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賭博——90年代的癖好警醒!1995年 | 9月22日
-
-
賭博——90年代的癖好
照相機把現場的情景拍攝下來。一份星期日報登載了這幀橫跨兩頁篇幅的彩照。縱目所及,看見一座美輪美奐的賓果遊戲會所。這幢龐大的建築物原先是倉庫,面積有好幾萬平方尺。各種各樣的賭客,不分年齡膚色,都來碰碰運氣,場面十分熱鬧。但你有沒有留意到,他們滿面倦容,雙眼布滿血絲呢?他們在這兒不知玩了多久,捨不得離去。各賭客都急切期待莊家揭曉號碼;這天晚上,他們也許連戰皆北,這回如果運氣好的話,就終於得嘗贏錢的滋味。
翻開報章的其他篇幅。你又有沒有留意到賭客的神情?他們面帶愁容,雙手緊握紙牌,生怕自己運氣欠佳,抽了一手『廢牌』。不少事例表明,他們只需多抽一張牌,就足以定奪輸贏:要不是贏得好幾千元賭金,就是把賭注輸光了。再細心觀察一下,你有留意到他們雙手發顫,手心冒汗嗎?你聽不聽到他們心搏急速跳動?他們豈不是在默禱,祈求自己抽到一手好牌,對手則大敗收場嗎?
不妨踏進第一流旅館或內河船的豪華賭場。場內布滿色彩鮮豔的吃角子老虎機,好像迷宮一樣,你豈不是感到有點迷亂嗎?拉動吃角子老虎機的咔嗒聲,連同旋轉輪所發出的嗡嗡聲,你覺得震耳欲聾嗎?對賭客來說,不論輸贏,場內的噪音總是悅耳悠揚的。一位賭場負責人說:「他們一心追求刺激,拉動吃角子老虎機之後,就急於想知道結果,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實在叫他們興奮忘形。」
穿過人群,走近擠滿賭客的輪盤桌子。輪盤的賭注圖案用紅黑間隔,一經轉動就迅即令你眼花繚亂,甚或神情迷惘。你聽見小球在輪盤上翻滾,就越發感到不知所措。輪盤不斷旋轉,待轉速下降,小球停止翻滾,定奪輸贏的時刻就到了。輪盤每轉動一次,賭客就往往輸掉好幾千元賭注。
這樣的賭博場所遍及世界每個角落,類似的照片和景象簡直多得難以勝數,賭客也不計其數。為了滿足賭癮,他們不惜搭乘飛機、火車、公共汽車、郵輪或私人汽車遠赴世界各地的賭場。有人把「嗜賭成癖」稱為「隱疾、90年代的癖好」。美國一位研究賭博行為的權威人士杜蘭德·雅各布斯聲稱:「據我預計,不論世上任何地方,合法賭博會在1990年代進入歷史性的全盛時期。」
且以美國為例。1993年,到賭場碰運氣的人比職業棒球賽的觀眾還要多,共達9200萬人次。新的賭博場所紛紛落成,數目不知凡幾。在美國東岸經營旅館的商人無不興奮莫名。「據估計,每天有5萬位遊客涉足賭場,現有的旅館幾乎應接不暇。」
在美國南部各州,不久之前一般居民都認為賭博是罪過,但時至1994年,賭博不僅大受歡迎,同時也被人冠上『救星』之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評論說:「今天,與其把美國南部稱為聖經地帶,倒不如將其改稱為21點地帶;陸上和海上賭場遍布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而佛羅里達州、得克薩斯州、亞拉巴馬州和阿肯色州也打算開設更多賭場。」有些宗教領袖順風轉舵,完全改變了個人對賭博的看法,不再把其看作犯罪行為。舉例說,1994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市,政府官員替密西西比河上第一家海上賭場舉行命名及下水典禮,教士在祈禱儀式中不但感謝上主「賜人賭博的本領」,同時也聲稱「蒙主恩寵,本城得享莫大福分」。
到2000年,預料有百分之95的美國人會與賭場為鄰,他們只需駕車行駛三四小時,就可以找到一家賭場。美國的印第安人也從賭博生意分得一大杯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所載,美國政府至今已批准他們在全國各地經營225家賭場和豪賭式賓果會所。
