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何以這麼多人債台高築
    警醒!1996年 | 12月22日
    • 何以這麼多人債台高築

      邁克爾和雷娜返回度蜜月的地方,慶祝結婚一周年。重溫舊夢之餘,他們不得不面對無情的現實。無論怎樣緊縮開支,他們始終不能結清帳單。

      且考慮另一對夫婦的情況。羅伯特跟朗薘結婚的時候,僅僅剩下小額學生貸款要清償,而朗薘就只需分期攤還購車貸款。羅伯特說:「我倆全日工作,夫妻每月一共掙得2950美元。但我們還是兩袖清風,一事無成。」朗薘評論說:「我們沒有購買貴重物品,也沒有出國旅遊。我實在不明白,我們是怎樣把錢花光的。」

      羅伯特和朗薘都不是好逸惡勞,邁克爾和雷娜也不是懶人。難題到底是什麼?信用卡債務纏身。結婚頭一年,邁克爾和雷娜就憑信用卡賒欠了1萬4000美元。婚後兩年,羅伯特和朗薘還有6000美元的信用卡欠債要清償。

      安東尼也陷入經濟困境。他已步入中年,還要養家活口。他的財政拮据,其實跟信用卡帳單無關。1993年,由於公司要大幅裁員,安東尼失去了年薪達4萬8000美元的經理職位。此後,供養一家四口就變得非常吃力了。珍妮特是個單親家長,在紐約市居住。她的經濟狀況也好不了多少,每年只有1萬1000美元的收入,僅僅夠一家糊口罷了。

      誠然,人要是理財得法,就可以大大緩和經濟困境。但實際情況是,在我們的日子,許多人都「存著無益的思想」行事,結果使自己吃虧。(以弗所書4:17)格蕾斯·溫斯坦在《理財祕笈》中評論說:「經濟情況變化莫測,開銷、儲蓄的新模式層出不窮,生活方式又不斷改變。鑑於這種種原因,有不少金融活動的傳統守則都改得面目全非。」我們正生活在一個亂七八糟的世界裡,很多人發覺,個人和家庭的財務管理變得越來越困難。

      值得慶幸的是,邁克爾和雷娜、羅伯特和朗薘、安東尼,以及珍妮特終於掌握理財之道。他們得到什麼幫助?考慮這點以前,讓我們深入探討一種理財「妙法」——不錯,就是信用卡了。由於使用不當,許多人都負債纍纍。

  • 信用卡——是僕是主由你定
    警醒!1996年 | 12月22日
    • 信用卡——是僕是主由你定

      「我一打開信用卡月結單,就覺得大禍臨頭了,臉上不禁流露出荒唐可笑的表情,」美國一個英語教師這樣評論。「我盯著結欠金額,簡直不敢置信。我彷彿是個兩面人,我另一面是個揮霍無度的人,在玩具店、超級市場、加油站瘋狂購物。」

      多洛蕾斯也發覺,信用卡欠款很快就累積起來。她說:「憑信用卡簽帳,我一點都不覺肉刺。如果要即時付款,我就捨不得這樣胡亂花錢了。使用信用卡購物卻是另一回事。你根本不用拿出現金,只需交出信用卡就行了,信用卡一會兒就歸還給你。」

      不足為奇的是,1995年6月,美國的信用卡欠款總額達1952億美元之巨——每個用戶平均負債1000多美元!雖然這樣,信用卡公司仍不斷提供優惠,利誘新主顧,例如推廣期內低息貸款、豁免全年收費等。近幾個月來,你一共收到多少份推銷信用卡的廣告?在美國,一個普通家庭平均每年收到24份!1994年,美國一個典型的持卡人共用了十張信用卡購物,賒欠額比前一年高出百分之25。

      在日本流通的信用卡可說多不勝數,比全國電話的數量還多;20歲以上的日本男女,每人平均持有兩張信用卡。在亞洲其他地方,已發行的信用卡逾1億2000萬張,每12個居民就有一個擁有信用卡。萬事達信用卡國際組織(Master Card International)的詹姆斯·卡辛說:「亞洲的信用卡業務顯然增長得最快。」威世信用卡國際組織(Visa International)總裁埃德蒙·詹森預言:「今天,信用卡在消費社會上所佔的中心地位正方興未艾。」

