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厭食與暴食——真相與危機
    警醒!1999年 | 1月22日
    • 厭食——自發的饑荒

      厭食症患者不是不肯進食,就是吃得太少,以致營養不良。請看看17歲的安托瓦妮特。她說,她的體重曾一度跌至大約37公斤——對一個十來歲、高1.7米的少女來說,這樣的體重算很低了。她說:「我每天不會吃超過250卡路里的食物,吃過什麼我都記在筆記冊上。」

      厭食症患者對食物著迷,同時又極力避免使體重增加。希瑟說:「我開始假裝抹嘴,乘機把食物吐在餐巾上。」蘇珊為求不讓體重上升,於是拼命做運動。她說:「我幾乎每天都跑12公里,或者游泳一小時,要是沒有做運動,我就會有憂慮和罪咎的感覺,而且非常強烈。每天早上當我量體重而知道仍然保持在45公斤以下時,那就是我最大的喜悅了,也是我惟一 真正的喜悅。」

      頗諷刺的是,有些厭食症患者竟身懷精湛廚藝,能烹調出色香味美的大餐,自己卻連碰也不敢。安托瓦妮特說:「最糟糕的時候,全家的每一餐都由我來包辦,弟弟妹妹的午餐飯盒也全是我準備的。我不讓他們走近冰箱,我當時覺得廚房的每一角落都是我的『地盤』。」

      據《厭食暴食家長指南》一書說,有些厭食症患者「變得有潔癖,也許會要求全家人都要符合由她們所定、挑剔得不切實際的標準。雜誌、拖鞋和咖啡杯連暫時不放在原位也不行。她們對個人衛生和外表也許更執著。她們會在浴室裡呆上數個小時,把門鎖上,不讓別人進去,也不管人家等著要上學上班。

      這種稱為厭食症的失常現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這樣的,一個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人(多數是女性)開始想要減去一定體重。可是當目標達到以後,她還不滿意。她看著鏡子,仍然覺得自己胖乎乎的,於是她想,再多減幾公斤會更好。這種循環延續下去,節食者的體重持續下降,直到比相應的標準體重輕了百分之15才肯罷休。

      到這個時候,朋友和家人就開始擔心,節食者看來實在太瘦了,甚至也太虛弱了。但厭食患者卻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覺得自己太瘦。」艾倫說,他是厭食症男性患者,高1.75米,體重卻一度跌至33公斤。他說:「重量減得越多,腦子就越不靈,於是就越看不清楚自己。」a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厭食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骨質疏鬆症和腎臟受損。厭食症甚至可以致命。希瑟說:「醫生告訴我,我讓身體失掉太多養分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再維持兩個星期,我準會死於營養不良。」《哈佛精神健康通訊》報導,過去十年期間,診斷出患厭食症的女性有百分之5死亡。

  • 厭食與暴食——真相與危機
    警醒!1999年 | 1月22日
    • a 有些專家聲稱,當一個人失去百分之20至百分之25的重量,大腦會引發化學反應,影響視覺,明明不胖的,看起來也覺得胖。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