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信的奴隸』及其治理機構守望台1990年 | 4月15日
-
-
家人的治理機構
6.第一世紀的管家階級在上帝感示之下提供什麼幫助?
6 集體來說,受靈所膏的基督徒要作主人的管家,奉派將適時的靈糧分發給上帝家裡的個別成員。在公元41年至98年之間,第一世紀管家階級的成員在上帝感示之下寫成了5項歷史記載、21封書信和啟示錄一書去造福他們的弟兄。這些受上帝感示的寫作含有優秀的靈糧去餵養眾家僕,意即上帝家裡個別的受膏分子。
7.基督為了什麼目的從奴隸階級中揀出一群數目不多的人來?
7 雖然所有受膏的基督徒集體地構成上帝的家,有充分證據表明基督從奴隸階級中揀選了一群數目不多的人,把他們立為顯形的治理機構。會眾的早期歷史透露,12位使徒,包括馬提亞在內,乃是第一世紀治理機構的根基。使徒行傳1:20-26向我們透露這件事。在報導使徒們揀選人代替加略人猶大時,聖經提及「他的監督職位」和「這項服事職務和使徒職位」。(《新世》)
8.第一世紀治理機構的責任包括些什麼事?
8 這樣的監督職位包括使徒們有責任要任命適當的人去擔任各項服務的職位以及將服事職務組織起來。但並非至此為止。他們的職責也牽涉到教導和澄清教義的要點。按照基督在約翰福音16:13所提出的應許,「真理的聖靈」會逐漸引導基督徒會眾去明白所有的真理。因此,從最初開始,接受上帝的話語而受浸成為受膏基督徒的人便繼續專心領受「使徒的教訓」。事實上,「十二使徒」後來任命了七位男子去照料分派物質糧食的職責,他們所提出的理由便是,這項安排使他們能夠「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2:42;6:1-6。
9.早期治理機構的成員怎樣減至11人?為什麼看來他們沒有立即使成員的數目恢復12人?
9 看來起初治理機構僅是由耶穌的使徒所組成。但情形是否繼續如此呢?大約公元44年,約翰的兄弟使徒雅各被希律亞基帕一世所處決。(使徒行傳12:1,2)看來他們並沒有像在猶大死後一樣另立一個人去代替雅各作使徒。為什麼沒有呢?無疑是因為雅各忠心至死的緣故;他乃是12使徒中最先以身殉道的人。另一方面,猶大卻是個邪惡的叛徒,因此必須另立人去取代他,藉此使屬靈以色列的基石恢復12位。——以弗所書2:20;啟示錄21:14。
10.第一世紀的治理機構在何時及如何擴大?基督怎樣任用這個機構去指引上帝的家?
10 第一世紀治理機構的最初成員是使徒們;這些人曾與耶穌共處,並且曾經親眼目擊他的死亡和復活。(使徒行傳1:21,22)但後來情形改變了。隨著時間過去,有其他的基督徒男子具備屬靈資格而被任命為耶路撒冷會眾的長老。最遲在公元49年,治理機構已擴大到除了當時仍然在世的使徒之外,更包括耶路撒冷的若干個長老在內。(使徒行傳15:2)因此,治理機構的結構並非一成不變的。後來上帝指引事態的發展,作出所需的改變以適合他子民的環境。會眾的元首基督任用這個擴大了的治理機構去解決一些重要的教義問題——非猶太籍的基督徒是否需要受割禮和遵守摩西律法。治理機構寫了一封信去解釋所作的決定,並且頒布若干訓令給會眾遵守。——使徒行傳15:23-29。
與管家算賬的時候
11.治理機構所提供的肯確指導受弟兄們賞識嗎?什麼表明耶和華大大祝福這項安排?
11以個別而言及以整群會眾而言,早期基督徒都很賞識治理機構所提供的肯確指導。敘利亞安提阿的會眾宣讀了治理機構的來信之後,都為所得的鼓勵而歡欣鼓舞。其他會眾也接獲這些資料和謹守來自治理機構的訓示,於是他們的「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使徒行傳16:5)顯然上帝大大祝福這項安排。——使徒行傳15:30,31。
12,13.耶穌在十錠銀子和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中預言到什麼事?
