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教旨主義勢力日張守望台1997年 | 3月1日
-
-
原教旨主義勢力日張
僅幾十年前,原教旨主義(或稱基要主義)只是基督新教內部少數分子所發起的宗教運動。目前的情勢轉變得多麼厲害!宗教評論員布魯斯·勞倫斯在他的文章中說,30年前沒有人會料到,在20世紀末,原教旨主義a竟會成為傳播媒體和大學研究人員這麼看重和著迷的課題。
可是,這正是實際發生的情形。報章所報導的街上暴力示威、謀殺、反墮胎運動、宗教壓力團體玩弄政治花招、公開焚燒被視為褻瀆的書刊等,不斷使人想起原教旨主義者的所作所為。意大利經濟雜誌《經濟界》週刊說,幾乎在每個地方,原教旨主義都「借宗教的名義發動政治攻勢」。
人們時常把原教旨主義者描述為極端的狂熱分子,一面策劃陰謀,一面執行恐怖分子的襲擊行動。因此,鑑於近年來各原教旨主義的團體,例如羅馬天主教的解放派,猶太教的忠信團,北美基督新教的基督教聯盟 等,勢力大增,人們對此深表憂慮。為什麼原教旨主義的勢力不斷擴張呢?什麼促成它的擴張?這種情形是否像法國社會學家吉勒·凱佩爾所說,其實是「上帝的報復」?
[腳注]
a 原教旨主義者墨守傳統和保守的宗教理念。至於「原教旨主義」一詞的含義,我們會在接著的文章加以討論。
-
-
原教旨主義究竟是什麼?守望台1997年 | 3月1日
-
-
原教旨主義究竟是什麼?
原教旨主義是怎樣開始的呢?上世紀末,自由派神學家紛紛改變自己的宗教信仰,以求迎合聖經考證學和各種科學理論——例如進化論——所提出的主張。這大大動搖了許多人對聖經的信心。為了應付這個情勢,美國保守派的宗教領袖制訂了稱為基本要道的信綱。a20世紀初期,他們出版了一系列研討這些基本教義的書刊,名為《基本要道:真理的證言》,「原教旨主義」(又稱基要主義)一詞就是從這個書名衍生出來的。
在20世紀的前半部,原教旨主義不時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在1925年,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把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名叫約翰·斯科普斯的教師抓上法庭。這宗案件後來被人稱為斯科普斯的審訊。斯科普斯犯了什麼罪呢?他違反了田納西州的法律,在學校講授進化論。在當日,有些人認為原教旨主義不久就會銷聲匿跡。1926年,基督新教雜誌《基督教世紀》週刊說,原教旨主義的見解「空洞虛妄、生造硬砌」,「乏善可陳,對人毫無造益,絕不能歷久不衰」。這樣的評估多麼不確!