除了上述的賭博場所之外,還有玩牌室、打賭運動賽果、賽馬賽狗、教堂舉辦的賓果遊戲及類似的賭博玩意任君選擇。1993年,美國人所下的合法賭注竟高達394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17.1,箇中原因已昭然若揭。反對賭博的人不知該怎麼辦。賭癮研究委員會的一位總幹事說:「世人一向都仰賴教堂、神殿和政府提供指引和幫助。如今這些神職人員和政府決策者卻紛紛投資賭博生意。」美國一份報章把該國稱為「嗜賭之邦」,並且聲稱賭博是「全國上下最熱中的娛樂」。
從1826年起,英國就一直發行彩票,據說銷售量直線上升。據《紐約時代雜誌》報導,賓果遊戲也風靡英國各地。該雜誌還指出,「現今在莫斯科,賭場紛紛湧現,有如雨後春筍,賭客熙來攘往。儘管西貝魯特的賭場也遭受國民自衛軍和原教旨主義者襲擊,黎巴嫩的賭徒還是甘冒生命危險,光顧當地的賭場。賭客一旦贏取大筆賭金,就非雇請賭場的武裝守衛護送他們回家不可。」
加拿大一位管理賭博事務的省政府官員說:「加拿大人並沒有意識到國家已淪為賭徒之邦。」他補充說:「從某些意義上說來,加拿大人沉溺賭博的程度可能比美國人為高。」據《環球郵報》所載,「加拿大人去年一共耗費100多億加幣在政府認可的賭博玩意上,差不多相等於電影消費的30倍。」該報繼續說:「不論現今還是以往,美國的賓果生意始終不及加拿大的那麼發達。加拿大的彩票生意同樣比美國的興旺得多,連賽馬活動也無例外。」
南非一份報章寫道:「沒有人知道南非究竟有多少人嗜賭成癖,但賭徒數目可不少,最低限度『數以萬計』。」但西班牙政府就很清楚知道,賭博的確禍國殃民,賭徒數目有增無減。官方數字表明,在3800萬人口當中,大多數人都沉溺賭博,每年輸掉250億美元,西班牙人的賭博比率幾乎高踞世界榜首。一個戒賭協會的創辦人說:「西班牙人嗜賭如命,積重難返。他們一向都沉溺賭博。……他們賭馬、打賭足球賽果、購買彩票;不用說,他們也玩輪盤賭博、撲克牌戲、賓果遊戲和吃角子老虎機。」直至近年來,西班牙政府才正式承認嗜賭成癖是一種有害的精神失調狀態。
現有的證據顯示,賭博熱也迅即席捲意大利全國。意大利人花掉大筆錢財購買彩票、打賭運動賽果;除此之外,不論是報章所舉辦的賓果遊戲比賽還是其他形式的聚賭,他們都下巨額賭注。由政府資助的研究小組所發表的報告指出:「賭博已深入民心,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紐約時報》寫道,現今「賭博風靡全球,受歡迎程度是以往無法想像的。從政府官員到教區牧師,人人都爭相利用賭博來贏取巨款」。
這是多麼真確的事實!正如下一篇文章指出,許多事例表明,賭博對世人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操有極大影響。
-
-
嗜賭成癖——得不償失警醒!1995年 | 9月22日
-
-
嗜賭成癖——得不償失
法國的讓·阿代教授宣稱:「像酗酒和毒癮一樣,嗜賭成癖也是病態。」他繼續說:「這種癖好並不是由藥物引發的,……現今越來越多人發覺自己染上賭癮。」賭徒因為嗜賭成癖,即使輸掉大筆金錢,仍要繼續下注;他們求勝心切,希望『收復失地』。法國一位新聞記者寫道:「賭徒輸光之後,無不垂頭喪氣,但大多很快又恢復平靜。然而,有些人卻非賭不可,由於無法克制不由自主的賭性,他們也就毀了自己的一生。他們不斷暗自叮囑,要決心戒賭,可惜積習難改,他們最終還是向賭癮屈膝。他們沉迷賭博,不能自拔。」
南非一位賭徒坦言:「你一旦對賭博著迷,當你坐在賭桌前,不論是玩輪盤賭博還是21點,其他一切事情就顯得不打緊了。你感到渾身一股狂熱衝動。只要袋裡還有分文,你就會再度下注,多玩一次輪盤賭博,或多打一盤紙牌遊戲。……鑑於腎上腺素的分泌量上升,我雖然連夜不眠,卻毫無倦意,要不是緊緊盯住自己的紙牌,就是密切注視著輪盤上的號碼;我一心盼望時來運到,贏取那筆可望而不可即的巨額彩金。」他最後作出以下結論:「像我一樣沉溺賭博的人還有許許多多。雖然手上只剩下幾千,甚或少至幾百蘭特(南非貨幣),我們卻欲罷不能。我們會不顧一切,繼續賭下去,就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也在所不惜。」
