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敬虔的施予者可享永遠的快樂
    守望台1992年 | 1月15日
    • 敬虔的施予者可享永遠的快樂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1,2.(甲)誰是最偉大的施予者?他賜給人類的最大恩賜是什麼?(乙)在作出這項最偉大的施予方面,上帝表現了什麼美德?

      耶和華上帝是宇宙最偉大的施予者。論到這位創造天地的造物主,基督的門徒雅各寫道:「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17)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恩賜也來自耶和華。論到他賜給人類的最大恩賜,聖經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2 說這段話的人乃是上帝自己的獨生子。身為獨生子,他體會到他的生命來自父親,而且後者賜給他許多美物,使他得以享受生命的樂趣。他自然感激和愛戴他的父親。但是上帝的愛並非僅對一位兒子表達出來。他也將這樣的恩賜授予他所創造的其他生物。這無疑顯示上帝表現他的愛心達到異乎尋常的程度。(可參閱羅馬書5:8-10。)我們若查考一下「賜給」一詞在這裡的真正含義,就可以更清楚看出這件事實。

      上帝賜下「他愛的兒子」

      3.除了「他愛的兒子」之外,誰也蒙天父所愛?

      3 有一段未經透露的悠長時間,上帝與這位獨生子——「他愛的兒子」——在天上親密共處。(歌羅西書1:13,《呂譯》)在這段悠長時期中,父與子之間形成了極為深摯的互愛和感情,是沒有其他任何互愛之心足與媲美的。上帝透過他的獨生子產生了其他的受造物,這些生物也成為耶和華的大家庭的成員而深受他所愛。這樣,愛遂瀰漫在上帝的整個家庭裡。聖經的確說得不錯,「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8)因此,上帝的家庭是由許多受天父耶和華所深愛的成員共同構成的。

      4.上帝賜下他的愛子一事怎樣使他所蒙受的損失並非僅限於他與後者的個人交往?他為了誰這樣行?

      4 耶和華與他獨生子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若將他們彼此之間的親密交往奪去,這件事本身便是一項巨大損失了。(歌羅西書1:15)但是上帝『賜下』他的獨生子並非僅意味到他失去與「愛子」交往的機會而已。耶和華甚至容許他的兒子經歷死亡,以致後者暫時終止存在而不再是上帝宇宙大家庭的成員。這宗死亡是為了造益一些從未是上帝家庭成員的人而發生的。耶和華給予人的恩賜莫大於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亟需拯救的人類。聖經也將這位獨生子稱為「上帝的創造物的元始」。——啟示錄3:14,《新世》。

      5.(甲)亞當的後代處於什麼困境之中?上帝的公平要求他手下一位忠信的兒子怎樣行?(乙)上帝所作的偉大施予需要他自己怎樣行?

      5 第一對人類——亞當夏娃——未能保持作上帝家庭成員的地位。他們背叛上帝而犯了罪之後,隨即被逐出伊甸園外。他們發覺自己處於十分可悲的情況中,不但不再是上帝家庭的成員,同時也處於死亡的懲罰之下。因此,難題並非僅是使亞當夏娃的後代復得上帝悅納作他家庭的成員而已;難題也包括將上帝所處的死亡懲罰從他們身上除去。按照上帝的公平原則,這樣行需要耶和華上帝的一位忠信兒子代人經歷死亡,藉此成為人類的贖價。因此,重大的問題是:上帝所揀選的兒子願意為罪人而死嗎?再者,全能的上帝須要施行一個奇跡,這件事才能成就。這件事也需要上帝表現他的愛心達到無與倫比的程度。——羅馬書8:32。

      6.上帝的兒子怎樣能夠勝任愉快地滿足有罪人類的情況所牽涉到的特殊需要?他怎樣論及這件事?

