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天災——時代的徵兆?
    守望台1993年 | 12月1日
    • 天災——時代的徵兆?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19個世紀之前,耶穌基督用以上的話向門徒解釋,這些災難性事件,連同不法的事增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在普世宣揚等,會引進一個綜合標記,將『世界的末期』標明出來。——馬太福音24:3-14。

      有鑑於此,我們必須問問:與以往的世代相比,今日我們有見到更多由地震、颶風、洪水、乾旱和饑荒造成的大災害嗎?雖然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事實表明有更多人隨災難增加而相應受害嗎?

      對許多人說來,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新科學家》週刊提出警告,「與過去數十年相比,世界可以預期1990年代會有更多災難。」同樣,世界氣象組織的主任在1991年6月刊的《聯合國紀事報》聲稱:「趨勢相當明顯。從1960年代至1980年代,……嚴重天災的次數增加了五倍,經濟損失的總數則增加了三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雜誌《世界衛生》則對這個題目提供了一點透視:「天災及其破壞性影響在歷史上自古至今都不乏例證。可是,隨著21世紀的臨近,我們面對一個在人口、生態和技術環境上都不斷變化的局面,以致許多地區的人更容易受到天災人禍的嚴重影響。」

      任何留意時事的人都不會對這樣的聲稱感到意外。新聞媒介從不缺乏聳人聽聞的報導;不論是菲律賓的火山爆發、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震、孟加拉的水災、索馬里的饑荒、夏威夷的颶風抑或是尼加拉瓜的海嘯,幾乎每個月都有報導談及地球某個角落的災難。

      有些人覺得這些事無關重要而不加以考慮。他們認為災難在我們這個時代有顯著增加,不過是由於有較佳的報導或較詳盡的記錄保存下來而已。此外,他們認為有更多人遭遇災難,原因純粹是由於今日人口比以往多。然而,這就是全部實情嗎?

      請留意以上引述的《新科學家》文章的評論。「據報1960年代有災難523宗,1970年代則有767宗;及至1980年代,數目已達到1387宗。」文章繼續解釋,「[災難]在過去十年間有顯著增加,部分原因是中國和蘇聯較以往更公開地報導當地的災難事件。」文章接著補充:「雖然如此,災難的數目卻繼續上升。」災難數目暴升絕不能僅以有較詳盡的報導或記錄保存得更好就解釋過去。

      此外,1992年3月刊的《聯合國紀事報》報導:「在過去二十年間,有差不多300萬人喪生,逾8億人受到天災造成的『嚴重破壞、艱難和痛苦』所影響。」這意味到每7個生活在地上的人,便有一個曾受到某種災難或不幸波及。這的確令人吃驚;毫無疑問,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

      既然聖經預言到這個時期會充滿災難,這是否意味到上帝需要為這些災難及其產生的後果負責呢?許多人都懷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事實表明什麼?更重要的是,聖經表明什麼?

      [第2頁的圖片鳴謝]

      Cover: W. Faidley/Weatherstock

      [第3頁的圖片鳴謝]

      中圖:Mark Peters/Sipa Press

      WHO/League of Red Cross

  • 天災——是上帝促成的嗎?
    守望台1993年 | 12月1日
    • 天災——是上帝促成的嗎?

      「上帝啊,你為什麼要這樣待我們?」

      據報這是一位生還者的反應。哥倫比亞積雪的魯伊斯火山在1985年11月13日爆發。這位生還者目睹火山爆發所造成的破壞:一夜之間泥流將整個阿爾梅羅市掩埋,結果有超過2萬人喪生。

      生還者有這般反應是可以理解的。自古以來,人們對大自然的可怕威力一直都束手無策,因此從起初便將這些災難性事件歸咎於上帝。原初民為了安撫管理海、天、地、山、火山和其他危險來源的諸神,不時獻上各式祭品,甚至以人為祭。就是在今天,有些人也深信天災事件所造成的苦果乃是天意,或是由上帝所促成的。

      天災在世界各地為人類帶來這麼多苦難和損失,上帝真的要對此負責嗎?我們應當歸咎於他嗎?為了找出答案,我們必須仔細審查一下這些災難所涉及的因素。事實上,我們必須重新審查一些我們已經熟悉的資料。

      「天災」是什麼?

