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既忠信又睿智的「奴隸」
    守望台2004年 | 3月1日
    • 既忠信又睿智的「奴隸」

      到底誰是忠信睿智的奴隸,受主人委派管理僕役呢?——馬太福音24:45

      1,2.為什麼經常獲得靈糧在今天極其重要?

      公元33年猶太曆尼散月十一日星期二下午,耶穌的門徒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你的臨在和這個制度的末期,有什麼徵象呢?」對今天的人來說,這個問題依然意義重大。當時,耶穌說了一個重要的預言來回答門徒。他說:將有一段動盪不安的日子,到時會有戰爭、饑荒、地震和瘟疫;不過,這一切就像「產痛一樣,只是重重苦難的開始」,更壞的情況還在後頭。這麼黯淡的前景,實在叫人害怕。(馬太福音24:3,7,8,15-22;路加福音21:10,11)

      2 從1914年起,耶穌預言的事幾乎全都應驗了。人類的確像經歷「產痛」一樣,飽受「重重苦難」。可是,真基督徒不用害怕,因為耶穌應許會供應靈糧給他們,使他們能支持下去。既然如今耶穌在天上,他用什麼方法供應靈糧給我們呢?

      3.耶穌用什麼方法在適當的時候給我們靈糧?

      3 答案就在耶穌說的話裡。在上文提到的預言中,他提出了這個問題:「到底誰是忠信睿智的奴隸[單數],受主人委派管理僕役[複數],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食物呢?」然後說:「他的主人來到,看見奴隸正這樣做,奴隸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委派他管理一切財物。」(馬太福音24:45-47)耶穌會委派一個「奴隸」供應靈糧,這個奴隸是既忠信 又睿智 的。那麼,「奴隸」是指某一個人?或一個職位,但由不同的人相繼接任?還是另有所指呢?既然這個「奴隸」身負重責,向信徒供應不可或缺的靈糧,答案對我們十分重要。

      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群體?

      4.為什麼「忠信睿智的奴隸」不可能指某一個人?

      4 「忠信睿智的奴隸」不可能指某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照耶穌說,這個「奴隸」從公元1世紀就開始供應靈糧,而且主人在1914年回來時,「奴隸」仍然堅守崗位。也就是說,這個「奴隸」的忠心服務長達一千九百多年!就連瑪土撒拉也沒這麼長壽!(創世記5:27)

      5.請解釋為什麼「忠信睿智的奴隸」不是指每一個基督徒。

      5 那麼,「忠信睿智的奴隸」是指每一個基督徒嗎?的確,所有基督徒都必須既忠信又睿智,但耶穌說的話顯然另有深意。我們怎麼知道呢?因為他說,「主人來到」時,會委派奴隸「管理一切 財物」。每一個基督徒都奉派管理主耶穌的「一切」財物,試問這怎麼可能呢?根本就不可能!

      6.為什麼可以說,全體以色列人構成上帝的一個「僕人」或「奴隸」?

      6 因此,惟一合理的結論是,耶穌說的「忠信睿智的奴隸」是指一群基督徒。一群人組成一個「奴隸」,真的講得通嗎?講得通。基督降生之前七百多年,耶和華對全體以色列人說,「你們是我的見證人[複數],是我所揀選的僕人[單數]」。(以賽亞書43:10)公元前1513年,上帝頒布摩西律法,從那時直到公元33年的五旬節,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每個人都是這個「僕人」的成員。當然,從處理國家大事到施行屬靈教育,大部分以色列人都沒有參與。耶和華指派君王、審判官、先知、祭司和利未人去辦理這些要事。雖然如此,整個以色列民族代表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並向列國的人讚頌上帝。每個以色列人都是耶和華的見證人。(申命記26:19;以賽亞書43:21;瑪拉基書2:7;羅馬書3:1,2)

      「僕人」遭棄絕

      7.為什麼古代的以色列民族失去做上帝「僕人」的資格?