12 但是讓我們看看這件重要的事的另一方面。耶穌在十錠銀子的比喻裡將自己比作一個貴胄,行將到遠地承受王權,然後返回本地。(路加福音19:11,12)基督在公元33年復活之後升到上帝的右邊,在那裡坐下,直到仇敵成為他的腳凳。——使徒行傳2:33-35。
13 在一個類似的比喻——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裡,耶穌說經過一段長時間之後,主人會回來與奴隸算賬。主人對證明忠信的奴隸說:「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但他對不忠的奴隸說:「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馬太福音25:21-23,29,30。
14.耶穌對他手下受靈所膏的奴隸們有什麼期望?
14 不錯,經過一段悠長的時間——差不多19個世紀——之後,基督在『指定的列國時期』於1914年結束時接獲王權。(路加福音21:24)在此之後不久,他來到與手下的奴隸——受靈所膏的基督徒——「算賬」。(馬太福音25:19)以個別而言和以集體而言,基督對他們有什麼期望呢?自第一世紀以來,管家的任務一直沒有改變。基督將銀子交給各人——「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他自然期望獲得相應的結果。(馬太福音25:15)哥林多前書4:2所提出的律則在這件事上適用:「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好好運用銀子意味到忠於職守作上帝的「使者」,使別人成為基督的門徒及將屬靈的真理分發給他們。——哥林多後書5:20。
在末日臨近之際,「奴隸」及其治理機構
15.(甲)基督對他手下集體的管家懷有什麼期望?(乙)什麼表示基督期望奴隸階級在他來到視察家裡的人之前 便努力執行職責?
15 以集體而言,基督期望受膏的基督徒作忠信的管家,『按時把糧食分發』給家僕。(路加福音12:42)基督在路加福音12:43說:「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這表示在基督回來與受靈所膏的奴隸算賬之前,他們已有一段時期努力將靈糧分發給基督徒會眾和上帝的家的成員了。基督在1914年帶著王權回來,然後在1918年來到視察上帝的家,當時他發現誰正在這樣行呢?——瑪拉基書3:1-4;路加福音19:12;彼得前書4:17。
16.基督在1918年來到視察上帝的家時,為什麼他沒有見到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將適時的靈糧供應給人?
16 當耶穌在耶和華右邊所作的悠長等待行將結束之際,事實逐漸表明誰甚至在1914年以前的一段時期中已努力將屬靈的糧食分發給基督的家僕。你認為是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嗎?絕不是,因為當時他們正深深捲入政治之中。他們甘願成為殖民主義國家擴張勢力的工具,並且爭先恐後要證明自己具有愛國精神,從而助長了國家主義的流行。他們積極支持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各國政府,因此犯了沉重的流血罪。在靈性上,他們的信心受到現代主義所削弱。由於有許多教士被聖經批評和進化論所擄去,這促成了一場屬靈危機。我們無法從基督教國的教士們期望獲得任何屬靈的滋養!
17.為什麼有些受膏基督徒被基督所唾棄?這對他們有什麼後果?
17 類似的是,有些受膏基督徒關心個人的得救過於關心善用主人託付給他們的「銀子」,我們也無法期望從這些人獲得屬靈的滋養。他們證明自己是『懶惰』的奴隸,根本不配照料主人的財物。他們被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基督教國的各教會至今仍在這黑暗裡。——馬太福音25:24-30。
18.主人見到誰按時將靈糧供應給他的家僕?什麼足以證明這點?
18 因此,主人耶穌基督在1918年來到視察手下的奴隸時,他發覺誰正按時把靈糧分發給他家裡的僕人呢?請想想,當時誰使一般誠懇尋求真理的人對贖價祭物、上帝的名字、基督的隱形臨在、1914年的重要性獲得正確的了解呢?誰大膽揭發三位一體、靈魂不死和地獄永火這些謬誤的道理?誰竭力警告人提防進化論和通靈術的危險?事實表明這樣行的乃是和《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現在稱為《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這本雜誌緊密合作的受膏基督徒。
19.在1918年之前,一個忠信的奴隸階級怎樣顯露出來?這個奴隸以什麼方法分派靈糧?自什麼時候以來它一直如此行?
