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群島的另一種新發現
在佛羅里達州與古巴之間的碧綠海洋上,巴哈馬群島儼如幾塊踏腳石一般。它在1992年特別受到世界傳媒刮目相看。何以故呢?因為大部分權威人士都認為,巴哈馬群島是1492年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大陸的歷史性航行中最先窺見的陸地。因此,在他於當年10月12日登陸的五百周年紀念中,巴哈馬群島遂在國際間受到特別注意。
可是,五百周年紀念的熱烈慶祝也有其掃興的一面。據報國際研究系的教授約翰·卡魯在第23屆黑人律師國際會議席上發表演說,聲稱哥倫布「在加勒比海上掀起了一道死亡的浪潮」。——《拿騷衛報》。
當日,哥倫布所遇見的土著是一群性情友善、「體格強壯、身材健碩、樣貌端正」的人,但時至今日,在巴哈馬群島上25萬土生土長的居民當中,再沒有一個人是這些島民的後代了。這些原住民究竟有什麼遭遇?《巴哈馬歷史》一書回答說:「在1500及1520年間,巴哈馬的全體居民,大約2萬名盧卡約人,均被放逐」到西班牙的金礦場上去作奴隸。
這樣,巴哈馬的原住民遂從島上完全絕跡。後來,巴哈馬先被英國人,然後被大群親英分子「重新發現」。後者主要是來自北美殖民地的農場場主。為了要效忠英國皇室,他們在獨立戰爭於北美洲醞釀期間逃往外地。目前,巴哈馬人主要是這些移民及其奴隸的後代。後來這些奴隸雖被獲釋,其中許多至今仍保留他們從前主人的名字。
另一種新發現
毫無疑問,哥倫布認為自己負有海外傳教的使命。據報他曾說:「天主差我作新天新地的使者,所以他指示我找到新地。」然而,後來島上所受的摧殘卻證明事實絕非如此。上帝所應許的公義「新天新地」要等到作了另一種發現之後才會來到。——彼得後書3:13。
1926年,愛德華·麥肯齊和他的妻子抵達巴哈馬。這對謙遜的牙買加籍夫婦絕不像以往的探險者一樣,他們的目的是要找出一些心地忠實的人,以便將一批寶藏與這些人分享。他們便是首先將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帶到巴哈馬群島的人。(馬太福音13:44;24:14)在當年較後的時間,另有兩位牙買加人,克拉倫斯·沃爾特斯和雷莎爾·格雷哥里,加入他們的行列。到1928年,巴哈馬群島已有七名王國傳道員。有四年的時間,他們努力向島民傳揚好消息。
接著,一位能言善辯的講者,E.P.羅伯特,從特立尼達抵達。他在好些知名的禮堂裡發表公眾演講,一方面揭發謬誤的道理,同時也用聖經的真理打動了許多人的心。在一個聚會裡,有一位深受他的演講吸引的聽眾名叫唐納德·奧斯卡·默里;他後來以D.O.的簡稱廣為人知,最後更負責領導當地的傳道工作。
海外傳道員南茜·波特還清楚記得D.O.默里為了傳道工作的進展而向上帝所作的熱切禱告。1947年,南茜和她的丈夫喬治,連同另外兩個人,是守望台社派往巴哈馬群島的第一批海外傳道員。她回憶說:「我們所出席的第一個聚會實在令我們難忘。當時大約有九至十個人在場。默里弟兄是聚會的主席,他在開始的禱告中為了有海外傳道員抵達而感激耶和華。他說當地的工作需要人協助,『我們很久以來一直為這件事祈求。』社方應允提供協助,現在幫助果然來到了。禱告十分感人,令我們覺得要在這裡永遠留下來。」如今,45年過去了,波特姊妹雖已痛失了丈夫,卻仍留在當地,繼續將予人安慰的王國信息傳給島上的居民。
特別自1947年以來,全時服事者及其他乘船前來這些島嶼探訪的人對於當地宣揚王國的工作大有造益。很多時他們要航經危險的沙丘及波濤起伏的淺灘,然後涉水上岸,才能將好消息傳給住在僻遠島嶼的居民。他們在早期所作的努力,至今仍繼續結出果子來。
對巴哈馬群島來說,1950年是個里程碑。在該年十二月,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內森·H.諾爾和他的祕書米爾頓·G.韓素爾首次探訪巴哈馬群島。諾爾向聚集在杰奧艾利街母親會禮堂裡的312名聽眾發表演講。出席的人有好幾位是知名人士,包括一位國會議員和一份報章的編輯。當晚,諾爾弟兄宣布社方會在巴哈馬群島設立分社辦事處。
島民的友善反應