      7 既然以色列人做上帝的「僕人」超過一千年,這個民族就是耶穌所指的奴隸嗎?不是。因為到了耶穌的時代,以色列人既不忠信,也不睿智。保羅引述耶和華對以色列人所說的話,總結這民族的惡劣情況,說:「上帝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而被褻瀆了。」(羅馬書2:24)事實上,以色列人長期悖逆上帝,最令人髮指的是棄絕耶穌。這件事之後,耶和華棄絕了他們。(馬太福音21:42,43)

      8.取代以色列的「僕人」何時獲得委任?當時有什麼事發生?

      8 雖然以色列這個「僕人」不忠不信,忠心敬拜上帝的人卻不會永遠失去靈糧的供應。公元33年五旬節,即耶穌復活之後五十天,大約有一百二十個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座房子樓上的房間裡。當時,聖靈傾注在他們身上,一個新的國家就此誕生。這個新國家的成員馬上勇敢地向耶路撒冷的居民傳講「上帝威嚴偉大的事」,民眾由此知道這個國家誕生了。(使徒行傳2:11)從此,這個新的屬靈國家就成了「僕人」,向列國宣揚耶和華的榮耀,並在適當的時候供應靈糧。(彼得前書2:9)後來,這個國家有了一個合適的名字:「上帝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

      9.(甲)哪些人組成「忠信睿智的奴隸」?(乙)哪些人是「僕役」?

      9 「上帝的以色列」的每個分子都是獻了身、受了浸的基督徒,全都得到聖靈的膏立,有希望到天上去。從公元前1513年直到公元33年五旬節,任何一個時候,由所有以色列人組成的群體,就是基督教之前的「僕人」;照樣,從公元33年五旬節直到現在,任何一個時候,由地上所有受膏基督徒組成的群體,就是「忠信睿智的奴隸」。那麼,經文所說的,從奴隸那裡得到屬靈滋養的「僕役」[複數]又是誰呢?在公元1世紀,所有基督徒都有希望到天上去,因此「僕役」也是受膏基督徒,不過不是指整個群體,而是指相對於整體的每個分子。會眾裡的每一個人,包括肩負領導職責的受膏基督徒,都需要接受奴隸分發的靈糧。(哥林多前書12:12,19-27;希伯來書5:11-13;彼得後書3:15,16)

      「分派各人工作」

      10,11.我們怎麼知道奴隸階級的每個分子各有不同的職責?

      10 整體來說,「上帝的以色列」肩負忠信睿智的奴隸的職責;個別地說,每個分子都有自己的責任。在馬可福音13:34,耶穌的話說明了這一點。他說:「這就像一個人離家出國,把權柄交給奴隸,分派各人工作,又吩咐守門的人時刻守望。」由此可見,組成「奴隸」的每個分子都有工作:為基督增添地上的財產。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環境,盡力履行職責。(馬太福音25:14,15)

      11 此外,使徒彼得對當時的受膏基督徒說:「各人要照著所得的恩賜,用來為大家服務,做上帝各樣分外恩典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10)所以,受膏基督徒有責任善用上帝給他們的恩賜互相服務。另外,彼得的話也顯示,基督徒的能力、職責和服務機會,並不是一模一樣的。但是,奴隸階級的每個分子都可以盡一分力,使屬靈的國家更為興旺。他們各人怎樣盡一分力呢?

      12.奴隸階級的每個分子,無論是男是女,全都怎樣為奴隸階級的興旺盡一分力?

      12 首先,人人都有責任為耶和華作見證,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以賽亞書43:10-12;馬太福音24:14)耶穌升天之前吩咐所有忠心的門徒,無論男女都要以教人為己任。他說:「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 遵守。看哪!在這一切日子,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我都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19,20)

      13.所有受膏基督徒都有幸從事什麼工作?