      中國唐山發生地震時,據中國官方報導,有24萬2000人喪生。颶風安德魯吹襲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和路易斯安那州時,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破壞。這些天災曾經是國際頭條新聞。然而,如果那場地震發生在唐山西北1100公里以外無人居住的戈壁沙漠,又如果颶風安德魯轉移路線,風勢在海上逐漸減弱而完全沒有波及陸地,結果將會怎樣呢?若是這樣,今日就很少人會記得這些事件了。

      顯然,每逢我們談及天災,我們並非僅是談及大自然以驚人的方式展示威力。每年都有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地震,以及很多的風暴、氣旋、颶風、颱風、火山爆發和其他猛烈的自然現象。它們只是被記錄下來作為統計資料而已。可是,這些事件一旦對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破壞,以致擾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們就變成災難了。

      值得注意的是,破壞和損失程度並非總是與大自然所施展的威力相稱的。最嚴重的災難未必一定由最強大的自然力量所造成的。例如,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費爾南多發生了一場6.6里克特震級的地震,結果有65人喪生。一年之後,一場6.2震級地震在尼加拉瓜的馬那瓜發生,遇難的人竟達5000人之多!

      因此,論到天災與日俱增的破壞性,我們必須問問:大自然的力量是否變得越來越猛烈?抑或這個難題是由人為因素促成的?

      誰的責任?

      聖經清楚表明,耶和華上帝就是萬物——包括地球的各種自然力量——的偉大創造者。(創世記1:1;尼希米記9:6;希伯來書3:4;啟示錄4:11)這並不是說每陣風或每場雨都是上帝所促成的。說得確切一點,他制定了一些支配地球和其上環境的法則。例如,我們在傳道書1:5-7讀到三個有利人類生存的基本自然現象——每天的日出日落、風的恆常模式和水的循環。不管人類有沒有留意到,數千年來這些自然系統和其他與地球的氣候、地質和生態有關的系統一直都無間斷地運作。事實上,傳道書的執筆者促請人留意,永恆不變的創造物與短暫無常的人生所構成的強烈對照。

      耶和華不但是各種自然界力量的創造者,而且也有能力控制它們。關於耶和華怎樣控制或操縱這些力量去成就他的旨意,我們可以在整本聖經裡找到許多例證。這些記載包括耶和華在摩西的日子將紅海分開,在約書亞的時代使太陽月亮在天空停留不動。(出埃及記14:21-28;約書亞記10:12,13)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和應許的彌賽亞,也曾證明他有能力控制自然界的力量。他在加利利海平息的一場風暴就是個例子。(馬可福音4:37-39)類似的記載無疑證明耶和華上帝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有能力完全控制一切影響地上生活的事物。——歷代志下20:6;耶利米書32:17;馬太福音19:26。

      既然如此,對於近年來天災造成的混亂和破壞越來越大,我們可以歸咎於上帝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考慮一下,到底有沒有證據顯示,大自然的威力在近年來的確明顯地變得越來越猛烈,甚或不受控制。

      關於這點,請留意《天災——上帝的作為抑或人的作為?》一書怎樣評論:「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與乾旱、洪水和氣旋有關的氣候作用過程正在變動。此外,沒有地質學家聲稱,與地震、火山和海嘯有關的地殼移動正變得越來越猛烈。」《地震》一書也有類似的看法:「每個大洲的岩石都記錄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地質活動,如果這些活動在今天發生,每一項都會對人類造成翻天覆地的災難。科學家斷定,這些活動將來必然會 再三發生。」換言之,自古至今地球和它的強大威力都大致保持不變。無論如何,有些統計資料顯示某種類型的地質活動正在加增,近年來地球並沒有因此變得越來越狂暴以致不受控制。

      我們讀到天災的次數和破壞程度正在加增,究竟原因何在呢?如果我們不應當歸咎於大自然的威力,那麼,看來該受指責的就是人類了。甚至有些權威人士也承認,人類的種種活動使我們的環境更易發生天災,也更易受天災所影響。在發展中國家,與日俱增的糧食需求迫使農民若不是過度耕種現有的土地,就是為了開拓土地而將關係重大的森林清除掉,結果土壤受到嚴重侵蝕。人口膨脹加速了貧民窟和棚戶區的增長,這些陋宅時常任意建在不安全的地區。甚至在較發達的國家裡,不少人都像沿著加利福尼亞州聖安德列亞斯斷層居住的千百萬人一樣,蓄意不理會清晰的警告而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有異乎尋常的事件——例如風暴、洪水或地震——發生,所導致的災難性結果真的可說是「自然」的天災嗎?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非洲薩赫勒地區的旱災。我們通常認為旱災就是缺乏雨水,因而導致饑荒、飢餓和死亡。但是,該區發生的大規模饑荒和飢餓僅是由於缺水嗎?《大自然肆虐》一書說:「科學和救援機構所收集的證據顯示,今日的持續饑荒並不是由於長期乾旱,而是由於長期濫用土地和水源所致。……薩赫勒地區持續不斷的沙漠擴張情況其實主要是人為的現象。」南非的《納塔爾見證報》評論說:「饑荒主要不是由於缺乏糧食,而是由於缺乏享用糧食的機會。換言之,饑荒是由貧窮促成的。」