紐約聖約翰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亨利·勒西厄表明,不論輸贏,賭癮一旦大發,「許多賭徒就會一連幾天賭個不停,他們廢寢忘餐,甚至連如廁也不需要。他們聚精會神地下注,把其他事情一一拋於腦後。在等待結果期間,他們不但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同時也感到一陣噁心;由此可見,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叫他們『興奮』得不能自已。」
一位戒除了賭癮的男子自認以往嗜賭成癖,積重難返;他坦言主要的推動力不是贏錢,而是賭博所帶來的陣陣「刺激感」。他說:「人一旦對賭博著迷,性情就會變得異常暴戾。輪盤一經轉動,你就急於想知道自己的運氣如何。在等候結果期間,你會感到一陣暈眩,彷彿快要昏倒一般。」法國一位名叫安德烈的賭徒也有同感:「當你就某一匹馬下注一萬法郎,而馬匹還有100米就跑畢賽程,這刻即使有人告訴你,你的妻子或母親已經死了,你也毫不在乎,一點都不放在心上。」
安德烈雖然連戰皆北,但仍不罷休。他述說自己怎樣籌措金錢繼續下注。他不惜以極高利息向銀行或親友貸款,又向放高利貸的人借錢。他不但盜取支票,而且也偽造郵政儲蓄戶口存摺。每逢踏足賭場,他都會找機會勾引形單影隻的女子,騙取她們的信用卡之後,就逃去無蹤。法國一位新聞記者寫道,「到了這個地步,」安德烈「已變得厚顏無恥,儘管債台高築,他還是滿不在乎,從沒想過要逐一清還。他居無定所,四處流浪,只因嗜賭如命」。為了滿足賭癮,他只好鋌而走險,作奸犯科,結果繫身囹圄,連妻子也捨他而去。
無數事例表明,像癮君子和酗酒者一樣,嗜賭成癖的人也不能自拔,他們會繼續賭下去,就算犧牲工作、生意、健康,以至家庭也在所不惜。
近期法國有不少城市都對賭博採取開放態度。雖然其他商店紛紛倒閉,當鋪生意卻蒸蒸日上。當鋪東主指出,賭徒往往囊空如洗,連購買汽油的錢也輸掉;他們不得不當掉戒指、手錶、衣服及其他貴重物品。在美國一些沿海市鎮,當鋪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某些地區,你可以看見三四家當鋪並列成排。
為了滿足不由自主的賭性,有些賭徒不惜以身試法,畢生都陷於罪惡的淵藪。據勒西厄教授所稱,最近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嗜賭成癖的人參與各種各樣的非法勾當。……偽造支票、盜用公款、偷竊、持械搶劫、經營非法賭馬、欺詐錢財、耍弄騙局和買賣贓物」。除了上述違法活動之外,還有白領罪行,賭徒偷竊雇主的財物。嗜賭者教育與治療協會總幹事格里·富爾徹聲稱,在盈千累萬自認是嗜賭成癖的人當中,有百分之85的賭徒承認曾竊取雇主的財物。他說:「事實上,純粹從經濟角度來看,嗜賭成癖可能比酗酒和濫用毒品合起來還要糟糕。」
進一步的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在繫身囹圄的賭徒當中,有百分之97的人承認,為了滿足賭癮或償還賭債,他們不得不參與非法勾當。至於得免牢獄之災的賭徒,有三分之二自認也曾有犯罪的勾當。1993年,在美國瀕臨墨西哥灣的一些市鎮,鑑於政府所認可的賭博生意異常蓬勃,當地發生了16宗銀行劫案,比上一年增加了四倍。為了滿足賭癮,一名男子總共搶劫了八家銀行,奪去8萬9000美元。其他銀行也遭賭徒持槍行劫;他們債務纏身,又不知從哪裡擠出錢來應付債主,迫於無奈惟有持槍搶劫銀行。
據《紐約時報》報導,「像戒煙或戒毒一樣,嗜賭成癖的人一旦嘗試把惡習戒除,就會出現若干脫癮徵狀。」可是,不少賭徒都承認,要掙脫不由自主的賭性其實比改掉其他惡習更為困難。一名賭徒指出:「雖然有些賭徒也試過酗酒,兼且濫用毒品,我們卻一致同意染上賭癮比染上任何癖好可怕得多。」哈佛大學癖好研究中心的霍華德·謝弗醫生指出,不能自拔的賭徒一旦嘗試戒賭,有百分之30的人「要不是變得脾氣暴躁,就是出現腸胃不適、睡眠失調、血壓偏高、心跳加速等徵狀」。
