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消滅病魔的持久戰
    警醒!2004年 | 6月8日
    • 消滅病魔的持久戰

      喬安妮家住紐約,身患結核病。她得的可不是普通類型的結核病,而是感染了一種對幾乎所有藥物都具抗藥性的變異病毒,半數感染這種病毒的人難逃一死。可是喬安妮並未定期治療,結果至少一次她把結核病傳染別人。她的醫生一臉懊惱地說:「應該把她隔離。」

      結核病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殺手。差不多有幾百萬人曾飽受其害並喪掉生命。在古埃及和祕魯的木乃伊中都發現了結核病的證據。今天結核病再度肆虐,每年奪去了大約兩百萬人的生命。

      在非洲的一個小屋裡,年幼的卡利托斯躺在小帆布床上,額上沁出豆大的汗珠。瘧疾使他虛弱到連哭的力氣也沒有。他父母焦慮萬分,他們沒有錢買藥,附近也沒有診所。高燒持續不退,兩天不到,他就死了。

      每年,非洲都有近100萬個孩子像卡利托斯一樣因瘧疾而死。在東非的村莊裡,一個孩子平均每月都會被傳播瘧疾的蚊子叮上50到80次。蚊子把瘧疾向新的地區傳播,而抗瘧疾的藥物效用卻越來越弱。據估計,每年都有3億人患上急性瘧疾。

      三十歲的肯尼思家住加利福尼亞的三藩市,1980年,他第一次延醫就診。他的症狀是腹瀉和倦怠。一年之後他死了。儘管醫生悉心治療,他的身體越來越衰弱,最後死於肺炎。

      兩年之後,在距離三藩市1萬6000公里之外的坦桑尼亞北部,一個年輕女子呈現相似的症狀。幾星期後,她連路都走不動,不久就死了。村民稱這種怪病為朱莉安娜病,因為看來她和其他幾個當地婦女,都是被一個賣布的男人傳染的,這個男人的布上印有朱莉安娜字樣。

      肯尼思和那個坦桑尼亞女子患的是同一種病:愛滋病(又叫艾滋病)。20世紀80年代初,醫學界似乎已經馴服了最危險的細菌,這種新傳染病卻爆發出來,叫人膽戰心驚。20年不到,愛滋病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14世紀曾橫掃歐亞大陸的那場瘟疫,那場浩劫影響深遠,歐洲人從未忘懷。

      黑死病

      稱為黑死病的那場瘟疫,起因可追溯到1347年,當時一艘來自克里米亞的船停泊在西西里島的墨西拿。船上除了載有常見的貨品之外,還帶來了瘟疫a。這個黑死病很快就在意大利境內蔓延。

      次年,意大利錫耶納的阿格諾-迪圖拉這樣描述他家鄉的恐怖情形:「從5月份開始,錫耶納陸續死人,慘狀叫人毛骨悚然。患者活不了幾天。晝夜都有人死,死者數以百計。」他補充說:「我親手埋葬了我的五個孩子,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不管失去了多少親人,也沒有人哭泣,因為人人都在等死。死了這麼多人,我們都認定世界末日到了。」

      有些歷史學家說,瘟疫在四年內蔓延至整個歐洲,人口下降了三分之一,大約有兩千萬到三千萬人喪生,甚至在遙遠的冰島,人口也大幅減少。在遠東,據說中國的人口由13世紀的1億2300萬驟降至14世紀的6500萬,人口驟降看來是由這場瘟疫,以及伴隨而來的饑荒造成的。

      從未有任何疫症、戰爭、饑荒曾經帶來如此廣泛的災難。《人類與細菌》一書說:「人類歷史上沒有什麼災難可與之相比。歐洲、北非和亞洲部分地區差不多失去了四分之一到一半人口不等。」

      由於跟其他大洲和地區遠隔重洋,美洲有幸逃過了黑死病的毒手。但是,遠洋航行很快就把美洲國家跟世界其他地區聯繫起來。16世紀,比黑死病更厲害的新一浪疫症襲擊了所謂的「新世界」。

      天花征服美洲

      1492年,哥倫布抵達西印度群島,他把當地土著描述為一族「中等個頭、身材勻稱、肌肉結實」的人。然而,他們的強健外表掩蓋了他們在「舊世界」的頑疾前,其實不堪一擊。

      1518年,伊斯帕尼奧拉島爆發了天花。由於美洲原住民從未出過天花,這場疫症遂演變成一場大災難。一位西班牙目擊者估計,島上只有一千人倖存下來。疫症很快傳播到墨西哥和祕魯,後果同樣是災難性的。

