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幫助孩子應付在學校裡的難題
    警醒!1994年 | 8月8日
    • 欺凌與暴力

      欺凌弱小是「其中一個最不容易察覺的學校難題」,莫琳·奧康納在《怎樣幫助孩子完成學業》一書中聲稱。此外,她也留意到「無論受害人由於受欺負而感到多麼苦惱,他們往往不願向成年人透露實情,因為害怕被人指為『告密生』」。

      令人惋惜的是,有些教師把同學間互相欺凌視為正常行為。不過,許多人都懷有教育家皮特·斯蒂芬森的看法,他認為欺凌是「另一種形式的虐待」,並且堅稱「對恃強凌弱的學生來說,任由他們繼續橫行霸道對他們本身也毫無益處」。

      那麼,如果你的孩子受人欺負,你可以怎樣做呢?奧康納寫道:「最佳的保護來自受害人身邊的長者。」你可以與一位有同情心的教師商討這件事。這樣做能夠消除孩子的憂慮,讓他知道在教師和父母的心目中,這種侵略性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為了對抗欺壓行為,許多學校定下明確的方針,讓教師公開在班上與學生討論。

      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納塔莉一度遭人欺凌。「由於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受到辱罵,財物也給人撕毀了,」她述說以往的經歷。為了解決難題,納塔莉與父母詳細討論這件事。父母提議她把事情告訴老師,她於是遵照父母的建議而行。「我經常遭兩位同學欺負,我主動打電話給他們的父母,」她補充說。「由於我能夠向他們解釋我的處境,現在情況已大為改善。這樣,我不但贏得老師的信任,而且也贏得大部分同學的信任。」

      有時,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是欺壓者,而非受害人。若是這樣,他們最好細心檢討一下自己的家庭實況。「有些兒童的侵略性行為是比較明顯的,這件事往往與家庭背景有關,他們的父母從不為家庭糾紛尋找圓滿的解決方法,」倫敦《泰晤士報》報導,並且補充說:「暴力行為往往是由於受到耳濡目染而產生的。」

  • 幫助孩子應付在學校裡的難題
    警醒!1994年 | 8月8日
    • [第7頁的附欄]

      你的孩子遭人欺負嗎?

      專家們建議父母,要密切留意將孩子難題顯露出來的種種跡象。孩子有沒有不願上學、避開同學、放學回家時身上帶有瘀傷或衣服遭人撕破等?

      要鼓勵你的孩子將實情和盤托出。這樣做能夠讓你辨明孩子是否真的遭人欺負。如果實有其事,要跟一位富同情心的教師商談。

      要幫助你的孩子應付難題,提議他選擇可靠的同學為友,避開一些能夠讓欺凌事件再次發生的地方和場合。孩子如果有風趣的幽默感,知道怎樣通過交談去擺脫不利的處境,就往往能夠安寧度日,免受滋擾。

      要避免過度焦慮,鼓勵孩子切勿以惡報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