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國民病態賭博研究中心主管瓦萊麗·洛倫茨醫生聲稱,即使他們繼續下注,不由自主的「賭徒也會面對健康難題:長期頭痛、偏頭痛、呼吸困難、心絞痛、心律失常和手腳麻痺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自殺事例。所謂「無傷大雅的癖好」竟然引致死亡,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癖好更可怕呢?且舉例說明。據《紐約時代雜誌》報導,在美國某一個縣裡,近期賭場紛紛開業,「自殺案件卻莫名其妙地增加了一倍;至於增幅是否跟賭博有關,當地的衛生官員就不願置評了。」在南非,一週之內竟有三名賭徒相繼自尋短見。不論合法還是非法賭博,有些賭徒由於無法償還賭債,只好一死了之;賭徒自殺的案例可不少,但實際數字則不詳。
不由自主的賭性像虎鉗一樣把賭徒緊緊攫住,他們以為一死就一了百了,這實在教人惋惜。下一篇文章會討論有些賭徒怎樣成功地戒除惡習,重獲『自由』。
[第6頁的精選語句]
當鋪業務蒸蒸日上——罪行也同樣有增無減
-
-
賭場新主顧——年輕人!警醒!1995年 | 9月22日
-
-
賭場新主顧——年輕人!
成年男女紛紛陷入賭博的泥淖之中,無法自拔,這豈不令你搖頭嘆息,不敢置信嗎?成年賭徒為求滿足賭癮,動輒放棄一生的事業和成就,即使犧牲工作、生意、家庭也在所不惜;有些賭徒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每逢你讀到這類新聞,你會不會認為這樣的事情實在教人大惑不解?一天晚上,一名飽學之士贏了150萬美元,卻不肯罷休;他繼續下注,結果得不償失,到頭來竟輸掉700萬美元。你能夠理解箇中原因嗎?許多事例表明,問題的癥結在於貪心,慾壑難填。然而,他們所以沉迷不醒,往往是因為追求賭博所帶來的莫名興奮。
身為父母的,如果你的子女尚屬年輕,你會認為賭博僅是成人玩意,以此自我安慰嗎?請再細心想想。你不妨觀察一下那些初出茅廬、急於碰碰運氣的小伙子,還有那些一旦沾上了手,卻又欲罷不能的年輕人。事情的真相也許會令你大吃一驚。
近期的報章雜誌紛紛刊載以下的頭條新聞:「賭博大有可能成為90年代青少年的惡習。」「對賭博著迷的年輕人數目日增。」「『90年代的霹靂』:少年人染上賭癮。」「不肖子終日沉迷賭博。」
現在請讀讀標題下的資料。一份報章寫道:「當局把大部分罪責歸咎於政府和教會所舉辦的賭博活動。」該報還指出:「現今賭博大行其道,年輕人沾染這樣的惡習比以往任何時候容易得多。不少專家告誡世人,在嗜賭如命的成人當中,逾百分之90的人早在14歲之前,就開始了他們的賭博生涯。」另一位研究人員評論說:「根據以往的資料顯示,大多數賭徒都是在14歲左右開始染上惡習的,從此積重難返。現今我們見到年紀小至9歲、10歲的孩童也開始跟人打賭。」她補充說:「為什麼呢?因為機會來得太容易,賭博的宣傳廣告觸目皆是,孩童……實在抵受不住誘惑。在社會上,賭博也是大眾歡迎的刺激活動。」賭博者互誡協會的發言人指出:「情形每況愈下,涉足賭博的孩童越來越年幼,不能自拔的少年人也比以往任何時候為多。」
在美國某一州裡,一份研究青少年賭博問題的報告顯示,大約有百分之3.5的青少年可能會嗜賭成癖;此外,有百分之9的年輕人也可能會淪為「孤注一擲」的賭徒。美國某一大學輔導服務部的統籌者威廉·菲利普斯說:「數據顯示,年輕人的賭博比率一般比成年人的要高。」另一位戒賭輔導員聲稱:「在今後十年,年輕人嗜賭的難題會不斷加增,情況比青少年濫用藥物,尤其是違禁藥物,嚴重得多。」亨利·勒西厄教授曾深入研究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賭博問題。據《洛杉磯時報》所載,「他的研究結果跟大學生所作的研究非常類似:在全國的青少年當中,被列為『病態賭徒』或『嗜賭成癖』的青少年,也就是那些無法自拔的年輕賭徒,平均佔總數的百分之5左右。」
