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的安息」是什麼意思?守望台2011年 | 7月15日
-
-
不要「同樣悖逆作惡」
6.什麼人是我們的前車之鑑?我們從這些鑑戒能學到什麼?
6 上帝向亞當和夏娃清楚解釋自己的旨意,但他們沒有遵行。從此以後,千千萬萬人步亞當和夏娃的後塵反叛上帝,就連上帝揀選的子民以色列國也同樣悖逆作惡。值得注意的是,保羅提醒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他們當中一些人也有可能犯以色列人同樣的錯誤,說:「所以,我們應該力求得享上帝的安息,免得有人同樣悖逆作惡。」(希伯來書4:11)請注意,保羅說悖逆跟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有關。我們從他的話學到什麼?我們要是在某方面違抗上帝的旨意,也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們十分重要,下文會進一步分析。不過,讓我們先看看以色列國這個前車之鑑,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
「他們斷不可進去得享我的安息」
7.耶和華搭救以色列人擺脫埃及的奴役,是要成就什麼旨意?上帝對以色列人有什麼要求?
7 公元前1513年,耶和華告訴他的僕人摩西,他對以色列人有什麼旨意,說:「我要下來從埃及人手裡搭救他們,把他們從那地方[埃及]領出來,帶到肥美遼闊之地,流奶流蜜之地」。(出埃及記3:8)耶和華「從埃及人手裡」搭救以色列人,是要成就自己的旨意,把以色列人立為他的子民,實現他向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創世記22:17)上帝賜給以色列人一套法典,指引他們跟他建立和睦的關係,並得享平安。(以賽亞書48:17,18)上帝對以色列人說:「現在你們如果切實聽從 我所說的話,謹守 我所立的約[摩西律法的規定],就必在萬民中成為我特別擁有的產業,因為全地都是我的。」(出埃及記19:5,6)由此可見,以色列人必須聽從上帝的吩咐,才能做上帝的子民。
8.假如以色列人服從上帝,本可享有怎樣的生活?
8 想想看,假如以色列人聽從上帝的吩咐,他們的生活會怎麼樣?耶和華會賜福給他們的田地、牛羊、葡萄園,保護他們不受敵國轄制。(請讀列王紀上10:23-27)要是這樣,彌賽亞來到時看見的以色列,就會是個生氣勃勃的獨立國家,而不是在羅馬的皮鞭下苟延殘喘的附庸。以色列國本可成為鄰國的模範,讓人看到確鑿不移的證據,表明只要服從真神,無論是靈性上還是物質上都能得福。
9,10.(甲)以色列人要求回埃及去,為什麼大錯特錯?(乙)要是以色列人回埃及去,對崇拜上帝有什麼影響?
9 本來,以色列人要是執行耶和華的旨意,就不僅自己蒙福,最終還能讓地上的萬國萬族得福,這是多大的殊榮!(創世記22:18)可悲的是,那一代悖逆的人根本不珍惜這個機會。他們非但沒有接受上帝的統治而為其他國家起示範作用,還要求回埃及去!(請讀民數記14:2-4)假如以色列人真的回埃及去,還能遵行上帝的旨意,成為模範王國嗎?當然不能!要是以色列人回到舊主子那裡,做異教徒的俘虜,他們就不可能遵守摩西律法,也不可能從耶和華的赦罪安排得益。他們只順應肉體的私慾,目光多麼短淺!難怪耶和華用以下口吻談到那些悖逆的人:「我厭惡那一代人,說:『他們的心時常偏離正途,從來不認識我的道路。』我就在怒中發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去得享我的安息。』」(希伯來書3:10,11;詩篇95:10,11)
10 這個任意妄為的民族要求回埃及去,表明他們輕視自己享有的屬靈福分,反倒看重埃及的韭蔥、洋蔥、大蒜。(民數記11:5)這些悖逆的人就像忘恩負義的以掃一樣,為了一點可口的食物,就輕易放棄寶貴的屬靈產業。(創世記25:30-32;希伯來書12:16)
11.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沒有信心,上帝的旨意就改變了嗎?