      至於其他災禍所造成的破壞,情況大致相同。研究報告顯示,與較富裕的國家相比,天災在較貧窮的國家裡造成的死亡率特別偏高。例如,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從1960年至1981年,日本有43場地震和別的災難發生,導致2700人喪生,平均每場災難有63人死亡;在同一段時期,祕魯一共發生了31場災難,有9萬1000人喪生,即每場災難平均有2900人死亡。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大自然的威力可能觸發天災,造成人命和財物的損失,但是人類在社會、經濟和政治各方面的活動卻必須對這巨大差別負責。

      有什麼解決方法?

      多年來科學家和專家一直努力找尋應付天災的方法。他們探查地球的深處,希望能夠了解地震和火山爆發的活動方式。他們利用人造衛星去觀察氣象模式,追蹤氣旋和颶風的路線,或預報水災和旱災。他們希望從研究獲得的資料,能幫助他們減輕天災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他們的努力有得到成果嗎?關於這種所費不菲的高科技測量工作,一個監察組織評論說:「這些測量工作有若干用處。但是,如果它們消耗過多的金錢、人力和物力——只被人用作無視禍患的藉口,叫人無視社會本身存在的危險,而這些危險只會使天災進一步惡化,使災區受害更深——那麼,它們就弊多利少了。」例如,孟加拉沿岸的三角洲經常受到洪水和海嘯所威脅。雖然知道這點是有益的,但是這並不足以制止千百萬孟加拉人冒險住在這個地區。結果災難屢次發生,成千上萬的人就此送命。

      顯然,技術性的資料只在有限的程度上有其價值。今天世界的重重壓力迫使人在毫無選擇之下居住在特別容易遭災的地區,或迫使人以破壞環境的方式生活。因此,大需要有能力將這種壓力減低。換言之,為了減低大自然的力量所造成的損害,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就需要受到徹底改造。誰能成就這件事呢?惟一有能力成就這項偉舉的,就是連促成天災的各種自然力量都能控制的那一位。

      上帝行將施展的作為

      耶和華上帝不會僅是處理表面的症狀而已。反之,他會把造成人類苦難的根本原因除去。他會把地上一切貪婪、暴虐的政治、商業、宗教制度一舉鏟除。在以往,這些制度一直「管轄」人類,「令人受害」。(傳道書8:9)任何熟悉聖經的人都會留意到聖經含有許多預言,宣告上帝行將採取行動終止地上的一切罪惡和苦難,使地球成為一個和平、公義的樂園。——詩篇37:9-11,29;以賽亞書13:9;65:17,20-25;耶利米書25:31-33;彼得後書3:7;啟示錄11:18。

      這實際上就是耶穌基督教導所有門徒去祈求的情況;他吩咐門徒要這樣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彌賽亞王國會除去和取代所有不完美的人為統治,正如但以理先知所預言一般:「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

      上帝的王國會成就些什麼事,是今日世上的各政府無法成就的呢?關於將來的情況,聖經提供了一項引人入勝的預觀。屆時的世界不會再有文章插圖所描繪的各種情況,例如饑荒和貧窮,反之「地上五穀豐登,山頂上也都豐收」,「田野的樹必結果,地也必有出產;他們必在故土安然居住。」(詩篇72:16,《新譯》;以西結書34:27)至於大自然的環境,聖經告訴我們:「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在曠野必有水發出;在沙漠必有河湧流。發光的沙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以賽亞書35:1,6,7)屆時世上也不會再有戰爭。——詩篇46:9。

      至於耶和華上帝會怎樣成就以上一切的事,他會怎樣處理大自然的威力,使它們不再造成傷害,聖經並沒有提及。但是我們可以肯定,所有在公義政府治下生活的人「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以賽亞書65:23。

      通過本刊的篇幅和守望台社的其他刊物,耶和華見證人不斷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國已於1914年在天上建立起來。在這個王國的指揮之下,一項普世的見證工作已進行了差不多80年。今日,我們正站在上帝所應許的「新天新地」的門檻上。將來人類不但可以擺脫天災的蹂躪,還能夠擺脫過去六千年來一直折磨人類的種種憂傷和苦難。屆時我們的確可以說,「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4。

