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希臘,希臘人
    洞悉聖經(下冊)
    • 希臘化對猶太人的影響 希臘的領土被亞歷山大手下的將軍瓜分的時候,猶大地跟埃及和敘利亞接壤,位於兩者之間。埃及受托勒密王朝統治,敘利亞受塞琉西王朝統治。起初,猶大地受埃及管轄。公元前198年,塞琉西王朝佔領猶大。塞琉西王朝試圖通過希臘文化把猶大跟敘利亞聯合起來,於是在猶大推行希臘的宗教、語言、文學和服裝。

      猶太人的地區到處建立起希臘殖民地,包括撒馬利亞(後來叫做塞巴斯泰)、亞科(托勒密)和伯善(西徐波利斯),有些殖民地建在約旦河東岸未曾有人居住的地方。(見德卡波利斯)耶路撒冷興建了一個運動場,吸引了很多猶太青年。由於希臘的運動會跟希臘宗教有關,這座運動場使猶太人受到腐化,不再謹守聖經的原則。就連祭司也在這段時期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結果,以往猶太人不熟悉的信仰逐漸開始在他們當中扎根。這些信仰包括靈魂不死的異教主張,以及人死後下到地府受苦的觀念。

      試圖把猶太人希臘化的行動在公元前168年到了極點。這一年,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褻瀆耶路撒冷的聖殿,在聖殿裡崇拜宙斯,這個行動導致了馬加比戰爭。

      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希臘化的影響力也很大,而這城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社區住的是猶太人。(見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的一些猶太人看見希臘哲學大為流行,就動搖起來。某些猶太作家看見「大勢所趨」,就認為必須修正猶太教信仰去迎合希臘哲學。他們試圖證明,實際上在希臘哲學之前,《希伯來語經卷》已有類似的觀念,甚至主張希臘哲學根本就是源自《希伯來語經卷》的。

  • 希臘,希臘人
    洞悉聖經(下冊)
    • 說希臘語的猶太人 使徒行傳還出現了另一個詞:Hel·le·ni·staiʹ(海萊尼斯泰,單數詞形是Hel·le·ni·stesʹ海萊尼斯泰斯)。這個詞無論在希臘文學作品還是在希臘化的猶太文學作品中都沒有出現過,所以詞義不能完全確定。不過,詞典編纂者大都認為,在使徒行傳6:1和9:29,這個詞是指「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前一節經文所提到的「海萊尼斯泰」,相對於「說希伯來語的猶太人」(E·braiʹoi「埃布雷伊」[《韋斯科特與霍特希臘語文本》])。公元33年五旬節,來自很多地方的猶太人和歸信者前往耶路撒冷過節。在耶路撒冷的俄斐勒山上發現的《狄奧多圖斯碑》表明,曾有很多說希臘語的猶太人和歸信者來到耶路撒冷。碑文用希臘語寫成,內容如下:「貝特努斯的兒子狄奧多圖斯興建了這座會堂,他是祭司兼會堂主管,他父親和祖父也是會堂主管。他興建這座會堂,用來宣讀律法,傳授上帝的誡命,又(建造)旅舍、房間和蓄水池,好為從外國來的人提供住宿。這座會堂的創辦人是狄奧多圖斯的父親、眾長老和西蒙家族的人。」(《聖經考古學》,G.歐內斯特·賴特著,1962,240頁)有些人認為這塊碑跟「自由民會堂」有關。導致司提反殉道的人中,有些是這個會堂的成員。(徒6:9;見自由民,自由人)

      使徒行傳11:20提到住在敘利亞安提阿的一些居民時,用了「海萊尼斯泰」一詞。這個詞也許是泛指「說希臘語的人」,而不是僅指說希臘語的猶太人。何以見得呢?因為昔蘭尼和塞浦路斯的基督徒來到之前,安提阿的基督徒「只對猶太人」傳講上帝的話語。(徒11:19)因此,經文所提到的「海萊尼斯泰」也許是指希臘化並說希臘語(可能也按希臘習俗而生活)的各國人。(見安提阿1;昔蘭尼,昔蘭尼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