      很明顯,信用卡會繼續支配世人的生活,發揮進一步的影響。只要使用得法,信用卡就可成為用戶的資產。反過來,濫用信用卡也可以把用戶刺得遍體鱗傷。你如果知道信用卡服務的基本運作,就可以善用這種信貸工具,還可從中得益。

      信用卡種類

      在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信用卡就是銀行信用卡,例如威世卡、萬事達卡等。這類信用卡是由金融機構簽發的,全年收費一般由15至25美元不等。視乎用戶的付帳紀錄、信用卡的使用率而定,發卡銀行有時會豁免全年收費。用戶要是每月付清欠款,發卡機構一般不會加收利息。欠款也可以按月攤還,但用戶就要支付高昂利息了。根據申請人過往的信貸紀錄,發卡銀行會規定簽帳限額。用戶一旦證明信譽良好,銀行一般都會提高限額。

      銀行信用卡還提供其他方便,用戶可利用自動櫃員機或銀行支票透支現金。這樣做倒要付出頗高的利息。一般說來,用戶每借100美元,就要多付2至5美元的利息。利息從貸取現金當天起累積計算。

      除了銀行外,許多百貨商店和連鎖店網絡都發行信用卡,但只適用於集團屬下的零售商店。這類信用卡通常不收全年費用。可是,欠款如果不是全數清還,逾期利息可能比銀行信用卡所索取的還要高。

      石油公司也發行信用卡,而且免收年費。一般說來,油卡只適用於公司屬下的加油站,有時還可以在某些旅店通用。像百貨商店的信用卡一樣,油卡欠款可以免息全數付清,也可以分期還本付息。

      此外,還有專為旅遊消遣而設的信用卡,例如大來信用證和美國運通卡等。這類信用卡收取全年費用,但免收利息,因為用戶一收到月結單,就得全數清還。上述的信用卡跟銀行信用卡大同小異,實在很難分清兩者的界線。例如,美國運通所推出的「傲邁」信用卡(Optima card)就要收取利息,用途跟銀行信用卡很類似。

      在美國市面流通的另一種信用卡就是智能卡(smart card);它所以稱為智能卡,是因為卡上裝有存儲器晶片。智能卡也可以當自動提款卡用;用戶可以把指定的金額從銀行戶口轉移到卡上的晶片去。這樣,有關商號就可以從智能卡的儲值額扣除商品價格。到去年為止,法國一共發行了2300萬張智能卡,而日本就發行了1100萬張。到2000年,預計智能卡的全球總數會激增到10億張。

      申請信用卡以前,細心閱讀信貸條件是明智的。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局所出版的手冊,申請人「要縝密考慮的信貸條件主要包括:全年利率(APR)、全年收費和寬限期」。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例如透支現金的費用、超支罰款、逾期還款收費等。

      利息——有多高昂?

      用戶如果不能按月還清欠款,要支付的利息,可能比大多數人所了解的高昂得多。且考慮一下全年利率,這是按照信貸的實際成本計算的。年息跟全年利率的關係可用以下的例子說明。假設你借100元給朋友,到年底他償還108元。在這個事例上,你的朋友所支付的年息是8釐。假設他分12期攤還100元,每月付款9元。到年底,付款總和仍然是108元。但由於你的朋友分期付款,你每月都可以收回部分借款,並加以利用。這樣,計算起來,分期攤還的全年利率就高達14.5%了!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去年所做的調查,銀行信用卡的全年利率從9.94%起計,然後上升到19.8%,一般介乎17%和19%之間。有的金融機構會在推廣期內提供優惠,通常只收取5.9%,但推廣期一屆滿,這些機構就會提高全年利率。此外,發卡機構如果發現風險越來越大,也會增加全年利率。對逾期付款的,有的發卡機構會提高利率以示懲戒,又對超支的課以罰款。

      在亞洲國家,信用卡的年息相當高。例如,在香港某些銀行的信用卡收取年息24釐,在印度有的收取30釐,在印度尼西亞有的收取36釐,在菲律賓有的更收取高達45釐,在新加坡有的收取24釐,在台灣有的收取20釐。

