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新一代」的祖父母
    警醒!1999年 | 3月22日
    • 「新一代」的祖父母

      吉恩和珍的住所大門上掛著一塊小牌子,上面有「歡迎來到爺爺奶奶家,疼愛孫兒須防寵壞他」的字樣。

      請踏進室內。你見到的不是兩個老人家,坐在搖椅上前後輕搖,而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他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吉恩和珍一點也不介意被人稱為「老輩」,為人祖父母叫他們雀躍不已。吉恩說:「真的,做了祖父以後,人總有老之將至的預感。不過,生兒養女的其中一個報酬就是弄孫為樂嘛。」

      一句古老的箴言說:「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箴言17:6)祖孫之間常常存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密關係:祖父母疼愛孫兒女,孫兒女敬重祖父母。據《世代》雜誌所載,「在美國社會,祖父母輩不知凡幾,數目增加的速度簡直是前所未見的。」原因是什麼?文章說:「世人的壽命延長了,家庭新一代的成長和經歷都發生了改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不斷變化,估計有七成半的成年人不久就會升為祖父母輩。……中年人大多在45歲左右就做了祖父母。」

      在一些國家,新一代的祖父母已經登場了。他們當中有許多都發覺,照顧孫兒女的擔子越來越重。舉例說,吉恩和珍的兒子跟前妻離了婚,兒子和前媳婦共同擁有孫兒的監管權。珍說:「兒子要上班,我們非幫他照看孩子不可。」在美國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幫兒女看孩子的祖父母,平均每週花14小時照管孫兒女。他們付出的勞力要是用金錢來衡量,合計起來一年高達290億 美元!

      現代的祖父母享有什麼樂趣?他們遇到什麼困難?接續的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 為人祖父母的苦與樂
    警醒!1999年 | 3月22日
    • 為人祖父母的苦與樂

      「做爺爺多開心啊!你不用對孫子孫女負責,但又可以隨意哄逗他們。你知道,你可以提供意見,感化孫子孫女,但作最後決定的始終是他們的父母,省得你為孩子的事費心。」——吉恩祖父。

      從以上一番話,你可以看出當事人樂在其中。為人祖父母到底有什麼樂趣呢?研究人員指出,做父母的自然望子成龍,親子關係有時會變得十分緊張。祖父母通常對孫子寬鬆一點,所以祖孫相處沒有壓力,彼此關係融洽。正如阿瑟·科恩哈伯醫生所說,祖父母可以盡情疼愛孫子孫女,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跟自己血肉相連」嘛!一個名叫艾絲特的祖母說:「想起為人母親的日子,我天天都為兒女的事操心。但為人祖母就不同了,孫子孫女的事不由我費心,我可以隨意親親他們,哄他們玩。」

      人的年紀越大,智慧就越高,處事也老練得多。(約伯記12:12)在教養孩子方面,祖父母積累了多年經驗,他們是識途老馬,而不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他們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比年輕的日子更懂得怎樣管教孩子。

      科恩哈伯醫生總結說:「祖父母和兒孫三代要相處愉快、樂也融融,祖孫之間必須有親密的關係,互相關懷。這種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既是孩子的天賦權利,……也是祖先留給後人的福分,家庭裡人人都該享有的。」《家庭關係》雜誌也有類似的評論:「祖父母主動關心兒孫,處事恰如其分,日子越過越開心,精神也一天比一天振作。」

      祖父母的職責

      祖父母能夠發揮重大的作用,叫兒孫受益良多。吉恩說:「他們可以盡力支持已婚的子女。我認為,有祖父母從旁指點,年輕的父母可以免去不少麻煩。」祖父母也可以盡心扶助孫子孫女,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家人的趣聞軼事通常是由祖父母輩講給下一代聽的,好讓孫子孫女認識一下自己的家族歷史。祖父母還可以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家庭的傳統信仰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在許多家庭裡,祖父母也是孫子孫女的良師密友。上篇文章提到的珍說:「有些心事是小孩子不便向父母透露的,他們卻願意向祖父母傾訴。」做父母的一般認為,有長輩指點幫忙,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有逾八成的青少年把他們的祖父母看做知心朋友。……在成年的孫子孫女中,大部分都跟至親的祖父母保持聯絡」。

      對得不著爸媽照顧的孩子說來,祖父母的慈愛照顧就更形重要,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塞爾瑪·瓦塞爾曼寫道:「小時候,姥姥是我惟一的倚靠。她收留了我,把我撫養成人。姥姥慈祥和藹,對我呵護備至。她常常把我抱在膝上,叫我倍感安全。……姥姥教我看出,有人愛我疼我,我是值得人愛的。」——《住在遠方的姥姥》。