自70年代以來,新聞經常報導原教旨主義的消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富勒神學院的米羅斯拉夫·沃爾夫教授說:「原教旨主義不但留存下來,而且勢力日張。」今日「原教旨主義」一詞除了用來指基督新教的宗教運動之外,也用來指其他宗教,例如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的宗教運動。
對我們這時代的反彈
為什麼原教旨主義會日益擴張呢?研究這個問題的人認為,因為這個時代在道德和宗教上都缺乏固定標準。即使這不是全部理由,也至少是部分的理由。許多年前,大部分社會都過著一種基於傳統信念、有明確道德標準的生活。時至今日,這些信念若非受到質疑,就是被人摒棄。許多知識分子認為根本沒有上帝存在,人只是孤零零地活在這個冷漠的宇宙裡。許多科學家主張,人類是進化碰巧產生的結果,而不是一位仁愛的造物主的傑作。於是一種不受約束的放任精神大行其道。社會各階層都喪失了道德價值觀而深受其害。——提摩太後書3:4,5,13。
原教旨主義者緬懷往日的生活標準;他們當中有些設法在自己的社區和國族裡恢復他們心目中的正當道德標準和基本宗教信念。他們極力迫使別人按照「正確」的道德標準和信仰體制而生活。原教旨主義者堅信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詹姆斯·巴爾教授在《原教旨主義》一書中說,原教旨主義「這個名詞常被視作含有敵視和輕蔑的意味,暗示偏執、盲從、蒙昧和分門結黨」。
既然沒有人喜歡被人視為偏執、 盲從、或思想狹隘,因此對於怎樣的人才算是原教旨主義者,很難有一致的意見。可是,宗教方面的原教旨主義者卻有若干顯著的特徵。
辨明誰是原教旨主義者
通常宗教上的原教旨主義者一面設法保存他們心目中的原有文化傳統和宗教信念,一面抗拒他們所謂的世俗精神。這並不是說原教旨主義者對一切現代事物都一律反對,因為有些原教旨主義者曾成功地利用現代的通訊方法去宣傳自己的觀點。可是,他們卻大力反對社會的世俗化。b
有些原教旨主義者不但決心保存傳統教義的架構和生活方式,還強要別人接納他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原有的社會架構去符合原教旨主義的信仰。例如天主教的原教旨主義者不獨反對墮胎,還向國內立法機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通過禁止墮胎的法律。據波蘭的《共和國報》報導,為了通過一條反墮胎法案,天主教會發動了「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教會傾盡全力務求得勝」。教會官方的作風跟原教旨主義者如出一轍。美國基督新教的基督教聯盟也發動過類似的「戰爭」。
原教旨主義者最顯著的特色是,他們懷有根深蒂固的宗教信念。因此,基督新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堅持按字面解釋聖經,包括相信地球是在六個實際的日裡被造的。天主教原教旨主義者則篤信教宗是絕無謬誤的。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何以「原教旨主義」這個名詞使人想起無理性的狂熱精神,以及何以許多人對於原教旨主義勢力日張感到不安。以個別而言,我們可能並不同意原教旨主義者的主張,或者對他們的政治手段和暴力行為感到震驚。事實上,一個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甚至可能對另一個宗教的原教旨主義者的所作所為大表反感!可是,目前社會一些日益嚴重的現象,例如道德淪亡、信心盡失、現代社會對屬靈事物的抗拒,大大助長了原教旨主義的擴張;許多有思想的人都對這種情勢深表關注。
那麼,原教旨主義是應付這些趨勢的惟一對策嗎?若不然,還有什麼可行的方法?
[腳注]
a 在1895年界定的「五點要道」就是:「(1)聖經各卷都是靈意,是永無謬誤的;(2)耶穌基督是神;(3)基督是童貞女所生;(4)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為人類贖罪;(5)基督肉身復活,並將以肉身再次降臨人間。」——《神學研討》。
b 「世俗化」的意思就是著重世俗事物而非屬靈或神聖的事物。世俗化的人對宗教和宗教信仰都漠不關心。
-
-
更好的方法!守望台1997年 | 3月1日
-
-
更好的方法!
