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警醒!1988年 | 6月8日
-
-
第2頁
每個週日早晨,有數以百萬計裹著尿布的嬰兒和打著呵欠的學行幼兒被送到日間託兒所去。對許多幼兒說來,從家庭轉送到託兒所進行得相當順利。
慣於這種安排的幼兒反應不一,有的熱烈,有的漠然,新來的幼兒也許會啼哭拉著母親不放。可是,媽媽說幾句安慰的話通常便能使他們止淚。若不然,託兒所的工作人員就會進行安撫,因為,不論孩子流淚與否,母親還是要去工作的。在以後的十小時內,日間託兒中心必須取代媽媽的地位……
-
-
「誰來照料我們的兒女?」警醒!1988年 | 6月8日
-
-
「誰來照料我們的兒女?」
日間託兒所在普世各地非常流行,它們乃是婦女們史無前例地湧入職業市場的結果。日間託兒專家克拉克-斯圖爾特(Alison Clarke-Stewart)說:「在勞動市場中,增長得最快的一群人是幼兒的母親,特別以3歲以下幼兒的母親為多。這種趨勢十分顯著,而且舉世皆然。」
可是,母親出外工作,要找個可靠的人去照顧兒女談何容易。親戚很小自告奮勇。複雜的保姆網——許多時由招募的朋友和鄰人組成——往往證明既靠不住,又使幼兒驚惶失措。可靠的職業保姆很難找到,而且在大多數夫婦看來,費用也過於昂貴。
在發展中的國家裡,情況同樣令人氣餒。尼日利亞的婦人以前背負著嬰孩工作。可是,由於越來越多婦人放棄家務和農作,轉而受僱於辦公室、商店和工廠,在這些地方並不適合背負嬰兒。在以往,婦人可以在親戚當中隨便找個人來照顧嬰兒。可是,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的《星期日時報》解釋說:「由於免費小學教育和容易找到無需技能的手作職業,隨時要求[親戚]在家照顧嬰兒的最後機會也因而消失了。」報章建議:「組織完善的日間託兒中心也許是補救方法。」
不錯,日間託兒家庭和託兒中心正迅速變成可供選擇的託兒地方。畢竟,它們通常比雇用的保姆可靠、方便和價廉。孩子在那裡可和同年的兒童一起玩耍。託兒所供應富於營養的膳食以及娛樂和教育節目。正如日間託兒顧問亞歷山大(Delores Alexander)告訴《儆醒!》代表說:「日間託兒對整個家庭有支持的作用。」
然而,有些人擔心現行的託兒趨勢會對兒童有不利的潛在影響。這樣的關注有正當的理由嗎?父母需要清楚知道,以期在處理自己的兒女方面作出明智的決定。
-
-
日間託兒問題的爭論警醒!1988年 | 6月8日
-
-
日間託兒問題的爭論
它是一處舒適的地方。遊戲室髹著鮮明的顏色,有海報和兒童畫作為裝飾。玩具和遊戲物品整齊地放在架上。室內充滿兒童的聲音。
「我們大約照顧130名兒童,」日間託兒中心的主持人施彭斯(Bernice Spence)說。她是個具有慈母氣質的婦人。這些兒童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大多數是在職父母的兒女,住處離此不遠。我們的職員嗎?有好幾位是文憑教師。」
一間經營妥善的日間託兒所,雇用的是盡責和合格的職員,這的確令人留下良好印象。父母們認為把兒女安置在這樣的地方就可以放心了。可是,日間託兒中心卻同時是激烈爭論的焦點。何以故?原因之一是,未必所有託兒中心都符合標準。有些中心保養不佳,經營不善,職員不夠,把孩子像行李般堆在一起。
在紐約市,政府津貼的日間託兒所通常質素頗佳。可是,1987年市政府在這方面耗用了2億100萬美元——平均每名兒童耗資4800美元!在有些地方,例如瑞典,政府在託兒預算方面慷慨撥款,高質素的照顧頗為常見。但在第三世界,甚至在美國若干社區,公共託兒的經費常感不足。結果如何?兒童也許要受到次等的待遇。
營利的託兒所
甚至營利的託兒中心也有這種情形存在。當然,其中有不少是辦得優良的。可是,有些中心卻為了削減開支而雇用較少人員去看顧較多孩子。或者為了省錢起見,他們以近乎最低程度的工資僱請職員,以致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望而卻步。
誠然,許多託兒所的職員並不計較待遇不佳,因為她們深愛兒童。但在缺乏這種承擔時又如何呢?撒母耳夫婦發現有什麼情形發生。他們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開設了一家日間託兒所,但後來卻不得不終止營業。撒母耳回憶說:「每逢我太太出外購物或有別事要暫時離開,回來之後總是發現助手們沒有好好照顧兒童。」——可參看第6頁附文。
在美國,營利的託兒中心必須通過頒發執照的機構的檢查。但《新聞週刊》報導說:「領取執照的規條大都相當寬鬆,州當局也缺乏金錢和人手去好好管制日間託兒業。」
日間託兒之家
日間託兒之家與託兒中心的性質類似,它們是照顧小群兒童的私人家宅,費用比中心較廉而非常受人歡迎。它們大約照顧美國四分之三的託兒。託兒之家的女戶主通常自己也有兒女。
對兒童說來,日間託兒之家可以提供家庭氣氛,既有保姆照顧,也有小群兒童作伴。多倫多的《環球郵報》報導加拿大的日間託兒之家的質素從「最佳至最劣不等」。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對兒童並不安全。
日間託兒——對兒童有什麼影響?
