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知足常樂——你也做得到嗎?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知足常樂——你也做得到嗎?

      「知足的人,即使貧困也顯得富足;不知足的人,縱然富有也彷彿貧窮。」——富蘭克林

      很多人都認同富蘭克林的這句名言,他們看出,知足的態度是不能用錢買到的。在當今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人們總是渴望獲得更多的物質、更大的成就,以及過上一種受人豔羨的生活,難怪現今懂得知足的人少之又少!以下幾種情況也影響到你嗎?

      ● 每天都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你只要買下某個產品,就能獲得滿足。

      ● 你在工作的地方或學校要面對激烈的競爭,這使你常常拿自己跟別人比較,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 別人不感激你為他們做的事。

      ● 你的朋友喜歡炫耀他們擁有的東西,令你很妒忌。

      ● 你有一些關乎人生的重要問題,可是得不到解答。

      你遇上以上的情況,就無法對生活感到滿足嗎?使徒保羅曾經談及知足的祕訣。保羅有時生活很豐裕,有時活得很貧困。他的朋友很欣賞他,但也有一些人看不起他。然而,他說:「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知足。」(腓立比書4:11,12)

      有些人從沒有付出努力去培養知足的態度,所以他們不懂得怎樣才能知足。但是,正如保羅指出,知足是可以學會的。以下我們會根據聖經,談談學會知足的五個祕訣。

  • 愛別人,而不是愛金錢和物質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祕訣一

      愛別人,而不是愛金錢和物質

      聖經怎麼說:「貪財是一切禍害的根源」。(提摩太前書6:10)

      為何不易做到:廣告商想方設法,要令我們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多、不夠好。他們希望我們拼命賺錢去買更新、更好的東西。金錢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變得貪財。可是,聖經說貪財的人永不能活得心滿意足。所羅門王說:「貪愛銀子的人,有了銀子也不滿足;貪愛錢財的人,收入再多也不知足。」(傳道書5:10)

      如何才能做到:要效法耶穌,學會愛別人而不是愛物質。由於深愛人類,耶穌樂意為人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約翰福音15:13)他說:「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我們如果養成施與的好習慣,常常為別人獻出自己的時間和其他東西,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我們。這就如耶穌所說:「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路加福音6:38)人追逐金錢和物質,最終只會為自己帶來許多痛苦。(提摩太前書6:9,10)相反,我們愛別人,並受別人所愛,內心就會真正感到滿足。

      你能簡化自己的生活嗎?可以減少你擁有的東西,或者不去追求那麼多物質嗎?你這樣做,就能有多點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幫助別人和事奉上帝。說到底,我們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上帝,不是嗎?(馬太福音6:24;使徒行傳17:28)

      [第4頁的圖片]

      「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

  • 常欣賞,多感恩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祕訣三

      常欣賞,多感恩

      聖經怎麼說:「凡事感謝。」(帖撒羅尼迦前書5:18)

      為何不易做到:今天,許多人都很驕傲和缺乏感恩心,我們天天耳濡目染,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提摩太後書3:1,2)另一方面,我們雖然已經很忙碌,但可能仍會為自己安排更多的事務,結果我們不是百務纏身,就是要為應付難題而頭昏腦脹。於是,我們再沒有閒空去欣賞和細味自己已經擁有的福分,也沒有時間去感激別人為我們所做的事。

      如何才能做到:要撥出時間去細想你現在擁有的好東西。你覺得自己的難題太多,根本無法思考積極的事嗎?那麼,大衛王的榜樣也許可以鼓勵你。大衛也曾感到意志消沉,接二連三的難題令他的心思也變麻木了。儘管如此,他仍在禱告中對上帝說:「我……沉思你的一切作為,思索你手所做的事。」(詩篇143:3-5)大衛的一生雖然禍患重重,但他從沒有忘記去欣賞和感恩,因此他能夠保持知足。

      此外,要多想想別人怎樣幫助過你,也要常常感謝那些幫過你的人。在這方面,耶穌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有一次,他的朋友馬利亞在他頭上和腳上倒了一些昂貴的膏油,有些人看見了就說:「為什麼這樣浪費馨香油呢?」a他們認為,馬利亞應該賣掉膏油,然後把錢分給窮人。可是,耶穌說:「由她吧。何必難為她呢?」又說:「她只是盡力而為」。(馬可福音14:3-8;約翰福音12:3)耶穌留意的,不是馬利亞沒有做什麼,而是馬利亞做了什麼,他還親口表示很欣賞和感謝馬利亞。

      有些人要等到失去了家人、朋友或某些福分,才意識到這些東西很寶貴。你可用不著像他們那樣可憐,只要你學會欣賞自己現在已經擁有的好東西就行了。何不在心裡數一數自己享有的福分,或者把這些福分寫下來呢?

      既然「各樣美善的恩賜」都源於上帝,我們實在應該通過禱告感謝上帝。(雅各書1:17)我們經常這樣做,就能培養感恩之心和保持知足。(腓立比書4:6,7)

      [腳注]

      a 在耶穌的時代,把膏油倒在客人的頭上是代表好客,倒在客人的腳上就代表謙卑。

      [第6頁的圖片]

      你常常感謝那些幫助過你的人嗎?