      6 惟獨耶和華的首生子才能夠勝任愉快地滿足有罪人類的情況所牽涉到的特殊需要。他是天父精確的形像,他對上帝的大家庭的成員所表現的深摯感情在上帝的眾子當中是無出其右的。既然其他一切聰慧的受造物均藉著他而產生,他無疑對他們懷有深厚的感情。再者,愛是耶和華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一項顯著特質,因為「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3)耶穌甘願將這種愛表現到最大的程度,為有罪的人類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告訴他的12位使徒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也可參閱約翰福音15:13。

      7,8.(甲)耶和華懷著什麼動機將耶穌差到人類世界裡?(乙)上帝派他的獨生子執行怎樣的任務?

      7 耶和華上帝有一個特別理由要將耶穌差到飽經憂患的人類世界裡。愛心促使他如此行,因為耶穌自己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翰福音3:16,17。

      8 耶和華仁愛地差遣他的獨生子去執行一項拯救任務。上帝將他的兒子派到世上來並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上帝的兒子若奉差執行這樣的司法任務,全人類便毫無希望可言了。耶穌基督會對人類作出不利的判決,把他們判處死刑。(羅馬書5:12)因此,上帝以獨特的方式表現他的大愛,藉此抵消了嚴格的公平所要求的死刑。

      9.對於耶和華的施予,詩篇執筆者大衛懷有什麼感覺?

      9 耶和華上帝在凡事上均表現愛心,由此表明愛乃是他的品格的最大特色。我們的確可以說,從上帝在地上的忠信敬拜者所享的美物看來,上帝仁愛地賜給他們的恩惠實在遠超過足夠的程度。詩篇的執筆者大衛便對事情懷有這樣的感覺,他對上帝說:「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為他們所積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詩篇31:19)大衛作王統治以色列國期間——不錯,身為這個蒙上帝特別揀選的國家的成員,在他的一生中——他時常體驗到耶和華的恩惠。大衛發覺上帝的恩惠極為豐富。

      以色列失去來自上帝的偉大恩賜

      10.為什麼古代的以色列與地上的其他任何國家均不同?

      10 古代的以色列人有耶和華作他們的上帝,因此這個國家與地上的其他任何國家均截然不同。耶和華以預言者摩西為居間者把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後代帶進與他立約的特殊關係中。他並沒有以這種方式對待地上的其他任何國家。因此,詩篇的執筆者能夠在上帝感示之下宣布說:「他將他的道指示雅各,將他的律例典章指示以色列。別國他都沒有這樣待過;至於他的典章,他們向來沒有知道。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47:19,20。

      11.以色列享有蒙上帝寵悅的地位至什麼時候為止?耶穌怎樣指出兩者的關係所經歷的改變?

      11 血統上的以色列人繼續與上帝保持這種特殊關係,直至他們在公元33年拒絕接受耶穌基督為彌賽亞為止。耶穌基督憂傷地嗟嘆說:「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馬太福音23:37,38)對以色列人來說,耶穌說出這段話的時候的確是個悲慘的日子。耶穌的話表示,以色列國雖然以前蒙上帝寵悅,卻失去了來自上帝的一項特別恩賜。怎會如此呢?

      12.誰是『耶路撒冷的兒女』?耶穌將他們聚集起來本應意味到什麼?

      12 耶穌所說的「兒女」僅指當時住在耶路撒冷和代表整個猶太國的猶太人而言。他們均是血統上的猶太人,是受過割禮的。耶穌若要將『耶路撒冷的兒女』聚集起來,就意味到把這些「兒女」帶進與上帝訂立的一個新約裡,而他自己則是耶和華和這些血統上的猶太人之間的中保。(耶利米書31:31-34)由於耶和華的大愛,這項安排會使他們的罪得蒙赦免。(可參閱瑪拉基書1:2。)這的確是一項莫大的恩賜。

      13.由於以色列拒絕接受上帝的兒子,這導致什麼損失?為什麼耶和華的快樂並沒有受到減損?

      13 與耶和華那預言性的話語一致地,他在合理的範圍內等待了一段悠長的時期,然後才把加入新約的恩賜向非猶太人提出。血統上的猶太人則由於拒絕接受上帝的愛子彌賽亞而失去了這項偉大恩賜。藉著將這項恩賜向猶太國以外的人提出,耶和華抵消了猶太人對他愛子的背棄。這樣,耶和華身為偉大的施予者的喜樂遂得以毫無減損地延續下去。

      施予的快樂

      14.為什麼在全宇宙的受造眾生中,耶穌基督是最快樂的一位?