由於託兒所的質素良莠不齊,研究者頗難決定日間託兒究竟對兒童有什麼影響。誠然,有些贊成託兒的人士表示相當樂觀。斯圖爾特在她所著的《日間託兒》一書中說:「從加拿大、英國、瑞典、捷克、美國所作的一切研究得到的好消息是,適當的日間託兒所的照顧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沒有任何明顯的不利影響。」有些研究甚至表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在託兒所裡智力可以受到激勵而得益!
可是,研究家貝爾斯基(Belsky)和斯坦伯格(Steinberg)卻提出警告說:「作為研究對象的日間託兒所大多數是由大學或與大學有關的機構所主辦的中心,它們有足夠的職員去照管兒童,節目的設計也頗為完善。……但是,可供一般家長選擇的託兒所大都不屬於這類型,也沒有這等質素。」那麼,兒童在較為普通的託兒所裡的處境又如何呢?貝爾斯基和斯坦伯格的結論是:「關於日間託兒所對兒童的影響,我們所知實在少得可憐。」——《幼兒發展》季刊,49卷,929-30頁。
日間託兒之家——大多數託兒均由它們所照顧——對兒童的影響甚至更少人知。可是,照情形看來,其中的保姆並沒有怎樣留意激勵兒童的智力和感情發展;她們所關注的不外是餵飽孩子,使他們不吵鬧,直至母親前來接回為止。因此日間託兒之家的兒童許多時被發現僅是放在電視機前面就算了。
至於日間託兒對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有什麼影響以及孩子對保姆是否過度依附,這個問題也很少人知。然而試驗顯示,孩子若能在母親和保姆之間任擇其一,大多數兒童仍然喜歡母親。
同輩接觸帶來難題
日間託兒的裨益之一是,兒童可以學習和同輩相處。但在另一方面,有一句聖經格言說:「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在歐、美所作的研究顯示,寄養在日間託兒所的兒童常比家庭教養的孩子「較桀驁不馴,較不願與成年人合作,較堅持己見,較不願附和別人以及對責罰較不害怕。」
斯圖爾特聲稱,這樣的行為「非但不必擔憂,反而是更成熟和更能適應社會的表現。」但家長們卻可能對此看不順眼,例如見到以前聽話的孩子竟說出污言穢語來,尤其是希望把聖經原則灌輸給兒女的家長更會對此感到失望。——以弗所書4:29。
健康上的危險
日間託兒也牽涉到健康上的危險。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聲稱,「在日間託兒所中,控制兒童感染疾病的需要正日益增加。」所謂日間託兒所的疾病包括A型肝炎、志賀士菌痢疾(嚴重的腸臟失調)和B型嗜血桿菌流行性感冒(細菌傳染)等。腹瀉和發燒乃是常見的病徵。患病時常是由於幼兒群集所致,因為有些幼兒慣於隨便放東西入口或在如廁方面未受過適當訓練。
可是,優良的託兒中心卻對健康方面的預防措施特別留意。日間託兒顧問亞歷山大(Delores Alexander)解釋說:「我們教導兒童在如廁之後洗手。我們留意不收患病兒童。」威洛比的豪斯中心主持人施彭斯補充說:「孩子若在日間染上疾病,我們時常通知家長把孩子帶回家去。」職員和兒童經常接受健康檢查也是防病的重要方法。
但是,研究者斯圖爾特承認說:「日間託兒中心的兒童比在家的兒童較多患上感冒、疹症、傷風和咳嗽。既然母親出外工作而不得不把兒女放在日間託兒所裡,……孩子常流鼻涕也許是母親甘願付出的代價。」但鑒於以上所說,看來日間託兒所蒙受的危險可能比流鼻涕更大。那麼,對一般認為必須出外工作的母親說來,這一切意味到什麼呢?