19 《守望台》雜誌在1944年11月1日刊(英文)說:「主在1918年來到聖殿。在此之前40年,在1878年,世上有一群獻了身的誠懇基督徒脫離了受教士所控制的教廷式組織而努力實踐基督教。……次年,在1879年7月,為了使上帝通過基督『按時賜下的靈糧』得以經常分發給他家裡所有獻了身的兒女,《守望台》雜誌開始發行。」
20.(甲)一個現代的治理機構怎樣出現?(乙)當時治理機構的成員努力怎樣行?在誰的指引之下?
20 關於現代治理機構的發展,1972年5月15日的《守望台》雜誌解釋說:「五年之後[1884年],錫安守望台書社註冊成為法人組織;這個『代理機構』一直被用來將屬靈的糧食分給千千萬萬渴望認識上帝和了解他的道的忠實人士。……有些獻了身、受了浸的受膏基督徒加入社方在賓雪法尼亞州所設的總部。不論他們是否在董事會任職,他們均樂於擔任『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所從事的特別工作。他們參與餵養和指揮這個僕人階級的工作,因此一個治理機構遂出現了。這件事顯然是在耶和華的聖靈,他的隱形動力,指引之下發生的,同時也在基督教會的元首,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指揮之下進行。」
21.(甲)基督發現誰努力分發靈糧?他怎樣獎賞他們?(乙)忠信的奴隸及其治理機構獲得什麼獎賞?
21 這樣,當基督在1918年視察那些自稱為他奴僕的人時,他發現有一群來自各國的基督徒經常發表聖經真理,讓人在會眾之內和會眾之外的傳道工作上運用。到1919年,情形正如基督所預言的一般:「主人來到,看見他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馬太福音24:46,47)這些真正的基督徒得以享有主人的喜樂。他們既已表明自己「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主人便委派他們『管理許多事』。(馬太福音25:21)忠信的奴隸及其治理機構已準備妥當去接受一項擴大的工作委派。這項發展無疑應當使我們大為快樂,因為今日忠貞的基督徒正從忠信的奴隸及其治理機構所致力的工作獲得莫大的裨益!
-
-
與今日的治理機構通力合作守望台1990年 | 4月15日
-
-
與今日的治理機構通力合作
「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路加福音12:44。
1.基督在公元33年開始在什麼王國裡施行統治?以什麼方式?
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會眾的元首耶穌基督開始在他的受膏奴隸所構成的王國裡施行統治。以什麼方式?藉著聖靈、天使和一個顯形的治理機構。正如使徒保羅表示,上帝『救了受膏者脫離黑暗的權勢,把他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歌羅西書1:13-18;使徒行傳2:33,42;15:2;加拉太書2:1,2;啟示錄22:16。
2.基督在1914年在什麼較大的王國裡開始作王統治?
2 在『指定的列國時期』的末了,耶和華擴大基督的王權,將其伸展到基督徒的會眾之外。(路加福音21:24)不錯,上帝在1914年賜給他的愛子管理『萬民』、「世上的國」和全人類的王權。——詩篇2:6-8;啟示錄11:15。
受任命「管理一切所有的」
3,4.(甲)在十錠銀子的比喻裡,貴胄代表誰?(乙)在1918年和1919年有什麼王國發展發生?
3 耶穌論及一個貴胄的比喻值得我們留意。(路加福音19:11-27)這個貴胄前往外國接受王權,但在離去之前將錢交給手下的奴隸去運用。代表基督的貴胄回來之後,就「叫那領銀子的僕人來,要知道他們做生意賺了多少」。(路加福音19:15)在耶穌接獲王權之後,這個比喻怎樣獲得應驗呢?
