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體會我們的弟兄
    守望台1989年 | 3月1日
    • 14.保羅怎樣以仁慈的口吻論及百基拉和亞居拉?

      14 從第3至第15節,保羅指名問候20多位基督徒,並且個別或集體地提及其他許多人。(讀出3,4節。)你能感覺到保羅對百基拉(可參閱使徒行傳18:2)和亞居拉所懷的弟兄之情嗎?這對夫婦曾為保羅冒生命的危險,現在保羅懷著感激向這些同工問候,並且代所有外邦人的會眾向他們致謝。這些衷誠的問候必然使亞居拉和百基拉大受鼓勵!

      15.保羅在問候安多尼古和猶尼亞時怎樣表現他的慷慨和謙卑?

      15 保羅看來在基督死後一兩年之內成為熱心的基督徒。他寫羅馬書時,他已蒙基督重用,奉派作各國的使徒有多年之久。(使徒行傳9:15;羅馬書1:1;11:13)可是,請留意他的慷慨和謙卑。(讀出第7節。)他問候安多尼古和猶尼亞,說「他們在使徒[奉差者]中是有名望的,」並且承認他們為基督服務的時日比他長。他絕沒有表現任何心胸狹窄的嫉妒!

      16.(甲)保羅以什麼仁愛的口吻談及住在羅馬的其他基督徒?(乙)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這些問候是「無偽的弟兄之情」的表現?

      16 我們對於耳巴奴、暗伯利和士大古這幾個早期基督徒所知甚少,或甚至一無所知。(讀出5,8,9節。)但從保羅問候這三個人的方式看來,我們可以肯定他們都是忠信的人。他們深受保羅所愛,以致他將他們每個人稱為「我所親愛的」。保羅也對亞比利和魯孚表示贊許,將他們分別稱為「在基督裡經過試驗的」和「在主蒙揀選的」。(讀出10,13節。)對這兩個基督徒來說,這是多麼優良的讚譽!既然保羅為人坦率,我們可以肯定這些話並非僅是恭維而已。(可參閱哥林多後書10:18。)可以順帶一提的是,保羅並沒有忘記問候魯孚的母親。

      17.保羅怎樣對姊妹們表現深切的體會?

      17 這使我們想起保羅對姊妹們所懷的體會。除了魯孚的母親之外,保羅還提及其他六位基督徒女子。我們已見到他以多麼仁慈的口吻談及非比和百居拉。但請留意他以多麼親切的弟兄之情向馬利亞、土非拿、土富撒和彼息提出問候。(讀出6,12節。)我們可以感覺到保羅深愛這些辛勤工作,為弟兄們「多受勞苦」的姊妹。雖然弟兄姊妹們都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保羅卻對他們懷有衷心的體會。這對人有多大的造就!

  • 體會我們的弟兄
    守望台1989年 | 3月1日
    • 14.保羅怎樣以仁慈的口吻論及百基拉和亞居拉?

      14 從第3至第15節,保羅指名問候20多位基督徒,並且個別或集體地提及其他許多人。(讀出3,4節。)你能感覺到保羅對百基拉(可參閱使徒行傳18:2)和亞居拉所懷的弟兄之情嗎?這對夫婦曾為保羅冒生命的危險,現在保羅懷著感激向這些同工問候,並且代所有外邦人的會眾向他們致謝。這些衷誠的問候必然使亞居拉和百基拉大受鼓勵!

      15.保羅在問候安多尼古和猶尼亞時怎樣表現他的慷慨和謙卑?

      15 保羅看來在基督死後一兩年之內成為熱心的基督徒。他寫羅馬書時,他已蒙基督重用,奉派作各國的使徒有多年之久。(使徒行傳9:15;羅馬書1:1;11:13)可是,請留意他的慷慨和謙卑。(讀出第7節。)他問候安多尼古和猶尼亞,說「他們在使徒[奉差者]中是有名望的,」並且承認他們為基督服務的時日比他長。他絕沒有表現任何心胸狹窄的嫉妒!

      16.(甲)保羅以什麼仁愛的口吻談及住在羅馬的其他基督徒?(乙)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這些問候是「無偽的弟兄之情」的表現?

      16 我們對於耳巴奴、暗伯利和士大古這幾個早期基督徒所知甚少,或甚至一無所知。(讀出5,8,9節。)但從保羅問候這三個人的方式看來,我們可以肯定他們都是忠信的人。他們深受保羅所愛,以致他將他們每個人稱為「我所親愛的」。保羅也對亞比利和魯孚表示贊許,將他們分別稱為「在基督裡經過試驗的」和「在主蒙揀選的」。(讀出10,13節。)對這兩個基督徒來說,這是多麼優良的讚譽!既然保羅為人坦率,我們可以肯定這些話並非僅是恭維而已。(可參閱哥林多後書10:18。)可以順帶一提的是,保羅並沒有忘記問候魯孚的母親。

      17.保羅怎樣對姊妹們表現深切的體會?

      17 這使我們想起保羅對姊妹們所懷的體會。除了魯孚的母親之外,保羅還提及其他六位基督徒女子。我們已見到他以多麼仁慈的口吻談及非比和百居拉。但請留意他以多麼親切的弟兄之情向馬利亞、土非拿、土富撒和彼息提出問候。(讀出6,12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