      13 他們找到願意成為門徒的人,就會把基督吩咐他們的一切,一絲不苟地教導這些人遵守。過了一段日子,這些響應真理的人也會勝任教導人的工作。於是在許多地方,奴隸階級的未來成員都得到靈糧的滋養。所有受膏基督徒,無論男女都執行耶穌交託的任務,幫助人成為門徒。(使徒行傳2:17,18)從奴隸階級最初執行職務,直到現行制度的終結,情形都一樣。

      14.會眾的教導職責惟獨交給什麼人?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對這件事有什麼態度?

      14 一個人受了浸、受了聖靈膏立,就成為奴隸階級的一分子。此後,不論這人起初受誰所教,都要繼續接受會眾長老的教導。這些長老全都符合聖經所定的條件。(提摩太前書3:1-7;提多書1:6-9)因此,受委任的長老有幸促進屬靈國家的興旺。雖然會眾的教導職責惟獨交給基督徒弟兄,忠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卻不會心有不甘。(哥林多前書14:34,35)看見會眾的弟兄勤懇工作,造福會眾,她們都非常高興。能有各種各樣的服務機會,包括參與宣揚好消息的工作,也叫她們滿心感激。時至今日,無論會眾裡受委任的長老是不是受膏者,熱心的受膏基督徒姊妹都表現出謙卑的態度。

      15.公元1世紀,靈糧的主要來源包括什麼?由誰供應?

      15 在1世紀,主要的靈糧都由使徒和其他負起領導責任的門徒撰寫。他們所寫的書信,尤其是屬於《希臘語經卷》27卷正典中的書信,都交給各地的會眾傳閱,而且無疑成為各地長老施教的基本教材。通過這個方式,奴隸階級的代表忠信地把豐富的靈糧分發給誠懇的基督徒。公元1世紀的奴隸階級的確盡忠職守,不負所託。

      一千九百年後,誰是「奴隸」?

      16,17.到1914年為止,現代的奴隸階級如何執行主人交託的任務,表明自己盡忠職守?

      16 今天又怎樣呢?1914年,耶穌開始臨在,當時他有沒有找到一群受膏基督徒忠心地為主服務,在適當的時候分發靈糧呢?當然找到了。要認出這群人不難,因為他們都結出好果實。(馬太福音7:20)隨後的歷史證實這群人的確就是忠信的奴隸。

      17 耶穌來到的時候,世上大約有五千個「僕役」為他工作,忙碌地向人傳講聖經的真理。這個「奴隸」雖然人數不多,但懂得善用許多新方法去宣揚好消息。(馬太福音9:38)例如,他們聯絡了差不多兩千家報館,在報紙上刊登聖經演講的內容。於是,上帝話語的真理很快就傳給了千千萬萬的讀者。此外,他們還結合彩色幻燈片和影片,製作了一部長達八小時的電影。通過這個新方法,世界三大洲共九百多萬人看到了聖經的信息,了解從創世開始到基督千年統治末了的過程。書刊是另一個傳播真理的工具。1914年,本刊每期的發行量已達五萬本。

      18.耶穌何時委派「奴隸」管理他的一切財物?為什麼要這樣做?

      18 主人來到時,果然看見他的忠信奴隸正在勤勤懇懇地供應靈糧給僕役,並且努力宣揚好消息。於是,更重大的任務就交託給奴隸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會委派他管理一切財物。」(馬太福音24:47)1919年,奴隸經歷一段試煉時期,而且經得起考驗,耶穌就照著經文所說的做了。為什麼要把更重大的任務交託給「忠信睿智的奴隸」呢?因為主人得到了更多「財物」。1914年,耶穌獲得了王權。

      19.「大群人」從哪裡得到靈糧?

      19 初登王位的主人委派忠信的奴隸管理的財物,到底是什麼呢?就是主人在地上的一切屬靈財物。例如,基督在1914年登基之後約二十年,一大群「另外的綿羊」的身份就確定了。(啟示錄7:9;約翰福音10:16)他們並非受膏基督徒,不屬於「上帝的以色列」,盼望在地上享永生。但他們跟那些受膏者一樣,愛耶和華,渴望事奉他。他們的行動彷彿是對「忠信睿智的奴隸」說:「我們要跟你們一起去,因為我們聽說上帝與你們同在。」(撒迦利亞書8:23)這些新近受浸的基督徒跟受膏的僕役一樣,領受相同的豐足靈糧。直到現在,兩群人仍然從同一個來源得到靈糧。對「大群人」來說,這是多麼大的福分!