4 1918年,已登基為王的耶穌基督發現地上有一小群基督徒脫離了基督教國的各教會,並且忙於照料他們主人在地上的權益。彷彿用火精煉過他們之後,耶穌在1919年賜給他的這些奴隸和他們的治理機構更大的權威。(瑪拉基書3:1-4;路加福音19:16-19)他任命他們「管理一切所有的」。——路加福音12:42-44。
『按時分發糧食』
5,6.(甲)基督的管家從他接獲什麼擴大的工作任務?(乙)有什麼預言注定在1914年之後應驗?管家階級要怎樣積極參與這些預言的應驗?
5 現正作王統治的耶穌基督將一項擴大了的任務交託給他在地上的「管家」。數目漸增的基督徒要作一位現已有權統治地上萬民的君王的「大使」。(哥林多後書5:20,《新世》;但以理書7:14)他們的集體責任不再主要限於將『適時的靈糧』分派給基督手下受膏的僕人了。(路加福音12:42)王國在1914年建立之後,有許多預言注定要獲得應驗;他們現在要積極參與這些預言的應驗。
6 這件事在實際上意味到什麼呢?意味到要擴大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將其伸展到「整個有人居住的大地」。(馬太福音24:14,《新世》)這也意味到宣布一些有力的判決信息去打擊撒但的邪惡制度及其支持者。這使『萬國大受震動』。於是,「萬國的珍寶」——基督手下『另外的羊』——開始出現。(哈該書2:7;約翰福音10:16)自1935年以來,「大群人」開始在普世各地紛紛擁進上帝的組織中。(啟示錄7:9,10,《新譯》)這需要社方在組織方面作出逐步的改善。上帝於是以象徵的方式拿鐵代替石頭,拿銅代替木頭,拿銀子代替鐵,拿金子代替銅。(以賽亞書60:17)自1919年以來,這一切事在基督積極、密切的指揮之下發生。他已將王國在地上的一切事務,他『所有的一切』,交給手下忠信的奴隸階級及其治理機構去管理。
7.管家所接獲的更大責任包括些什麼事?
7 我們可以很容易了解,既然有更大的責任託付給主人的奴隸和管家,這牽涉到很多寫作和編輯方面的活動。經常的靈糧必須繼續按時由《守望台》雜誌加以發表。後來在1919年,社方開始出版稱為《黃金時代》(後來改稱為《安慰》,最後稱為《儆醒!》)的姊妹雜誌。這份雜誌的目的是要激發公眾人士的興趣,同時也造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24:45)除此之外,在過去多年來社方也出版了巨量的精裝書、冊子和單張。
繼續受到精煉
8.治理機構的成員最初由誰組成?《守望台》在1944年作了什麼評論?
8 在現今這「末時」,起初治理機構與守望台社的編輯部人員有密切關係是不足為奇的。(但以理書12:4)194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在題名為「今日的神治調整」的文章中說:「按理說來,上帝的子民把負責發表上帝所顯示的聖經真理的人視為蒙主揀選的治理機構,去指引所有渴望用心靈按真理崇拜上帝的人,使他們能夠團結一致地事奉上帝,並且把顯示的真理散布給其他飢渴慕義的人。」
9.治理機構後來與誰有密切關係?為什麼?
9 發行這些雜誌和其他聖經書刊需要符合法律上的若干條件。因此,後來有守望台聖經書社設立,並且在美國的賓雪法尼亞州立了案。這個法人組織是為了出版普世主的百姓所需的聖經書刊而設立的;有若干年的時間,這個法人組織中由七位成員組成的董事會便是顯形的治理機構。
10,11.在1944年有什麼改良發生?《守望台》對此有什麼評論?
