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子將會顯現出來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93章
人子將會顯現出來
王國在他們當中
耶穌顯現時會發生什麼事?
耶穌還在撒馬利亞或加利利的時候,法利賽派的人來找他,問他關於王國來到的問題。他們認為王國來到時會有隆重而壯觀的場面和儀式,但耶穌回答說:「上帝的王國來到,不是萬眾矚目的。人們不會說,『看,在這裡』,也不會說,『在那裡』。看哪!上帝的王國就在你們眾人當中。」(路加福音17:20,21)
有些人可能認為耶穌的意思是,上帝的王國就在崇拜上帝的人心裡。可是,耶穌的話不可能是這個意思,因為正在跟耶穌說話的是法利賽派的人,但上帝的王國並沒有在他們心裡。其實,耶穌說王國在他們當中,是因為上帝選立的君王耶穌那時就在他們當中。(馬太福音21:5)
很可能在法利賽派的人離開後,耶穌進一步向門徒解釋了跟王國來臨有關的細節。關於他執掌王權回來的事,他首先說:「時候快到了,你們渴望看到人子的時代中的一天,卻不會看到。」(路加福音17:22)耶穌的意思是,人子會在未來才執掌王權。在那之前,有些門徒可能會焦急地盼望這件事發生,但他們必須繼續等待,直到人子在上帝指定的時間來到。
耶穌繼續說:「有人會對你們說,『看,在那裡』,或說『看,在這裡』。你們不要出去,也不要追隨他們。閃電怎樣從天這邊照射到天那邊,人子在那一天也會這樣。」(路加福音17:23,24)耶穌的門徒可以怎樣避免跟從假的彌賽亞呢?耶穌說,真的彌賽亞來到時,會像一道閃電劃破長空,人人都會看見。留心觀察的人將會清楚看到證據,知道人子已經執掌王權回來了。
接著,耶穌列舉了一些古代的事例,說明將來他回來時人們會有怎樣的態度。他說:「挪亞的時代怎樣,人子的時代也會怎樣。……羅得的時代也是這樣。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栽種又建造,到羅得從所多瑪出來的那一天,有火和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毀滅了。人子顯現出來的那一天,也會這樣。」(路加福音17:26-30)
耶穌並不是說,挪亞和羅得時代的人之所以被毀滅,是因為他們從事吃喝買賣、栽種建造等正常的活動。挪亞、羅得以及他們的家人也會做這一類的事。但其他人從事這些活動時,並沒有理會上帝的旨意,也不明白他們所處的時代有多麼重大的意義。因此耶穌告誡門徒,要留意上帝的旨意,並努力照著去做。耶穌也是在向門徒說明,將來上帝帶來毀滅時,他們可以怎樣保全生命。
門徒不應該因這個世界的事物,也就是那些他們已經「撇下的東西」而分心。耶穌說:「那一天,在房頂上的,不要下來拿房子裡的財物;同樣,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拿撇下的東西。你們要記住羅得的妻子。」(路加福音17:31,32)羅得的妻子最後變成了一根鹽柱。
耶穌繼續向門徒描述,將來他以君王的身分施行統治時會發生什麼事。他說:「那一夜,兩個人在一張床上休息,一個被接去,一個被捨棄。」(路加福音17:34)由此可見,有些人會獲得拯救,有些人則會被捨棄,失去生命。
門徒問耶穌:「主啊,這些事會在哪裡發生呢?」耶穌對他們說:「屍體在哪裡,鷹也就聚集在哪裡。」(路加福音17:37)有些門徒就像目光敏銳、高瞻遠矚的鷹一樣,他們會認出真正的基督,也就是人子,並聚集到他那裡。到時,忠信的門徒會從耶穌那裡得到拯救生命的真理。
-
-
要禱告,也要謙卑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第94章
要禱告,也要謙卑
關於堅持不懈的寡婦的比喻
法利賽派的人和收稅人
耶穌曾對門徒說過一個比喻,教導他們禱告要堅持不懈。(路加福音11:5-13)現在,耶穌可能在撒馬利亞或加利利。為了再次向門徒強調他們要常常禱告,不要灰心放棄,他講了另一個比喻:
「某座城裡有一個審判官,不敬畏上帝,也不尊敬人。那座城裡有一個寡婦,常常去見他說:『我跟那個人之間的案件,求你一定要為我主持公道。』他一直不理會,但後來心裡想:『我雖然不敬畏上帝,也不尊敬人,可是這個寡婦一直來找我麻煩,我就為她主持公道吧,免得她總是來對我糾纏不休,讓我受不了。』」(路加福音18:2-5)
耶穌接著解釋比喻的含意:「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審判官說的話吧!雖然上帝一直表現耐心,但那些被他選上的人日夜向他呼求,難道他不會為他們主持公道嗎?」(路加福音18:6,7)關於天父,耶穌想說明什麼呢?
耶穌當然不是說耶和華像那個審判官一樣行事不義。耶穌要強調的是:如果連一個不義的審判官都會對堅持不懈的請求作出回應,那麼上帝也一定會這樣做。上帝既正義又良善,只要他的僕人堅持不懈地禱告,他就一定會回應。我們從耶穌接下來說的話就能看出這一點,他說:「我告訴你們,上帝會迅速地為他們主持公道。」(路加福音18:8)
卑微和貧窮的人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對待,有錢有勢的人卻常常得到優待。但這並不是上帝的作風。到了適當的時候,他就會主持公道,懲罰那些邪惡的人,並讓他的僕人得到永遠的生命。
誰像比喻中的寡婦那樣有堅強的信心呢?有多少人真的相信「上帝會迅速地為他們主持公道」呢?耶穌剛剛說明堅持不懈地禱告是多麼重要,接著他提到人要相信禱告的作用。他問:「人子來到的時候,在地上能找到這樣的信心嗎?」(路加福音18:8)他的話暗示,當他來到時,有這種信心的人並不多。
在耶穌的聽眾當中,有些人自以為對上帝很有信心。他們認為自己很正義,同時輕視別人。耶穌對這樣的人說了另一個比喻:
「有兩個人上聖殿禱告,一個是法利賽派的人,一個是收稅人。那個法利賽派的人站著,心裡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其他的人,敲詐、不義、通姦,也不像這個收稅人。我一週禁食兩次,所得的全都交納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8:10-12)
眾所周知,法利賽派常常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虔誠的樣子。他們這樣做是要引人注目。他們刻意安排週一和週四禁食,因為在這兩天市場上特別熱鬧,這樣很多人就會看到他們。此外,他們連小小的香料也一絲不苟地獻上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1:42)幾個月前,他們曾表達過對普通民眾的鄙視,說:「那些[在法利賽派眼中]不懂法典的民眾,他們是被詛咒的。」(約翰福音7:49)
耶穌的比喻還沒有結束,他說:「收稅人卻遠遠地站著,連抬頭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我是個罪人,求你開恩。』」這個收稅人很謙卑,承認自己有缺點和過失。最後,耶穌總結說:「我告訴你們,在上帝眼中,他回家後比那個法利賽派的人正義。因為誰抬高自己,就會被貶低;誰謙卑下來,就會被抬高。」(路加福音18:13,14)
通過這個比喻,耶穌清楚說明謙卑必不可少。這個提醒對當時的門徒來說很重要,因為在他們長大的社會裡,自認為正義的法利賽派十分強調身分和地位。對今天所有跟隨耶穌的人來說,這個比喻中的道理也深具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