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的領袖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曾被「藐視」的土地
13.「外邦人的加利利」指什麼地方?這地怎樣被人「藐視」?
13 以賽亞現在間接提到的,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經歷過的一場重大災難:「這地雖然黯然無光,但必不像以往國土受壓迫時的情況。從前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人藐視。可是將來海旁的路、約旦河區、外邦人的加利利,都必得著光榮。」(以賽亞書9:1)加利利位於北方的以色列國。在以賽亞的預言裡,這個地區包括「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以及「海旁的路」,就是一條沿加利利海直通地中海的古道。在以賽亞的日子,這個地區所以稱為「外邦人的加利利」,原因可能是當地大部分城市的居民都不是以色列人。c這地曾經怎樣被人「藐視」呢?信奉異教的亞述人攻陷了這個地區,把以色列人擄走,然後安排異教徒前來定居,這些人都不是亞伯拉罕的後人。從此,十部族的以色列國就在歷史上消失了!——列王紀下17:5,6,18,23,24。
14.猶大國所經歷的「黯然無光」的景況,怎樣比十部族以色列國所遭遇的輕微?
14 猶大國也同樣受著亞述的威脅。這個國家會像西布倫和拿弗他利所代表的十部族以色列國那樣,永遠陷入「黯然無光」的景況嗎?絕對不會。在「將來」,耶和華所賜的福分不但會臨到南方猶大國的地區,更會臨到以往受北方以色列國統治的地方。這件事會怎樣發生呢?
15,16.(甲)在「將來」哪個時候,「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情況會改變?(乙)以往被人藐視的地會怎樣得著光榮?
15 使徒馬太在聖靈啟示下,記錄了耶穌在地上的傳道事跡,其中一段記載回答了以上的問題。馬太記述耶穌早期的傳道活動,說:「後來[耶穌]離開拿撒勒,來到迦百農住下。迦百農在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境內,位於海邊。於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就應驗了:『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沿著海旁的路,在約旦河西岸,外邦人的加利利啊!坐在黑暗裡的人,看見了大光;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有光升起照亮他們。』」——馬太福音4:13-16。
16 以賽亞預告的「將來」,就是指耶穌在地上執行傳道職務的時候。耶穌在地上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加利利。他在加利利一帶展開傳道工作,也在那裡開始向人宣告「天上的王國近了」。(馬太福音4:17)他在加利利發表著名的登山寶訓,揀選使徒,施行他的第一個奇跡,復活後顯現給五百個門徒看。(馬太福音5:1-7:27;28:16-20;馬可福音3:13,14;約翰福音2:8-11;哥林多前書15:6)耶穌既然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得到榮耀,也就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當然,耶穌並非只是向加利利人傳道。耶穌把好消息傳遍巴勒斯坦,使以色列全族「得著光榮」,猶大自然也有光彩。
「大光」
17.「大光」怎樣照耀加利利?
17 馬太也提到加利利的「大光」,這又是指什麼呢?這個詞語同樣引自以賽亞的預言。以賽亞記述:「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民看見了大光。住在漆黑之地的人,有光照亮他們。」(以賽亞書9:2)到了公元1世紀,真理之光已被異教的謬誤道理遮蓋了。令問題更為嚴重的是,猶太的宗教領袖死守他們的宗教傳統,「叫上帝的話語作廢了」。(馬太福音15:6)平民百姓跟從「瞎眼的嚮導」,除了大受壓迫外,也常常被誤導。(馬太福音23:2-4,16)彌賽亞耶穌出現後,不少平民的心眼奇妙地敞開了。(約翰福音1:9,12)以賽亞的預言用「大光」來形容耶穌在地上時所做的事,以及他的犧牲所帶來的福分,實在十分貼切。——約翰福音8:12。
18,19.對真理的亮光有反應的人,有什麼理由感到十分快樂?