10 守望台社的七位董事都是忠信的基督徒。但他們既是一個法人組織的辦事人,就可能暗示他們之得以在治理機構任職是由於被守望台社的法定社員所推選的緣故。再者,按照法律規定,起初惟有對社方作過捐獻的人才能成為社員和擁有投票權。這項安排亟需加以調整。社方在1944年10月2日舉行的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社年會中作出所需的改變。社方修改章程,規定社員的資格不再根據所作的捐獻來決定。相反,社員會從耶和華的忠僕當中選出,當選的人包括許多在紐約布洛克林總部作全時服務的弟兄以及在世界各地分社任職的弟兄。
11 1944年11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回顧這項改良說:「由捐獻所代表的金錢不應當具有任何決定的影響,事實上,這件事應當與揀選耶和華見證人在地上的治理機構全無關係。……在這件事上,指引我們的乃是通過基督耶穌從耶和華上帝而來的聖靈。」
與董事會不同
12.什麼表明耶和華祝福在治理機構指導之下所作的改良?
12 隨後幾十年間,傳道工作的進展證明耶和華大大祝福他的子民對現代治理機構所獲得的更清晰、正確的了解。(箴言10:22)世界各地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在1944年尚不及13萬人,到1970年已增至148萬3430人!但前頭還有更進一步的改良。
13.(甲)直至1971年,治理機構的情形如何?(乙)1971年在社方的年會上有什麼事發生?
13 直至1971年,實際上治理機構仍然是由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聖經書社董事會的七位成員所組成。在影響到各分社運作的事務上,作決定的主要責任則落在社長身上。後來,在1971年10月1日舉行的年會中,社長和副社長分別發表了一個劃時代的演講,前者的講題是「使聖所恢復正當情況」,後者所討論的題目則稱為「治理機構與法人組織不同」。在治理機構和法人組織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14.法人組織與治理機構有什麼不同?
14 正如以上提及,賓雪法尼亞州的法人組織設有一個董事會,董事的數目只限於七位。這些獻了身的男子是由數目不超過500人的社員選出的,任期限於三年。社員的大部分都不是受膏的基督徒。再者,既然法人組織是純粹按照法律規定而設立的,有一個位於固定地點的總部,這個法人組織可以被凱撒——國家——所解散。(馬可福音12:17)可是,治理機構其實並不是一項法律工具。其中的成員不是選舉出來的。反之,他們是在耶和華和基督的指揮之下,通過聖靈加以任命的。(可參閱使徒行傳20:28。)再者,治理機構的成員都是受聖靈所任命的人,他們並沒有義務要留在某個固定的地點或總部。
15.1972年5月15日的《守望台》就組織作了什麼評論?關於現代的治理機構,我們可以說些什麼?
15 1972年5月15日的《守望台》評論上帝的子民在了解方面的這項進步,說:「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充滿感激地深知和斷言,這絕不是受一個人所指揮的組織,相反,這個組織擁有一個由一群受膏基督徒所形成的治理機構。」受膏的奴隸階級和他們的數百萬同伴——來自另外的羊階級——均擁有同一的治理機構,這個機構正逐步獲得適當的裝備去執行督導的職責。
16.自1971年以來,基督在地上的財產怎樣大為增加?他交給忠信審慎奴隸階級(由治理機構所代表)的財產包括些什麼事在內?
16 君王耶穌基督在地上的『產業』不斷增加。自1971年以來,見證人的數目從不及160萬增至1989年的最高峰——逾370萬人。這無疑是耶和華祝福我們的明證!(以賽亞書60:22)這項增長使社方在總部和許多分社的設備必須大為擴充,同時也需要將生產和分派書刊的方法加以現代化。這導致在世界各地興建許多王國聚會所和大會堂。與此同時,治理機構也繼續負責督導實際的傳道工作進行,生產供研讀的聖經資料以及在各分社、各區、各環和各會眾任命監督。這些都是基督交託給「忠信審慎的奴隸」——由治理機構所代表——去照顧的王國事務。
17.1971年、1974年和1976年,在督導的安排方面有什麼進一步的改良?
17 在公元第一世紀,治理機構曾增加成員的數目,把一些並非耶穌使徒的人也包括在內。當治理機構就割禮問題作出決定時,看來這個機構的成員包括『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在內。(使徒行傳15:1,2)照樣,治理機構在1971年增加成員的數目,後來在1974年再度擴充。為了更有效地執行督導的工作,治理機構設立了五個委員會,從1976年1月1日開始生效。每個委員會由三至六位委員所組成,所有人對於所考慮的事項均操有同等的發言權。每個委員會設有一位主席,任期一年。治理機構的個別成員分別屬於一個或多個委員會。這五個委員會中的每一個特別留意照料基督的屬地『產業』的某一方面。此外還設有第六個委員會,稱為主席委員會,其中的成員每年由治理機構的各分子輪任。這個委員會負責處理緊急的難題。
與治理機構積極合作
18.治理機構怎樣運作?我們與之通力合作的方式之一是什麼?