      信用卡顯然方便賒帳,但用戶就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了。你如果在百貨商店憑信用卡購物,但又只能分期攤還積累的債務,你就好像向銀行高息貸款一樣。可是,美國差不多有百分之75的用戶卻偏偏這樣做!由於餘額未清,他們要付高昂利息。在美國,威世卡和萬事達卡的用戶每月平均欠款1825美元。許多人都持有好幾張信用卡,而每張卡都欠下與此相若的金額。

      害人不淺的陷阱

      美國銀行卡用戶協會的行政總裁魯思·薩斯溫說,銀行卡用戶根本不知道,他們可以深深陷入財政困境。她指出,如果信用卡的結欠金額是1825元,但用戶每月只還36元,也就是最低付款,欠債就得拖延22年多才可全部清償。a消費者雖然只欠下1825美元,但由於要付額外的利息,他要償還的欠款合計起來可能多達1萬美元!這是指,如果他不再用這張信用卡簽帳的話!所以,你要是常常超支,手上的信用卡就是一大陷阱。

      用戶到底怎樣落入陷阱?上文提到的羅伯特說:「有些東西是我們本該不用購買的。我們加入健身俱樂部後,一直沒有享用過其中的設施。我們買了一所活動住房,又花大量金錢把它整理好,卻沒有考慮這樣花錢是否值得的。我們根本沒有認真地衡量過負債是否值得。」

      此外,上文提及到雷娜,她透露自己和邁克爾陷入財政困境的經過:「我們欠下沉重的債務。婚後所需的東西,每一件都是用信用卡賒購的。由於健康保險費和某些購置不可憑卡簽帳,我們就利用信用卡透支現金。不出一年,我們已欠下1萬4000美元的債務。後來我們發現,每月所還的信用卡欠款只是用來支付利息罷了,欠款仍然原封不動,那時我倆才恍然大悟。」

      你該申請信用卡嗎?

      由於使用不當,千千萬萬的信用卡用戶都陷入經濟困境。考慮過這點後,有些人可能決定不申請信用卡。現年32歲的薘芙妮說:「雙親從沒使用過信用卡,他們也不想擁有信用卡。」事實上,在美國的信用卡用戶中,每4個就有1個善用這個工具。明智的用戶可以從信用卡得到好處,但又不用擔負高昂的利息。瑪麗亞就是其中一個,她說:「我覺得信用卡很方便,因為無需隨身帶備大量現款。我一留意到某些必需品減價出售,就可以即時用信用卡購買。」

      瑪麗亞繼續說:「購物前我總會確保自己有足夠的存款支付帳單。我從沒有用過信用卡透支現金,也沒有付過任何利息。」預訂旅館房間的時候,用信用卡做擔保的確方便快捷。在美國租用汽車,也非用信用卡不可。

      談到簽帳購物,有些人很容易感情用事。轉用現金購物可能有助他們提高警覺,控制一時的衝動。邁克爾和雷娜都不想債務纏身。他們決定五年內不用信用卡,但緊急情況除外。

      使用信用卡與否,是你個人的決定。但你一旦使用信用卡,就要謹慎行事,要把信用卡當做方便的工具。務要避免債台高築。你如果想理財得法,先決條件在於好好控制信用卡開支。讓我們考慮一下,你還可以採取什麼步驟。

  • 無債一身輕
    警醒!1996年 | 12月22日
    • 無債一身輕

      世事變幻無常,要好好管理家庭財政實在談何容易。你到底可以怎樣量入為出呢?

      你不一定要增加收入,才可以保持收支平衡。財務專家指出,要量入為出,關鍵在於你是否清楚知道收支的來龍去脈;你作決定前,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經濟實況。所以,要做到收支平衡就該制定預算。

      克服對制定預算的抗拒感

      一提到收支預算,人們就會「聯想起各種叫人不安的景象來」,財務顧問格蕾斯·溫斯坦這樣說。由於這個緣故,許多人索性不定預算。此外,有些人覺得,只有低收入階層或沒有學問的窮人,才需要按預算花錢。不過,高收入的專業人士也常有金錢難題。另一位財務顧問說:「有個客戶的全年收入多達18萬7000美元。……不過,單是信用卡債款一項,就欠下差不多9萬5000美元。」

      上文所提到的邁克爾有另一個原因,不肯聽取財務顧問的意見。他坦白說:「我生怕在別人面前顯得幼稚、愚蠢。」這樣的恐懼根本沒有事實根據。理財是另一門學問,跟生財迥然有別;當今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受過理財訓練的。一個社會工作者說:「我們中學畢業的時候,也許學曉了什麼是等腰三角形,但對於理財之道就可能不大了了。」