      14 耶和華是「快樂的上帝」。(提摩太前書1:11,《新世》)令他快樂的事之一便是對別人的施予。在公元第一世紀,上帝的獨生子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快樂」,《新世》]。」(使徒行傳20:35)按照這項原則,造物主在整個宇宙所創造的一切生物中,耶穌是最快樂的一位。怎會如此呢?請想想,除了耶和華本身之外,耶穌基督作出了最大的施予——為了造益人類毅然犧牲自己的生命。事實上,聖經將他稱為『快樂的權能者』。(提摩太前書6:15,《新世》)耶穌說施予會帶來更大的快樂,他以身作則證明這句話的確是至理名言。

      15.耶和華永不會終止作什麼榜樣?他所造的聰慧生物可以怎樣體驗他的快樂至若干程度?

      15 透過耶穌基督,耶和華上帝會永遠對他所造的一切聰慧生物作慷慨的施予,並且會永遠在施予方面作他們的最佳榜樣。正如上帝將美物賜給別人而尋得莫大快樂,他使他在地上所造的聰慧生物心裡充滿慷慨的精神。這樣他們遂能夠反映和效法他的品格,從而體驗到他的快樂至若干程度。(創世記1:26;以弗所書5:1)耶穌很適切地告訴他的跟從者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

      16.耶穌在路加福音6:38所指的是什麼施予?

      16 耶穌為門徒立下極優良的榜樣,習以為常地跟從施予的途徑。他指出施予會促使受惠的人作出良好的回應。耶穌在路加福音6:38所指的並非僅是物質的施予而言。他並非吩咐門徒跟從一條會使他們在物質上變成一貧如洗的途徑。相反,耶穌向他們指出一條會在靈性上為他們帶來極大滿足的途徑。

      永樂必然臨到

      17.在現今這末世,上帝賜給他的見證人什麼奇妙的恩賜?

      17 在現今這末世,眾生的元首耶和華將一項多麼偉大、奇妙的恩賜賜給他手下的見證人!他賜給我們關於他的王國的好消息。我們享有莫大的特權,向人宣揚上帝的王國已在他那掌權的愛子耶穌基督手上建立起來了。(馬太福音24:14;馬可福音13:10)能夠在口頭上為至高的上帝作見證乃是一項無與倫比的恩賜。我們效法上帝多作施予的最好方法,便是在這個舊事物制度的末日來臨之前努力將王國的信息與別人分享。

      18.身為耶和華見證人,我們必須對別人作什麼施予?

      18 使徒保羅曾提及他向別人宣講王國信息時所經歷的種種艱辛。(哥林多後書11:23-27)為了把王國的希望傳給別人,耶和華的現代見證人也不得不經歷各種艱辛及犧牲個人的喜好,我們也許並不喜歡上門探訪別人,特別是我們若性情害羞的話。但是,既然我們是基督的跟從者,享有宣揚「這王國的好消息」而對別人作屬靈施予的特權,我們就不能加以逃避。(馬太福音24:14,《新世》)我們需要與耶穌懷有同一的態度。他在面對死亡之際向上帝禱告說:「我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在對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方面,耶和華的僕人必須遵行上帝的旨意而非按自己的意思行事——必須做他要他們做的事,而非做自己想做的事。

      19.誰是『永存帳幕』的擁有者?我們可以怎樣贏得他們的友誼?