18 對這種亮光有反應的人,確實有理由感到快樂。以賽亞繼續說:「你使這個國家人口眾多、舉國歡騰。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就像收割的時候那樣歡喜,又像分戰利品的時候那樣喜樂。」(以賽亞書9:3)耶穌和他的跟從者所從事的傳道活動,吸引了誠心正意的人,這些人都渴望用心靈按真理崇拜耶和華。(約翰福音4:24)短短四年內,已有一大群人信奉了基督教。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有三千人受浸。過了不久,單是歸信的男人,數目已「將近五千」。(使徒行傳2:41;4:4)門徒都熱心顯揚真理的光輝,結果令「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大增加,一大群祭司也服從這個信仰」。——使徒行傳6:7。
19 耶穌的跟從者看見歸信的人不斷增加,無疑感到十分高興,就像人因為豐收而歡喜,或者因為打仗大勝後,分得貴重的戰利品而快樂那樣。(使徒行傳2:46,47)到了時候,耶和華也讓亮光照耀外邦人。(使徒行傳14:27)於是,萬國萬族的人都能感到快樂,因為現在他們也能夠親近耶和華了。——使徒行傳13:48。
「就像擊潰米甸的日子」
20.(甲)什麼顯示米甸人常常與以色列人為敵?耶和華怎樣令他們不能再威脅以色列人?(乙)在將來「擊潰米甸的日子」,耶穌會怎樣使上帝的子民不用再受敵人威脅?
20 正如以賽亞接著的話表明,彌賽亞所做的事產生了恆久的影響:「你砸碎了他們所負的重軛,粉碎了壓在他們肩膀上的權杖,又粉碎監工的棒子,就像擊潰米甸的日子一樣。」(以賽亞書9:4)在以賽亞的日子以前多個世紀,米甸人和摩押人合謀用詭計引誘以色列人犯罪。(民數記25:1-9,14-18;31:15,16)後來,有七年的時間,米甸人常常劫掠以色列人的村莊和農地,令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士師記6:1-6)可是,耶和華後來任用他的僕人基甸,擊潰米甸的軍隊。在「擊潰米甸的日子」以後,耶和華的子民再沒有從米甸人手中吃苦了。(士師記6:7-16;8:28)不用多久,更大的基甸耶穌基督也會發動致命的一擊,把耶和華子民的所有現代敵人鏟除。(啟示錄17:14;19:11-21)這樣,像在「擊潰米甸的日子」那樣,基督靠著耶和華的大能,而不是依靠世人的力量,取得了徹底而最終的勝利。(士師記7:2-22)上帝的子民永遠不會再受敵人轄制!
21.以賽亞的預言指出,將來會不會再有戰爭?
21 上帝在戰爭裡顯揚他的力量,並不是要頌揚戰事。復活後的耶穌是和平的領袖,他將會把仇敵消滅,締造恆久的和平。以賽亞說,軍事用品會被火完全燒毀:「踏步震地的戰靴、血跡斑斑的戰袍,也要作燒火的燃料。」(以賽亞書9:5)士兵行軍時戰靴踏地所造成的震動,將不會再有。戰士激戰後染滿鮮血的戰袍,也不再復見。世上不會再有戰爭!——詩篇46:9。
「卓越的勸導者」
22.以賽亞書用什麼複合的預言性名稱來稱呼耶穌?
22 將會成為彌賽亞的嬰孩奇跡地出生後,取名叫耶穌,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可是,他也有其他名字,就是一些預言性的名稱,全都概要地顯示他的主要任務和崇高地位。其中一個名稱是「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7:14)以賽亞接著提到另一個預言性的名稱:「有一個孩子為我們而生,有一個兒子賜給我們。他必肩負領袖的重任。他的名要稱為卓越的勸導者、大能的神、永恆的父、和平的領袖。」(以賽亞書9:6)這個複合的預言性名稱含有很豐富的意義,我們現在就分析一下。
23,24.(甲)耶穌怎樣是「卓越的勸導者」?(乙)今天,基督徒勸導者可以怎樣仿效耶穌的榜樣?
23 勸導者就是給人意見或勸告的人。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確實給人卓越的勸告。聖經說:「群眾都對他的教導方式感到驚訝。」(馬太福音7:28)他本著智慧和同情心勸導別人,對人性的理解特別透徹。他勸導人的時候,並不是一味訓斥人或責罵人。在大多數事例上,他都是向人提出教誨和仁慈的勸告。耶穌所提出的勸告十分卓越,因為他的勸告總是充滿智慧、恰到好處、確實可靠的。人如果聽從他的勸告,就能夠享有永生。——約翰福音6:68。
24 耶穌所提出的勸告並不僅是出於他的聰明頭腦。他自己說:「我所教的,不是我自己的道理,而是出於那位差我來的。」(約翰福音7:16)耶穌像所羅門一樣,他的智慧源自耶和華上帝。(列王紀上3:7-14;馬太福音12:42)在基督徒會眾裡,施行教導或提出勸告的人應該受耶穌的榜樣所激勵,總是按照上帝的話語提出訓諭。——箴言21:30。
「大能的神」和「永恆的父」
25.「大能的神」這個名稱,使我們知道耶穌在天上有什麼身份?
