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你知不知道當地的野馬數目是全球之冠?
-
-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野馬
1788年,英國的船隊首次把囚犯、士兵和馬匹帶到澳大利亞。在這個國家,馬兒的歷史就像牠們的人類同伴一樣,既傳奇,也可悲。
早期的拓荒者為了控制新的疆土,於是策馬到澳大利亞的四境去。離群和逃掉的馬兒很快就在野生的環境裡群居起來。後來人們把這些馬兒稱為「野馬」。野馬一詞的英語(brumby)也許源自昆士蘭原住民的一個用語,意思是「野生的」。
野馬生性喜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激發了不少詩人的想像力。安德魯·佩特森是其中之一。他的民謠「從斯諾伊河來的人」確立了野馬在澳大利亞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往人們馴養威爾士馬,特別用來為澳大利亞輕騎兵隊作戰;此外,印度軍隊也使用這種馬。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士馬的需求量下降,人們於是把這種馬釋放到野生環境去。結果,野馬的數目大為增加。現時估計有大約三十萬匹野馬在澳大利亞各處棲居。
野馬四處馳騁,馬蹄像鐵匠的錘子一樣,重重地擊打脆弱的表土,牠們又在水源四周任意踐踏,破壞水源。一旦發生旱災,牠們不是餓死,就是渴死。在一些牛群過剩的地區,這些野馬更使當地的草場變得不勝負荷。由於這緣故,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野馬被合法獵殺。有些野馬被人用作肉食或製成飼料。
-
-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第16,17頁的圖片]
野馬在辛普森沙漠邊緣地區活動
-
-
駱駝野馬過剩之地警醒!2001年 | 4月8日
-
-
[第18頁的圖片]
以內陸的方式趕野馬
[鳴謝]
© Esther Beat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