[第6頁的附欄]
日間託兒與非禮兒童
最近,牽涉到日間託兒所職員的虐兒醜聞受到廣泛報導。日間託兒中心是非禮兒童者和拍製兒童色情作品者的溫床嗎?
這個問題引起了若干日間託兒所職員的強烈反應。日間託兒所管理人施彭斯說:「我對此深感憤怒。我不願看到日間託兒所獲得臭名。據我所知,日間託兒所的大多數職員都是專心服務的人士——他們愛護兒童。」
可是,負責的管理人已採取嚴格的預防措施。《儆醒!》代表曾與紐約市兒童發展局管理人弗勞爾斯(Doby Flowers)談話。該市有超過4萬名參加日間託兒計劃的兒童受她所照料。弗勞爾斯女士說:「我們詳細審查日間託兒所的職員,看看他們是否有犯罪或非禮兒童的記錄。自1984年以來,所有日間託兒所的職員都必須錄下指紋。」
非禮兒童的人有集中於日間託兒工作的傾向嗎?弗勞爾斯女士答道:「在宗教界、法律界和教育界都有非禮兒童的人。非禮兒童的人穿越一切階層、職業、種族和民族的界限。」可是,正如薩米特(Roland Summit)醫生說:「兒童遠離親生母親的照顧,受人非禮的危險也直接增加。」
那麼,把兒女放在託兒所的父母應該怎樣行呢?弗勞爾斯說:「要坐下來與孩子談話。留意兒女行為的改變或表現苦惱的徵象,例如尿床或突然不願去託兒所等。」父母的警惕和孩子所受的教育乃是抵抗非禮兒童的最佳武器。——參看1985年1月22日的《儆醒!》(英文)「非禮兒童——你能夠保護兒女」一文。
[第5頁的圖片]
日間託兒對母子之間的感情有什麼影響?
-
-
日間託兒——為你的孩子作最佳的選擇!警醒!1988年 | 6月8日
-
-
日間託兒——為你的孩子作最佳的選擇!
日間託兒的問題非常複雜。在許多家庭看來,日間託兒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但在同時,關於託兒對孩子的影響,卻引起了許多令人擔心的問題。因此父母必須正視一件事實,那便是,日間託兒的影響有正反兩面,而且並非所有日間託兒都合標準。把兒女安置在日間託兒所之前,父母必須鄭重考慮。
「什麼對嬰兒最好?」
例如,你的孩子是個嬰兒嗎?有些專家極力反對把嬰孩寄放在日間託兒所,其中之一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懷特(Burton White)。他告訴《儆醒!》的代表說:「嬰孩在出生後的最初六個月內,發育最佳的是那些受到呵護備至的孩子;這些孩子一感到不舒適就立刻有人予以留意,也有人花很多時間和他們玩耍,而照顧他們的人覺得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比孩子更重要!
懷特醫生繼續說:「六、七個月大的幼兒一經學會爬行,就需要依附一個極之愛他的人!這樣行是要促進他的天然學習過程,激發好奇心,增加熱忱,為長大成人作適當的準備。孩子無法從代理的照顧者獲得這種支持。除了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之外,很少人能表現這樣的關懷。」
古代一位先知問道:「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以賽亞書49:15)母親會敏於響應嬰兒對愛和關注的無限要求。可是,有多個嬰兒哭求關注的受僱保姆會作出父母所作的響應嗎?聖經曾談及「母親乳養自己孩子」的方式。(帖撒羅尼迦前書2:7)雖然並非所有母親都能授乳,但這樣行卻會加強母嬰之間的感情。託兒所裡的嬰兒能獲得這種乳養嗎?