賭癮治療專家一致同意,令人擔憂的不是年輕賭徒數目日增,而是「孩童、父母以至教育界人士對青少年賭博所持的態度。……許多孩童,包括他們的父母在內,都認為賭博是『無害的消遣』,所引致的後果遠遠不及濫用藥物、酒精中毒、強暴行為或性雜交等那麼嚴重」。可是,行為輔導顧問杜蘭德·雅各布斯卻警戒父母,賭博可以驅使年輕人犯罪、逃學,並且萌生歹念,貪不義之財。
且考慮一位中學生的事例,他從少年時代就開始賭博。在學校裡,他一味跟同學打賭,不知浪費了多少上課時間。他輸掉零用錢之後,就盜用學生所設立的慈善基金。這筆基金是用來購買食物賙濟貧困家庭的。他把偷竊得來的捐款孤注一擲,如果得勝的話,就可以從當鋪贖回家裡的電視機和瑪瑙戒指。較早之前,為了償還賭債,他只好把上述東西當掉。他就讀初中三年級那年,因為偷去1500美元,就給關在少年教養所20天。他不但沉迷玩撲克,每局首注先下一美元,同時也酷愛打桌球,每局打賭五美元。他說:「隨著我年歲漸增,債項也累積起來。」不久,為了應付債主,他不得不偷竊鄰舍的財物。他的母親深感絕望,拿他沒辦法。到18歲的時候,他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了。
社會學家認為,英國的賭博法例過於寬大,甚至連兒童也可以玩吃角子老虎機。不論在機場還是購物中心,為了滿足不由自主的賭性,數目眾多的兒童要不是盜取父母的財物,就是竊取商店的貨物。
雅各布斯聲稱:「對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來說,在校園裡最受歡迎、發展最快的玩意就是[學生]打賭球賽結果,有些校園甚至成了賭博經紀的地盤。據我估計,大多數中學和大學都設有制度完善的巨額球賽彩池。」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牌遊戲和彩票任學生選擇。不少年輕人也因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就獲准進入賭場。
雅各布斯補充說:「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所以嗜賭如命,大都是因為他們從少年時代就開始賭博,而且往往初戰告捷。」「他指出,『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在父母或親屬帶領下涉足賭博的。這些長輩以為賭博僅是玩耍罷了,」《洛杉磯時報》這樣報導。另一位向濫用藥物的青少年提供輔導的顧問也發表意見:「父母現今必須處理的問題,其實跟他們處理子女酗酒或濫用毒品的問題並無顯著分別。在我看來,賭博業越蓬勃發展,嗜賭成癖的人就越發增多。」專門治療賭癮的醫生指出,像吸毒和酗酒一樣,越來越多青少年鋌而走險,犯上偷竊、販毒和賣淫等罪行,以求滿足不由自主的賭性。父母也許認為賭博僅是「玩耍」而已,但警察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
「孩童一旦沉迷玩吃角子老虎機,……就會顯出種種不良的特徵,跟嗜賭如命的成年人一模一樣。年輕人所以積習難改,是因為他們從9歲、10歲就開始接觸這樣的玩意。他們把零用錢、上學膳食津貼,甚或在家裡找到的任何硬幣都通通輸掉。一兩年後,這些男孩就會淪為小偷。孩子會把臥室裡的東西賣掉,例如球棒、書刊等,連像寶貝一樣的唱機也不惜當掉,而其他孩童則發覺自己的玩具不翼而飛。沒有任何物品能夠安然留在家裡。絕望之餘,不少母親都急忙把所有財物鎖藏起來,以防給孩子拿走。另一些母親要把手提包藏在床單下,才可以安然入睡。她們無法理解自己為何會生下這樣的不肖子,因而緊張萬分,情形就好比雀鳥下蛋之後,給布穀鳥偷龍轉鳳而感到莫名其妙一樣。儘管這樣,孩童依然有辦法盜取他人財物。到16歲的時候,敗家子已招惹不少麻煩,警方不時上門調查。」——《不義之財:賭徒的內心世界》,戴維·斯帕尼爾編著。