11 儘管離開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人沒有信心,耶和華仍舊「不斷工作」,耐心地逐步實現自己的旨意,寄望於下一代以色列人。新一代以色列人比他們的父祖輩順服上帝。他們遵照耶和華的命令,進入應許之地,開始征服行動。約書亞記24:31說:「約書亞在世的日子,以及在約書亞死後,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做一切事的長老還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一直事奉耶和華。」
12.我們怎麼知道,今天基督徒有機會得享上帝的安息?
12 後來,順服上帝的那一代人死去了,「有另一代人興起,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他為以色列人所做的事」,於是「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去事奉巴力神」。(士師記2:10,11)由於悖逆上帝,以色列人跟上帝沒有和睦的關係。因此對他們來說,應許之地從沒有成為真正「安歇的地方」。保羅說:「如果約書亞已經把他們[以色列人]領進安歇的地方,讓他們得享安息,上帝後來就不必再提另一日了。可見上帝的子民還有機會得享『安息』的日子。」(希伯來書4:8,9)在這段經文裡,保羅說的「上帝的子民」是指基督徒。這表示基督徒能夠得享上帝的安息嗎?沒錯!無論是猶太裔的基督徒,還是非猶太裔的基督徒,都能得享這個福分!
有些人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
13,14.(甲)在摩西的日子,遵守摩西律法和得享上帝的安息有什麼關係?(乙)公元1世紀發生了什麼改變?
13 保羅曾寫信給希伯來裔的基督徒,提到他擔心有些基督徒正在違抗上帝逐漸顯露的旨意。(請讀希伯來書4:1)問題出在哪裡呢?說來奇怪,這跟遵守摩西律法有關。在將近一千五百年的時間裡,以色列人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必須遵守摩西律法。但隨著耶穌犧牲生命,摩西律法被廢止了。有些基督徒卻不承認這件事,繼續死守摩西律法的某些規定。b
14 保羅向那些死守摩西律法的基督徒指出,無論是耶穌這位大祭司,是新約,還是屬靈的聖殿,都比基督教創立前的大祭司、舊約和地上的聖殿優越。(希伯來書7:26-28;8:7-10;9:11,12)因此,保羅很可能援引摩西律法中每週一天的安息日為例,解釋基督徒怎樣做就能得享耶和華「安息」的日子。他說:「上帝的子民還有機會得享『安息』的日子。人如果要得享上帝的安息,就該放下私務安歇,像上帝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安歇一樣。」(希伯來書4:8-10)有些希伯來裔的基督徒一直以為,靠著謹守摩西律法就能得到耶和華的悅納,現在他們不可再這樣痴心妄想了。從公元33年五旬節起,上帝就向那些信從耶穌基督的人施恩,悅納他們了。
15.為什麼我們必須服從上帝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
15 在摩西的日子,為什麼大部分以色列人都不能進應許之地?因為他們悖逆耶和華。在保羅的日子,為什麼有些基督徒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也是因為他們悖逆耶和華。他們不肯承認摩西律法已經達到既定的目標,耶和華指引他的子民用另一種方式崇拜他了。
在今天得享上帝的安息
16,17.(甲)今天,基督徒怎樣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乙)下一篇文章會談談什麼?
16 今天,很少基督徒會死守摩西律法的某些規定,以為守律法就能得救。聖靈啟示保羅寫給以弗所人的話再清楚不過:「你們靠著信心得救,其實全憑分外恩典,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上帝的恩賜。這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8,9)那麼,基督徒怎樣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呢?耶和華把第七日劃分為他安歇的日子,好讓他對地球的旨意在這一日大功告成。我們服從耶和華,遵行他通過自己的組織逐漸顯露的旨意,就能得享上帝的安息,跟他一起安歇。
17 另一方面,我們要是輕看上帝通過忠信睿智的奴隸根據聖經提出的勸告,一心自行其是,就是違抗上帝逐漸顯露的旨意了。這樣做會危害我們與耶和華的和睦關係。下一篇文章會談談幾種可能影響上帝子民的常見情況。我們能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取決於我們在這些事上服從耶和華還是自行其是。
-
-
你得享上帝的安息了嗎?守望台2011年 | 7月15日
-
-
你得享上帝的安息了嗎?
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力量的。——希伯來書4:12
1.今天我們得享「上帝的安息」的一個方法是什麼?為什麼做起來不那麼容易?
