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樣的感覺是正常的嗎?痛失親者
-
-
親者去世時,悲痛哭泣是正常的
一位名叫安妮的母親的經歷足以支持這種看法。她那年幼的女兒蕾切爾死於嬰兒猝死綜合症。她的丈夫評論說:「令人感覺意外的是,我和安妮在舉行葬禮時都沒有哭。別的人卻個個都泣不成聲。」安妮回應丈夫的評論說:「當時我們的確沒有哭,但後來我卻為我們兩個人哭夠了。真正的打擊在悲劇過去了之後,當我終於單獨一個人在家裡時,才悄然來到。我哭了一整天。但我相信這對我頗有幫助。我哭完之後,感覺好得多了。我無法不為失去小寶貝而悲傷。我真的相信,你應當讓悲痛的人盡情哭泣。雖然別人說『不要哭了』是個自然的反應,這樣的話其實對悲傷的人並沒有什麼真正幫助。」
有些人的反應
有些人痛失親者時有什麼反應呢?請考慮一下朱厄妮塔的事例。她深知失去一個嬰孩是什麼滋味。她曾經五次流產,但現在又懷孕了。後來她由於汽車失事入院留醫,可以了解的是,她感覺十分擔心。兩週之後,她的產痛開始——但較預產期早得多。此後不久,小瓦妮莎出生了——僅兩磅多一點。朱厄妮塔回想說:「我興奮得不得了,我終於是個母親了!」
但她的快樂卻十分短暫。四天之後,瓦妮莎夭折了。朱厄妮塔回憶說:「我感覺十分空虛。我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我覺得自己有所缺欠。我回到家裡,看見我們為瓦妮莎所預備的房間和我為她買的小內衣,不免感到心痛。接著的兩三個月,我再三回想她出生的那天。我不想跟任何人有任何接觸。」
這樣的反應有點極端嗎?別人可能很難明白,但是像朱厄妮塔那樣有過這種慘痛經驗的人指出,她們為早死的嬰孩悲傷,跟為一個活了一些日子之後才夭折的孩子哀傷沒有什麼差別。他們表示,孩子在出生之前很久已深受父母所愛了。孩子跟母親有一種特別的親密連繫。嬰兒一旦死去,母親感覺失去的乃是一個真正的人。這件事實是別人需要明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