      20.「大群人」對於增加主人的財物有什麼貢獻?

      20 「大群人」滿心喜樂地和受膏的奴隸階級並肩工作,宣揚聖經的好消息。由於他們努力傳道,主人在地上的財物越來越多,於是「忠信睿智的奴隸」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尋求真理的人與日俱增,印刷聖經書刊的設施也要不斷擴充,以應付龐大的需求。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各地設立一個又一個分部辦事處。海外傳道員奉派前往「地極」,向人傳道。(使徒行傳1:8)1914年,世上只有大約五千個受膏基督徒讚美上帝;今天,讚美上帝的人已超過六百萬,其中大部分都屬於「大群人」。自從君王耶穌在1914年登基以來,他的財物的確增加了許多許多倍!

      21.下一篇文章會談談哪兩個比喻?

      21 以上種種事實表明,耶穌的「奴隸」確實既忠信又睿智。耶穌提到「忠信睿智的奴隸」之後,隨即說了兩個比喻,說明何謂忠信和睿智。這兩個比喻,一個是睿智和愚蠢處女的比喻,一個是銀元的比喻。(馬太福音25:1-30)這兩個比喻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呢?相信大家都很感興趣!下一篇文章會談談這兩個比喻的意義。

  • 忠信的奴隸經得起考驗!
    守望台2004年 | 3月1日
    • 忠信的奴隸經得起考驗!

      指定的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彼得前書4:17

      1.耶穌視察「奴隸」,發現什麼?

      公元33年五旬節,耶穌委派了一個「奴隸」在適當的時候向「僕役」供應食物。1914年,耶穌登基作王。此後不久,他視察「奴隸」的情況,發現「奴隸」的成員大都「忠信睿智」,於是「委派他管理一切財物」。(馬太福音24:45-47)可是,另外還有一個邪惡的奴隸,既不忠信,也不睿智。

      「邪惡的奴隸」

      2,3.「邪惡的奴隸」本來是什麼身份?他們是怎樣變壞的?

      2 耶穌描述過「忠信睿智的奴隸」之後,立刻提到邪惡的奴隸,說:「邪惡的奴隸如果心裡說,『主人不會這麼快回來的』,就動手打其他的奴隸,又跟酒徒一起吃喝,奴隸的主人必在他意料不到的日子,在他不知道的時刻來到,給他最重的懲罰,要他跟虛偽的人有同樣的下場。在那裡,他就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24:48-51)希臘語原文在「邪惡的奴隸」之前有指示代詞「那」,所以經文的上文特別值得留意。既然耶穌正在談論忠信睿智的奴隸,可見「邪惡的奴隸」本來就是忠信奴隸的成員。a這些人是怎樣變壞的呢?

      3 1914年以前,忠信奴隸的許多成員都殷切期待在那一年升天,跟新郎耶穌會合,但希望卻落空了。由於這件事和其他的情況,許多人大失所望,少數人甚至心懷怨憤。有些人於是出言攻擊(「打」)以前的弟兄,又跟假基督教的團體(「酒徒」)打交道。(以賽亞書28:1-3;32:6)

      4.耶穌怎樣處置「邪惡的奴隸」和所有表現同樣態度的人?

      4 從此,這些曾是基督徒的人成了「邪惡的奴隸」,被耶穌判處「最重的懲罰」。什麼懲罰呢?他們被耶穌棄絕,再沒有希望到天上去。不過,這些人沒有立刻滅亡,而是在基督徒會眾「外面的黑暗」之中哀哭切齒一段日子。(馬太福音8:12)此後,還有少數的受膏基督徒顯出類似的邪惡態度,表明自己屬於「邪惡的奴隸」,有些「另外的綿羊」也變節不忠。(約翰福音10:16)這些人都成了基督的仇敵,結果全都在外面的屬靈黑暗之中。

      5.忠信奴隸的態度跟「邪惡的奴隸」有什麼不同?