上一篇文章指出,我們順服地遵行上帝的旨意,就能得享上帝的安息。當然,說時容易做時難。比方說,有些事我們很喜歡做,卻令耶和華不悅。當我們知道上帝的看法時,最初的反應也許是不想理會。如果是這樣,就顯示我們在「樂意服從」方面需要進步。(雅各書3:17)這篇文章會談談幾個範疇,看看在不同的考驗下,我們是否甘願配合上帝的旨意,是否從心底裡順服上帝。
2,3.我們必須不斷怎樣做,耶和華才會繼續視我們為珍寶?
2 你總是樂意接受別人根據聖經提出的勸告嗎?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的旨意是要收聚「萬國的珍寶」。(哈該書2:7)我們最初認識真理的時候,大都稱不上什麼珍寶。不過,由於深愛上帝,深愛上帝的兒子,我們在態度和習慣上都改變了很多,務求凡事叫上帝喜悅。經過多番禱告,再三努力以後,我們終於能接受基督徒的浸禮了。(請讀歌羅西書1:9,10)
3 可是,我們受浸後仍舊要跟不完美的身心鬥爭。這場戰爭還沒結束,只要我們一天還是不完美的人,就要繼續戰鬥一天。但耶和華向我們保證,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斷努力成為他眼中的珍寶,他就一定會幫助我們。
你接受勸告嗎?
4.耶和華可能用哪三個方法給我們勸告?
4 我們要先知道自己有什麼毛病,才能改正。也許在王國聚會所聽到的一個演講令我們捫心自問,也許上帝組織出版的一篇文章發人深省,幫助我們看出自己有個嚴重的缺點。不過,要是我們聽了演講仍不明白問題所在,讀過文章還是不懂得應用,耶和華就可能通過一個弟兄或姊妹來糾正我們了。(請讀加拉太書6:1)
5.別人向我們提出勸告時,我們可能會有什麼不良反應?為什麼基督徒牧人必須鍥而不舍地幫助我們?
5 要接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提出的勸告,並不是容易的事。不管提意見的人說得多麼婉轉,態度多麼親切,對被勸告的人來說,忠言都是逆耳的。但請留意加拉太書6:1指出,耶和華吩咐 那些有屬靈資格的人要「設法」糾正我們,用「溫和的態度」幫助我們。我們要是聽從勸告,在上帝眼中就更是珍寶了。說來矛盾,我們向上帝禱告,總是很願意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人,可是一旦有人向我們指出具體的毛病,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為自己辯護,說自己的問題沒那麼嚴重,質疑提勸告的人動機不良,或者批評別人提勸告的方式不好。(列王紀下5:11)假如提勸告的人觸及特別敏感的問題,例如我們家人的行為、我們的衣著打扮、個人衛生,或者說耶和華憎惡我們所喜愛的某種娛樂等等,我們就可能很生氣,說出不該說的話來,叫我們自己也感到意外,同時令提勸告的人十分沮喪!冷靜下來以後,我們通常不得不承認別人的勸告是對的。
6.上帝的話語怎樣顯露人「心裡的意念和打算」?
6 這篇文章的主題經文提醒我們,上帝的話語「是有力量的」。上帝的話語確實有力量改變人的生活。無論是受浸前還是受浸後,上帝的話語都能幫助我們糾正缺點。保羅寫給希伯來裔基督徒的信還說,上帝的話語「連外表和內心、關節和骨髓都能刺穿分開,甚至心裡的意念和打算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我們清楚理解上帝對我們的旨意後願意遵行嗎?由此就可以看出我們的真實為人了。我們的內心有時跟外表不一樣嗎?(請讀馬太福音23:27,28)請想想你 對以下情況會有什麼反應。
跟耶和華的組織步調一致嗎?
7,8.(甲)有些猶太裔的基督徒死守摩西律法,可能有什麼動機?(乙)為什麼說,他們這樣做跟耶和華逐漸顯露的旨意背道而馳?
