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六部:1946-1959年粉飾太平中的虛假繁榮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繁榮——代價巨大、外強中乾

      1945年,飽受戰火蹂躪的歐、亞兩洲居民處境十分困難。為了人道主義,同時受到自私利益所驅策,盟國制訂了一項歐洲復興計劃。這個機構對重建受轟炸毀壞的工業提供經濟上的協助。它通稱為馬歇爾計劃,以始創人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為名。這項自助計劃雖然代價巨大,卻頗有功效。

      經濟和工業復甦的程度也十分可觀。現代工廠所裝置的先進機器使戰敗國能夠迎頭趕上戰勝的鄰國,在若干例子上甚至後來居上。因為後者時常被迫要使用過時的機器和設備。在1950年代,所謂德國經濟奇跡進行得十分起勁,到了該年代的末期,日本實行一項建設計劃,使它能在商業方面稱霸世界。

      同時,各戰勝國也努力使內政和經濟政策回復正常。住宅的建造和家庭用品的生產在戰時受到嚴重削減,因為生產力專注在軍用品方面。戰後人們對他們久未享有的各種消費品需求大增。這意味到人人都有工可做;失業絕非難題,至少暫時是如此。當時世界正邁向一段自大蕭條時代之前亦未見過的繁榮時期。

      但繁榮是要付出代價的。越來越多的母親要出外工作,有時甚至因此而忽略了兒女。生活水準的提高包括要求更多的娛樂,但娛樂未必有益。看電視代替了家人的交談。家庭生活的崩潰導致離婚率上升。後來由於男女不正式結婚而同居的趨勢日增,離婚率為之稍減。但這兩種趨勢都暗示到,世人傾向於強調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早已被戰爭所破壞的屬靈和道德價值觀念現時受到進一步的侵蝕。

  • 第六部:1946-1959年粉飾太平中的虛假繁榮
    警醒!1988年 | 2月8日
    • [第15頁的圖片]

      戰後的繁榮使許多家庭擁有美好的住宅和新車

      [鳴謝]

      H. Armstrong Roberts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