      一個世紀之後,當清教徒移民抵達北美洲馬薩諸塞地區時,發現那片土地空無一人,全被天花所滅。清教徒首領約翰·溫思羅普寫道:「原住民幾乎全死於天花。」

      天花之後,其他疫症接踵而至。據說,哥倫布抵達一個世紀之後,外來疾病覆滅了「新世界」百分之90的人口。墨西哥人口由3000萬急降至300萬,祕魯人口由800萬縮減至100萬。當然,美洲原住民並非天花的惟一受害者。《災難——天花威脅話古今》一書指出:「在人類歷史上,天花曾經奪去幾億人的性命,遠遠超過瘟疫和20世紀戰爭中死亡人數的總和。」

      戰爭還未打贏

      如今,瘟疫和天花一類的可怕疫症,聽來彷彿只是歷史書裡的災禍。在20世紀,人類多次戰勝了傳染病,尤以工業國為然。人類已經找到大多數疾病的起因,同時也掌握了治療的方法。(見以下的附欄。)新研製的疫苗和抗生素好像「魔彈」,連最頑強的疾病也能藥到病除。

      然而,正如美國國立敏感症和傳染病研究所前主管理查德·克勞斯醫學博士指出:「瘟疫跟死亡和賦稅一樣,世上再沒有更肯定的事了。」結核病和瘧疾並未消逝。近年來愛滋病空前肆虐,叫人不得不承認疫症在全球依然猖獗。《人類與細菌》一書聲稱:「傳染病一直是人類的最大殺手;在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會如此。」

      儘管人類在對抗疾病的戰爭中取得了幾次輝煌勝利,有些醫生擔心,過去幾十年間的成就只是暫時的。流行病學家羅貝爾·蕭普警告說:「傳染病的威脅並未解除,情況其實不斷惡化。」下篇文章會解釋原因。

      [腳注]

      a 瘟疫的類型各異,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老鼠身上的跳蚤是傳播腺鼠疫的罪魁,感染腺鼠疫的人咳嗽和打噴嚏時散播的飛沫則是傳播肺鼠疫的元兇。

      [第22頁的附欄或圖片]

      知識與迷信

      14世紀,當黑死病威脅到教宗位於阿維尼翁的宅第時,醫生告訴他,這場瘟疫的主要起因是土星、木星和火星三顆行星在寶瓶星座裡會合。

      約四百年後的一天,喬治·華盛頓就寢時感到咽喉疼痛。三位名醫採用的療法是從他的血管中放出2公升血液。幾小時後,病人死了。從希波克拉底時代直到19世紀中期的2500年間,放血一直是正統的治療方法。

      儘管迷信和傳統阻礙了醫學的進步,獻身醫學研究的專家努力鑽研,發現了傳染病的起因和療法。以下是他們的幾個重要突破:

      ◼ 天花1798年,愛德華·詹納成功地研製了一種對付天花的疫苗。在20世紀,預防脊髓灰質炎、黃熱病、麻疹和風疹等疾病方面,疫苗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 結核病1882年,羅伯特·科赫發現了結核細菌,並研究出結核病的測試方法。大約60年後,人們發現了一種有效治療結核病的抗生素——鏈霉素。這種藥在治療腺鼠疫方面也效果顯著。

      ◼ 瘧疾自17世紀以來,從金雞納樹的樹皮提取出的奎寧救治了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1897年,羅納德·羅斯發現虐蚊是傳播瘧疾的媒介,後來人們在熱帶國家推廣滅蚊運動,從而降低了瘧疾的死亡人數。

      [圖片]

      (上圖)黃道帶圖(下圖)放血

      [鳴謝]

      以上兩張圖片:Biblioteca Histórica “Marqués de Valdecilla”

      [第20頁的圖片]

      今天結核病再度肆虐,每年奪去了大約兩百萬人的生命

      [鳴謝]

      X 射線: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National Tuberculosis Center; 人物圖片:WHO/Thierry Falise

      [第21頁的圖片]

      距今大約1500年的德國版畫,描繪一位醫生帶上口罩以防止黑死病。口罩的罩杯裡灑上香水

      [鳴謝]