      5 雖然忠信睿智的奴隸跟「邪惡的奴隸」經歷同樣的考驗,但忠信的奴隸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接受糾正。(哥林多後書13:11)他們從此更愛耶和華,更愛弟兄,在這動盪不安的末世,成了「真理的棟梁和支柱」。(提摩太前書3:15;提摩太後書3:1)

      睿智的處女和愚蠢的處女

      6.(甲)耶穌用什麼比喻說明忠信的奴隸十分睿智?(乙)1914年以前,受膏基督徒傳講什麼信息?

      6 耶穌描述過「邪惡的奴隸」以後,用兩個比喻說明,為什麼受膏基督徒有的忠信睿智,有的不忠不智。b他藉比喻指出怎樣做才算睿智:「天上的王國好比十個處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五個是愚蠢的,五個是睿智的。愚蠢的拿著燈,卻不帶油;睿智的卻用瓶子裝了油,連燈一起帶來。」(馬太福音25:1-4)這十個處女讓我們想起1914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他們計算出新郎耶穌基督快要來到,就「出去」迎接基督,勇敢地傳講「列國的既定時期」會在1914年結束。(路加福音21:24)

      7.什麼事發生以後,受膏基督徒彷彿「睡著了」?由於什麼緣故?

      7 受膏基督徒的計算是正確的。1914年,列國的既定時期確實結束了。同年,基督耶穌登基,上帝的王國開始統治。但這些事在天上發生,是肉眼看不見的;在地上,人類就像聖經預言的一樣「有禍了」。(啟示錄12:10,12)考驗接踵而來。由於不完全了解當時的情勢,受膏基督徒以為「新郎遲遲不來」。他們大惑不解,又受世界仇視,結果大多放慢了腳步,有組織的公開傳道工作幾乎陷於停頓。受膏基督徒就像比喻中的處女,在靈性上「打盹睡著了」,情形跟使徒死後不忠的基督徒類似。(馬太福音25:5;啟示錄11:7,8;12:17)

      8.「新郎到啦!」的呼聲發出之前,有什麼事發生?當時,受膏基督徒應該怎樣做?

      8 1919年,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就在半夜,有人喊叫說:『新郎到啦!你們快出來迎接他。』於是所有處女都起來,整理她們的燈。」(馬太福音25:6,7)就在看來最黑暗的時刻,竟然有呼聲發出,要他們採取行動!1918年,「立約使者」耶穌基督來到耶和華的屬靈聖殿,視察並潔淨上帝的會眾。(瑪拉基書3:1)當時,受膏基督徒應該出去,在屬靈聖殿的地上院子裡迎接基督。是時候「發光」了。(以賽亞書60:1;腓立比書2:14,15)

      9,10.1919年,為什麼基督徒有的「睿智」,有的「愚蠢」?

      9 等一等!比喻提到,某些處女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耶穌說:「愚蠢的對睿智的說:『把你們的油分一點給我們吧,因為我們的燈快要滅了。』」(馬太福音25:8)沒有油,燈就不能發光,因此燈油讓人想起聖經真理和聖靈。真正崇拜上帝的人靠著聖經和聖靈,才能發出亮光。(詩篇119:130;但以理書5:14)1919年以前,睿智的受膏基督徒雖然一時軟弱,仍然力求明白上帝對他們的旨意。所以,他們一聽到發出光來的呼聲,就已經準備就緒了。(提摩太後書4:2;希伯來書10:24,25)

      10 可是,有些受膏基督徒儘管熱切盼望跟新郎在一起,卻不想作出犧牲,也不願付出努力。等到應該熱心傳講好消息的時候,他們卻毫無準備,不願採取行動。(馬太福音24:14)他們甚至試圖令熱心的同伴慢下來,好比要求同伴分一些油給他們。在耶穌的比喻裡,睿智的處女怎樣回答呢?她們說:「恐怕不大夠你我共用。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馬太福音25:9)1919年,忠貞的受膏基督徒不肯作出任何妥協,免得削弱了發光的能力。在視察的日子,他們的確經得起考驗。

      11.愚蠢的處女有什麼遭遇?