      制定預算相當易學。你只需列出各項收支,然後量入為出就行了。事實上,制定預算也可為人帶來樂趣;能夠做到按預算花錢更可叫人心滿意足。

      怎樣著手

      首先,我們可以列出各項收入。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樣做並不困難,一般只涉及幾個項目——薪金、儲蓄帳戶利息等等。

      千萬不要寄望於不固定的收入,例如加班費、紅利、禮品等。財務顧問紛紛發出警告,根據非固定的收入計劃預算,可使人債台高築。如果有額外的收入,你不妨用來款待自己和家人,也可以用來接濟窮人,甚或捐款做有意義的事。

      列舉開支項目可能較為棘手。上文所提到的羅伯特和朗薘都摸不著頭腦,不曉得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是怎樣花光的。羅伯特闡述他們怎樣把問題解決:「我們試行一個月,天天帶備紙筆,把自己所花的一分一毫通通記錄下來,甚至連一杯咖啡的消費也沒有遺漏。我買了一本預算帳簿。每天晚上,我們都把當天的開支逐一記帳。」

      你只要用心記下各項開支,日後就可以查究『錢財怎樣神祕地失蹤』了。假如你熟悉自己的花錢習慣,你可能決定簡化程序,無需天天記下各項花費,只需列出每月的開支項目就足夠了。

      列出每月開支

      你不妨編制一個類似以上所示的開支圖表。在「實際開支」一欄,把目前的各項開支登記入帳。限定主要類別的數目,可用「糧食」、「住房」、「衣著」等做類目,但不要遺漏相關的亞類開支。羅伯特和朗薘把大半收入花在上館子吃飯,所以把「上館子吃飯」和「食品雜貨」當獨立項目處理,可幫助他們算清實際消費。要是你慷慨好客的話,你也可以在「糧食」類目下,把款待客人的花費列為亞類開支。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你個人的開支特徵和喜好反映出來。

      你編制開支圖表的時候,不要遺漏季度、半年度、年度和其他定期的開支,例如保險費和稅款等。你如果想把這類開支包括在每月的圖表內,就得把金額按月數均分。

      開支圖表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儲蓄」。雖然許多人都不會把「儲蓄」當做開支項目,但每月留起部分收入以備不時之需,或作特定用途,倒是明智的。格蕾斯·溫斯坦強調,把儲蓄包括在開支圖表內有多重要:「除稅後,你至少要把餘下收入的百分之5(這是最低點)儲存起來。你如果無法這樣做,就得加緊節約開支了。要停止使用信用卡,調整生活方式,認真考慮個人的基本需要。」真的,千萬不要忘記把儲蓄包括在每月的開支預算內。

      有朝一日,你可能會失業。為免屆時經濟陷入困境,目前財務專家一般的建議是,總要有點積蓄,手頭可動用的存款,至少要相當於六個月的收入。一位財務顧問說:「你如果獲得加薪,就要把一半的加薪額存起來。」你覺得這樣的儲蓄方式是辦不到的嗎?

      且考慮一下拉克西米·巴伊的事例。像許多印度鄉民一樣,她生計窘迫。拉克西米開始從家人日常的吃米量留起一把米。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把積存的米出售,把掙來的錢存入銀行。就這樣,拉克西米為日後向銀行貸款鋪下了路,以便資助兒子開設腳踏車修理工場。《今日印度》報導,由於積少成多,許多人都改善了生活境況。有些人還可以實現目標,在經濟上自立。

      可是,要使收支平衡,所涉及的不是單單列出收支項目就算了,而是要量入為出。你可能要縮減開支。

      是否必需?

      請留意第9頁圖表上「必需?」這個標題。你要慎重考慮這一欄的開支,如果發覺「預算金額」的總和超逾總收入,就更要仔細思量了。某個項目是否必需?要是必需的話,又該預算多少撥款呢?要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時代不斷變更,新產品也層出不窮,每一樣都大做廣告,聲稱是生活的必需品。有鑑於此,要決定某個項目是否必需,就更覺困難了。把開支分類會有所幫助,不妨把它們劃分為必需類、或許需要類、奢侈品類等。

      現在就逐一檢討你所列出的開支。經過縝密考慮後,你如果認為某個項目是必需的,就在「必需?」欄內寫上「必」;如果有疑問的話,就打個問號(「?」);如果是奢侈品,就寫上「奢」。別忘記,「預算金額」的總和絕不可超出每月收入!

