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三部:1935-1940年國際聯盟的危殆以至死亡
    警醒!1987年 | 11月8日
    • 後來在1939年8月,德國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世界大感意外。事實上,這項條約僅是祕密瓜分波蘭而已。由於再度估計西方各民主國不會干預,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4時46分揮軍進入波蘭。

      但希特勒這次估計錯誤了。英國和法國在兩天之後對德宣戰。9月17日,蘇軍從東邊侵入波蘭,到了月底,波蘭問題在實際上已解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德國迅速進軍,實行所謂「閃電戰」。希特勒挾勝利餘威,提出與西方列強媾和的建議。德國歷史家霍弗(Walther Hofer)寫道:「至於他是否具有誠意,這個問題是難以肯定答覆的。」

      戰爭在最初兩三年的特色是突襲,進行閃電戰而導致破壞的後果。蘇聯很快就迫使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讓蘇軍進駐境內。芬蘭在壓迫之下不肯就範,於是在1939年11月30日受蘇聯侵略。芬蘭在次年3月依蘇聯的條件作城下之盟。

      可是,這時英國和法國已打算假道中立的挪威去幫助芬蘭。但既然芬蘭已經求和,聯軍再沒有藉口這樣行,於是遂擱置了那些計劃。為了準備在後來登陸,聯軍於1940年4月8日在挪威水域布置水雷。次日,當挪威人抗議布置水雷行動之際,德軍突然進兵挪威和丹麥。不及一週之後,英軍也在挪威登陸,但打了幾場勝仗以後,由於南方傳來不穩的報導而被迫退兵。

      多月以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德國會在何時何地進攻法國?隨著時間過去,多數軍事行動只限於海戰。陸上一片平靜。有些專欄作家開始談及「假戰」,說這場戰爭不是閃電戰而是僵持戰(sitzkrieg),意即「坐下來戰爭」。

      可是,1940年5月10日,德軍的突襲絕不是假的。德軍繞過德、法邊境的馬奇諾防線,直搗北海沿岸低地諸國,攻佔比利時,在5月12日抵達法國邊境。荷蘭在5月14日陷落。德軍從法國北部長驅直下,困住了一百多萬背著英倫海峽的英軍、法軍和比軍。這場仗絕不是僵持戰而是十足的閃電戰!

      5月26日,戰爭歷史上最壯觀的援救行動之一在法國的鄧苟克展開。英軍戰船和數以百計的民船在10日之內運載了34萬兵士橫渡英倫海峽安全撤回英國。但並不是人人都得以逃脫。德軍在三週之內擒獲了100萬名俘虜。

      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國和法國宣戰。四天之後,巴黎陷落德軍之手。在月底之前,法、德已簽署了休戰條約。英國這時要孤軍作戰了。正如霍弗所描述:「希特勒以快到連本人也未想到的閃電速度成為西歐之主。」

      但希特勒卻預料不到,英國絕不求和。因此在7月16日,希特勒下令策劃「海獅行動」——進攻英倫三島。英國咬緊牙關準備應付將臨的襲擊。

  • 第三部:1935-1940年國際聯盟的危殆以至死亡
    警醒!1987年 | 11月8日
    • [第1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1940年之前軸心國在歐洲的擴張

      軸心國和佔領地

      挪威

      丹麥

      荷蘭

      比利時

      蘇台區

      盧森堡

      萊茵河西部

      法國

      波蘭

      捷克斯拉夫

      奧地利

      匈牙利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