      11 耶穌在比喻的結尾說:「[愚蠢的處女]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預備好的處女跟他進去參加婚宴,門就關了。後來,其餘的處女也來到了,說:『先生,先生,給我們開門吧!』新郎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馬太福音25:10-12)有些人的確沒預備好,沒有迎接新郎,結果在視察的日子經不起考驗,沒有機會參加天上的婚宴。多麼令人惋惜!

      銀元的比喻

      12.(甲)耶穌用什麼比喻說明忠信的意思?(乙)出了國的主人是誰?

      12 耶穌說明何謂睿智之後,又用比喻說明忠信的意思,說:「這好像一個人快要出國,就召見奴隸,把財物交託給他們。他按照奴隸各自的才能,一個給了三萬銀元,一個給了一萬二千銀元,一個給了六千銀元,自己就出國去了。」(馬太福音25:14,15)比喻中的主人就是耶穌,他在公元33年升天,好比「出國去了」。升天之前,耶穌把「財物」交給忠信的門徒。怎樣交託呢?

      13.耶穌怎樣開拓了一個廣大的傳道地區?他怎樣授權奴隸去「做生意」?

      13 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走遍以色列地,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從而開拓了一個廣大的傳道地區。(馬太福音9:35-38)他「出國」之前,把地區交給忠信的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所有國族的人做我的門徒,奉父親、兒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8-20)耶穌說這番話,就是授權奴隸按照「各自的才能」去「做生意」,直到他回來。

      14.對於能做多少生意,為什麼基督沒要求人人都一樣?

      14 既然比喻說,耶穌「按照奴隸各自的才能」交託財物,就表示1世紀基督徒的處境不盡相同。有些基督徒像保羅和提摩太一樣,能善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完全投入傳道教人的工作。有些基督徒卻礙於環境,能做到的十分有限。例如,有的人是奴隸,有的人患病、年老,或者有家庭責任。此外,會眾裡某些崗位不是每個基督徒都能擔任的。受膏的婦女或一些受膏的男子都沒有在會眾裡施教。(哥林多前書14:34;提摩太前書3:1;雅各書3:1)不過,無論處境如何,無論是男是女,基督的所有受膏門徒都受託去「做生意」,善用自己的機會和環境,從事基督徒的傳道工作。現代的基督徒也一樣。

      開始視察!

      15,16.(甲)奴隸要在什麼時候交賬?(乙)基督讓忠信的基督徒有什麼別的機會「做生意」?

      15 比喻接著說:「過了很久,奴隸的主人來到跟他們結賬。」(馬太福音25:19)公元33年以後很久,基督耶穌在1914年登基作王,開始臨在。三年半以後,即1918年,耶穌來到上帝的屬靈聖殿,應驗了彼得的話:「現在指定的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彼得前書4:17;瑪拉基書3:1)是時候交賬了。

      16 奴隸(耶穌的受膏弟兄)怎樣運用君王基督的「銀元」呢?公元33年起,包括1914年以前的一段日子,許多基督徒都努力為耶穌「做生意」。(馬太福音25:16)就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仍有強烈的願望要為主人服務。現在,讓忠信的門徒有別的機會「做生意」是恰當的。這個制度的末期已到,好消息必須傳遍普世,「地上的莊稼」已經熟了。(啟示錄14:6,7,14-16)他們還要找出「麥子」階級最後一批成員,並且召集「一大群」另外的綿羊。(啟示錄7:9;馬太福音13:24-30)

      17.忠信的受膏基督徒怎樣分享主人的喜樂?