18 治理機構的各委員會每週舉行會議以檢討重要的事項,經過嚴肅的考慮之後作出決定及為未來的神治活動定出計劃。正如我們在較早時候提及,使徒行傳第15章透露,當時的基督徒把一個需要作決定的重大問題提交給治理機構去處理。今日的情形也一樣。重要的問題交給整個治理機構在開會時討論。治理機構每週舉行一次聚會,若有必要則舉行得更頻密。治理機構目前有12位成員,他們藉著聖經和禱告不斷尋求耶和華的指引。我們與治理機構通力合作的方式之一便是在每天的禱告中為他們代求。——羅馬書12:12。
19.治理機構的訓示怎樣傳達給各會眾?
19 治理機構的訓示和決定怎樣傳達給各會眾呢?在第一世紀,治理機構的成員憑著上帝的靈之助作出決定之後,便以書信通知各群會眾。(使徒行傳15:22-29)可是,今日所用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基督徒的書刊。
20.(甲)1976年在組織方面有什麼進一步的改良?(乙)分社委員會怎樣與治理機構通力合作?
20 從1976年2月1日開始,守望台社屬下的每個分社均設立一個分社委員會,由治理機構所任命的若干能幹男子組成。這些弟兄乃是治理機構在他們本國或分社屬下的各國中的代表,因此他們必須是信心堅強、忠貞不二的人。這使我們想起在古代以色列國中有一批敬畏上帝、忠實可靠的能幹男子協助摩西審判以色列的人民。(出埃及記18:17-26)分社委員會的成員負責將他們通過社方的書刊、雜誌、《王國傳道月報》、一般書信和處理當地難題的特別信件所接獲的訓示加以執行。分社委員會使治理機構清楚知道每個國家中的工作進展和任何可能發生的難題。治理機構從世界各地接獲的報告幫助他們決定有些什麼題目應當由社方的書刊加以考慮。
21.周遊監督是怎樣任命的?他們的職責包括些什麼事?
21 在聖靈的指引之下,分社委員會推薦一些屬靈的成熟男子作環務和區務監督。這些弟兄由治理機構直接任命作周遊監督。他們探訪各環和各群會眾,目的是要在靈性上造就弟兄,並且幫助後者把來自治理機構的訓示付諸實行。(可參閱使徒行傳16:4;羅馬書1:11,12。)周遊監督們向分社提交報告。憑著聖靈和上帝所感示的聖經之助,這些監督與當地的長老們合力推薦具備資格的弟兄作服事僕人和長老,然後由治理機構或其代表加以任命。——腓立比書1:1;提多書1:5;可參閱提摩太前書3:1-13;4:14。
22.(甲)會眾的長老怎樣與治理機構合作?(乙)什麼證明耶和華正祝福這項神治安排?
22 各會眾的長老團會『密切留意自己和所有的羊群,因為聖靈任命他們作羊群的監督』。(使徒行傳20:28,《新世》)這些監督小心翼翼地將他們通過忠信審慎的奴隸及其治理機構從耶和華與耶穌基督所獲得的訓示切實遵行。耶和華正大大祝福這項神治安排,因為『各群會眾的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使徒行傳16:5。
23.關於治理機構,我們應當決心怎樣行?
23 我們多麼高興知道耶和華上帝和主人耶穌基督正通過治理機構全力支持他的百姓!(詩篇94:14)身為耶和華的組織的成員,我們個別地從這樣的支持得益不淺。(詩篇145:14)這應當促使我們更決心與上帝的安排合作。的確,讓我們時刻與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通力合作,一同向新世界邁進,屆時「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