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職父親與日俱增警醒!2004年 | 9月8日
-
-
名存實亡
請讀讀附欄「爸爸,你什麼時候才回來?」。現年23歲的菜穗承認:「我上小學之前,很少見到爸爸。還記得當爸爸離家上班時,我懇求他說:『你是會回來的,對嗎?』」
鑑於親子關係如此淡薄,波蘭作家彼得·斯楚基威茨有感而發地說:「在家庭裡,父親的角色似乎已經名存實亡。」無可否認,許多父親與家人同住,養家活口。可是,正如法國《要聞》雜誌指出,「許多父親只讓家人溫飽就算了,沒有負起教養兒女的責任」。
常見的情況是,父親雖然身在 家中卻心在 他處,對兒女的生活漠不關心、不聞不問。法國一本關於家庭的雜誌《天主教家庭》也說,「就算[父親]身在家中,他的心卻在別處」。為什麼今天有這麼多父親在精神和感情上跟家人疏離呢?
正如《天主教家庭》指出,基本原因是,「有些男子身為人父,卻沒有履行父親或丈夫的職責」。他們認為只要賺夠錢養家,就是盡了父親的本分。正如波蘭作家約瑟夫·奧古斯丁說,「許多男子覺得只要讓家人溫飽,就算稱職了」。但賺錢養家只是父親的部分責任而已。
事實上,兒女覺得父親稱職不稱職,所看的不是賺錢能力的高低,所送的禮物是否昂貴。兒女想從父親得到的,是父親的關愛和共處的時間。他們珍視這些東西,遠勝過一切物質享受。
重新檢討
日本中央教育局報告:「父親應當重新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實在過度專注於工作了。」問題是,為了兒女,父親願意調整生活方式嗎?德國《吉森匯報》指出,一份調查顯示,接受訪問的父親當中,大多數都不願意把兒女的福利置於事業之先。
父親如果對兒女漠不關心,就會對兒女造成很大的創傷。現年21歲的莉迪亞清楚記得,童年時在波蘭受到父親怎樣的對待。她說:「父親從不跟我們說話。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他不知道我常常到迪斯科(的士高)消磨時間。」現年21歲的西班牙女子瑪卡蓮娜也有類似的經歷。她說童年時,父親每逢週末「就撇下家人,跟朋友一起尋樂,曾多次過了幾天才回家」。
-
-
失職父親與日俱增警醒!2004年 | 9月8日
-
-
[第19頁的附欄]
「爸爸,你什麼時候才回來?」
一天早上,當父親準備上班的時候,五歲的日本女孩菜穗問父親以上的問題。父親雖然住在家裡,菜穗卻很少見到他。通常父親下班回家時,菜穗已上床睡覺;他離家上班時,菜穗還沒起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