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舊約》可信到什麼程度?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2 希伯來文聖經的第六本書約書亞記這樣描述耶利哥城在大約3,500年前陷落的經過。但這件事真的曾發生嗎?許多聖經批評家充滿自信地回答說「沒有」。a他們聲稱約書亞記和聖經中在此之前的五本書是由若干傳說所組成,而這些傳說是在實際事件發生之後許多世紀才寫下來的。

  • 《舊約》可信到什麼程度?
    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 聖經批評——有多可靠?

      4-6.在聖經批評方面,韋爾豪生提出一些什麼理論?

      4 聖經批評學在第18和19世紀期間開始流行。在19世紀後半期,德國聖經批評家韋爾豪生(Julius Wellhausen)提出一個受到廣泛接納的理論,認為聖經的最先六本書,包括約書亞記在內,是在公元前第5世紀寫成的——在書中描述的事件發生之後約一千年。可是他的確說,這些記載含有一些在較早時期寫下的資料。1 1911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登載這個理論,並解釋說:「創世記是在猶太人復國之後寫成的,其中包括一個復國之後的祭司資料來源(P)和較早期的非祭司資料來源,後者在措辭、文體和宗教觀點上均與P有顯著分別。」

      5 韋爾豪生和他的跟從者把希伯來文聖經中較早部分所記錄的歷史均視為「不是實際的歷史而是以往流行的傳統」。2 他們把較早的記載視為僅是以色列較後期歷史的反映。例如,雅各和以掃之間的敵視其實並無其事,這只是反映出後來以色列和以東兩國之間的敵視而已。

      6 根據這種想法,批評家覺得摩西並未接獲任何命令要製造約櫃,作為以色列人在曠野期間崇拜中心的會幕也從未存在過。他們相信亞倫系祭司的權威在巴比倫人毀滅耶路撒冷之前幾年才完全建立起來,而批評家相信耶路撒冷的毀滅發生於公元前第6世紀的初期。3

      7,8.韋爾豪生提出什麼「證據」去支持他的理論?這些證據能夠成立嗎?

      7 他們根據什麼「證據」提出這些主張呢?聖經批評家聲稱能夠將聖經早期各書的經文分為若干不同的文獻。他們所採用的一個基本原則便是假設,以一般而言,任何經文若只使用希伯來文的上帝(’Elo·him’)一詞,便是由一位執筆者所寫成,另一節經文若以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去稱呼他,就必然由另一個執筆者所寫成——彷彿一位執筆者不可能同時採用兩個名詞似的。4

      8 類似的是,一本書若將一件事記錄過一次以上,他們就認為這證明有超過一位執筆者,即使古代的閃族文學作品含有其他複述的類似例子。除此之外,他們假設文體上的任何改變均意味到執筆者有所改變。可是,甚至現代語文的作家也時常在事業的不同階段或當他們討論不同的題材時採用不同的文體。b

      9-11.現代的聖經批評有些什麼顯著的弱點?

      9 這些理論有任何真正的憑據嗎?絕沒有。一位評論家指出:「批評充其量只是屬於猜測和暫時性質,始終均有需要修改或證明錯誤而必須由其他主張取而代之的可能。這是一種智能上的操練,而這種操練是與懷疑及猜測不可分的。」5 聖經批評特別極度屬於「猜測和暫時」性質。

      10 小阿切爾(Gleason L. Archer Jr.)指出聖經批評學的想法犯了另一個基本毛病。他說,難題是「韋爾豪生派一開始便純粹假設(他們不屑加以證實)以色列的宗教像其他任何宗教一樣僅是從人而來,而且要把它看作只是進化的產品來加以解釋」。6 換言之,韋爾豪生和他的跟從者一開始便假設聖經僅是人的話語,於是根據這個前提去推理。

      11 早在1909年,《猶太百科全書》指出韋爾豪生的理論另有兩個弱點:「韋爾豪生所提出的論據差不多說服了同時代的全體聖經批評家。他的論據基於兩個假設:首先,在宗教發展方面,儀式逐漸成為更繁複;第二,較早的資料來源必然與儀式發展的較早階段有關。前一個假設與原始文化所提供的證據並不相符,後一個假設則不受到例如印度的儀式規條所支持。」

      12.考古學對現代的聖經批評有什麼影響?

      12 我們有任何辦法查驗聖經批評,看看最終的各項理論是否正確嗎?《猶太百科全書》接著說:「韋爾豪生的見解差不多完全基於文字上的分析,其實需要一項根據制度考古學的觀點而作的查考去加以補充。」隨著時間過去,考古學有證實韋爾豪生的理論嗎?《新大英百科全書》回答說:「考古學的批評傾向於證實[聖經歷史中]甚至最古時期的典型歷史細節,從而使人對於聖經批評家的主張——認為摩西五經的記載[聖經中最早幾本書的歷史記錄]僅是將一段後得多的時期反映出來——發生懷疑。」

      13,14.韋爾豪生的聖經批評雖然根基不穩,為何卻仍然廣泛受人接納?

      13 既然聖經批評有這麼多弱點,為什麼在今日仍然普遍受知識分子所接納呢?因為這些主張正好是他們所希望聽見的。19世紀的一個學者解釋說:「以個人而論,我對韋爾豪生這本書比差不多對其他任何書更為歡迎;因為在我看來,舊約歷史的重大難題終於以一種與人的進化原則一致的方式獲得解決了。這項原則是我不得不應用在一切宗教歷史上的。」7 顯然,聖經批評與他作為進化論者所懷的偏見一致。的確,兩種理論達成類似的目的。正如進化論使人毋須相信有一位創造者,韋爾豪生的聖經批評則意味到人毋須相信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

      14 在這個著重理性的20世紀,在知識分子們看來,假設聖經只是人的話語而非上帝的話語是信而有徵的。c對他們來說,相信預言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寫成的比接受預言的真確性容易得多。他們寧願將聖經所載的奇跡解釋為神話、傳說或無稽之談,而不願考慮一下這些事真正發生過的可能性。但這樣的觀點是基於偏見的,這並不使人有充分理由否認聖經的真實性。聖經批評具有嚴重的弱點,它對聖經的攻擊並未能證明聖經不是上帝的話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