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守望台2013年 | 12月1日
    • 一支考古隊走遍猶大曠野的峽谷和山洞,來到納哈爾·米什馬爾一個位於陡峭懸崖上的洞穴。他們能不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古代文物或像死海古卷那樣的聖經古抄本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裡竟然有一個寶藏。後來,人們把這裡稱為納哈爾·米什馬爾寶庫。

      1961年3月,考古人員在上述洞穴的岩石縫裡,找到一批用蘆葦蓆裹著的物件,總共400多件。當中大部分都是銅製物品,包括王冠、權杖頭、工具,還有棍棒等武器。聖經讀者無疑會對這項發現感興趣,因為聖經的創世記4:22曾提及,「杜巴該隱是打造各樣銅鐵器具的」。

      這些物品的來歷,至今仍是個謎。不過,從這個寶藏我們可以知道,很久以前在聖經提到的地區,人們已經懂得採銅、煉銅和鑄造銅器。

      應許之地的銅礦遺址

      以色列人準備進入應許之地時,摩西告訴他們:「從[那地的]山裡能挖出銅來。」(申命記8:7-9)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和約旦的不同地方,例如費蘭、提姆納和克巴特·恩-納哈斯,發現了不少古代的銅礦和煉銅場遺址。這些發現顯示了什麼呢?

      人們在費蘭和提姆納開採銅礦起碼有兩千年之久,在這一帶留下了很多礦坑。今天,這裡到處都可以找到帶有綠色斑點的含銅的石頭。古代的礦工會用石製工具開採含銅的岩石表層,這是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當岩石表層的銅開採完了,礦工就用金屬工具在洞穴或地下繼續挖掘,開鑿出很深的礦井和地道。聖經的約伯記描述了這一類的採礦活動。(約伯記28:2-11)開礦是非常艱苦的。公元3世紀到5世紀,羅馬政府會把一些最邪惡的罪犯和其他囚犯送到費蘭的銅礦服刑。

      在克巴特·恩-納哈斯(意思是「銅的廢墟」),有大堆大堆的礦渣遺留下來,顯然這裡曾有大規模的煉銅活動。學者認為,人們是從附近一帶,例如費蘭和提姆納的礦場,把礦石運到這裡來的。銅要在大約攝氏1200度(華氏2200度)的高溫中經過8到10個小時,才能跟礦石分開。煉銅的人會用吹管和腳踏風箱來提升熔爐的溫度。一般而言,5公斤(11磅)的礦石能夠出產大約1公斤(2磅)的銅錠,然後鑄成不同的器具。

  •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守望台2013年 | 12月1日
    • 關於古代的以色列人怎麼會有那麼多銅,以及納哈爾·米什馬爾洞穴中的銅器的來歷,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有待考古學家和歷史家去破解。

  •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守望台2013年 | 12月1日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