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真的需要運動嗎?警醒!2005年 | 5月22日
-
-
少運動,害處多
體力勞動大減,對人的身體、精神和感情健康造成了許多難題。例如,最近英國一個保健機構報導:「不愛勞動的兒童很可能缺乏自尊,更容易憂慮,也感受更大壓力。這些四體不勤的兒童比喜歡體力活動的兒童更有可能吸煙吸毒。不愛勞動的雇員比喜歡體力活動的雇員更常請假。到晚年,不愛勞動的人不再有氣力,也沒有能耐去做日常各種活動。結果許多人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精神健康也較差。」
加拿大健康與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長科拉·克雷格指出,「加拿大人在工作上的體力勞動比以往少得多。……以一般而言,體力活動比以前減少了」。加拿大的《環球郵報》報導:「大約有百分之48的加拿大人體重過度,其中有百分之15屬於痴肥。」該報也說,加拿大有百分之59的成年人缺乏體力活動。芬蘭庫比奧大學的馬蒂·烏西杜帕博士警告說:「在世界各地,由於痴肥和缺乏勞動的生活方式日益普遍,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正迅速增加。」
在香港,最近一項研究表示,在年齡35歲及以上的人當中,約有百分之20的死因與缺乏體力活動有關。該項研究由香港大學的林大慶教授主持,他於2004年在《流行病學年報》發表上述的研究數據。研究的結論是,在香港的華人人口當中,「缺乏體力活動所造成的危險,高於吸煙的危險」。研究者預測,中國大陸「也會見到類似的死亡率增加」。
這樣的憂慮有根據嗎?缺乏體力活動真的對健康有害,甚至比吸煙更甚嗎?一般研究者都同意,跟有適當體力活動的人比較,缺乏運動的人傾向於血壓較高,中風和心臟病發的可能性較大,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更高,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更大,也更可能變成痴肥。a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全球的每個大洲,甚至包括營養不良十分普遍的地區,體重過度或痴肥的人仍然劇增,實在令人吃驚。罪魁禍首顯然是,高熱量食物加上缺乏體力活動的生活方式,就像令美國許多人過胖的原因一樣。」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養生學教授斯蒂芬·羅斯納同意此說,甚至進一步聲稱:「體重過度的情形正日益惡化,世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
-
-
你真的需要運動嗎?警醒!2005年 | 5月22日
-
-
a 缺乏運動甚至令人容易罹患危疾,增加死亡的風險。例如據美國心臟協會說,人缺乏運動,「患心臟病的可能性會加倍,患高血壓的可能性則增加百分之30。此外,缺乏運動也使人因心血管病和中風喪命的可能性增加一倍」。
-
-
你真的需要運動嗎?警醒!2005年 | 5月22日
-
-
[第4頁的附欄]
缺乏運動代價大
缺乏運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對社會產生了沉重壓力,令許多政府和衛生機構深感關注。
● 澳大利亞因缺乏運動而招致的醫療開支,每年約達3億7700萬美元。
● 加拿大據世界心臟協會估計,僅一年之內,加拿大花在「可歸咎於缺乏運動」的醫療費用,超過20億美元。
● 美國在2000年,美國花在跟缺乏運動有直接關係的疾病之上的醫藥費,高達76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