      Godo-Foto

      [第21頁的圖片]

      引發腺鼠疫的細菌

      [鳴謝]

      © Gary Gaugler/Visuals Unlimited

  • 抗病之戰論成敗
    警醒!2004年 | 6月8日
    • 抗病之戰論成敗

      1942年8月5日,亞歷山大·弗萊明醫生留意到他診治的一個患病朋友正危在旦夕。這個52歲的男子患了腦脊膜炎,雖然弗萊明盡力救治,病人已休克過去。

      十五年前,弗萊明無意中發現了一種了不起的物質,是由一種青藍色的霉產生的,他稱之為青霉素(盤尼西林)。這種物質雖能殺菌,可是弗萊明卻無法提煉出純淨的青霉素來,他所做的實驗也只限於把青霉素用來消毒。1938年,霍華德·弗洛里和他在牛津大學的研究小組,提煉出適量的青霉素,足以在人體內進行試驗。弗萊明於是向弗洛里求助,後者同意把餘下的青霉素全部送給弗萊明。這是弗萊明救治朋友的最後機會了。

      弗萊明把青霉素注射到病人的肌肉裡,但未能奏效,於是再把藥劑直接注射到朋友的脊椎裡。青霉素迅速消滅病菌,病人結果在一個多星期後就病癒出院。人類自此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在人類與疾病搏鬥的過程中,這無疑是個里程碑。

      抗生素時代

      抗生素面世初期,看來是個靈丹妙藥。在此之前,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發的多種疾病都是不治之症,現在已能夠治愈。由於新藥面世,死於腦膜炎、肺炎和猩紅熱的人數大減。在以往,病人要是在醫院染上疾病,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但現在這些疾病僅在幾天之內就治愈了。

      自弗萊明的日子以來,研究人員研製了幾十種新抗生素,今天還在繼續尋找新藥呢。過去六十年,抗生素成了消滅病菌的利器。如果喬治·華盛頓今天仍活著,醫生無疑會用抗生素給他治療咽喉疼痛,很可能只需一星期左右就完全康復。我們很可能使用過抗生素,治好了一種或多種細菌感染。可是,事實表明抗生素也有不足之處。

      抗生素對病毒引起的病症,例如愛滋病和流行性感冒就沒有什麼療效。不但這樣,有些人對某些抗生素反應過敏。抗生素能抑制多種細菌,也能消滅體內有用的微生物。使用抗生素的最大問題,可能是被人濫用或用藥量不足。

      用藥量不足是指病人沒有遵照醫生吩咐,在指定的療程期間定時定量,服用所有抗生藥物。這可能因為病人自覺病情顯著好轉,或覺得療程太長,結果抗生素不但未能消滅所有細菌,還讓一些具抗藥能力的病菌繼續繁殖。在治療肺結核的病例上,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由於醫生和農夫濫用抗生素,他們也難辭其咎。《人類與細菌》一書指出:「在美國抗生素時常被人濫用;在其他許多國家,這種情況更普遍、更嚴重。農夫把大量抗生素餵飼牲畜,為的不是治病而是叫牲畜長得更肥壯。這樣做令細菌產生更強的抗藥性。」該書警告,「不久,我們就再找不著新的抗生素對付細菌了」。

      誠然,細菌抗藥性頑強的問題的確值得人們關注。不過,20世紀的下半葉,醫學界成就輝煌。無論什麼疾病,醫學研究員看來都能夠找著新藥治療。藉著研製新疫苗,人類甚至有望預防各種各樣的疾病。

      醫學界的成就

      《1999世界衛生報告》說,「防疫注射是公共衛生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舉措」。世界各地推行了大規模的防疫注射運動,挽救了千百萬人的性命。天花是致命的疾病,奪命人數比20世紀死於戰爭的總數還多,但全球的防疫運動已把這種惡疾消除。另一個防疫注射運動,幾已把脊髓灰質炎消滅。(參看附欄「戰勝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現在許多兒童都接受了防疫注射,保護他們免受常見的危疾所傷害。

      至於治療其他疾病,採用的方法一般比較傳統、溫和。只要有適當的衛生環境,有安全的飲用水,像霍亂一類藉飲用水傳播的疾病就會減少。在許多地區,人民接受醫生診治和入院治療的機會大大提高,大部分疾病尚未發展到成為危疾之前,已經得到診斷和治療。隨著人們有較佳的營養和起居環境,加上政府大力執行有關處理和貯藏食物的法例,市民的健康情況顯著改善。

