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任用一位先知為人帶來光明以賽亞的預言光照全人類(下冊)
-
-
有多少個「以賽亞」?
7.許多學者怎樣懷疑以賽亞書是由以賽亞寫的?他們提出什麼理由?
7 鑑於以賽亞書的預言非常準確,許多學者懷疑這卷書是以賽亞寫的。他們主張以賽亞書的後半部分必然是公元前6世紀的人寫的。這個人要不是生活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去期間,就是生活在其後的時間。據他們說,宣告猶大會淪為荒土的預言,是在事情發生之後才寫下的,因此根本不是預言。這些批評家也指出,在40章以後,以賽亞書說巴比倫已是個稱霸世界的強國,以色列人也被擄到巴比倫去了。因此他們認為,寫以賽亞書後半部分的人必定是在這段時期,在公元前6世紀期間,寫成這卷書的。這種想法有充分根據嗎?完全沒有!
8.人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懷疑以賽亞書不是以賽亞本人寫的?這個見解怎樣傳開去?
8 其實要到公元12世紀,才開始有人懷疑這卷書是以賽亞寫的。懷疑的人是猶太注釋家亞伯拉罕·伊本·埃茲拉。《猶太百科全書》(英語版)說:「[亞伯拉罕·伊本·埃茲拉]在以賽亞書的注釋中聲稱,這卷書的後半部分,從40章開始,是由一個先知撰寫的。這個先知生活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去的日子,以及返回錫安之後的初期。」到18和19世紀,若干學者採納了伊本·埃茲拉的見解,其中之一是德國神學家約翰·克里斯托夫·德德萊因。他在1775年出版以賽亞書的注釋,在1789年再版。《新世紀聖經評注》(英語)評論說:「除了最保守的學者之外,現在一般學者都接納德德萊因提出的假設……認為以賽亞書40至66章的預言,不是出自公元前8世紀的以賽亞先知之手,而是來自較晚的時期。」
9.(甲)學者們對以賽亞書作了怎樣的剖析?(乙)對於以賽亞書的執筆者是誰這個爭議,一個聖經注釋家有什麼評論?
9 可是,以賽亞書的執筆者是誰這個爭議,並非到此為止。一旦有學者認為有第二個以賽亞,就會有人更進一步,揣測可能有第三個以賽亞。a一個學者作過深入的剖析之後,認為15,16章是一個無名的先知寫的;另一個學者卻懷疑23至27章是以賽亞的手筆。還有一個學者說,34,35章的資料不可能是以賽亞寫的。為什麼不可能呢?因為這兩章的內容跟40至66章很相似,而學者早已認定這幾章不是由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的以賽亞寫的。聖經注釋家查爾斯·托里言簡意賅地總結這個想法所帶來的結果。他說:「『預告猶太人被擄的先知』一度是個重要的大人物,現在卻被貶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幾乎被他那支離破碎的書活埋了。」可是,學者對以賽亞書所作的這種剖析,卻不是所有學者都敢苟同的。
證據表明只有一個執筆者
10.請舉例說明,以賽亞書的措辭怎樣首尾一貫,表明全書是由同一個人執筆的。
10 我們有充分理據認為,以賽亞書只是由一個人執筆的。證據之一是全書措辭首尾一貫。例如,「以色列的聖者」這個稱呼在以賽亞書1至39章出現了12次,在以賽亞書40至66章出現了13次。可是,在《希伯來語經卷》的其他部分,這個稱呼只出現過6次。雖然這個稱呼在聖經的其他部分頗為罕見,以賽亞書卻再三使用,從而表明以賽亞書是由同一個人執筆的。
11 以賽亞書1至39章跟40至66章還有其他相似之處。兩部分時常採用相同的比喻,例如經歷產痛的婦人、「道路」或「大路」。b兩部分都屢次提及「錫安」。這個詞在1至39章出現了29次,在40至66章出現了18次。事實上,以賽亞書提及錫安的次數,比聖經裡其他經卷都多!《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英語)指出,這些證據「使以賽亞書別具一格」。如果這卷書是由兩三個或甚至更多人執筆的,就很難解釋這一點了。
12,13.《希臘語經卷》怎樣顯示以賽亞書是由一個人執筆的?