      那麼,現在又如何?上帝有採取行動去幫助那些受天災所害的人嗎?他的確有,但他所採用的方法卻未必是大部分人所預期的。

      [第8,9頁的圖片]

      人類的種種活動使我們的環境更易於發生天災

      [鳴謝]

      Laif/Sipa Press

      Chamussy/Sipa Press

      Wesley Bocxe/Sipa Press

      Jose Nicolas/Sipa Press

  • 耶和華在現今施行的拯救
    守望台1993年 | 12月1日
    • 耶和華在現今施行的拯救

      聖經向我們論及耶和華說:「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主[耶和華]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詩篇34:19;彼得後書2:9。

      今日耶和華怎樣在他百姓陷於困境時予以援手呢?他不會像許多人所期望一樣以神奇的方式扭轉大自然的力量,或通過超自然的行動帶來拯救。相反,他會以一種大多數人都並不真正理解的力量——愛心——這樣做。不錯,耶和華深愛他的子民,並教導他們要彼此切實相愛;藉著這種強烈的互愛精神,耶和華在他們當中成就了一些近乎奇跡的事。——約翰一書4:10-12,21。

      有些人可能辯稱,在危難的時候,人所需的往往是食物、醫藥、必需品而非愛心。當然,食物、醫藥和必需品十分重要,但使徒保羅卻指出:「我若……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2,3。

      我們不時讀到報導,有些人因為疾病或飢餓而幾乎喪命,但救援物資卻往往被棄置在碼頭,任其腐爛或被蟲蛀;甚至更糟的是,這些物資可能落在一些貪得無厭或寡廉鮮恥的人手裡,藉此中飽私囊。因此,供應救援物資是一回事,能夠真正造益那些身陷困境的人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但真正的愛心和關懷卻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愛心化作行動

      1992年9月,颶風依妮璣吹襲夏威夷有5萬5000人口的歐胡島。當日烈風的時速為210公里,陣風時速則高達260公里。暴風結果導致2人死亡,98人受傷,吹毀了島上百分之75的住宅,有8000人無家可歸,財物損失估計高達10億美元。在這個細小島嶼的居民當中,約有800名耶和華見證人,分布在六群會眾裡。他們的景況又如何?

      在依妮璣實際抵達之前,會眾的長老已在周遊監督指揮下與會眾裡的所有成員取得聯絡,以確定他們正處於安全的環境而能夠應付颶風吹襲。這種仁愛的關注使見證人得以作妥準備,從而避免了嚴重的傷亡。——可參閱以賽亞書32:1,2。

      儘管通訊設備和交通嚴重中斷,守望台聖經書社檀香山分社的三位代表在颱風過後隨即從民防署取得特別許可,跟第一批救援人員一同飛抵歐胡島災場。他們即時與當地的見證人取得聯絡,並於翌日清晨召開會議,計劃救援工作。他們成立了一個救援委員會,負責評估需用物品的數量,以及把檀香山分社辦事處送來的救援物資收集起來。他們馬不停蹄地指揮工作進行,將救援物品派發到有需要的人手裡,並且協助人將損毀的房子加以清理和修葺。

      其他島嶼的見證人也紛紛向災區的弟兄伸出援助之手。歐胡島的機場一重新開放,70名見證人就隨即飛抵災區協助賑濟。運往災場的救援物資總值約為10萬美元,包括有發電機、暖爐、提燈和食物等。島上的一所聚會所則開放作為收發站。當時有些人擔心聚會所的救援物資會遭人劫掠;但不久之後,有多輛軍車駛到王國聚會所的露天停車場,司機們請求見證人讓他們的車停泊在那裡。這樣,由於有負責守衛軍車的士兵駐紮在場,難題遂得以迎刃而解。

      弟兄們帶備發電機上門,用兩三小時向每戶人家提供協助,使他們的冰箱可以繼續操作。此外還有多隊弟兄被派到不同的住戶那裡,協助他們清理和修葺損毀的地方。他們協助一位姊妹清理房子;這位姊妹的丈夫以往極力反對真理,但這次他所目睹的情景令他大受感動,甚至流下淚來。一位來自美國大陸的訪者看見另一群見證人在災場工作;他深受他們的良好品行和組織所感動,於是親自上前問見證人究竟什麼促使他們與眾不同。弟兄向他解釋,這是由於他們愛上帝和愛他們的基督徒同工的緣故。那位男子於是說:「那麼,我怎樣才能認識上帝呢?」(馬太福音22:37-40)然後他補充說:「你們的組織效率這麼高,很可能在我回到佛羅里達州時,已有人在我家等我了!」