      19 這樣的施予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資源。但是,我們若作敬虔的施予者,就肯定可以享有永遠的快樂。為什麼呢?因為耶穌說:「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世俗的財富」,《新國際譯本》]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16:9)我們應當立下目標,運用「不義的錢財」去贏得『永存帳幕』的擁有者的友誼。身為造物主,耶和華擁有萬物,而他的首生子則是萬有的承受者而分享這項擁有權。(詩篇50:10-12;希伯來書1:1,2)若要贏得他們的友誼,我們必須以他們所嘉許的方式去運用財富。這包括對於運用物質資財懷有正確的態度——用來造福別人。(可參閱馬太福音6:3,4;哥林多後書9:7。)我們能夠以正當的方式運用金錢,藉此鞏固我們與耶和華上帝及耶穌基督的友誼。例如,我們可以甘心樂意地運用自己的資財去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及推廣上帝王國的事務。——箴言19:17;馬太福音6:33。

      20.(甲)為什麼耶和華及耶穌能夠將我們帶進「永存的帳幕」裡?這可能是什麼地方?(乙)我們會享有什麼特權直到永遠?

      20 既然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是不死的,他們可以永遠作我們的朋友,從而能夠將我們帶進「永存的帳幕」裡——不論在天上與所有的聖潔天使共處,抑或在地上重建的樂園裡享永生。(路加福音23:43)上帝仁愛地賜下耶穌基督,使這一切事得以成為可能。(約翰福音3:16)耶和華會任用耶穌基督繼續對受造的眾生作慷慨的施予,從而為自己帶來獨特的快樂。事實上,我們自己會在耶和華上帝的宇宙至高統治權及他的獨生子——拯救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作王統治之下享有施予的特權,直到永遠。這必然會為一切敬虔的施予者帶來永遠的快樂。

  • 耶和華喜愛樂意的施予者
    守望台1992年 | 1月15日
    • 耶和華喜愛樂意的施予者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

      1.上帝和基督怎樣是樂意的施予者?

      耶和華是第一位樂意的施予者。他喜樂地將生命賜給他的獨生子,並且任用後者去產生天使和人類。(箴言8:30,31;歌羅西書1:13-17)上帝賜給我們生命、氣息和萬物,包括『從天降雨,賞賜豐年,使人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7;17:25)的確,上帝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都是樂意的施予者。他們懷著不自私的精神作樂意的施予。耶和華深愛人類世界,以致「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耶穌則毫無怨言地「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約翰福音3:16;馬太福音20:28。

      2.據保羅說,上帝喜愛怎樣的施予者?

      2 因此,上帝和基督的僕人應當是樂意的施予者。使徒保羅在大約公元55年寫給哥林多基督徒的第二封信中鼓勵人作這樣的施予。當時保羅看來談及基督徒私下自願捐獻金錢,特別是要幫助耶路撒冷和猶太的窮苦基督徒。他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羅馬書15:26;哥林多前書16:1,2;加拉太書2:10)上帝的子民有對施予的機會作出響應嗎?我們可以從保羅論及施予的勸告學得什麼教訓?

      受甘願的心所推動

      3.在資助興建供崇拜耶和華之用的帳幕方面,以色列人作了多大努力?

      3 甘願的心推動上帝的子民將自己和自己的資源貢獻出來去執行上帝的旨意。例如,在摩西的日子以色列人滿心喜樂地支持建造帳幕的工程;這間建築物是供崇拜耶和華之用的。有些女子的心推動她們將山羊毛紡成線,有些男子則擔當技工。百姓喜樂地獻出金、銀、木材、細麻布和其他物資,自願「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出埃及記35:4-35)他們極為慷慨,以致所捐的材料「夠作一切的工程,而且有餘」。——出埃及記36:4-7,《呂譯》。

      4.大衛和其他資助聖殿的人懷著什麼態度?

      4 幾個世紀之後,大衛王獻出巨量財物去資助他的兒子所羅門建造耶和華的聖殿。既然大衛『愛慕上帝的殿』,他甘願將「自己積蓄的金銀」獻出。首領、官長和其他人也『樂意獻上供物給耶和華』。這產生了什麼影響呢?「因這些人誠心樂意獻給耶和華,百姓就歡喜」!(歷代志上29:3-9)他們的確是樂意的施予者。

      5.在多個世紀期間,以色列人怎樣資助純真的崇拜?