7 我們不少人都能背誦箴言4:18:「義人的路卻好像明亮的晨光,越照越亮,直到日午。」這節經文的意思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上帝旨意的理解會越來越清晰,我們的行為也會繼續進步。
8 上一篇文章談過,耶穌死後,許多猶太裔的基督徒都難以擺脫摩西律法的約束。(使徒行傳21:20)儘管保羅已經有力地論證,基督徒不用再遵守摩西律法,有些人還是拒絕他在聖靈啟示下所寫的話。(歌羅西書2:13-15)他們也許以為,只要繼續遵守摩西律法,哪怕只遵守一部分,猶太人就不會迫害他們了。不管他們的想法是什麼,保羅在寫給希伯來裔基督徒的信中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他們不肯遵從上帝逐漸顯露的旨意,就不能得享上帝的安息。a(希伯來書4:1,2,6;請讀希伯來書4:11)他們想得到耶和華悅納,就必須面對現實,承認耶和華正帶領他的子民用另一種方式去崇拜他。
9.忠信睿智的奴隸修正對聖經的某些理解時,我們應該有什麼態度?
9 在現代,我們對聖經的某些道理有更清晰的理解。這種改變非但不該令我們不安,反而應該令我們更信任忠信睿智的奴隸。每逢這個「奴隸」的代表看出,需要澄清或修正對真理某些細節的觀點,他們都不怕糾正偏差。忠信的奴隸知道這樣做會惹來批評,但他們最關心的不是這點,而是遵行上帝那逐漸顯露的旨意。忠信睿智的奴隸修正對聖經的某些理解時,你 有什麼反應呢?(請讀路加福音5:39)
10,11.上帝的組織推行新的傳道方式時,有些人有什麼反應?我們從中學到什麼?
10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些聖經研究者是出色的公眾講者。他們認為,對嚮慕真理的人發表精心準備的演講,就是他們執行傳道使命的最好方法。他們很喜歡公開演說,有的還很陶醉於聽眾的吹捧。後來證據清楚顯示,耶和華希望他的子民用各種形式努力傳道,包括挨家逐戶作見證。有些擅長公開演說的人,卻斷然拒絕嘗試任何新的傳道方式。這些人外表看似屬靈,全心愛戴主上帝;可是,當證據清楚顯示上帝對傳道工作有什麼旨意時,他們的真正意念、打算和動機就顯露無遺了。耶和華怎麼看他們呢?耶和華沒有賜福給他們。最後,這些人離開了上帝的組織。(馬太福音10:1-6;使徒行傳5:42;20:20)
11 這並不是說,所有忠貞地留在上帝組織的人很容易就能向公眾傳道。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都覺得這種工作不容易做,起初尤其困難。但他們服從上帝的組織,結果漸漸克服憂慮,蒙耶和華大大賜福。如果忠信睿智的奴隸鼓勵你參加某種形式的傳道工作,但你覺得用這種方式傳道令你很不自在,那麼你 會服從嗎?你願意嘗試新的傳道方式嗎?
家人離棄耶和華怎麼辦?
12,13.(甲)為什麼耶和華吩咐基督徒把不肯悔改的犯過者開除?(乙)有些做父母的基督徒承受什麼考驗?為什麼這個考驗不容易承受?
12 無論在身體、道德、靈性上,我們都必須保持潔淨,才能蒙上帝喜悅。(請讀提多書2:14)這個原則肯定是我們人人都會同意的。不過,要忠貞地遵行上帝這個旨意,我們有時會遇到嚴峻的考驗。假設有一對模範的基督徒夫婦的獨子離開真理。這個年輕人選擇享受「暫時的罪中之樂」,放棄與耶和華的友誼,放棄與敬虔父母的關係,結果被會眾開除。(希伯來書11:25)
13 父母一定傷心欲絕!關於開除,他們當然知道聖經吩咐說:「凡 稱為弟兄的人,如果是淫亂的、貪心的、拜偶像的、咒罵的、醉酒的、敲詐的,就不要再跟他來往,連跟他一起吃飯也不可。」(哥林多前書5:11,13)他們也知道,既然這節經文用了「凡」字,就表示那些不跟他們同住的家人也不能例外。可是他們深愛自己的兒子啊!由於骨肉情深,他們可能想:「要是我們嚴格限制自己跟兒子來往,又怎能幫助他回到耶和華的懷抱呢?我們經常見見他,不是更能幫助他嗎?」b
14,15.基督徒家庭如果有孩子被開除,做父母的必須作出什麼抉擇?