      緊張的家庭關係

      祖父母有時也會跟兒女鬧意見,使彼此的關係變得很緊張。一個母親訴說,為了區區小事,例如用什麼方法使嬰兒打嗝,她和自己的母親鬧翻了。「我們的關係就在我感到最脆弱的時刻破裂了。」年輕的家長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教養兒女,他們很想得到父母的認同,這是可以理解的。上述的事例表明,雖然祖父母本著好意指點兒女,年輕一輩卻不一定領他們的情,甚至覺得父母過分挑剔。

      科恩哈伯醫生在他撰寫的《父母與祖父母之間》一書裡,引證了兩個家長的事例,去說明另一個常見的問題。一個母親說:「爸爸媽媽天天上門管這管那。他們到來的時候,要是我不在家,他們就不高興了。……他們從不顧及我的感覺,也沒有想過我該有自己的私生活。」一個父親抱怨說:「爸媽想要把我的小女兒佔為己有。他們一天24小時都想著蘇絲,連吃喝、睡覺也要跟蘇絲一起。……我們正打算搬家。」

      做父母的有時會責怪自己的雙親,說他們贈送大量禮物給孫子孫女,把小孩子寵壞了。就像呼吸一樣,祖父母拿禮物哄孫子孫女是很自然的事。不過,有些祖父母卻做得有點過分了。另一些事例表明,父母因妒忌孩子得寵而大發怨言。(箴言14:30)米爾德麗德直認:「爸爸媽媽對我嚴加管教,但對我的孩子就非常慷慨,有時還[嬌縱]他們。我很妒忌,因為我父母一如既往,對我要求很嚴格。」不管出於什麼動機或理由,祖父母如果違背兒女的意願,硬要送大量禮物給孫子孫女,就可能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由此可見,做祖父母的要明智行事,送禮物給孫子孫女該適可而止。聖經指出,有益的東西要是過多,有時也會叫人受不了。(箴言25:27)如果你不清楚該送什麼禮物給孫子孫女,不妨問問孩子的雙親。這樣,你就會「知道 拿[什麼]美善的禮物」哄孫子孫女了。——路加福音11:13。

      關鍵在於互愛互重!

      說來遺憾,有些祖父母抱怨,他們費心幫兒女看孩子,兒女卻認為這是應分的事。其他祖父母嗟嘆,他們不能常常跟孫子孫女見面。另一些祖父母則訴說,他們根本不清楚成年子女對自己有什麼不滿,只知道兒女老是規避他們。家庭成員要是互愛互重,就能夠免去這些惱人的問題。聖經說:「愛是恆忍、仁慈的。愛不嫉妒,……不求自己的利益,不輕易動怒,……凡事容忍,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5,7。

      如果你是個年輕的家長,祖母本著好意指點你,即使她的建議令你感到不快,你真的有理由要「動怒」嗎?聖經說得很清楚,年老的基督徒女子有責任要教導「年輕的女子……要愛丈夫,愛孩子,思想健全,貞潔,做家務」。(提多書2:3-5)你和祖父母不都是想把最好的送給孩子嗎?既然愛「不求自己的利益」,你最好把焦點集中在孩子的需要之上,別把自己的感覺看得那麼重要。這樣,你就可以避免因瑣事而「彼此挑啟競爭」了。——加拉太書5:26。

      也許你有理由擔心,祖父母要是過於慷慨,你的孩子就會給他們寵壞了。請你放心,祖父母拿禮物哄孫兒女,通常都是沒有不良居心的。兒童保育專家大多同意,你 教兒有方,孩子終生受益,祖父母只是偶爾嬌縱孩子,所起的作用很有限。一個醫學博士說:「幽默的言詞可以使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

      關於怎樣教養孩子,即使你有充分理由堅持己見,別為了這個緣故就跟你的父母或翁姑斷絕來往。聖經說:「不先商議,所謀無效。」(箴言15:22)在適當的時候,你可以開誠布公,向他們訴說你的憂慮。(箴言15:23)事實屢屢表明,只要大家坦誠相對,彼此的歧見是可以化解的。

      你是祖父母輩嗎?要是這樣,尊重 兒女的意見很重要。如果你察覺到孫子孫女有危險,你當然要直言不諱啦。你疼愛孫兒女是很自然的事,但別忘記,養育兒女的責任主要落在父母 而不是祖父母的肩上。(以弗所書6:4)聖經吩咐你的孫子孫女要尊敬父母,聽從他們的教訓。(以弗所書6:1,2;希伯來書12:9)所以,你要盡量避免越俎代庖,也要避免絮絮不休地向兒女提供意見。——參閱帖撒羅尼迦前書4:11。