      5 在許多世紀期間,以色列人有特權獻出財物去維持帳幕和後來的聖殿,以及祭司與利未人在其中所作的服務。例如在尼希米的日子,猶太人決心獻出財物去維持純真的崇拜,深知他們不應當忽略上帝的殿。(尼希米記10:32-39)今日的情形也類似。耶和華見證人甘心樂意地自動作出捐獻,建造和維持許多聚會所及支持純真的崇拜。

      6.關於基督徒所作的樂意施予,請舉出一些例子。

      6 早期的基督徒是樂意的施予者。例如,該猶表現『忠信的行為』,慷慨接待為王國事務周遊各地的人,正如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慷慨接待守望台聖經書社所派出的周遊監督一般。(約翰三書5-8)派出這些弟兄前往探訪各群會眾及弟兄慷慨接待他們均牽涉到若干花費,但這項安排在靈性上對人有多大造益!——羅馬書1:11,12。

      7.腓立比人怎樣運用他們的物質資財?

      7 以整體而言,各群會眾運用自己的物質資源去促進王國的事務。例如,保羅對腓立比地方的信徒說:「我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你們還是一而再的把我所需用的送來。我並不求禮物,只求你們的果子不斷增加,歸在你們的帳上。」(腓立比書4:15-17,《新譯》)腓立比人甘心樂意地捐獻,但這種樂意的施予是由什麼因素促成的呢?

      什麼促使人作樂意的施予?

      8.你可以怎樣證明上帝的靈感動他的子民作出樂意的施予?

      8 耶和華的聖靈,意即他的動力,感動他的子民作樂意的施予。猶太的基督徒有需要時,上帝的靈感動其他信徒予以物質的援助。保羅鼓勵哥林多的基督徒竭盡所能作出捐獻,同時提及馬其頓各會眾所立的榜樣。雖然馬其頓的信徒飽受逼迫,而且相當貧窮,他們卻表現弟兄友愛,踴躍捐獻,達到超過他們的實際能力的程度。他們甚至懇求讓他們有特權作出捐獻!(哥林多後書8:1-5)上帝的工作並不完全倚賴富裕的人作出捐獻。(雅各書2:5)在維持宣揚王國的工作方面,主要的支持其實來自上帝手下家境清貧的僕人。(馬太福音24:14)可是,這些人並沒有由於慷慨捐輸而吃虧,因為上帝始終如一地供應他的百姓在這件工作上的需要。使工作得以延續下去、欣欣向榮的力量乃是他的聖靈。

      9.信心、知識和愛心怎樣與樂意的施予有關?

      9 信心、知識和愛心促使人作樂意的施予。保羅說:「你們[哥林多人]在一切的事上,就如信心、口才、知識、熱情和愛我們的心,既然都是富足的,那麼,在這慈善的事上,也要顯出你們是富足的。我這樣說,不是吩咐你們,而是藉著別人的熱心來考驗你們的愛心是否真實。」(哥林多後書8:7,8,《新譯》)捐獻支持耶和華的工作,特別是捐獻者若家道貧寒的話,需要人對上帝未來的供應懷具信心。知識豐富的基督徒渴望達成耶和華的旨意,因此那些深愛上帝和他百姓的人會甘心樂意地運用自己的資源去促進上帝的工作。

      10.為什麼我們可以說耶穌的榜樣感動基督徒作樂意的施予?

      10 耶穌的榜樣感動基督徒作樂意的施予。保羅敦促哥林多人要懷著愛心慷慨捐輸,然後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9)耶穌在天上時比上帝的其他兒子更為富足,但他卻捨棄了這一切而降世為人。(腓立比書2:5-8)可是,憑著以這種不自私的方式成為貧窮,耶穌得以有分使耶和華的名成聖,並且犧牲生命作贖價以造益一切願意接受的人。鑑於耶穌所立的榜樣,我們豈不應當樂意捐輸以求幫助別人有分使耶和華的名成聖嗎?

      11,12.良好的計劃可以怎樣幫助我們作樂意的施予?