14 我們體諒父母的心情。畢竟,犯過的兒子有選擇,做父母的卻沒有選擇。兒子選擇違反基督教原則的生活方式,放棄跟父母和其他基督徒密切來往;做父母的卻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難怪他們會感到萬般無奈!
15 這些親愛的基督徒父母會怎樣做呢?他們會服從耶和華的明確指示嗎?還是會為自己的做法找藉口,說自己跟被開除的兒子經常來往,只是為了處理「必要的家庭事務」呢?他們作決定時,必須考慮耶和華希望他們怎樣做。耶和華的旨意是要他的組織保持潔淨,如果可能的話,也希望促使犯過者醒悟過來。做父母的基督徒怎樣遵行上帝這個旨意呢?
16,17.我們細想亞倫的例子可以學到什麼?
16 摩西的哥哥亞倫,曾因兩個兒子犯錯而面對嚴峻的考驗。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違法向耶和華獻上香火,結果被耶和華處死。請想想,亞倫當時一定很難過!兒子死了,在生的父母想跟他們來往也不可能了,但亞倫一家還要承受另一個考驗。耶和華吩咐亞倫和他忠心的兒子們,說:「你們不可披頭散髮,不可撕裂衣服[表示哀悼],免得死亡,也免得上帝向全會眾發怒。」(利未記10:1-6)耶和華的意思很清楚:我們必須愛耶和華過於愛不忠的家人。
17 今天,耶和華不會立刻處決那些違犯他律法的人。充滿愛心的上帝讓他們有機會悔改並停止不義的行為。可是,如果有犯過者不肯悔改,被會眾開除,父母卻跟他有不必要的來往,不斷地試探耶和華,耶和華會有什麼感覺呢?
18,19.基督徒遵從上帝的指示,不跟被開除的家人不必要地來往,可以得到什麼福分?
18 許多曾經被開除的人後來坦白承認,他們之所以醒悟過來,原因之一是朋友和家人採取堅定的立場。例如,有一個年輕的女子被會眾開除,後來長老們建議重新接納她做會眾的成員。長老們在信中指出,這個女子已經改變不潔的生活方式,「部分原因是由於她哥哥尊重開除的安排」。「她哥哥忠心地聽從聖經的指引,這令她希望返回會眾。」
19 我們學到什麼呢?我們是不完美的,很容易就想違背聖經的勸告,千萬不要順應這種心態才好!上帝教導我們應付難題的方法總是最好的,對此我們必須深信不疑。
「上帝的話語是活的」
20.我們可以從哪兩個角度理解希伯來書4:12?(見腳注)
20 保羅寫下「上帝的話語是活的」這句話時,主要不是指聖經。c上文顯示,保羅指的是上帝所說的應許。保羅的意思是,上帝既然作出應許,就不會食言。這跟耶和華通過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吻合:「我口中所出的話……不會無功而還……。凡我說過要做的,總會成功。」(以賽亞書55:11)因此,就算上帝的應許不如我們所期盼的那麼快實現,也不用焦躁不耐。耶和華正「不斷工作」,最終會使他的旨意大功告成。(約翰福音5:17)
21.「大群人」裡的忠心長者可以從希伯來書4:12得到什麼鼓勵?
21 「大群人」當中年長的弟兄姊妹忠心地事奉上帝已經幾十年了。(啟示錄7:9)他們有許多人沒料到自己會在這個制度裡變成老人家,但他們沒有灰心放棄。(詩篇92:14)他們知道,上帝的應許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耶和華正不斷工作,一定會實現他的旨意。上帝非常重視自己的旨意,如果我們最重視的也是他的旨意,就能令他喜悅。在目前這第七日,耶和華一直安歇,深知他的旨意必然實現,也深知他的子民整體來說會遵行他的旨意。你呢?你自己 已經得享上帝的安息了嗎?
[腳注]
a 猶太人有許多領袖一絲不苟地謹守摩西律法,但當彌賽亞來到時,他們卻不承認他的身份。他們跟不上耶和華逐漸顯露的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