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憐恤之心」守望台2007年 | 12月15日
-
-
然而,要時刻顯出憐恤之心,並非總是易事。在給歌羅西基督徒的信中,使徒保羅說:「要脫去舊品格和舊行為。要穿上新品格。這種品格是藉著確切的知識,按著創造這種品格的上帝的形像,漸漸更新的。……你們既然是上帝所揀選的人,是聖潔蒙愛的,就要穿上憐恤之情」。(歌羅西書3:9,10,12)
由此可見,憐恤之情是要努力培養的。基督徒都希望穿上「新品格」,而憐恤之情就是「新品格」的一部分。保羅生活於殘暴的古羅馬社會,難怪他鼓勵其他信徒要徹底改變自己的品格,努力成為更富同情心和憐恤之心的人。
-
-
培養「憐恤之心」守望台2007年 | 12月15日
-
-
基督徒有憐恤之心,就是效法耶穌了。耶穌從沒有因事務纏身,就無法在靈性和物質上幫助別人。他一旦察覺別人需要幫助,就會懷著憐恤之心伸出援手。
有一次,耶穌看見一群在屬靈方面十分貧乏的人,當時他有什麼反應呢?「他看見群眾,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被人剝削,四處流離,好像綿羊沒有牧人一樣。」(馬太福音9:36)一個聖經學者說,這節經文中譯做「憐憫」的那個詞,指的是「一種觸動人極深的情緒」。人們認為,在所有表達「同情」或類似意義的希臘語當中,這是其中一個語氣最強烈的詞語。
基督徒也懷有跟基督類似的憐憫心腸,別人需要物質援助也好,需要屬靈協助也好,他們總會迅速給予照應。使徒彼得寫道:「你們人人都要思想一致,體恤別人,懷有弟兄之情、憐恤之心」。(彼得前書3:8)有一個窮困的基督徒家庭,因為家人的健康問題,不得不遷往另一個地方生活。當地的信徒給這家人一所房子住,並免除他們六個月的租金。做丈夫的憶述:「他們天天來看望我們,鼓勵我們,待我們就像家人一樣。」
真基督徒不會因為對方是陌生人,就收起關懷之心。相反,他們樂意用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財物來幫助素不認識的人。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那群志願人員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所幫助的正是一個他們毫不認識的人。
可想而知,基督徒會眾是一個瀰漫著憐恤之情和忠貞之愛的團體。會眾成員在愛心的推動下,隨時留意機會幫助別人。會眾裡的孤兒寡婦,面對著生活的種種困難,可能很需要你的關心和同情。他們生活窮困,沒有足夠的醫療護理,居住環境或許也不大好。你能夠雪中送炭,幫他們一把嗎?
以下是希臘一對夫婦的經歷。做丈夫的中了風,跟妻子一起給送到一所離家很遠的醫院去。他們一向靠種植橘子來賺取微薄的收入,但現在兩人都身在醫院,誰來收割那些橘子呢?當地的基督徒會眾用行動表現愛心,他們把橘子收割了,賣了,於是這對夫婦就得到所需的金錢,不用再憂心忡忡了。
表現憐恤之情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許多富體恤之心的基督徒都看出,有時候愁苦的人最需要的,是有人探望他們,懷著同情心聽聽他們訴苦,並用聖經的話安慰他們。(羅馬書12:15)
來感受一下氣氛
普世的基督徒會眾是個讓人得享平安和安慰的地方,當中的成員富於憐憫,彼此以仁慈相待,互相體恤。真基督徒知道,憐恤之心可以吸引人,冷漠無情則使人反感。因此,他們努力效法他們的天父,實實際際地向人表現憐恤之心。
耶和華見證人熱切邀請你到他們當中,親自體驗一下這種互相關愛和體恤的氣氛。他們深信,你必定喜歡跟他們這些熱情友善的基督徒來往。(羅馬書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