      耶和華見證人在歐胡島總共協助了295個家庭清理和修葺他們的住宅。其中有207戶只需輕微的修葺,但有54戶遭受嚴重損壞;有19戶則完全被摧毀。他們的工作也包括探訪島上的每個見證人,確定他們已獲得適當的照顧。當見證人將救援物品送到一位姊妹家中時,一個信奉佛教的鄰舍說,佛教團體連一個茶包也沒有給他。多位見證人也替另一位女士清理房子,後來這位女士說:「你們到我家已有一段時間,我看出你們實在是好鄰舍。你們以這種方式對鄰人表現愛心,這足以表明你們所隸屬的是一個怎樣的組織。謝謝你們的辛勞工作。」

      那些負責救援工作的弟兄除了照料基督徒同工的物質需要之外,還關注到他們的靈性福利。在颶風過後不及兩天,當地的幾群會眾已恢復舉行聚會。會眾裡的書籍研究班也很快重組起來。十位具備資格的長老從其他海島來到歐胡島,協助當地的長老從事牧養工作,探訪島上的每個見證人。接著的星期日,全部六群會眾聚集起來舉行《守望台》研究班,並由救援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講出一個30分鐘的演講,報導在當地執行救援工作的經過。30分鐘的結束演講則由分社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講出,他是為了參與今次救援工作而專程由檀香山來到歐胡島的。一位在場人士報導:「人人都為了獲得這些優良督導而感到欣慰。他們已獲得屬靈的裝備去應付餘下的難題。聚會結束時,很多聽眾感動到流下淚來,掌聲更連綿不絕。」

      普世的弟兄團體

      這種愛心和關懷乃是普世耶和華百姓的標誌。大約一年前,旋風瓦爾吹襲西薩摩亞島,造成不少損失。其他國家的耶和華見證人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後來,政府當局撥出一筆援助金給當地所有宗教,用來修葺他們的物業。見證人也接獲資助,但他們卻將款項退還給政府,並以書面解釋他們已將損毀的地方完全修理好,所以政府可以運用該筆款項來修葺官方的建築物。見證人的這項行動受到當地一份報章報導。一位政府官員就這件事對見證人說,他為自己的教會感到慚愧,因為儘管教會所有受旋風損毀的建築物都已獲得保險賠償,他們仍然接受政府的援助金。

      類似地,在1992年9月,法國東南部的烏韋茲河泛濫,韋松拉羅邁納和周圍的15個社區都飽受蹂躪。但見證人迅速作出支援。在一夜之間,洪水造成了40人喪生,摧毀了400間住宅,損壞了數以百計的其他房屋,並使數以萬計的家庭沒有水電供應。翌日清早,當地會眾的見證人是最先來到災區向水災難民提出協助的人。該區附近的見證人家庭更仁愛地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見證人。數以百計來自遠近各處的見證人紛紛前來提供協助。他們在鄰近的奧朗日城成立了一個救援委員會,統籌四隊志願人員的工作;他們負責協助潔淨房子,清理泥淖,並清洗大量的骯髒衣物,並在所有蒙受影響的地區預備及分發食物食水。他們更自告奮勇清理當地的一所學校和數幢市政大樓。他們那孜孜不倦的精神的確深受他們的弟兄和社區的人所賞識。

      在其他許多不同的地區,耶和華見證人也像別人一樣曾因洪水、暴風及地震而受苦。但他們深知這一切都是由於若干不能預知或無法避免的環境因素所促成的,所以他們絕不會歸咎於上帝或任何人。(傳道書9:11)相反,他們深信,無論他們面對什麼不利的困境,對信徒同工所懷自我犧牲的愛心都會促使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這些仁愛的善舉乃是由於他們共同擁有的信仰所促成的。門徒雅各解釋說:「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5-17。

      真正保護的來源

      耶和華見證人並不期望上帝施行奇跡去庇佑他們,反之,他們意識到他們可以在普世的基督徒團體中尋得保護。事實上,在危難的時候,弟兄的友愛甚至可以成就一些近乎奇跡的事來。他們記得耶穌在馬太福音17:20所說的話:「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不錯,每逢真正的基督徒在信心之外更加上愛心,並且將其化作行動,這樣,即使如山的障礙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現今這動盪不安、危難重重的時代,耶和華的百姓在全球各地都感受到上帝的保護。他們的確與詩篇的執筆者有同感:「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詩篇4:8)他們充滿信心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急務之上:「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日]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他們肯確地期待耶和華的應許實現,屆時,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個和平公義的新世界裡,不用再經歷任何天災人禍。——彌迦書4:4。

      [第12頁的圖片]

      遠近各處的見證人紛紛前來援助受洪水影響的災民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