      誠然,要不管不問,平心靜氣地看著兒女怎樣盡父母的職責,並不總是容易的。吉恩告誡說:「關於怎樣做對孩子最為有利,你最好支持他們 的決定,除非他們徵詢你的意見。」珍有以下的評論:「我盡量避免說:『你應該照著這個方法做!』做事方法各不相同,我要是固執己見,就很容易會引起摩擦。」

      祖父母的貢獻

      聖經指出,孫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祝福。(詩篇128:3-6)你只要對他們關懷備至,就能夠感化他們為善,幫助他們培養敬神的價值觀。(參閱申命記32:7。)在聖經時代,一個名叫羅以的女子諄諄教誨外孫提摩太,把他培育成為上帝的優秀僕人。她的教導叫外孫終生受益。(提摩太後書1:5)你的孫兒女要是聽話受教,你也能夠享有同樣的福分。

      你還可以對孫兒女多加關懷。也許你不是個善於表露內心感情的人,但你可以慷慨無私地對孫兒女表露敬神的愛,事事為他們著想。作家塞爾瑪·瓦塞爾曼寫道:「靜心傾聽孩子訴說心聲,……就是關心對方的明證。要敏於聆聽,也要讓孩子盡情傾訴而不加批評;這樣,你就表明你疼愛孩子,看他們比一切都重要。」在孫子孫女說來,祖父母的慈愛照顧就是上好的禮物,沒有什麼能比得上。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是集中論述祖父母的傳統職責。可是,現代的祖父母往往要肩負起沉重的擔子。

      [第6頁的精選語句]

      「姥姥教我看出,有人愛我疼我,我是值得人愛的」

      [第6頁的附欄]

      給住在遠方的祖父母的建議

      • 請兒女把孫子孫女的錄像帶或相片寄給你。

      • 寄錄了音的「信」給孫子孫女。你可以把自己所講的聖經故事、所唱的搖籃曲錄下來給小孫子聽。

      • 寄明信片或書信給孫子孫女。可行的話,經常跟他們通信。

      • 如果你負擔得來,你可以打長途電話給孫子孫女。起先你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乖乖,你今天吃過什麼早餐呀?」,去逗引小孫子說話。

      • 如有可能,不時探訪孫子孫女,但要避免呆得太久。

      • 跟兒女商量一下,安排孫子孫女去探你們。給孩子安排有趣的活動,例如參觀動物園、博物館或遊覽公園等。

  • 身兼母職的祖父母
    警醒!1999年 | 3月22日
    • 身兼母職的祖父母

      「我剛剛從聚會所回家,就聽到響亮的敲門聲。我開門一看,見到兩個警察站在門前,還有兩個骯髒不堪、頭髮糾結的小子。他們不知多久沒有洗過澡了。你很難想像他們原來是小孩子!這兩個邋遢鬼就是我的外孫。他們的母親一味吸毒,懶得照管孩子。我寡居多年,已經為六個子女操心夠了。但我實在不忍心把他們拒於門外。」——薩莉。a

      「女兒問我可否幫她照管孩子,直到她戒掉毒癮為止。我原先不知道她沾染了吸毒的惡習。我最後還是要身兼母職,幫她教養兩個孩子。幾年後,我女兒又添了一個孩子。我真的不想收留這個女嬰,但外孫苦苦哀求說:『姥姥,我們可以將就一點,求求你,收留她吧!』」——維莉·梅。

      以往人們認為,做祖父母是賞心樂事,他們「含飴弄孫、悠游自在」。可是,情況已今非昔比了。有些人估計,單單在美國,就有三百多萬個兒童跟祖父母同住。由祖父母照管的孩童,數目繼續劇增。

      這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是什麼促成的呢?兒童所以跟祖父母同住,有時是因為雙親離異的緣故。做父母的,有的對兒女疏於照管,有的虐待子女,祖父母的家就成了這些孩子的庇護所。《兒童福利》雜誌說:「霹靂可卡因製造了一代迷惘的青年。」他們吸毒成癮,終日迷迷糊糊,根本沒有精力照顧兒女。有的孩子遭父母拋棄,有的幼年喪父喪母,有的因父母患精神病而缺乏照顧,千千萬萬的兒童因此淪為「孤兒」。由於母親死於愛滋病,有些孩子最後交由祖父母撫養。

