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多益善」守望台2002年 | 12月1日
-
-
「多多益善」
「你叫我乞丐,我也不會介意。我是為耶穌而乞討的。」這番話出自一個基督新教牧師的口,既表露了他的想法,也反映出在教會籌募經費方面起了爭議。宗教團體似乎需要巨額資助,才能繼續運作。要支付職員的工資,要興建和維修教堂,還要資助各種宣教活動。這一切經費從何而來?
許多教會收取什一奉獻a來募集經費。據佈道家諾曼·羅伯遜稱:「什一奉獻是上帝資助他地上王國的方法,也是他籌措資金的機制,讓福音得以傳揚開去。」羅伯遜毫不猶豫地提醒信徒盡捐獻的義務。他堅稱:「人繳納什一奉獻不是只因為負擔得起,而是因為服從上帝。不繳納顯然就是違抗上帝的誡命,這等於盜用公款。」(《什一奉獻制——上帝的財政計劃》)
你很可能會同意捐獻是敬奉上帝的方式之一。可是,教會絮絮不休地索要金錢使你感到困惑,甚至厭煩嗎?巴西神學家伊納斯烏·斯特拉伊德譴責教會收取什一奉獻去「解決財務困難」,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收取什一奉獻是「情理難容的、失當的,也偏離了神學主張」。他注意到「失業的人、寡婦、貧民窟居民,以及未能明辨事理的人都斷定上帝捨棄了他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本該把養家糊口的錢捐給『傳教士』」。
你可能對以下的問題感到疑惑:規定信徒必須交納什一奉獻合乎聖經的主張嗎?有些教會讓教徒對上帝產生恐懼,以求壓榨他們嗎?上帝真的要求我們把所有的通通捐出來嗎?
[腳注]
a 什一奉獻所納的是個人總收入的十分之一。
-
-
捐得樂意叫人滿心喜悅守望台2002年 | 12月1日
-
-
捐得樂意叫人滿心喜悅
熱尼瓦爾住在巴西東北部的一個貧民窟,家有妻兒。他在醫院當保安員,靠微薄的收入養家活口。儘管生活貧困,他仍然盡心盡力交納什一奉獻。熱尼瓦爾憶述:「有時全家大小連吃的也不夠。」邊說邊揉著肚子,又說:「但無論要犧牲多少,我也希望把自己最好的獻給上帝。」
後來熱尼瓦爾失了業,可是他繼續交納什一奉獻。教士勸熱尼瓦爾不妨試驗一下上帝,說只要他捐一大筆錢給教會,上帝必定會大大賜福給他。熱尼瓦爾於是決定賣掉房子,好把賣得的款項通通捐給教會。
很多人都像熱尼瓦爾一樣誠心誠意地捐獻。即使生活窘迫,他們也覺得有義務交納什一奉獻,因為教會告訴人這是聖經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