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經文選講守望台2008年 | 7月15日
-
-
使徒保羅深深關注哥林多會眾的屬靈情況。他聽說會眾的弟兄起了紛爭,並且縱容不道德的行為。哥林多會眾也就一些事寫信給保羅,詢問他的意見。由於這些原因,保羅第三次到海外傳道期間,在以弗所寫了頭一封信給哥林多會眾。當時大約是公元55年。保羅前後寫了兩封信給哥林多會眾。
-
-
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經文選講守望台2008年 | 7月15日
-
-
要警醒站穩,堅毅剛強
保羅勸勉說,「你們大家要說話一致」。(哥林多前書1:10)基督徒培養各種美好的特質,有如一項建造工程,他們只能以耶穌基督為根基,不可能再有別的根基了。(哥林多前書3:11-13)保羅提到哥林多會眾裡一個犯了通姦罪的人,說:「你們要除去你們當中的惡人。」(哥林多前書5:13)又說:「身體不是為淫亂而有的,卻是為主而有的。」(哥林多前書6:13)
保羅回應哥林多會眾「在信上所提到的事」,就結婚和保持獨身的問題提出實用有效的勸告。(哥林多前書7:1)保羅談了基督徒領導權的原則、基督徒聚會應按既定的秩序舉行、復活的希望必定實現,之後就提出勸勉說:「你們總要警醒,憑信心站穩,做男子漢,堅毅剛強。」(哥林多前書16:13)
經文問答:
1:21 耶和華真的用「愚蠢的道理」去拯救相信的人嗎?不,不是這個意思。「世人既然憑著自己的智慧不能認識上帝」,那麼上帝用來拯救人的道理在他們看來就是愚蠢的。(約翰福音17:25)
5:5 經文說,要把這惡人「交給撒但,消滅順應肉體的事」,免得屬靈情況無可挽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犯了重罪、不肯悔改的人被會眾開除之後,就重新回到撒但所控制的邪惡世界。(約翰一書5:19)保羅說把他「交給撒但」,就是這個意思。犯罪的人被開除之後,他對會眾的壞影響就清除了。這樣,會眾的屬靈情況,也就是會眾整體的氣氛和精神,就不致受到玷污。(提摩太後書4:22)
7:33,34 已婚男女所掛慮的「世上的事」是指什麼?保羅所指的,是已婚的基督徒必須料理的日常事務,例如供給家人食糧、衣著、居所。「世上的事」不是指這個世界的惡事,因為這些壞事是基督徒必須摒棄的。(約翰一書2:15-17)
11:26 保羅說「每次」記念耶穌的死亡,是指多久記念一次?直到什麼時候呢?保羅的意思是,受膏基督徒「每次」,即每年一次於猶太曆尼散月十四日,在耶穌受難紀念聚會吃餅喝酒,都是「顯揚主的死」。受膏基督徒會繼續這樣做,「直到他來」,意思是直到他們從死裡復活,被耶穌接到天上去。(帖撒羅尼迦前書4:14-17)
13:13 為什麼經文說,在信心、希望和愛這三樣當中,最大的是愛呢?期盼的事一實現,我們對這些事所懷的信心和希望就會終止,但愛卻是永恆的。(希伯來書11:1)因此在信心、希望和愛這三樣當中,最大的是愛。
15:29 「為了成為死人而受浸」是什麼意思?保羅不是說,活人該代替未洗禮的死人受洗,而是說受聖靈膏立的基督徒一生堅守忠義,死而後已,並在死後復活成為靈體。他們完全投入這種生活方式,就像全身浸在水中一樣。
經文教益:
1:26-31;3:3-9;4:7 我們謙卑自抑,不誇耀自己,凡事因耶和華而誇耀,就能促進會眾的團結。
2:3-5 哥林多是希臘哲學和學術的中心。保羅在那裡傳道時,也許曾擔心自己能不能說服聽道的人。雖然他說自己又軟弱又恐懼,卻沒有因此退縮,不敢執行上帝所委派的任務。同樣,我們遇到不尋常的情況時,也不該退縮而不向別人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向上帝求助,就像保羅一樣。
2:16 要有「基督的思想」就得認識基督一貫的想法,力求跟他思想一致,全面認識他的品格,效法他的榜樣。(彼得前書2:21;4:1)由此可見,我們仔細研讀耶穌的生平事跡和傳道經歷是多麼重要!
3:10-15;4:17 在教導人成為基督的門徒方面,我們應該細察自己做得如何,看看可以怎樣提高自己的教導能力。(馬太福音28:19,20)如果我們教得不好,學生可能會經不起信心的考驗。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能遭受損失,並為此感到非常痛心。那麼,儘管自己能得救,「也好像從火裡逃出來一樣」。
6:18 要「遠避淫亂」,單單不做淫亂的事(「波尼阿」)並不足夠,還須要避開一切能導致淫亂的事物,比如色情資訊、猥褻的思想、性幻想、跟異性調情等。(馬太福音5:28;雅各書3:17)
7:29 基督徒夫婦不該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配偶身上,以致把王國的事放在次位。
10:8-11 以色列人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大大觸怒耶和華。有鑑於此,我們避免形成事事不滿、處處埋怨的精神,無疑是明智之舉。
16:2 只要預先計劃好,並按計劃撥出一些錢,我們就能持續不斷地捐助王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