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怎樣才能應付喪親之痛?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
-
「媽媽去世後,我覺得很空虛、很失落,是她使我們全家凝聚在一起的。」——卡琳
父母離世是最令人悲痛的事之一。你的情緒可能起伏不定,繁雜混亂,這是你從沒感受過的。布賴恩13歲時,爸爸心臟病發作去世了,他說:「當晚,我們一知道爸爸去世,就只懂得抱在一起哭。」娜塔麗10歲時,爸爸死於癌症,她回憶說:「那時我整個人都呆了,像個木頭人,什麼感覺都沒有。」
家人去世時,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的確,聖經說人人都有「自己的憂患、痛苦」。(歷代志下6:29)既然聖經也這麼說,何不停下來,想想爸爸或媽媽的離世對你有什麼影響。請想想:(1)你知道爸爸或媽媽去世了,那一刻你有什麼感覺呢?(2)現在又有什麼感覺呢?請寫下來。a
1.________
2.________
你所寫的可能反映出你的心情或多或少已經平復下來。這是正常的。這不表示你已忘記了爸爸或媽媽。不過,你所寫的也可能反映出你仍然很傷心,甚至比以前更傷心。你悲傷的情緒可能好像海浪一樣起伏不定,有時還會出其不意地湧上心頭。這也是正常的。有時就算父母去世多年,悲傷的情緒也會突然湧現。無論你有什麼感覺,現在的問題是,到底有什麼方法應付悲傷呢?
想哭就哭吧 哭出來可以舒緩悲痛。不過,你可能會跟阿莉西亞有同感。阿莉西亞19歲時媽媽去世了,她說:「當時我覺得如果我太傷心的話,別人可能會以為我對上帝沒有信心。」可是,請想想,耶穌基督是個完美的人,對上帝很有信心,不過有一次,看到拉撒路的親友因為拉撒路去世而非常難過,他也「不禁掉下淚來」。(約翰福音11:35)所以,如果你想哭就哭出來吧。這並不表示你對上帝沒有信心!阿莉西亞說:「終於,我大哭了出來,而且是每天都哭。」b
避免自責 卡琳13歲時媽媽就去世了。她說:「我每天晚上都會到樓上跟媽媽說晚安,然後親她一下。但有一晚我沒這樣做,第二天早上,媽媽就去世了。說起來很奇怪,我竟然責怪自己那一晚沒有跟媽媽說晚安。第二天早上發生的事也令我感到自責。爸爸當天要出差,他叫我和姐姐照顧媽媽,可是我們倆都睡過了頭。等我醒來到媽媽房間時,她已經沒有呼吸了。我難受極了,因為爸爸出門時媽媽還是好好的!」
你也可能跟卡琳一樣,因自己的疏忽而自責,你還可能反反覆覆地想「如果我這樣就好了」「如果我那樣就好了」。例如:「如果我多催爸爸幾次去看醫生就好了」「要是我早點去看媽媽就好了」。如果你常常受到這樣的想法困擾,就要記得,你後悔當初沒有做得更好是很正常的。事實上,如果你當時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你一定會處理得更好。可是,你就是不知道結果會這樣!所以,不要再自責了,你無須為爸爸或媽媽的死負上責任!c
-
-
我怎樣才能應付喪親之痛?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
-
[第113頁的附欄或圖片]
香陶兒:
「爸爸病了差不多五年,身體越來越差,我16歲時,他自殺了。隨後,媽媽什麼事情都跟我和哥哥說,甚至讓我們幫忙決定喪禮的事。我們覺得這樣對我們更好,我想做子女的都不喜歡被蒙在鼓裡,尤其是這麼重要的事情。隨著時間過去,我開始能夠跟別人談及爸爸的死。當我想哭時,我就會找個地方哭,或找朋友哭訴。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有話要說,就找家人或朋友傾訴。要緩解悲傷,你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第113,114頁的附欄或圖片]
莉婭:
「我19歲時,媽媽嚴重中風,三年後去世了。媽媽離世後,我覺得自己要堅強起來。如果我不振作,爸爸就會更難受了。我小時候生病或身體不舒服,媽媽總是從旁照顧。我還記得她用手幫我量體溫時的感覺。現在一想到媽媽已經不在就很難過。我常把感覺藏在心底裡,但這樣做並不健康。所以我有時會拿一些照片出來看,讓自己哭出來。跟朋友傾訴也有幫助。聖經應許死去的人會在地上的樂園裡復活。(約翰福音5:28,29)當我想到將來可以跟媽媽重聚,想到現在我要做什麼才能進樂園,悲傷的感覺就舒緩了。」
[第114頁的附欄或圖片]
貝薩妮:
「但願我記得我怎樣跟爸爸說『我愛你』。我肯定說過,但現在已想不起來了。我真希望自己能想起來。爸爸去世時我才五歲。爸爸睡覺時突然中風,馬上被送去醫院。第二天早上我睡醒時,他已經死了。之後,我很不想談及爸爸,後來卻很喜歡聽到跟爸爸有關的事,因為這些事可以讓我更了解他。對於那些痛失父母的人,我的建議是,要回味以往跟他們一起的歲月,記下這些美好的回憶,免得忘記。現在,你要盡力強化自己的信心,這樣當你父母在上帝應許的新世界裡復活時,你就可以跟他們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