      11 良好的計劃使人得以樂意施予。保羅吩咐哥林多人說:「每逢七日的第一日,你們各人要按著自己的收入抽一些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才現湊。」(哥林多前書16:1,2,《新譯》)今日,一切希望捐獻資助王國工作的人最好也以類似的自願方式,私下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撥作這個用途。憑著定下良好的計劃,個別的見證人、家庭和會眾得以作出捐獻去推廣純真的崇拜。

      12 實行捐獻的計劃會為我們帶來快樂。正如耶穌說,『施比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因此,哥林多人若聽從保羅的勸告,執行他們一年來捐輸賑濟耶路撒冷的計劃,便可以使自己的喜樂大增。正如保羅說,「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人若按照自己的能力作出捐獻,這樣的施予應當深受重視。只要我們信賴上帝,他便能夠使各事均等,使富有的人慷慨大量而非浪費,貧窮的人則不致由於匱乏而削弱了他們事奉上帝的能力。——哥林多後書8:10-15。

      小心管理捐項

      13.為什麼哥林多人可以放心保羅會好好管理他們所作的捐獻?

      13 保羅照管捐獻的安排,使貧窮的信徒能夠獲得物質上的賑濟而更努力參與傳道工作,但他和別人均絕沒有為所作的服務收取費用。(哥林多後書8:16-24;12:17,18)保羅不願將經濟重擔加於任何會眾之上,因此他親手工作以應付自己的物質需要。(哥林多前書4:12;帖撒羅尼迦後書3:8)既然如此,哥林多人便可以放心將捐款交給上帝手下一位信實可靠、勤懇耐勞的僕人去照管。

      14.在運用捐款方面,守望台社的紀錄如何?

      14 自從守望台聖經書社在1884年立案成為法人以來,捐獻者見到充分證據表明,這個團體的確以忠實可靠的方式管理託付給它的一切捐款,將其用來推廣耶和華的王國工作。根據所訂的章程,這個聖經社力求滿足一切人的最大需要——對屬靈的事的需要。藉著發行聖經書刊及關於如何得救的指示,他們得以達成這個目的。今日,耶和華正加速將許多與綿羊相若的人召集到他那不斷擴張的組織裡。既然他大大祝福社方明智地運用捐獻去擴充宣揚王國的工作,這足以證明這項安排是上帝所嘉許的。(以賽亞書60:8,22)我們堅信他會繼續感動許多人的心,使他們作出樂意的施予。

      15.為什麼本刊有時提及捐獻?

      15 社方有時通過本刊的篇幅去提醒讀者他們有特權自願作出捐獻去資助普世宣揚王國的工作進行。這並不是勸捐,而是提醒所有甘心樂意的人,按照耶和華興旺他們的程度盡力資助「好消息的聖潔工作」。(羅馬書15:16,《新世》;約翰三書2)為了宣揚耶和華的聖名和王國,社方以最經濟的方式運用一切捐款。社方對所收到的一切捐款均感激接受,向捐者致謝,然後將其用來傳播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例如,社方運用捐款在許多國家中支持海外傳道活動,以及維持和擴充各項印刷設備;在散播聖經知識方面,這些設備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資助普世傳道工作的捐款也被用來支付印製各種刊物(包括聖經、聖經書刊、卡式錄音帶和錄影帶)的費用。這樣,樂意施予者遂有分促進王國的事務。

      並非出於勉強

      16.雖然很少耶和華見證人在物質上富有,為什麼他們所作的捐獻深受賞識?

      16 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富有的並不多。雖然在推廣王國事務方面,他們個別捐出的款項數量並不大,他們的捐獻仍然十分重要。有一次耶穌見到一個窮寡婦把兩個所值無幾的小錢投入聖殿的庫裡,他說:「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其他捐錢的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加福音21:1-4)窮寡婦所捐雖然不多,她卻是個樂意的施予者——她的捐獻亦深受賞識。

      17,18.保羅在哥林多後書9:7所說的話的要點是什麼?譯作「樂意」的希臘字詞含有什麼意思?

