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科學與宗教——衝突的起源
    守望台2005年 | 4月1日
    • 科學與宗教——衝突的起源

      這位快要離開人世的七十歲老人是個天文學家,他正吃力地閱讀一份手稿。這是他即將出版的著作。不論他想到也好,沒想到也好,這本著作將徹底推翻人們的宇宙觀,並且在當時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內引發激烈的爭論,爭論的影響甚至延續至今。

      這位老人是哥白尼,他是波蘭人,信奉天主教。當時是1543年,他的著作名為《天體運行論》。這本書主張,太陽而非地球位於太陽系的中心。哥白尼就這樣一舉推翻了極其複雜的地心學說,代之以簡單而又清楚的日心學說。

      起初,並沒有什麼跡象顯示這本書會引發一場衝突。一個原因是,哥白尼在發表自己的觀點時態度謹慎。此外,當時的天主教會雖然支持地心學說,但是對科學猜想所持的態度顯得比較開明,連教皇本人也敦促哥白尼出版自己的著作。後來哥白尼的書終於出版時,一位害怕得罪教會的編者也為書寫了前言,指出日心學說只是數學假設而非天文學真理。

      衝突激化

      下一個捲入衝突的人是意大利天文學家、數學家兼物理學家伽利略(1564-1642)。他也是個天主教徒。伽利略用當時最新發明的鏡片製作天文望遠鏡,通過這些望遠鏡,他能夠比前人更仔細觀測宇宙。觀測的結果令伽利略深信,哥白尼的觀點是正確的。伽利略還發現,太陽表面有黑點(現稱為「太陽黑子」)。這個發現又跟另一個普遍受人推崇的哲學和宗教觀念有衝突,因為當時的人相信:太陽毫無瑕疵,永恆不變。

      跟哥白尼不同,伽利略急不可待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言詞堅定、毫無顧忌。當時的宗教環境跟哥白尼的時候相比,已經變得更為不利,因為天主教會已開始公然反對哥白尼的學說。因此,當伽利略堅持日心學說不僅是正確的,而且與聖經並不矛盾時,教會嗅到了異端的味道。a

      伽利略前往羅馬為自己辯護,但勞而無功。1616年,天主教會命令他停止宣揚哥白尼的學說。伽利略沉寂了一段時間,然後在1632年,發表了另一部著作去支持哥白尼。第二年,異端裁判所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不過考慮到他年事已高,很快又改判為在家軟禁。

      很多人把伽利略與教會之間的衝突,看作是科學對宗教的一場重大勝利,並進一步認為聖經失敗了。但其實這個結論過於草率,忽略了很多事實。下一篇文章就會解釋這一點。

      [腳注]

      a 伽利略才思敏捷,詞鋒犀利,諷刺人不留情面,平白為自己樹敵,開罪了不少有權勢的人。另外,由於伽利略堅稱日心學說與聖經協調一致,無形中把自己說成是宗教上的權威,這又進一步觸怒了教會。

  • 科學與聖經——真的有矛盾嗎?
    守望台2005年 | 4月1日
    • 科學與聖經——真的有矛盾嗎?

      追本溯源,伽利略和天主教會之間的衝突,遠因其實早在哥白尼和伽利略出生之前多個世紀就已經種下了。古希臘人很早就採納地心學說,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這個學說由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和天文學家兼占星家托勒密(公元2世紀)加以提倡而流行一時。a

      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受到希臘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公元前6世紀)的影響。畢達哥拉斯認為,球形和圓形是最完美的圖形。亞里士多德採納了這一觀點,認為宇宙是由許多一個套一個的天球組成的,就像一層又一層的洋蔥皮一樣。每一層天球由水晶構成,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各星體在圓形軌道上運行,推動它們運行的力量,也就是神的力量,則來自最外層的天球。亞里士多德還認為,太陽和其他天體都是完美無瑕、永不改變的。

      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是哲學而非科學的產物。他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否則就有悖常理了。亞里士多德也不接受「空間」的概念,不相信宇宙處於真空狀態。因此他認為,由於摩擦阻力的作用,地球要是沒有外力持續推動,就根本不可能持續運行。囿於當時有限的科學知識,亞里士多德的主張看來頗為合理。有差不多兩千年的時間,人們普遍接受他的觀念。就是到了16世紀,法國哲學家博丹仍然對亞里士多德的主張深信不疑,他說:「一個人要是有點理性,有點物理學常識,就絕不會認為像地球這樣又大又重的物體,……會自轉或圍繞太陽旋轉。因為地球哪怕稍微移動一下,城鎮、堡壘、山脈都會紛紛倒塌。」

      教會採納亞里士多德的主張

      導致伽利略和教會之間衝突的另一個因素,跟13世紀的天主教權威人士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有關。阿奎那對亞里士多德推崇備至,尊稱他為「獨一無二的哲學家」。阿奎那用了五年時間,竭力把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觀念與天主教的教義結合起來。韋德·羅蘭在《伽利略的錯誤》一書中說,到伽利略的時期,「混合了亞里士多德哲學的阿奎那神學已成為天主教的基本教義」。此外,我們也要知道,在當時還沒有一個獨立的科學界。教育基本上由教會控制,教會集宗教和科學權威於一身。

      這樣,一切條件都準備就緒,伽利略和教會之間衝突隨時一觸即發。其實,伽利略在涉足天文學之前,也曾寫過一篇有關物理運動的論文,對深受推崇的亞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論提出質疑。不過,導致伽利略於1633年被異端裁判所審訊的原因,則是他堅定不移地推廣日心學說,並聲稱該學說與聖經協調一致。

      伽利略為自己辯護時表示,他堅信聖經是上帝啟示的話語。他說,聖經是寫給普通人看的,因此其中提到太陽移動的經文,不能從字面去理解。伽利略的辯解無濟於事。他因為不同意用希臘哲學去解釋聖經,就被定罪了!直到1992年,天主教會才正式承認對伽利略的判決是錯誤的。

      對我們的教益

      我們能從這些事得到什麼教益呢?值得留意的是,伽利略質疑的並不是聖經的內容,而是教會的主張。一位宗教作家評論說:「看來,我們從發生在伽利略身上的事學到的教訓是,教會在持守聖經真理方面不是過於嚴格,而是做得不夠。」教會容許希臘哲學滲入教會的教義,結果跟從了人的傳統而非聖經的主張。

      這一切讓人想起聖經的忠告:「你們要當心,免得有人根據人的傳統,根據世人的膚淺想法,不以基督為依歸,用哲學和空虛騙人的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