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歐洲一體化——為何意義重大?
    警醒!2000年 | 4月22日
    • • 1993年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一心尋求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經多番努力後,改組成歐洲聯盟(歐盟)。

      • 2000年歐盟成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國,共15個國家。

  • 歐洲真的會統一起來嗎?
    警醒!2000年 | 4月22日
    • 如果歐洲人渴望統一叫你難以置信,你只要試試在歐洲過境就行了。目前,人們可以在同屬歐盟國家的地方自由進出,過境不大費時。這當然叫旅客高興不已,但受惠的可不只他們。由於歐盟國家的公民現在可以隨便在任何成員國裡念書、工作或經商,歐盟境內較貧窮的地區經濟已有所增長。

      過境便利絕對是一大改變。但我們該這麼快就下結論,說歐洲已統一起來,或在邁向一體化的路上已暢通無阻嗎?事實剛相反,前頭障礙重重,有些問題更叫人相當氣餒。不過,讓我們先細看到目前為止歐洲在統一路上邁出的一大步,這樣,我們也許就能明白人們為何對歐洲統一寄望甚殷。

      統一貨幣的過程

      要維持邊境的運作所費不菲。以前,歐盟15個成員國每年得花差不多120億歐元來維持海關運作,現在邊界開放,自然刺激了經濟增長。試想想,歐盟3億7000萬人在歐盟各國自由進出,隸屬單一的共同市場,這顯然是股強大的經濟潛力。事情怎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1992年2月,歐洲在統一的路上邁進了一大步。當時,多國首腦一同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即馬城條約,為建立歐洲單一化市場、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奠下基礎。但他們還得採取另一個重要步驟:取消貨幣匯率波動。畢竟,今天看來盈利豐厚的生意,明天就可能因匯率不同而變成另一回事。

      這個有礙統一的路障可以怎樣除去呢?成立經濟及貨幣聯盟和引進單一貨幣歐元,問題就得以解決了。如今,貨幣兌換費用可節省下來,匯價風險消失,商業的經營費用因而下降,跨國貿易增加,結果人們的就業機會、消費力也隨之增加,人人都從中受惠。

      1998年,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央行)在德國法蘭克福成立,標誌著貨幣聯盟一事又邁前了重要一步。歐洲央行是家獨立銀行,在貨幣方面是有分參與的國家的至高權威。歐洲央行盡力控制給稱為歐元區(由11個國家組成a)的各國的通脹情況,也會嘗試穩定歐元、美元和日元之間的匯率,減少波動的情形。

      因此,以貨幣來說,歐盟國家已逐步邁向統一了。不過,跟金錢有關的事卻同時顯示,歐洲各國同床異夢、談不上什麼團結。

      自顧不暇

      一些經濟較弱的歐盟國家抱怨,較富強的成員國沒向它們仗義疏財。歐盟各國都知道,較窮的夥伴的確需要額外的經濟扶助,但富裕的國家卻認為,它們有所保留倒是理據充分的。

      且以德國為例。德國一向熱中於促進歐洲統一,在經濟上予以支持,但顯然「此情不再」。單是統一東、西德,德國就曾每年花差不多一千億美元,即國家財政預算的四分之一!這筆龐大開支令德國政府債台高築、左支右絀,幾經艱辛才得以符合經濟及貨幣聯盟所定的加盟資格。

      其他國家也在敲門

      2002年,歐元的紙幣硬幣將正式流通,取代目前歐洲各種貨幣。短期來說,支持實施單一貨幣制度的人期望,那些還沒加入經濟及貨幣聯盟的歐盟國家能盡快克服障礙,好趕上歐元在年多後正式面世。如果英國、丹麥和瑞典願意,英鎊、丹麥克朗和瑞典克朗也會給歐元取而代之。

      目前,歐洲還有六個國家在「敲歐盟的門」。這些國家是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匈牙利、波蘭和斯洛文尼亞。另外五個國家,即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也在等候加入歐盟。讓這些國家加盟的代價可不少。據估計,在2000年到2006年期間,歐盟得提供800億歐元去協助來自東歐的10個新成員國。

      可是,這些等著加入歐盟的國家從歐盟所得的援助,遠不及它們為了符合加盟條件而需要籌集的資金那麼多。例如,匈牙利需要花120億歐元修建道路和鐵路。僅是處理污水問題,捷克共和國就得斥資超過34億歐元。至於波蘭,則必須用30億歐元以減少和改善硫磺氣體排放的問題。話雖如此,申請加盟的國家仍覺得利多於弊,因為加盟成功好處多,跟其他歐盟國家的貿易有所增加就是其一。不過,它們還得稍候片刻。目前的輿論普遍認為,歐盟應該先解決自己的財務問題,才允許新成員加入。

      仇恨、國家主義與失業

      歐洲人謀求統一,歐洲裡外的人都深深關注,一如他們關心種族衝突的問題,像巴爾幹地區四分五裂,先有波斯尼亞戰事,後有科索沃的衝突,就都引起了極大關注。可是,歐盟各國處理歐洲裡外這類衝突時,常常意見不一。歐盟到底不是聯邦國家,並沒有共同的對外政策,因此成員國往往各自為政。顯然,歐洲要成為「歐洲合眾國」,國家主義是一大障礙。

      此外,歐洲眼下還有個問題亟須解決:高失業率。在歐洲的勞工階層裡,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失業,即超過一千六百萬人在待業之中。許多國家人浮於事,儘管年輕人(差不多佔歐盟人口四分之一)盡力找工作,卻到處碰壁。難怪許多人認為,降低龐大的失業數字是歐洲要解決的頭號問題!到目前為止,為改革勞動市場所付出的努力依然未見成績。

      不過,邁向統一的路上還有個更大的障礙。

      以哪個國家為首?

      歸根結底,歐洲要達至統一,主權問題才是最大障礙。歐盟各國必須在放棄國家主權的程度上達至共識。歐盟的目標是要建立超級大國般的統治形式。《世界報》說,各成員國沒認清這點,引進歐元就只是「剎那的光輝」而已。可是,一些成員國卻認為,要放棄主權的想法實在難以接受。舉個例,歐盟國家一個領袖曾說,他的國家「注定是當領導的,而不是仰人鼻息」。

      可想而知,較小的成員國害怕較大的國家終有一天操縱大局,對可能危害它們國家利益的決定拒諸門外。例如,較小的國家會想,歐盟各機關總部設於哪些國家由誰來決定。這樣的決定絕非小事,因為哪個國家設有機關,該國的就業市場就會蓬勃起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