      人到中年,或在老年「衰敗的日子」,再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有時真的叫人吃不消。(傳道書12:1-7)許多老人家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時刻留意小孫子的動靜。有些祖父母還要照顧自己的年老雙親。其他人不是鰥夫寡婦,就是離了婚,他們要獨力照顧孫子孫女。許多祖父母都發覺,他們沒有經濟能力去挑起這樣的擔子。一次民意調查顯示,要撫養孫子孫女的祖父母,每10個就有4個生計窘迫。薩莉回想說:「孫子病了,我迫於無奈,花了大筆金錢給孫子看病、買藥。政府的補助實在少得可憐。」一個老婦人說:「為了養活孫子孫女,我不得不動用自己的退休金。」

      情緒緊張、壓力重重

      一次調查發現,「照顧孫兒女的起居飲食,給祖父母輩增添了莫大的壓力,在接受調查的60個祖父母中,有百分之86說他們『常常心情抑鬱、焦慮不安』」。這又有什麼奇怪呢。事實上,許多祖父母都有病纏身。伊利莎白要照顧十多歲的孫女,她說:「自從孫女跟我同住後,我的健康、精神和靈性就大不如前了。」維莉·梅又患心臟病又患高血壓。她說:「醫生認為,教養孫兒的壓力使我的心臟負擔過重。」

      祖父母要肩負起養育孫兒的責任,就得改變生活方式才行。可是,他們大多沒有做好準備,去接受這樣的改變。一個祖父說:「有時我想出外遊逛,但又不放心……把他們託給別人照看。結果,我什麼都幹不成,天天呆在家裡。」一個祖母說,她連半點私人時間也沒有。為孫兒女操心的祖父母,常常感到孤單無助,彷彿與世隔絕似的。另一個祖母說:「年齡跟我們相近的朋友,大多不用照顧[小]孩子。他們邀請我們聚餐交往,我們十有八九都婉言謝絕,因為孩子[孫兒女]沒有受到邀請。」

      祖父母也要承受感情上的壓力,他們為此痛苦不安。《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一篇文章說:「不少祖父母都感到內疚、羞愧,為的是自己的子女沒盡父母的責任。他們責怪自己,很想知道自己在教養兒女方面出了什麼岔子。為了保護孫子孫女,讓他們在溫馨、安全的環境成長,有些祖父母不得不硬著心腸,跟虐待成性、吸毒成癮的兒女斷絕來往。」

      一份調查報告透露:「他們當中有四分之一……訴說,由於要養育孫子孫女,他們的婚姻生活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協調了。」做丈夫的往往覺得自己備受冷落,因為妻子終日忙於照顧孫子孫女。有些祖父覺得,教養孩子壓力大,他們受不了。一個婦人談到自己的丈夫說:「他丟下我和孫兒出走了。……他很想擺脫樊籠般的生活,於是一走了之。」

      憤怒的孩子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交託給[祖父母]照管的孩子,有的處境十分可憐,有的感情非常脆弱,有的脾氣暴躁得不得了。他們真難管教,叫祖父母百上加斤。」

      就以伊利莎白的孫女為例。她給父親棄置在街角上,這個街角就是伊利莎白的工作地點,她在那兒護送小學生橫過馬路。伊利莎白說:「她心靈受到傷害,動不動就發脾氣。」薩莉的孫兒女也在感情上經受創傷。「我的孫子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他覺得自己沒人要。」孩子生來就有權得到父母的愛護。想想看,父母捨孩子而去,孩子感到多麼痛心啊!祖父母要是體諒孩子的心情和處境,就會顯出耐心,堅忍不拔地幫助孩子克服行為上的問題。箴言19:11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

      遭遺棄的孩子可能會排斥你,拒絕接受你的照顧。你要是懂得體諒孩子的苦衷,了解他的焦慮,就會對孩子充滿憐愛。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你可能要對孩子的恐懼感表示認同。此外,你還要好言安慰,再三保證你會竭盡所能照顧他。

      應付壓力

      一個要撫養孫兒女的祖母說:「我為自己感到難過,也恨兒女不爭氣。要我們替不肖子女承擔責任,實在太不公平了。」你要是陷入同樣的境地,你可能跟她心有同感。別氣餒,你的處境不是無可救藥的。論力氣,你可能不及年輕一代,但論智慧、耐性和經驗,你就比年輕人優勝了。一個研究調查發現,「由祖父母撫養的孩子,他們的身心發展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好多了」。這又有什麼奇怪呢。