      17 收割是歡樂的時光。(詩篇126:6)因此,耶穌在1919年把更大的責任交託他的忠信受膏弟兄時說:「你在不多的事上忠信。我要委派你管理很多的事。來分享你主人的喜樂吧。」(馬太福音25:21,23)主人登基成為上帝王國的君王,他的喜樂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詩篇45:1,2,6,7)忠信的奴隸有幸代表君王,增加君王在地上的財產,從而分享主人的喜樂。(哥林多後書5:20)以賽亞書61:10預告他們的歡樂之情,說:「我必因耶和華而歡欣,我要以我的上帝為樂。他用救恩當做衣服給我穿上」。

      18.為什麼有些人在視察的日子經不起考驗?他們有什麼下場?

      18 可惜,有些人在視察的日子經不起考驗。聖經說:「最後,領了六千銀元的上前來,說:『主人,我知道你是個苛刻的人,沒有撒種的地方也要收割,沒有揚穀的地方也要收聚。我就害怕,去把你的銀元藏在地裡。你看,你的東西就在這裡。』」(馬太福音25:24,25)一些受膏基督徒沒有去「做生意」。1914年以前,他們沒有熱心地向人宣講基督徒的希望;1919年,他們仍舊不想傳道。他們這麼傲慢,耶穌有什麼反應呢?他褫奪這些人的一切職務,把他們「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去」,任憑他們哀哭切齒。(馬太福音25:28,30)

      視察仍未結束

      19.為什麼視察可說仍未結束?所有受膏基督徒都決心怎樣做?

      19 在末世才成為基督受膏奴隸的人之中,當1918年耶穌開始視察奴隸時,大多數還沒有事奉耶和華。那麼,他們就不用受耶穌視察了嗎?不是的。視察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1918~1919年只是開始而已。當時,忠信睿智的奴隸這個群體 經得起考驗,但每一個受膏基督徒都要繼續受考驗,直到自己被蓋上永久的印為止。(啟示錄7:1-3)基督的受膏弟兄明白這一點,因此決心繼續「做生意」,忠信到底。他們決心力求睿智,時刻預備大量的油,好讓自己的燈發出明亮的光輝。受膏基督徒知道,各人只要忠信到底,走完地上一生的路程之後,耶穌就會接他到天上的住處去。(馬太福音24:13;約翰福音14:2-4;哥林多前書15:50,51)

      20.(甲)今天,另外的綿羊決心怎樣做?(乙)受膏基督徒深知什麼?

      20 大群另外的綿羊一直效法受膏的弟兄。他們知道,自己既然認識上帝的旨意,就有重大的責任。(以西結書3:17-21)因此,他們依靠耶和華的話語和聖靈的幫助,也努力研讀聖經,參加聚會,以求時刻預備大量的燈油。他們傳道教人,讓自己的燈發出光來,從而跟受膏弟兄一起「做生意」。可是,受膏基督徒深知銀元是交在他們手中的。主在地上的財物是否管理得當,他們是要交賬的。所以,受膏弟兄即使人數很少,也不可把責任推卸給大群人。忠信睿智的奴隸謹記這一點,繼續帶頭管理君王的財物。受膏的弟兄感謝大群人忠貞熱心的支持,大群人也承認受膏弟兄的職責,對自己能在受膏弟兄督導下工作深感榮幸。

      21.什麼勸勉對1919年以前直到今天的基督徒都合用?

      21 以上分析的兩個比喻,讓我們明白1919年前前後後發生的事。可是比喻所包含的原則,也適用於末世整段時期的所有基督徒。因此,耶穌總結十個處女的比喻時所說的話,雖然本來是對1919年以前的受膏基督徒說的,但其中的原則對每個基督徒仍然合用。願我們人人都把耶穌的勸勉銘記於心:「所以,你們要不斷守望,因為不知道那個日子,也不知道那個時刻。」(馬太福音25:13)

      [腳注]

      a 類似的是,使徒死後,受膏的基督徒長老當中,有一些成了「兇暴的狼」。(使徒行傳20:29,30)

      b 有關耶穌這個比喻的解釋,另見《在「和平的君」治下享有普世的安全》第5-6章,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