  • 明智擇友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祕訣四

      明智擇友

      聖經怎麼說:「跟智慧人同行,就有智慧」。(箴言13:20)

      為何不易做到:我們的朋友能幫助或妨礙我們培養知足的心。他們的態度和言談,或多或少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哥林多前書15:33)

      讓我們舉一個聖經裡的例子。聖經記載,有12個以色列人被派去窺探迦南地,他們回來後,大部分人都「一再報惡信」,只有兩個探子有積極的觀點,說那地方「確實是肥美無比之地」。那十個探子的消極態度影響了其他以色列人,結果「全會眾放聲叫嚷」,「以色列人全都……發怨言」。(民數記13:30-14:9)

      今天,很多人都像古代的以色列人那樣「常發怨言,對際遇諸多不滿」。(猶大書16)我們跟不懂得知足的人做朋友,自己也肯定很難保持知足。

      如何才能做到:不妨想想你跟朋友們聊天時通常談些什麼。你的朋友常常吹噓他們擁有什麼好東西嗎?他們經常埋怨自己沒有這個沒有那個嗎?你自己又是一個怎樣的朋友?你常常在朋友面前炫耀,想令他們都羨慕你嗎?抑或你會鼓勵他們為自己擁有的東西而滿足呢?

      讓我們看看大衛和約拿單的例子。大衛是候任的以色列王,而約拿單就是當時的君王掃羅的兒子。掃羅王覺得大衛會威脅他的王位,就想殺死大衛,於是有一段時期,大衛不得不逃到曠野,躲避掃羅的追殺。約拿單本來有機會繼承父親的王位,但他還是跟大衛結為好友。約拿單看出,上帝已經揀選大衛做下一任君王,因此他支持他的朋友大衛,覺得能夠這樣做他就已經很滿足了。(撒母耳記上19:1,2;20:30-33;23:14-18)

      你應該選擇像約拿單那樣的人做朋友,他們會努力保持知足,而且真正為你的益處著想。(箴言17:17)當然,你想吸引這樣的人跟你做朋友,你也必須擁有這些特質才行。(腓立比書2:3,4)

      [第7頁的圖片]

      你的朋友會幫助還是妨礙你培養知足的心呢?

  • 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祕訣五

      滿足自己的屬靈需要

      聖經怎麼說:「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3)

      為何不易做到: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宗教,所有宗教都自稱能滿足人的屬靈需要,但他們的道理大多互相衝突。到底哪個宗教才教導人真理,才真的得到上帝的悅納呢?有些知名作家聲稱,相信和愛戴上帝是一件違反理性,甚至是有害的事。《麥克萊恩雜誌》(英語)將一個著名無神論者的觀點歸納如下:「基督徒相信有一個上帝存在,而這個上帝是不能用科學來驗證,也不能用我們的感官去認知的……這樣的信仰,只會貶損人類生命的價值,還會令人更容易採用暴力。」

      如何才能做到:首先,你要考查一下有什麼證據證明上帝真的存在。(羅馬書1:20;希伯來書3:4)不要讓其他人的話影響你,使你不再尋找一些重要問題的答案,例如: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人死後還存在嗎?世上為什麼有那麼多苦難?上帝對我有什麼要求?等等。你必須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獲得恆久的滿足。

      可是,千萬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上帝的話語聖經鼓勵你用理智去辨明什麼是上帝所悅納的。(羅馬書12:1,2)你努力尋找答案,必定會大得益處。你撥出時間學習聖經,盡力實踐聖經的實用勸告,就能避開難題,減少憂慮,也能更加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世上有千千萬萬背景不同的人,都因為認識了上帝和他的旨意而過上心滿意足的生活。本刊第18至21頁登載了一些真人真事,你讀讀這些人的經歷,就會知道了。

      你聽從聖經的至理名言,就會得到很多裨益,而你對上帝的愛也會隨之加深。何不試試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呢?你一旦明白了聖經,就會很認同使徒保羅以下的這句話:「其實敬虔而又知足,才是獲得大利的方法。」(提摩太前書6:6)

      [第8頁的圖片]

      要親自辨明什麼是上帝所悅納的

  • 不要跟別人比較
    守望台2010年 | 11月1日
    • 祕訣二

      不要跟別人比較

      聖經怎麼說:「各人都應該察驗自己所做的事。這樣,人高興是因為自己的成就,不是因為跟別人比較。」(加拉太書6:4)

      為何不易做到:我們很容易會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有時是跟那些情況不如我們的人比較,但大多數都是跟那些比我們更強、更富有或更聰明能幹的人比較。不論是跟誰比較,這樣做都是無益的。這會使我們誤以為,一個人的價值是以他擁有什麼或做到什麼來衡量的。此外,跟其他人比較也會令我們變得容易嫉妒,並會挑起競爭的精神。(傳道書4:4)

      如何才能做到:要用上帝的觀點來看自己和衡量自己的價值。聖經說:「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耶和華a不會把你跟其他人比較,他留意的是你的內心,也就是你的想法、感覺和動機。(希伯來書4:12,13)他了解你的能力限度,也希望你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如果你老是拿自己跟別人比較,並這樣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那麼你最後不是變得自高自大,就是會非常不滿意自己。因此,我們應該有謙遜的態度,承認自己不能事事都比別人優勝。(箴言11:2)

      具體來說,你要怎樣做才能得到上帝的賞識呢?上帝啟示彌迦先知說:「世人啊,上帝已經指示你什麼是善。耶和華對你有什麼要求呢?無非是要你行公正,愛仁慈,謙遜地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你聽從這節經文的勸勉,學會保持謙遜,就必定能得到上帝的關心和照顧。(彼得前書5:6,7)試問還有什麼比得到上帝的關懷,更能令我們心滿意足呢?

      [腳注]

      a 根據聖經,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

      [第5頁的圖片]

      耶和華根據我們內心的情況來評價我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