      科學家一找出傳染病的成因,衛生當局就能夠採取有效的措施,制止疫症蔓延。且舉個例。1907年,腺鼠疫在三藩市爆發,市政府立即推行滅鼠運動,因為老鼠身上的跳蚤就是傳播腺鼠疫的罪魁。結果,因病致死的人寥寥無幾。一個相反的例證是,1896年,印度爆發同一種疫症,但在隨後12年間卻死了一千萬人,因為當時醫學界還不知道腺鼠疫是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

      有勝有敗

      顯然,醫學界在漫長的抗病過程中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有些成果,是世上較富裕的國家才享有的。由於衛生當局經費不足,有些本可治愈的疾病仍在某些地區肆虐,殺害了千百萬人。在不少發展中國家,許多人仍缺乏基本的環境衛生、保健安排和安全飲用水。在這些國家,人民紛紛由鄉村湧進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大城市,令政府很難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由於上述的因素,窮人「在患病時,要負的擔子實在太重、太大了」。

      這種不合理現象的主因,源自人的私心,令人缺乏遠見。《人類與細菌》評論,「世上若干致命的傳染病看來對大多數人威脅不大,一般限於在貧窮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既然富裕國家和製藥公司不能直接受惠,他們就不願撥款研製新藥。

      疾病傳播的另一個因素,是人類任意妄為、不負責任。足以說明這個殘酷現實的例證,莫過於愛滋病病毒。這種病毒是藉著人的體液傳播的。僅在幾年之內,這種流行病就橫掃全球了。(參看附欄「愛滋病——現代的大禍」。)流行病學家喬·麥考密克斷言,「我們可以說這場大禍其實是人類自作自受,這並不是自鳴清高,而是道出實情罷了」。

      人到底怎樣不自覺地跟愛滋病病毒「攜手合作」呢?《瘟疫大禍臨頭》一書列出以下幾個因素:社會風氣改變,尤其是性濫交的流行,導致性傳染病激增,使病毒更易於侵入人體,也讓單一的帶菌者把病毒傳給許多人。在發展中國家,人們廣泛使用受污染和用過的注射器作醫療用途,或用來吸毒,加速了病毒傳播。此外,世界各地很多人以賣血為生,金額數以百億元計,也可能令愛滋病病毒一傳十,十傳百,繼而感染了許多人。

      正如上文提及,由於人濫用或不適當地使用抗生素,結果令微生物產生了抗藥性。問題已相當嚴重,還可能惡化下去。以往,因葡萄球菌引致的傷口發炎,用青霉素就能消炎消腫。可是現在,傳統抗生素的效力已大不如前了。因此醫生不得不採用更新更昂貴的抗生素。在發展中國家,一般醫院根本用不起這些新藥。甚至最新的抗生素也無法消滅某些微生物,結果病人更常在醫院裡受到感染,也更常染上致命的病毒。美國國立敏感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的前主管理查德·克勞斯醫學博士坦率地指出,目前的情勢已到了「微生物普遍具抗藥性的地步」。

      「今天的情勢好轉了嗎?」

      在21世紀起頭的今天,顯然疾病對人的威脅尚未消除。愛滋病的傳播仍然勢不可當,有越來越多病菌具抗藥能力;不少一度奪去許多生命的疾病殺手,例如結核病和瘧疾捲土重來。凡此種種,足以表明人類還沒有戰勝病魔。

      諾貝爾獎得主喬書亞·萊德伯格問道:「跟一個世紀之前比較,今天的情勢好轉了嗎?」他回答說:「以大部分而言,情勢甚至比以前更糟。我們忽視了微生物對健康構成的威脅,這個錯誤後患無窮。」如果醫學界和各國都下定決心,共同努力,他們能夠反敗為勝嗎?幾種主要的傳染病,最後會像天花一樣在世上銷聲匿跡嗎?這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會探討這些問題。

      [第24頁的附欄或圖片]

      戰勝天花和脊髓灰質炎

      1977年10月底,世界衛生組織找到經自然途徑傳播天花的案例,這是已知的最後一例。阿里·馬奧·馬阿林是一名醫院的廚師,住在非洲的索馬里。他得了天花,但不太嚴重,幾週後就康復了。所有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接種了疫苗。