靈性腐敗、道德墮落、宗教徬徨不定,這些情況正在世上不斷蔓延。耶和華見證人對這些情況非常關注。由於這緣故,有時他們被人當作原教旨主義者。但他們真的是原教旨主義者嗎?不是。縱使耶和華見證人的宗教信念十分堅牢,他們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原教旨主義者。他們從沒有為了鼓吹某個見解而向政治領袖施加壓力,也從沒有為了對抗不同主張而訴諸暴力和示威。在處理這些問題上,他們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就是效法他們的領袖耶穌基督。
耶和華見證人確信有宗教真理,而且這些真理可以在聖經裡找到。(約翰福音8:32;17:17)聖經主張基督徒要仁慈、良善、溫和、合理。基督徒若表現這些特質,就絕不會是狂熱分子。(加拉太書5:22,23;腓立比書4:5)聖經的雅各書鼓勵基督徒培養「從上頭來的智慧」,而且描述這種智慧「首先是貞潔的,其次是和和平平、通情達理、樂意服從的,滿有慈悲,滿有良善的果實」。雅各補充說:「正義的果實要在和平的情況下才能撒種,是促進和平的人才能享有的。」——雅各書3:17,18。
耶和華見證人深知耶穌對真理極其熱心。他告訴本丟·彼拉多說:「我為這件事而生,也為這件事來到世界:為要給真理作見證。」(約翰福音18:37)雖然耶穌本身無畏地維護真理,他卻從沒有將自己的信念強加在別人之上。反之,他訴諸人的頭腦和心靈。他深知天父是「良善正直」的上帝,他自會決定怎樣和何時終止地上的謬誤和不平。(詩篇25:8)因此,耶穌從沒有試圖壓制那些觀點跟他不一樣的人。剛相反,在他的日子,正統猶太教的領袖們千方百計要壓制他。——約翰福音19:5,6。
耶和華見證人對宗教教義懷有堅牢的信念,在道德問題上,他們緊守劃一的標準。像使徒保羅一樣,他們堅信只有「一位主、一個信仰、一種浸禮」。(以弗所書4:5)他們同時留意到耶穌曾說:「通往生命的門是窄的,路是狹隘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雖然這樣,他們絕不會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信仰。反之,他們效法保羅,「懇切求」所有願意的人「同上帝和解」。(哥林多後書5:20)這不但是更好的方法,也是上帝所嘉許的方法。
按照原教旨主義這個名詞在今日所含的意思,現時宗教上的原教旨主義者跟耶和華見證人相去甚遠。原教旨主義者採用許多不同戰略,包括暴力,把自己的原則強加在社會之上。由於這樣做,他們變成了政治制度的中堅分子。可是,耶穌說他的跟從者「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約翰福音15:19;17:16;雅各書4:4)耶和華見證人服從耶穌的吩咐,在一切政治爭論上都嚴守中立。正如意大利報章《號外》承認,他們從不「強迫別人接受什麼東西,人人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他們的主張」。結果怎樣?見證人所傳講的聖經和平信息吸引了各種各類的人,甚至有些一度是原教旨主義者的人也受到這個信息所吸引。——以賽亞書2:2,3。
普世劃一的標準
見證人看出,人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原教旨主義者所擔心的種種難題。你斷不能強迫別人相信上帝,也不能硬要人接受你的宗教信念。有些人以為這是可能的事,結果促成了歷史上一些最可怖的罪行,例如十字軍、中世紀的異端裁判所,以及迫使美洲印第安人「歸信」的事件。可是,如果你信賴上帝,就無疑會樂意把這些問題交給他處理。
人類違反上帝的律法,結果為自己帶來了莫大的禍患和痛苦。聖經透露上帝只會容許人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內自行其是。這段時間快要結束了。耶穌已在上帝的屬天王國裡作王統治,不久這個王國就會鏟除一切人為政府,全權接管人類的事務。(馬太福音24:3-14;啟示錄11:15,18)最後,地球會成為一個充滿和平、公義的普世樂園。屆時人類會清楚知道應該怎樣敬拜真實的上帝。「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仁愛、真實、公平、良善等具有永恆價值的特質會瀰漫全地,造福所有順服上帝的人。
論到未來這個日子,詩篇執筆者以詩的體裁寫道:「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詩篇85:10-13。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甚至在今日,我們也能夠個別養成各種敬神的特質。我們可以努力成為上帝容許在新世界裡敬拜他的那種人。若然,我們就會置身於詩篇執筆者所談及的謙卑人之列:「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1)上帝會支持和祝福那些遵行他旨意的人,並且應許他們會享有奇妙的前途。使徒約翰說:「這個世界和世界的慾望正在過去,可是實行上帝旨意的,卻永遠長存。」——約翰一書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