      聖經勸我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耶和華],因為他關心[我]們」。(彼得前書5:7)所以,要不住向上帝禱告,求他賜力量給你,指引你的路途,就像詩篇的執筆者一樣。(參閱詩篇71:18。)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靈性需要。(馬太福音5:3)一個基督徒女子說:「我經常參加基督徒聚會,也經常向人傳講好消息;這樣,我才有力量熬下去。」可行的話,設法教導你的孫子孫女認識上帝的做事方式。(申命記4:9)如果你悉心「用耶和華的管教和思想規正」,把孫子孫女撫養成人,耶和華必定會祝福你的努力。——以弗所書6:4。b

      別覺得不好意思向人求助。朋友往往可以幫你一把,尤其是基督徒會眾的弟兄姊妹。薩莉回想說:「會眾的弟兄姊妹給我莫大的支持。每當我情緒消沉,他們都好言安慰,鼓勵我振作精神。有的還提供經濟上的支援。」

      不要忘記,你可以向政府申請救濟福利。(羅馬書13:6)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透露,「許多祖父母都不知道自己享有什麼福利,他們求助無門」。(《兒童福利》)你可以向社會福利工作者和本地的老人服務機構查詢,他們會協助你找到適當的門路。

      不少事例表明,祖父母都是迫於無奈,要肩負起教養孫兒的責任的。他們成了這個「難以應付的兇險時代」的受害人。(提摩太後書3:1-5)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現象正好預示,上帝將要採取行動,為人類創造「新地」,到時家庭悲劇將不復存在,苦日子過去了。(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3,4)在新地來臨之前,撫養孫兒的祖父母必須竭盡所能,把他們培育成材。事實上,許多祖父母在教養孫兒方面都做得很好!要時刻記住,即使遇到重重挫折,你也可以從教養孫兒的過程中尋得喜樂。說不定有一天,你有福分看見自己的孫子孫女獻身事奉上帝,過著誠實正派的生活呢!你付出的心血不是大有價值嗎?

      [腳注]

      a 不是當事人的真名。

      b 《家庭幸福的祕訣》一書(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載有許多實用的聖經原則,祖父母可以應用這些原則,把孫兒女撫養成人。

      [第10頁的附欄]

      法律上的問題

      祖父母應否為孫子孫女取得合法的監管權,是個又棘手又複雜的問題。瑪麗·弗朗是這方面的專家,她說:「從法律觀點看,你幾乎沒有什麼權利可言,除非你取得孩子的監管權。不少個案表明,親生父母可以隨時把孩子帶走,也可以隨時撇下孩子給你照管。在另一方面,許多祖父母都不願申請監管權,因為他們不想出庭作證自己教兒無方,兒女不配為人父母。」——《家政》。

      祖父母要是沒有合法的監管權,就很難幫孫子孫女登記入學,也很難為他們申辦醫療保健。在祖父母說來,申請監管權有時是一場磨難,除了花費大筆金錢,程序曠日持久以外,他們還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即使申請獲准,祖父母也可能發覺,他們不能從政府的救濟福利受惠。《兒童福利》雜誌建議,祖父母可「向一個精通家庭法、擅長處理監管權和兒童福利個案的本地律師徵詢意見」。

      [第11頁的附欄]

      計算代價

      看見孩子孤苦無依,尤其是自己的親骨肉,不禁叫人心酸落淚。聖經吩咐基督徒要照顧「自己家裡的人」。(提摩太前書5:8)不過,撫養孫兒,責任重大,明智的祖父母必須三思而後行。(箴言14:15;21:5)他們必須計算代價。——參閱路加福音14:28。

      你要認真考慮以下的問題:你在身體、感情、靈性和經濟上都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要嗎?你的配偶對撫養孫兒有什麼看法呢?你有沒有辦法敦促兒女負起責任,或協助他們做好父母的本分?說來遺憾,有些父母依然不負責任,繼續過放蕩的生活。想起自己的女兒,一個祖母很氣憤,她說:「她生下的孩子,我收留了好幾個。她一味吸毒,孩子越生越多。我忍無可忍,惟有硬著心腸說不!」

      另一方面,如果你撒手不管,孫子孫女將有什麼遭遇呢?你可以放心讓別人,也許是陌生人,來照管他們嗎?孩子的靈性需要又怎麼樣?別人會按照上帝的標準教養你的孫子孫女嗎?有些人可能覺得,他們別無選擇,即使困難重重,也要承擔撫養孫兒的責任。

      這些都是煩心的問題,叫人不知如何是好。話雖如此,人人都必須自行決定怎樣處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