25 耶穌也是「大能的神」和「永恆的父」。這並不是說,耶穌篡奪了「我們的父上帝」耶和華的權力和地位。(哥林多後書1:2)「他[耶穌]……從沒有想過要攫取跟上帝同等的地位。」(腓立比書2:6)他只是稱為大能的神,不是全能的上帝。耶穌從來沒有自視為全能的上帝,他說他的天父是「獨一的真神」,也就是惟獨配受眾生崇拜的上帝。(約翰福音17:3;啟示錄4:11)在聖經裡,「神」也可以指「大能者」或「強者」。(出埃及記12:12;詩篇8:5;哥林多後書4:4)耶穌來到地上以前「是個神」,「以上帝的形態存在」。他復活後重新得到天上的崇高地位,甚至比從前更崇高。(約翰福音1:1;腓立比書2:6-11)此外,「神」這個稱謂也有額外的含意。正如有一次耶穌自己指出,以色列的審判官也稱為「神」。(詩篇82:6;約翰福音10:35)耶穌是耶和華所任命的審判官,他「將來要審判活人死人」。(提摩太後書4:1;約翰福音5:30)由此可見,耶穌稱為「大能的神」是很有道理的。
26.為什麼耶穌稱為「永恆的父」?
26 「永恆的父」這個頭銜,表示彌賽亞君王有力量和權力使人永遠生活在地上。(約翰福音11:25,26)我們的始祖亞當把死亡遺留給我們。耶穌是末後的亞當,「成了賜人生命的靈體」。(哥林多前書15:22,45;羅馬書5:12,18)既然永恆的父耶穌可以永遠活下去,順服的人類有他作為父親,也能夠永遠因此得福。——羅馬書6:9。
「和平的領袖」
27,28.「和平的領袖」所統治的人,現在和將來可以享有什麼福分?
27 人需要永生,也需要與上帝和別人保持和睦的關係。甚至在今天,臣服「和平的領袖」統治的人已經「把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以賽亞書2:2-4)他們不再受政治、地緣、種族或經濟差距所影響,以致心懷怨恨。他們同心同德,一起敬拜獨一的真神耶和華,並且竭力跟會眾內外的人保持和睦。——加拉太書6:10;以弗所書4:2,3;提摩太後書2:24。
28 到了上帝所定的時候,基督在地上所建立的和平盛世,將會是遍及全球、恆久穩定的。(使徒行傳1:7)「他必作領袖,國勢昌盛無窮,和平持久不息。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統治他的王國,以公正和正義使國堅定穩固,從現在直到千秋萬世。」(以賽亞書9:7上)耶穌以和平的領袖的身份掌權時,絕不會施行暴虐的統治。他治下的人不會喪失自由,被迫服從他。他無論做什麼,都是出於「公正和正義」的。這種轉變叫人感到多麼快慰!
29.我們如果想永遠蒙福,享有恆久的平安,就應該怎樣做?
29 既然耶穌的預言性名稱含有這麼深遠的寓意,以賽亞在這個預言的結語實在令人振奮。他說:「萬軍之主耶和華必熱心成就這件事。」(以賽亞書9:7下)不錯,耶和華總是懷著熱心成就各事。他做事從來不會敷衍了事。我們可以肯定,無論他應許什麼,他都能夠完全實現。因此,任何人要是渴望享受永生,就當全心全意地事奉耶和華。願上帝的所有僕人都「熱心行善」,就像耶和華上帝以及和平的領袖耶穌一樣。——提多書2:14。
-
-
和平的領袖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c 所羅門曾經把加利利的20座城送給泰爾王希蘭。據估計,這些城的居民主要是非以色列人。——列王紀上9:10-13。
-
-
和平的領袖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第127頁的圖片]
耶穌為世人帶來光明
-
-
悖逆的人有禍了!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第11章
悖逆的人有禍了!