考慮較重要的事
因此有些醫生建議延遲請人代理照顧,至少等到嬰兒四個月大才如此行。可是,懷特醫生卻建議「在嬰兒出生後的六個月內,只可偶爾由保姆照顧。在此之後,只應由高質素的託兒者每日照顧三、四小時。」
我們且假設日間託兒所對嬰兒沒有好處。嬰兒長大時豈不會自然擺脫託兒所導致的難題嗎?懷特醫生絕不同意這樣的想法:「這只是猜測而已。我絕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冒這樣的險,也不會鼓勵任何人這樣行。」
雖然很多人不同意這麼強硬的立場,懷特醫生的見解卻是不容忽視的。然而,父母們——不是研究家——必須決定什麼選擇對本身和兒女最佳。許多時,受到優先考慮的是經濟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仔細衡量過一切有關因素之後,有些人依然決定利用某種方式的託兒。——參看第10頁。
有些人也許能夠重新考慮究竟應以什麼為優先。孩子的嬰兒時期畢竟只有一次。「從嬰兒時期」訓練兒女的機會稍縱即逝。(提摩太後書3:15,《新世》)若把世俗工作推遲幾年——或過著收入較少的生活——無法做得到,有些人也許會揀選部分時間的工作。這樣行使父母至少可以繼續作兒女主要的照料者。
選擇日間託兒所
父母可以放心把學行幼兒放在日間託兒所嗎?研究家意見紛紜,但大多數同意隨著孩子年歲漸長,他們能忍受與父母作較長時間的分離。因此父母要決定自己的兒女能否適應日間託兒的安排。若然,這也不是意味到隨便找一間日間託兒所就行。紐約兒童發展局管理人弗勞爾斯勸告說:「選擇日間託兒所要極之小心。託兒中心在社區的聲譽如何?設備和玩具是否適合嬰孩的年歲?管理完善、地方清潔嗎?職員的資格又如何?」
不錯,在照顧孩子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職員而非漂亮的設備或玩具。因此要探訪多個中心或家庭,親自觀察一下職員與孩子——特別是你的孩子——是否相處得好。問問對方:職員穩定嗎?供應怎樣的膳食?每位職員照顧多少名兒童?(越少越好。)兒童看來快樂自在嗎?中心或家庭有領取當地的執照和符合安全法例嗎?日常有些什麼活動?
知道自己選取了在經濟方面負擔得起的最佳託兒所可以減輕不必要的罪咎感。
盡量善用日間託兒所
如果找到合適的託兒之家或中心,不要僅是把孩子安置在那裡就算了。首先要對孩子解釋他必須上託兒所的原因。保證他不是被棄。為了使他安心,可以帶他到託兒所探訪幾次——逐次增加時間長度——然後才讓他整天留在那裡。日間託兒中心主管人施彭斯勸告,在早晨帶孩子上託兒所時,「不要催促孩子!孩子若啼哭,要讓他有時間平靜下來。」
曾經開設過日間託兒中心的德雷斯根夫婦(William and Wendy Dreskin)警告說:「兒童可能開始認為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安之若素。他們也許不把自己的感想告訴父母和託兒所職員,但這些感想並沒有消失。」因此你必須觀察孩子對日間託兒所的反應。撥出時間與孩子談論當日發生的事。聽聽他的申訴。(箴言21:13)要留意苦惱的徵象,例如夜間發噩夢或尿床等。日間託兒顧問亞歷山大解釋說:「每個孩子的反應不同。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習慣於群體中心的。」
基督徒父母需要給予兒女特別的留意。例如,耶和華見證人拒絕參加與某些宗教節日有關的活動。他們雖然努力教導兒女認識這種基於聖經的立場,但入學前的孩子未必能充分了解事情所牽涉的問題。他們也許因為不許參加那些「有趣」的活動而氣惱。因此基督徒父母必須為兒女辯護,讓照顧孩子的人知道什麼活動是孩子不能參加的,並且討論其他的選擇。a
基督徒也要提防兒女從其他孩子染上不良的習性。《聆聽偉大的導師》一書(守望台社出版)曾幫助過許多父母在兒女十分幼小時便使之對敬虔的原則養成體會。
不要讓託兒所破壞你和兒女之間的愛的聯繫。聖經述說一位名叫哈拿的婦人,她雖然和年幼的兒子撒母耳長期分離,卻仍然在母子之間保持彼此相愛的關係。(撒母耳記上2:18,19)當然,你若能明智地利用每日終結和週末相聚的寶貴時間,你也能同樣行。不錯,適當的關注可以使關係加深!
