恰當的?為什麼?
20 但在某些情況之下,耶和華的僕人是不能夠表現憐憫的。(可參閱申命記13:6-9。)對於被開除的親密朋友或親屬,「不可與他相交」的原則無疑為基督徒帶來真正的考驗。在這種情形下,基督徒切不可因同情而讓步。(哥林多前書5:11-13)堅定的立場也許能夠促使行差踏錯的人改過自新。此外,對於異性,基督徒必須提防不恰當地表現憐憫,以致落入性不道德的陷阱中。
21.我們還需要在其他什麼方面表現溫厚的憐憫?這樣做有什麼益處?
21 由於篇幅所限,我們無法一一討論需要表現溫厚憐憫的所有層面——對待年長的人、喪失親者的人、受不信配偶逼迫的人。辛勤勞苦的長老也同樣配受溫厚憐憫的對待。(提摩太前書5:17)要尊重他們和全力予以支持。(希伯來書13:7,17)使徒彼得寫道:「你們人人都要有……溫厚的憐憫。」(彼得前書3:8,《新世》)要是我們在一切必需的情況下都這樣做,就無疑能夠在會眾裡促進團結、快樂,同時也能夠吸引會眾外的人接受真理。更重要的是,我們因此能夠榮耀那富於溫厚憐憫的天父耶和華。
-
-
要表現溫厚的憐憫守望台1994年 | 11月1日
-
-
[第19頁的附欄]
鐵石心腸的法利賽人
上帝設立安息日的原意是要使他的子民在靈性上和身體上都獲得益處。可是,猶太的宗教領袖卻制定了許多規條,這些規條不但歪曲了安息日的律法,同時也使其變成人民沉重的負擔。例如,他們規定如果有人在安息日遭逢意外或患病,除非有喪命之虞,否則就不得接受任何幫助。
有一個法利賽派系把安息日的律法看得非常嚴格,以致作出規定:「在安息日不可安慰哀悼的人,也不可探望患病的人。」別的宗教領袖雖然准許人作這類探訪,卻規定「不可流淚」。
因此,耶穌對猶太宗教領袖所提出的譴責是十分適當的,因為他們忽視了律法裡較重要的規定,諸如公平、仁愛和慈悲等。難怪他對法利賽人說:「你們藉著所領受的傳統,把上帝的話廢棄了。」——馬可福音7:8,13,《新譯》;馬太福音23:23;路加福音11:42。
[第17頁的圖片]
在環球231個國家地區,耶和華見證人以空前規模從事一項表現憐憫的工作,範圍包括在人們的家中,在街頭,甚至在監牢裡
[第18頁的圖片]
接觸暴力,例如觀看描繪暴力的電視節目,會削弱人表現溫厚憐憫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