1.耶羅波安犯了什麼大錯?
與耶和華有立約關係的民族曾經分裂成兩個國家,十部族的以色列國由耶羅波安所統治。這個新登位的國王雖然精明能幹、雄心萬丈,卻對耶和華沒有真正的信心。結果,他鑄成大錯,令北方的以色列國走上亡國的歷程。按照摩西律法的規定,以色列人必須每年三次到耶路撒冷的聖殿守節。這時候,聖殿所在的地方,是在南方猶大國境內。(申命記16:16)耶羅波安恐怕他的子民如果常常南下,就會萌生跟南方猶大國統一的念頭,於是「造了兩頭金牛犢,對人民說:『以色列人啊,你們上耶路撒冷太為難了。看,這就是領你們從埃及地上來的上帝。』他把一頭牛犢立在伯特利,一頭立在但」。——列王紀上12:28,29。
2,3.耶羅波安的錯誤政策對以色列國有什麼影響?
2 耶羅波安的策略看來很快就奏效了。人民逐漸不再到耶路撒冷去,轉而崇拜那兩座牛犢像。(列王紀上12:30)可是,這種叛道的宗教習俗卻腐化了十部族的以色列國。很多年後,耶戶雖然清除了巴力崇拜,熱心可嘉,但連他也繼續向金牛犢下拜。(列王紀下10:28,29)耶羅波安的錯誤決定還換來什麼惡果呢?就是政局不穩,民生塗炭。
3 鑑於耶羅波安叛道不忠,耶和華宣告他的子孫將不會統治這個國家,北方的以色列國最終會有悲慘的下場。(列王紀上14:14,15)耶和華的宣告果然實現了。以色列國歷任國王中,有七個在位不到兩年,有些只登位幾天就被推翻了。其中一個國王自殺身亡,其餘六個是被篡位的人行刺而死的。到了耶羅波安二世統治結束的時候(約公元前804年),以色列國政局動蕩,暴力和暗殺的事橫行。同一段時期,猶大國的統治者是烏西雅。基於這個背景,耶和華通過以賽亞向北方的以色列國說了一番「話」,也就是發出一個率直的警告信息。「耶和華有話抨擊雅各,責備以色列。」——以賽亞書9:8。a
高傲自大招致上帝的烈怒
4.耶和華向以色列發出什麼信息?為什麼?
4 耶和華的「話」是不可忽視的。「以法蓮人和撒馬利亞的居民,他們所有人都必知道這個警告,因為他們自高自大,心存驕傲。」(以賽亞書9:9)「雅各」「以色列」「以法蓮」「撒馬利亞」,全部都是指北方的以色列國,以法蓮是這個國家的主要部族,撒馬利亞是首都。耶和華對這個國家發出嚴厲的審判信息,因為以法蓮叛道不忠,不肯悔改,而且膽敢對耶和華傲慢不敬。上帝絕不會保護他們,也不會讓他們免受作惡的後果。他們別無選擇,必須留意上帝的話。——加拉太書6:7。
5.以色列人的什麼表現,顯示他們對耶和華所施的刑罰無動於衷?
5 國內情況日見惡劣,人民也蒙受不少損失。百姓的房子通常只是用泥磚和平價木材蓋成的,現在他們連這些居所也失去了。他們的心有沒有因此就軟化下來呢?他們會留意耶和華的先知的信息,重新歸向上帝嗎?b以賽亞記述人民的高傲回應:「磚倒塌了,我們就用鑿好的石頭建造;桑葉無花果樹砍了,我們就換上雪松。」(以賽亞書9:10)以色列人藐視耶和華。上帝派先知來說明他們受苦的原因,他們卻棄絕這些先知。他們彷彿在說:「房子毀了有什麼大不了,反正泥磚木塊最終也會破爛。我們不單要重新蓋一座房子,還要用更好的材料,用鑿好的石頭和雪松木來蓋房子!」(參看約伯記4:19。)耶和華見他們無可救藥,別無選擇,只好進一步懲戒他們。——參看以賽亞書48:22。
6.耶和華怎樣破壞以敘兩國危害猶大國的計劃?