代理的照顧充其量只是代慈愛的父母去照顧孩子而已。無可否認,這種安排絕不理想。在上帝所應許的新制度和一切理想情況未臨到之前,不少父母可能被迫利用代理的照顧。(彼得後書3:13;以賽亞書65:17-23)你的情況若是這樣,就要作仔細的選擇。要小心留意它對你的孩子——在身體、感情和靈性方面——有什麼影響。畢竟,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
[腳注]
a 父母可以把《學校與耶和華見證人》手冊(守望台聖經社出版)留給日間託兒所的教師參閱以澄清基督徒在這些事上的立場。
[第10頁的附欄]
照顧孩子的其他方法——利與弊
大多數父母利用各種非正式的方法去照顧兒女。以下是其中幾種:
祖父母:有些人認為在照顧孩子方面,祖父母僅次於親生父母。可是,幼兒到了學行時期,祖父母可能很快便對增多的責任感到厭煩。教養孩子的標準若彼此各異(「祖母知得最清楚!」)也時常惹起爭論。梅納德(Fredelle Maynard)在她所著的《育兒危機》一書中說:「的確,由於『祖母』是家中一員,她未必肯接受指揮,因此要圓通地處理。受雇的保姆若毆打孩子,或給孩子吃不適當的食物,你可以抗議或在必要時將之解雇。但祖母的價值觀念和標準若跟你的相反,難題就來了。」
可是,父母和祖父母之間若能坦率地溝通意見,許多時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摩擦。聖經說:「獨斷獨行,計劃失敗。」(箴言15:22,《當代聖經》)祖母也許深愛孫兒,但她應該知道,聖經把教養孩子的責任交託給父母。(以弗所書6:4)若要安排得彼此滿意,父母和祖父母必須訂立彼此同意的通則和標準才行。
十餘歲兄姊:他們若相當成熟,並且做事負責,也許會做得很好。可是,少年人許多時不喜歡受人指揮,奉命「照顧小妹妹。」看顧嬰兒的人若毫不起勁,就很可能也不可靠或疏忽大意。要記住,聖經說:「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箴言22:15。
因此,若派較大的兒女去照顧幼兒,就必須仔細留意才行。要在餵食和照料幼兒方面給予較長的兒子或女兒明確的訓示。要確知他們能夠處理緊急事件,並且樂意給幼兒所需的照顧。
輪流工作:不少夫婦正在嘗試以輪流工作的方式去照顧兒女。一位父親解釋說:「我在下午或稍後時間上班,那時太太已回家了。因此我們的兒女時刻受到父母一方的『照顧』。……我們覺得這種安排使我們兩人都對孩子十分熟悉,並且對他們的生活發揮最大的影響。」
可是,這樣行有好處也有壞處。輪流工作的夫婦可能變成好像「晚間經過的船」一般,彼此難得有時間聚首。做完夜班工作回家的父母一方在照料孩子方面未必能全神貫注,在日間也很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休息。但有些夫婦認為,能夠親自照顧兒女,這種犧牲是值得的。
雇用保姆:一位具備資格、小心謹慎或全時服務的保姆可能是優良的保姆。然而,保姆的薪金頗高。有些家庭以兩家或多家合資雇用保姆的方法來克服這個難關。但難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人選。聖經警告說:「雇過路人的,就像射傷眾人的弓箭手。」——箴言26:10。
這意味到要詳細審察任何你會把孩子交給她照顧的人。你對準保姆所知究竟有幾多?她在照顧孩子方面有任何經驗或受過訓練嗎?她能與你的孩子相處,孩子也能與她相處嗎?她有任何不良習慣,例如看電視過多、吸煙或濫用麻醉藥嗎?她願意遵守你的原則和家法嗎?
一個家庭一旦找到一個負責、慈祥的保姆,卻往往發現保姆們的流動性很大而感到失望。對孩子說來,保姆來來去去地更換可以成為一件令他不時傷心的事。
[第11頁的附欄]
獨自留在家中的孩童
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需要照顧自己。有人稱之為「大門鑰匙的孩童」,由於他們持有家中大門的鑰匙,可以自行返家,因為沒有人在家。估計只在美國一地,這樣的兒童達千百萬之多。
孩子要長到多大,才可以讓其安全地獨自留在家中一段時間呢?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因此父母必須小心決定,什麼才是對自己孩子最好的安排,考慮到孩子的年齡、脾氣、能力,特別是家庭和鄰近的環境。當地的法律也是個重要因素,因為在有些社區中,留下孩子無人看管可能是犯法的。——羅馬書13:1。
若必須讓孩子獨自留在家中,以下幾項切合實際的步驟也許可以有助於確保孩子的安全:
(1) 要肯定孩子知道怎樣與你接觸,例如從學校回到家中立刻用電話告知。
(2) 在電話附近張貼重要的電話號碼(醫生、警局、消防局)。
(3) 吩咐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4) 指導孩子怎樣使用有潛在危險的電氣用具。不要到處亂放火柴。
(5) 使孩子忙於照料家中的雜務和功課。——可參看英文《儆醒!》1986年8月22日刊,14-16頁。
[第9頁的圖片]
託兒所的工作人員很少對兒童表現父母一般的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