正如這系列文章指出,無數的成年人和年輕人都是通過教堂而涉足賭博的:賓果遊戲、彩票等玩意。宗教組織及其領袖自稱是基督的跟從者,他們應當慫恿、鼓吹、唆使教友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嗎?當然不該!從任何意義上說來,賭博都是迎合人類最墮落的傾向:渴望不勞而獲,或說得直率一點,貪得無厭。鼓吹賭博之輩試圖說服人相信,損人利己並沒有什麼不妥。賭博不但拆散家庭,給全家帶來羞辱,同時也損害健康,甚至把人的一生毀去。既是這樣,你認為耶穌會提倡這樣的活動嗎?絕不會!剛相反,上帝所感示的話語清楚表明,貪心的人一概不能繼承上帝的王國。——哥林多前書6:9,10。
父母應該從小教導子女,任何形式的賭博都是有害的。切勿把賭博看作玩耍,倒要將其視為懶惰、說謊、行騙和不忠實的禍根。不少城市都為賭徒設立了援助計劃,例如賭博者互誡協會等。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有嗜賭的難題,就要尋求上帝所感示的勸告;這些勸告載於他的話語聖經裡。有些人聲稱曾想過自殺,幸虧聽從這些受感示的勸告,他們才得以活下去。
饒有趣味的是,耶和華見證人幫助了不少賭徒克服不由自主的賭性。一位戒除賭癮的男子指出,自己多年來一直沉溺各種不同的惡習,包括豪賭在內,「自從我和女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以後,我的品行迅即起了戲劇性的變化。不由自主的賭性本來是很難克制的。憑著耶和華的幫助和女友的支持,再加上個人研讀、禱告和沉思,尤其是關於上帝對貪心的看法,我終於能夠控制賭癮。我和女友都把自己的一生獻給耶和華。時至今天,我們結為夫婦已有38年了。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在需要較大的地區作全時服務,我後來更有特權成為守望台社的周遊代表,但我的賭癮間中也會發作;惟獨仰賴耶和華的幫助和指引,我才可以把難題克服。」
如果你有嗜賭的難題,你能夠戒除賭癮嗎?你只要繼續接受上帝的幫助,並且向其他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你定必能夠戒除賭癮。
[第9頁的精選語句]
不久,年輕人嗜賭成癖的問題會比吸毒上癮的還要多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貪心的人一概不能繼承上帝的王國
[第10頁的附欄]
拉斯韋加斯天主教堂歡迎籌碼捐獻
參觀至聖救世主教堂的遊客都不約而同向教士提出以下的要求:「神父,請你為我祈禱,好讓我旗開得勝。」
世界各地的遊客都遠赴美國內華達州拉斯韋加斯觀光,每年數目不知凡幾。他們旨在看看自己是否得蒙幸運之神所眷顧。教堂的高壇光線柔和,帶有親切感,牆上布滿耶穌誕生、最後晚餐及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等雕像。賭博的魔爪可謂無遠弗屆:崇拜者受到邀請把賭場籌碼放在募捐盤上。
教堂的利里神父帶著愛爾蘭口音說:「我們不時在募捐盤上發現一個價值500美元的籌碼。」
在拉斯韋加斯沿公路商業區往前走,你會找到一座天主教堂。數十年來,這座教堂已能滿足崇拜者的需要。但自從號稱世界四大賭場旅館——MGM大賭場(the MGM Grand)、大豪客(the Luxor)、神劍(the Excalibur)以及熱帶風情(the Tropicana)——在沿公路商業區的南端落成後,天主教會就在一個街區外興建了至聖救世主教堂。
有人問神父為什麼教會要這樣做,神父回答說:「為什麼不興建?這裡人多,熙來攘往嘛。」
此外,那兒收集的捐獻也最多。因此,興建多一座教堂又何妨?
[第9頁的圖片]
賭博使人誤交損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