6 以賽亞繼續說:「耶和華必使利迅的敵人大佔上風,對以法蓮不利。」(以賽亞書9:11上)當時以色列王比加跟敘利亞王利迅是盟友,二人正計劃征服兩部族的猶大國,然後立「他別的兒子」做傀儡皇帝,登上耶和華立在耶路撒冷的寶座。(以賽亞書7:6)可是,這個陰謀必定會失敗。利迅有不少勁敵,耶和華會使這些敵人「大佔上風」,對「以法蓮」,也就是以色列不利。「使……大佔上風」這個片語表示,上帝會讓他們攻無不克,最終瓦解兩國的聯盟,達不到結盟的目的。
7,8.亞述征服敘利亞對以色列有什麼影響?
7 亞述攻打敘利亞,聯盟就開始瓦解了。「亞述王……上去攻打大馬士革[敘利亞的首都],攻佔了那座城,把城裡的居民擄到吉珥,又殺了利迅。」(列王紀下16:9)比加喪失了強大的盟友,他針對猶大國的毒計也就大受挫折。事實上,利迅死後不久,何細亞行刺比加,篡奪了撒馬利亞的王權。——列王紀下15:23-25,30。
8 現在,亞述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強國,以色列的前度盟友敘利亞就淪為亞述的附庸。以賽亞預告,耶和華會怎樣運用這個新的政治組合:「他[耶和華]必驅策以法蓮[以色列]的仇敵,叫敘利亞從東面來,非利士人從後面來,張口吞滅以色列。儘管這樣,他的怒氣仍舊沒有消退,手仍然伸出。」(以賽亞書9:11下,12)不錯,敘利亞現在是以色列的敵人,以色列將會受到亞述和敘利亞的夾攻。這次入侵十分成功,亞述王迫使篡位者何細亞臣服,又向他苛索貢品。(幾十年前,亞述也從以色列王米拿現得到大量貢銀。)先知何西阿的話果然沒有落空,「外族人吞吃了他[以法蓮]的力量」!——何西阿書7:9;列王紀下15:19,20;17:1-3。
9.為什麼我們可以說非利士人是從「後面」發動攻擊的呢?
9 以賽亞也說,非利士人會從「後面」入侵。在還沒有指南針的時代,希伯來人通常用人面向日出方向時的觀點來指示方位。換句話說,「東面」就是前面,非利士人位於西面沿岸的根據地就是「後面」。以賽亞書9:12提到的「以色列」,也可能包括猶大國在內。亞哈斯和比加是同期的君王。非利士人在亞哈斯掌權期間攻打猶大,攻佔了猶地亞不少城市和堡壘。猶大國像北方的以法蓮一樣,遭受耶和華的懲戒是罪有應得的,因為猶大國也同樣叛道不忠。——歷代志下28:1-4,18,19。
徹頭徹尾的悖逆國族
10,11.以色列國老是悖逆,耶和華會怎樣懲罰這個國家?
10 北方以色列國屢遭劫難,又常常聽到發自耶和華的先知的嚴厲譴責信息,卻還是悖逆耶和華。「這族人卻沒有回頭歸向那打擊他們的上帝,也沒有尋求萬軍之主耶和華。」(以賽亞書9:13)於是,先知說:「耶和華必在一天之內,把以色列的頭和尾、枝子和燈心草,通通砍掉。年老而有威望的人是頭,誤導人的先知是尾。領導人民的,使他們迷途;被領著走的,一片混亂。」——以賽亞書9:14-16。
11 「頭」和「枝子」代表「年老而有威望的人」,也就是國家的領袖人物。「尾」和「燈心草」指的是假先知。這些假先知只會發出取悅國家領袖的信息。一位聖經學者指出:「假先知所以稱為『尾』,是由於他們卑鄙無恥,無人能及。他們常常卑躬屈膝,百般逢迎支持邪惡的統治者。」愛德華·揚格教授論到這些假先知說:「他們根本不是領袖,只懂得跟著領導的人走。他們只懂阿諛奉承,活像小狗身上搖來擺去的尾巴。」——參看提摩太後書4:3。
連「孤兒寡婦」也悖逆
12.以色列的社會腐化到什麼程度?