巴哈馬群島的居民十分友善,這使他們一般都樂於聆聽王國的好消息。然而,要接觸到島上的所有居民卻是一項挑戰。何以故呢?因為雖然大部分人都居住在首都拿騷及鄰近的大巴哈馬島,其他人卻散居在15個較大的島嶼和組成這群島的700多個小島及珊瑚島上。
有見及此,有越來越多當地的見證人和來自其他地方的人遷往各小島上,以便協助當地的傳道工作。值得稱讚的是,他們甘願作出很大犧牲及不惜花費這樣行。但他們的努力獲得了很大的獎賞。
一對年輕夫婦遷往名為安德奧斯的大島上。有一天,他們在從事逐戶傳道時遇見一位從海地移居當地的男子。巴哈馬群島有數以千計這類的移民。這名男子毫不猶豫地同意接受一個家庭聖經研究,而且當晚便開始運用英文和法文的《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一書作討論。翌日晚上,他首次出席基督徒的聚會。不久之後,這男子戒了煙;他進步得很快,並已開始參加傳道工作。
在這個男子受浸那天的早上,他從海地的家人接到一盒錄音帶,雖然他們彼此沒有通信已有五年了。他們在錄音帶上說些什麼?他們敘述自己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經過。他們提及他的妹妹已成為先驅(意即全時的傳道員),並勸他與見證人取得接觸,跟他們研讀聖經。不用說,這個男子在當日受了浸,並且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
這類的熱烈反應使當地的見證人感到十分欣慰。他們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全時傳福音者的行列,使工作不斷擴展。在1988年,巴哈馬群島王國宣揚者的數目達到一千人的大關。今日,在19群會眾裡總共有1300名王國宣揚者,分布在所有主要的海島上。
未雨綢繆
由於見證人的數目日增,他們很難找到足夠大的場地去舉行每年的大會。他們不得不分別在不同的海島上舉行兩個大會,以便容納與會的群眾。由於這緣故,後來社方計劃在島上興建一個大會堂和一個新的分社辦事處。工程在1989年12月動工,有數以百計來自其他國家及本地的志願人員參與工程;他們都「從心裡做,像是給主[耶和華]做的」。——歌羅西書3:23。
對巴哈馬群島的見證人來說,直至當時為止,有史以來最盛大和歡樂的集會無疑是1992年2月8至9日為新分社辦事處及大會堂舉行的呈獻禮。弟兄們熱切期待這個日子來到,他們在各島嶼上為這件盛事作妥準備。當時天氣異常寒冷,並且在呈獻禮舉行的前一晚更下起雨來。但在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成員約翰·E.巴爾講出題名為「神治擴展之歌」的呈獻演講時,天氣絕沒有使在場2714位喜氣洋溢的群眾所懷的歡樂氣氛冷卻下來。
他們為這個令人振奮的歡樂場合衷心感激天父耶和華上帝。所有在場的人都決心全力參與屬靈的教育工作。由於這件工作,物質的擴展才會成為必需。
哥倫布的發現是否成為改善這些島嶼環境的一個轉捩點,這個問題仍在爭辯中。可是,巴哈馬群島的耶和華見證人卻一致感激上帝差派一些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王國宣揚者前來,在這個未經開發的屬靈水域展開工作。他們懷著大無畏的精神踏進這個未知的世界裡,將榮耀的好消息帶給當地的居民。他們的工作及「發現」為巴哈馬群島的所有居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屬靈財富。
[第24,25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大巴哈馬群島
阿巴科群島
安德羅斯島
新普羅維登斯島
拿騷
伊柳塞拉島
卡特島
大埃克蘇島
魯姆灣
聖薩爾瓦多島
長島
克魯克德島
阿克林島
馬亞瓜納島
小伊納瓜島
大伊納瓜島
加勒比海
佛羅里達
古巴
[圖片]
在稻草市場上向人傳道
涉水上岸與人分享好消息
分社辦事處坐落在一個小山上,俯瞰遠處的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