12 要證明以賽亞書只有一個執筆者,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受啟示的《希臘語經卷》。聖經的這部分清楚顯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相信以賽亞書是由一個人執筆的。例如,路加敘述一個埃塞俄比亞官員在朗讀今天以賽亞書53章的經文。雖然現代的聖經批評家聲稱,聖經這部分是由第二個以賽亞寫的,路加卻說埃塞俄比亞官員在「朗讀以賽亞先知的書」。——使徒行傳8:26-28。
13 再看看福音書的執筆者馬太。他解釋施浸者約翰所執行的工作,應驗了今天我們在以賽亞書40:3讀到的預言。馬太認為這個預言是誰說的呢?一個無人知曉的第二個以賽亞嗎?不是。馬太說執筆者是「先知以賽亞」。c(馬太福音3:1-3)另一次,耶穌從經卷讀出今天以賽亞書61:1,2的經文。路加報導這件事說:「有人把以賽亞先知的書卷遞給他。」(路加福音4:17)保羅在寫給羅馬人的信裡,引用過以賽亞書前後兩部分,可是他從沒有暗示,這兩部分是由不同的人寫的。(羅馬書10:16,20;15:12)由此可見,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不相信以賽亞書是由兩三個或甚至更多個人寫成的。
14.死海古卷怎樣有助於確定以賽亞書的執筆者?
14 請也想想死海古卷所顯示的證據。這些古代文獻有許多是在耶穌之前寫成的。有一份以賽亞書的抄本,稱為《以賽亞書卷》,寫成於公元前2世紀。雖然批評家聲稱以賽亞書40章和其後的資料是由第二個以賽亞寫的,《以賽亞書卷》卻證明這樣的聲稱根本不能成立。怎樣證明呢?在這份古抄本裡,今天我們所知的以賽亞書40章的第一句始於一欄的最後一行,卻在另一欄結束。抄經士顯然並不認為這卷書的40章換了執筆者,或者該從這裡把經卷分為兩部分。
15.對於以賽亞論及居魯士的預言,公元1世紀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有什麼評論?
15 最後,請想想公元1世紀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所提出的證據。他不但表示以賽亞書裡論及居魯士的預言是在公元前8世紀寫成的,而且說居魯士本人也知道這些預言。約瑟夫斯寫道:「居魯士讀到以賽亞在二百一十年前寫下的預言書,從而知道這些事。」據約瑟夫斯說,居魯士願意讓猶太人返回故土,可能是因為讀過這些預言。約瑟夫斯指出,居魯士「很想把預言論及他的事一一實現」。——《猶太古事記》,11卷,1章2段。
16.以賽亞書的後半部分把巴比倫描述為列國的霸主。為什麼批評家不該因此懷疑以賽亞書是以賽亞執筆的?
16 我們在上文提及,許多批評家指出,以賽亞書從40章開始,把巴比倫描述為列國的霸主,把以色列人說成被擄到異地去。這不是表示執筆者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嗎?不一定。其實,在以賽亞書40章之前,這卷書已經有時把巴比倫描述為凌駕列國的世界霸權了。例如,以賽亞書13:19把巴比倫稱為「列國中的榮美之境」,《現代中文譯本》稱之為「輝煌的王國」。這樣的描述顯然是個預言,因為巴比倫要到一個世紀之後才稱霸世界。一個批評家為了自圓其說,索性聲稱以賽亞書13章是另一個人寫的。其實,把未來的事情說成發生了一樣,在聖經的預言裡是很常見的做法。這是文學上的一種寫作手法,目的是要強調預言必然應驗。(啟示錄21:5,6)的確,惟獨有能力預知未來的上帝,才能夠滿有把握地說:「我現在要宣告新事。這些事還沒有發生,我就讓你們聽見。」——以賽亞書42:9。
可靠的預言之書
17.以賽亞書從40章起寫作風格改變了。這件事怎樣解釋?
17 證據帶出什麼結論呢?以賽亞書是由一個執筆者憑上帝啟示寫成的。自古以來,人們一向把整卷以賽亞書視為一卷書,而不是兩卷或三卷書。誠然,有些人說以賽亞書從40章起,寫作的風格改變了。可是要記住,以賽亞做上帝的先知至少46年。在這麼長的一段時期裡,他的信息在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有若干改變,自是意料中事。其實,上帝給以賽亞的任務,不是單要發出嚴厲的警告,而是也要傳達耶和華以下的信息:「你們要安慰我的子民,要安慰他們。」(以賽亞書40:1)跟上帝有立約關係的猶太人聽到上帝應許,知道被擄70年之後能夠返回故鄉,這無疑會使他們大感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