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雨林好處多
    警醒!1998年 | 5月8日
    • 既然雨林供應源源不絕的物資,我們還是要糟蹋的話,那就愚不可及了。三千多年前,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他們攻取敵城的時候,不可摧毀果樹。上帝簡單說明原因所在:「因為你可以吃樹上的果子。」他進一步又說:「難道田間的樹木是人,可以被你圍困的麼?」(申命記20:19,20,《新譯》)這個吩咐對屢受破壞的雨林也適用。

      林木就像果樹一樣,直立的顯然比倒下的有價值得多。在這個現代世界,大眾往往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長遠價值。不過,教育卻可以把大眾的態度改變過來。塞內加爾籍生態學家巴巴·迪烏姆指出:「說實在的,我們愛惜的才設法保護;不認識的就談不上愛惜;沒有受教又哪裡談得上認識呢。」

      在西奈沙漠,蒂申多夫所以偷取了那些陳舊的手稿,是因為他愛惜古老抄本,一心想把它們保存下來。世人願意學習愛護雨林,好及時挽救林中的物種嗎?

  • 雨林還有希望嗎?
    警醒!1998年 | 5月8日
    • 在本世紀初,北美洲的旅鴿滅絕了。在世上出現過的雀鳥中,旅鴿可能是為數最多的。鳥類學家估計,兩個世紀以前,旅鴿的數目一度多達50億到100億隻!

      但不出100年,似乎用之不竭的便宜鳥肉就耗盡了。有人說旅鴿是「有史以來消失得最快的[物種]」。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懷厄盧辛州立公園,旅鴿紀念碑的銘文說:「這種鳥所以滅絕,是因為人類貪得無厭、自私自利。」

      我們可從旅鴿的遭遇看出,連繁衍眾多的飛禽走獸,也可以被人趕盡殺絕。貪得無厭、自私自利的行徑依然觸目皆是。今天,處於險境的不僅是一個生物品種,而是全球的生態系統。地球有半數的物種都是在雨林棲息的。很明顯,雨林一旦消失,這些物種也會相繼消失。科學家聲稱,這樣的大災難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為生態災難」。

      今天,我們對環境的認識確實比100年前要多。但有了進一步的知識以後,人類還是肆無忌憚地破壞生態。植物學家曼努埃爾·菲達爾戈嗟嘆說:「我們所破壞的是無價之寶,時間無多了,我們必須加緊補救。再過幾年,恐怕只有山坡上的森林才能保持完好,因為伐木工人不容易到達。」

      博物學家發覺,雨林大受破壞以後,很難恢復元氣,他們為此擔憂不已。《地球翠境:珍貴的雨林》坦言,重新植林「又緩慢又昂貴,……對於雨林所受的損毀,這只是最後的一著罷了」。有關當局充其量只能重新種植幾種熱帶樹木,還要經常清除雜草,好讓幼樹能夠茁長。

      森林能否恢復往昔的光景,主要取決於重新種植區跟原始雨林的距離有多近。原始雨林蘊藏著千千萬萬的物種,要這些物種移地生長,最後以再造林為家,再造林就非在原始雨林附近不可了。即使這樣,雨林的物種也要經過悠悠歲月才能移地生長。一千年前,馬雅文化湮沒了,但有些廢棄的土地至今仍未完全復原。

      「新國際主義」

      美國首都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的一位科學家建議,從剩下的雨林撥出百分之10的面積作為繁殖後代之用,盡量把更多物種保存下來。到目前為止,約有百分之8的雨林屬於保護區,但由於缺少經費、人手不足,許多所謂的保護區或國家公園都是徒有虛名的。很明顯,有關方面還須格外努力。

      一個雨林保護區的發言人彼得·雷文說:「要保護雨林,就必須提倡新國際主義。不管什麼地方,大眾必須明白:挽救雨林,人人有責。各國必須設法緩和全球貧民的苦況,好讓他們不用忍飢挨餓。此外,各國政府也要商定相互合作的新協議。」

      不少人認為雷文的建議合情合理。挽救雨林的措施必須對全球適用。人類所面對的其他困境,也同樣需要全球適用的對策。問題在於怎樣使各國趁全球大災難還沒有發生,在破壞達到無可補救的地步以前,就達成「相互合作」的「協議」。正如雷文指出,雨林遭受破壞跟發展中國家的其他棘手問題,例如貧窮、飢餓等,息息相關。

      不少國家都協議共同解決困難,但至今還是起不了實質作用。有些人不禁懷疑,為了大眾的福利,各國終有一天會放棄自己狹隘的一國私利,不再互相衝突嗎?提倡「新國際主義」只是夢想嗎?

      從歷史角度看來,人類實在沒有理由感到樂觀。不過,有一個因素卻是世人往往忽略的,就是創造雨林那一位的觀點。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威爾遜指出:「別忘記,我們正在破壞受造萬物的一部分。前人傳給我們的產業,我們的後代也許只能望地興嘆了。」

      大地的創造者會容許人把他的傑作破壞無遺嗎?這是無法想像的。a聖經預言上帝會「敗壞那些敗壞大地的人」。(啟示錄11:18)上帝會怎樣解決問題呢?他答應建立一個王國,去解決地上的一切問題。這個王國是個超越一切國家的屬天政府,「永不敗壞」。——但以理書2:44。

      上帝的王國會制止人類糟蹋大地的資源,還會監督重建地球的工作,使大地恢復往昔的天然美。最後全地都會成為世界公園,跟我們的創造者起初所定的旨意一致。(創世記1:28;2:15;路加福音23:42,43)各地的人民都會「受耶和華的教導」,學會珍惜上帝所創造的天地萬物,包括雨林在內。——以賽亞書54:13,《新譯》。

      論到將來的福樂,詩篇的執筆者寫道:「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他的信實審判萬民。」——詩篇96:12,13。

      人類關心雨林固然很好,但就算人類濫用其中的物資,雨林的前景最終也是光明的。聖經提出充分理由,讓我們確信創造主必定會插手干預,挽救熱帶森林。在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後世將要看見雨林原有的壯麗景色。——啟示錄21:1-4。

      [腳注]

      a 主張保護自然資源的學者一心要保存更多瀕危物種。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自稱按照「挪亞原則」辦事,因為挪亞聽從上帝的吩咐,把「凡有血肉的活物」都帶進方舟。(創世記6:19)生物學家戴維·埃倫費爾德認為:「久已存在的天然[物種],自當有權生存下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