      17 論到對猶太地區基督徒所施行的賑濟工作,保羅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7)使徒可能在這裡援引七十人譯本中箴言22:8的經文的一部分,該節經文說:「上帝祝福樂意的施予者;並且會供應他工作的不足。」(《七十人譯本》,查爾斯·湯姆森譯)保羅用「喜愛」一詞去代替「祝福」,但兩者是有關連的,因為祝福乃是上帝的愛所帶來的結果。

      18 樂意的施予者的確很高興施予。事實上,英文的「興高采烈」(hilarious)一詞其實來自在哥林多後書9:7被譯作「樂意」的希臘字詞。學者R.C.H.倫斯基指出這件事實之後接著說:「上帝喜愛輕鬆愉快、歡歡喜喜的施予者,……每逢這人遇到另一次施予的機會,他的信心均掛著笑容。」懷有喜樂精神的人所作的施予是出自衷誠而非出於勉強的。你對於捐獻支持王國的事務是否滿懷喜樂呢?

      19.早期的基督徒怎樣作出捐獻?

      19 早期的基督徒並沒有向人傳遞勸捐盤或徵收什一捐,要求信徒將收入的十分之一捐作宗教用途。相反,他們的捐獻是完全自願的。大約在公元190年歸信基督教的德爾圖良寫道:「雖然我們設有錢箱,裡面的錢卻不是用來購買救恩的,彷彿我們所信的是一種待價而沽的宗教一般。每月一日[看來一個月一次],人若喜歡的話,就捐出小量的款項;但他惟獨樂意,並且有能力,才如此行;事情絕不帶有任何勉強,而是完全自願的。」——《辯解》,第39章。

      20,21.(甲)本刊在早期如何論及資助上帝的工作的特權?這項評論怎樣甚至在今日仍然適用?(乙)我們若以財物尊榮耶和華,便會有什麼事發生?

      20 耶和華現代的僕人一向均採用自願捐獻的方式。可是,有時有些人卻沒有充分利用他們的特權,踴躍捐獻以維持上帝的工作。例如本刊在1883年2月說:「有些人為了別人的緣故背起如此沉重 的金錢負擔,以致他們的經濟筋肉由於過度疲勞而萎縮,用處亦受到削弱;不但如此,有些人……並不充分了解情勢,以致在這方面由於缺乏運動而受損。」

      21 今日,鑑於大群人紛紛擁進耶和華的組織裡,而且上帝的工作擴展到東歐和其他一些以前受禁制的地區,我們需要不斷擴充印刷廠和其他設備。我們必須印製更多聖經和其他書刊。許多神治計劃正在執行;可是,我們若有足夠的款項,有些計劃便可以進行得較快。當然,我們深信上帝會提供我們所需的經費;我們也深知『以財物尊榮耶和華』的人必定會蒙他祝福。(箴言3:9,10)的確,『多種的必多收。』耶和華既『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我們』,我們所作的樂意施予必定會使許多人感激和稱讚他。——哥林多後書9:6-14。

      對耶和華的恩賜表現感激

      22,23.(甲)上帝那難以言喻的恩賜是什麼?(乙)既然我們體會耶和華的豐富恩賜,就應當怎樣行?

      22 保羅深懷感激地說:「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哥林多後書9:15)既然耶穌為了受膏基督徒和世上一般人的罪作了「贖罪祭」,他乃是耶和華那難以言喻的恩賜的基礎和渠道。(約翰一書2:1,2,《新譯》)耶和華通過耶穌基督賦予他地上的百姓「極大的恩賜」;這項莫大的恩賜一方面為他們帶來拯救,同時也為耶和華帶來榮耀和洗雪。——哥林多後書9:14。

      23 既然耶和華將難以言喻的恩賜和其他許多屬靈的和物質的福分賜給他的子民,我們為此而深深感激他。事實上,天父賦予我們的恩賜是如此奇妙,人實在無法完全表達出來!這無疑應當感動我們作樂意的施予。因此,讓我們懷著衷心的體會,竭盡所能去推廣我們那慷慨大量的上帝耶和華的工作。在樂意的施予方面,他的確允推獨步、無出其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