12 耶和華時刻維護孤兒寡婦的權益。(出埃及記22:22,23)可是,請聽聽以賽亞現在怎樣說:「耶和華必不歡喜他們的年輕人,也不向他們的孤兒寡婦發慈悲,因為他們人人都叛道作惡,說話愚妄。既然這樣,他的怒氣仍舊沒有消退,手仍然伸出。」(以賽亞書9:17)叛道的精神腐化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連孤兒寡婦也不例外!耶和華很有耐心,差遣先知提醒他們,希望人民改弦易轍。例如,何西阿呼籲人民,說:「以色列啊,歸回耶和華你的上帝那裡去吧,因為你的罪過使你失足了。」(何西阿書14:1)上帝一向維護孤兒寡婦的權益,卻也不得不對他們施行刑罰,這必然叫他大感痛心!
13.我們從以賽亞日子的情況學到什麼?
13 我們跟以賽亞一樣,生活在一段非常時期,不久之後耶和華就會刑罰邪惡的人。(提摩太後書3:1-5)既然這樣,真基督徒無論生活在什麼環境,都務要保持靈性、道德和心靈上的清潔,以求贏得上帝的悅納。所有人都要時刻警惕,好好維繫自己跟耶和華的關係。但願所有已經逃離「大巴比倫」的人,都不致再度「分擔她的罪」。——啟示錄18:2,4。
謬誤的崇拜助長暴力
14,15.(甲)邪靈崇拜產生了什麼惡果?(乙)以賽亞預告以色列國將會持續經歷什麼苦難?
14 謬誤的崇拜實際上是邪靈崇拜。(哥林多前書10:20)從洪水以前的世界可見,邪靈的影響促使暴力橫行。(創世記6:11,12)因此,以色列國叛道不忠,轉而崇拜邪靈後,邪惡暴力的事充斥全國,實在並不出奇。——申命記32:17;詩篇106:35-38。
15 以賽亞用意象鮮明的文字,描寫邪惡暴力的事怎樣充斥以色列國:「邪惡就像燃燒的火焰,吞噬荊棘和雜草,又使森林的樹叢著火,弄得烈焰騰空,濃煙亂滾。萬軍之主耶和華震怒了,地就燃燒起來,人民必成為燒火的燃料。沒有人憐恤自己的弟兄。人割右邊的肉,仍覺飢餓;吃左邊的肉,還不覺飽。他們要吃自己手臂的肉。瑪拿西吞吃以法蓮,以法蓮吞吃瑪拿西。他們必聯手攻擊猶大。既然這樣,他的怒氣仍舊沒有消退,手仍然伸出。」——以賽亞書9:18-21。
16.以賽亞書9:18-21的預言怎樣應驗?
16 火焰怎樣隨著荊棘蔓延開去,暴力的事也像火那樣一發不可收拾,很快燒著「森林的樹叢」,導致暴力橫行,彷彿叢林大火一樣無法控制。聖經評注家凱爾和德利奇形容當時暴力有多猖獗,說:「在混亂的內戰期間,發生了最慘無人道的自相殘殺。人人都喪失了惻隱之心,相咬相吞,不知滿足。」經文惟獨提到以法蓮和瑪拿西部族,可能由於他們是北方以色列國最具代表性的部族。這兩個部族是約瑟兩個兒子的後人,在十部族中是血緣最接近的親族。雖然這樣,他們惟獨在攻擊南方的猶大國時,才會暫停同族間的互相廝殺。——歷代志下28:1-8。
-
-
悖逆的人有禍了!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上冊)
-
-
a 在原文裡,以賽亞書9:8-10:4分為四個詩節,每個詩節是一篇韻文,結尾部分都有這句預示災禍的話:「這樣,他的怒氣仍舊沒有消退,手仍然伸出。」(以賽亞書9:12,17,21;10:4)這種文學手法把以賽亞書9:8-10:4連成一個整體,構成一番「話」。(以賽亞書9:8)要留意的是,耶和華的「手仍然伸出」,並不是說他打算同人修好,而是要審判他們。——以賽亞書9:13。
b 耶和華差遣到北方以色列國去的先知包括:耶戶(不是國王耶戶)、以利亞、米該雅、以利沙、約拿、俄德、何西阿、阿摩司、彌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