      很明顯,你要從標有「?」和「奢」記號的項目著手,逐步縮減開支。你不一定要把這樣的開支全部減去。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檢討各個項目,看看花費所帶來的好處是否物有所值,然後相應地削減開支。羅伯特和朗薘列出各項開支後,發覺上館子的消費每月竟多達500美元。由於不懂做飯燒菜,夫妻習以為常地上館子吃飯。朗薘後來學會烹飪,她說:「烹調飯菜已成為賞心樂事,現在我倆常常在家吃飯。」羅伯特補充說:「惟獨在特別的場合,或有必要的時候,我們才會上館子。」

      你的境遇一旦改變,就可能要重新釐定什麼是必需的。正如首篇文章指出,安東尼的收入突然驟降,從每年4萬8000美元縮減到不及2萬美元,而且兩年沒有加薪。萬一你財政拮据,你也可能要節衣縮食,削減所有不必要的開支。

      安東尼就這樣熬過了經濟難關。在糧食、衣著、交通和消遣方面,他要大幅削減開支,才可以勉強支付住房的抵押借款。a「我們不得不認真考慮,整家人的實際需要到底是什麼。」他說,「這次經歷使我們得益不淺。現在我們學會知足,甘願降低生活水平。」

      減少負債

      還不清的欠款可妨礙你量入為出。像貸款購買住房一類的長期債務也許有其好處,因為這樣的資產會增值。不過,如果日常開支總是憑卡簽帳的話,用戶就可能「債海難填」。《新聞週刊》指出:「不用信用卡透支款項就不用支付高昂利息。」

      財務專家力勸信用卡用戶,即使要動用存款,也要付清欠款。一面只收取銀行的低微儲蓄利息,卻同時要分期攤還高息貸款,這樣做是划不來的。邁克爾和雷娜明白這個道理後,就把儲蓄公債兌換成現金,還清信用卡欠款。他們打定主意,決不重蹈覆轍。

      由於沒有積蓄,羅伯特和朗薘只好盡量省吃儉用。羅伯特說:「我在白色書寫板上劃了一個條形圖,表明欠債會怎樣逐月遞減。我把書寫板掛在臥室裡,早晨一起床就可以看見。這樣,我們就天天受到提醒,繼續節衣縮食。」到年底,6000美元的信用卡債款終於全部清還,他倆高興極了!

      在一些國家,用抵押借款購買住房一度是有利可圖的投資,但情況已今非昔比了。你如果借款購買住房,到頭來要支付的利息可不少。你可以怎樣減少抵押借款呢?「要就把銀行所規定的首期付款額提高,要就購買價格較低的住房。」《新聞週刊》建議,「你如果已經擁有一所房子,最好不要起以小房子換大房子的念頭。」

      同樣,你如果先付大筆定金,購車貸款額也可以大幅減低。但你得未雨綢繆,把購車儲蓄列入家庭的收支預算內。選購一輛性能良好的二手車又怎樣?b由於開價低,你要支付的有關費用就相應地減少了。你甚至可能不用賒購,就可一次全部付清汽車的貸款。

      你會成功嗎?

      成功與否,主要視乎你所制定的預算有多實際。一對夫婦總可以量入為出,他們說:「如果撥作家用的款項過少,就很難支付整個月的開銷,這樣的家庭預算根本行不通。」

      要制定一個實際可行的收支預算,也涉及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家庭成員要彼此溝通、開誠布公。受影響的成員應該有機會表達自己對家庭預算的看法和感受。千萬不要把他們當做笑柄。家庭各分子如果能夠了解彼此的需要,並清楚知道家庭的經濟實況,就較容易和衷共濟,家庭預算成功地推行的機會也就大增。

      在這個兇險的時代,由於世界的景象不斷改變,家庭的經濟負擔也變得越來越沉重。(提摩太後書3:1;哥林多前書7:31)我們要有「實用的智慧」才可以應付現代生活的種種苦惱。(箴言2:7,《新世》)制定合理的收支預算,你就會有較大的把握去應付這方面的難題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