      醫生等待了兩年之久,切望天花真正絕跡。凡舉報他人「患上天花」,經查證屬實者,可得賞金1000美元,但無人領走賞金。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人類戰勝了天花」。1970年,天花一年就奪去了約二百萬人的性命。消滅了一個殺人無數的傳染病,這是史無前例的。a

      脊髓灰質炎或稱小兒麻痺症,是削弱孩童身體機能的一種疾病,也很可能完全絕跡。1955年,約納斯·索爾克研製出一種針對脊髓灰質炎的有效疫苗,一次免疫注射運動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相繼展開。接著,疫苗口服劑也產生了。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動了全世界除滅脊髓灰質炎的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布倫特蘭醫學博士報告說:「我們在1988年展開除滅脊髓灰質炎的運動時,病童新增人數每天超過1000。在2001年,全年的病例遠遠低於1000個。」有人患上脊髓灰質炎的國家,現今少於10個。當然,要幫助這些國家徹底除滅脊髓灰質炎,還需要大量的金錢。

      [腳注]

      a 通過國際合作,推行接種疫苗運動,而能夠把疾病徹底消除的,天花是個極佳的例子。不過,這樣的例子不多。因為天花病毒只在人體內才能生存,但大多數傳染病都是通過帶菌者如老鼠、昆蟲等傳播的,這些帶菌源頭是很難完全消除的。

      [圖片]

      一個埃塞俄比亞男孩接受口服的脊髓灰質炎疫苗

      [鳴謝]

      © WHO/P. Virot

      [第26頁的附欄或圖片]

      愛滋病——現代的大禍

      愛滋病已成了禍害全球的新威脅。這個病大約在20年前被醫學界鑑定,自此以後,有超過6000萬人受到感染。衛生當局警告說,愛滋病的蔓延仍處於「早期階段」。感染率正不斷上升,「超過了以前專家估計的程度」。世上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愛滋病的破壞力實在令人震驚。

      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染上愛滋病的人,絕大多數是工作能力最強的壯年男女」。因此研究者相信,到2005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幾個國家,會失去百分之10到20的勞動人口。該份報告也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目前人民的平均壽命是47歲。如果不是愛滋病肆虐,人民的平均壽命可到62歲。」

      專家一直想研製抗愛滋病疫苗,可是至今還未成功。發展中國家有六百萬愛滋病患者,他們當中只有百分之4獲得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什麼藥物能夠根治愛滋病。醫生們擔心,目前受到感染的帶菌者,最後大部分都會患上愛滋病。

      [圖片]

      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淋巴T細胞

      [鳴謝]

      Godo-Foto

      [第23頁的圖片]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檢視一種頑強的病毒

      [鳴謝]

      CDC/Anthony Sanchez

  • 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
    警醒!2004年 | 6月8日
    • 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

      「由於任何一個國家實現全民健康都將直接作用於並有助於其他國家,因而,所有國家都應本著協同共事精神進行合作,保障人民健康,並得著初級衛生保健。」——《阿拉木圖宣言》,1978年9月12日。

      25年前,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看來是不難實現的。參加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的代表,雲集在現今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他們作出決議:在2000年,人人都接種主要傳染病的疫苗。他們還希望在同年人人有適量的安全飲用水供應及基本環境衛生。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國都簽署了這個宣言。

      目標自然可嘉,後續行動卻叫人失望。初級衛生保健絕沒有普及全球,傳染病依然威脅地上億萬人類的健康。受這些致命疾病折磨的既有孩童也有青壯年人。

      愛滋病、結核病、瘧疾這三大疾病的威脅也未能叫各國「本著協同共事精神進行合作」。最近成立的對抗愛滋病、結核病、瘧疾國際基金,要求各國政府出資130億美元,協助遏止這些流行病蔓延。然而,到2002年夏季,只有20億美元到位,而同年用於軍備的費用達7000億美元!可悲的是,在今天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威脅可以使各國各族為了共同利益,和衷共濟,精誠團結。

      即使衛生部門本著良好的宗旨,他們卻無法施展拳腳與傳染病抗爭。為什麼呢?可能政府提供的資金不足,細菌又能抵抗多種藥物,世人又不願放棄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一些地區的難題諸如貧窮、戰爭、饑荒等導致病原體侵襲千千萬萬的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