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第1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22章

      第1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這一章分為五部分,以下是第1部。這章報導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怎樣擴展到全球各地。第1部論及1870年代至1914年的一段時期,資料載於404頁至422頁。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自那時以來,人類社會從未自這場大戰所造成的衝擊復元過。在大戰爆發之前,有一段很長時期,聖經研究者已向人指出1914年會是外邦人的日期結束的年代。

      耶穌基督在升天之前授予使徒一項任務,說:『你們要作我的見證人,直到地極。』(使徒行傳1:8,《新譯》)他也預告,「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對萬國作一個見證。」(馬太福音24:14,《新世》)這件工作並沒有在第一世紀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在現代才完成。從1870年代直至現今,這件工作所留下的記錄的確令人振奮。

      雖然查爾斯·泰茲·羅素以發表聖經演說廣為人知,他所關心的並非僅是要接觸到大群聽眾而已;反之,他所關心的乃是要造益別人。因此,他在1879年出版《守望台》雜誌之後不久,便前往探訪各地的小群雜誌讀者,與他們討論聖經。

      C.T.羅素鼓勵那些相信上帝話語的寶貴應許的人將真理與別人分享。有些人深受他們獲知的事所感動,於是十分熱心地將這些事告訴別人。為了幫助人從事這件工作,社方提供各種印刷品。在1881年年初,社方出版了若干本小冊。後來社方把這些小冊輯集起來,加上額外的資料而編成內容較充實的一本冊子,稱為《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並且印製了120萬本供分發之用。但當時聖經研究者的數目寥寥可數(也許只有100人),又怎能將這麼巨量的冊子分發出去呢?

      分發給上教堂做禮拜的人

      他們將一部分冊子送給親友。有若干報章同意分發一本給每個訂閱者。(社方特別留意通過週刊和月刊把《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分發出去,好使這本冊子能夠達到許多住在農村地區的人手中。)但這本冊子有頗大數目是藉著一連幾個星期日、在美國和英國的教堂門前分發出去的。當時還沒有足夠的聖經研究者去親自分發這本冊子,因此他們雇用別人去協助他們。

      羅素弟兄派了兩位同工,J.C.森德林和J.J.本德,到英國去,以便將30萬本冊子在該國分發出去。森德林弟兄前往倫敦,本德弟兄則北上蘇格蘭,然後南下沿途分發。他們將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較大的城市。藉著在報章刊登廣告,他們找著一些能幹的助手,與之簽訂合約,以便有足夠工人去分發社方指派給他們的冊子。森德林僅在倫敦便招募了差不多500個分發人員。這件工作迅速地在兩個連續的星期日內完成。

      社方在同一年作出安排,聖經研究者若能夠將一半或更多時間用來從事主工,社方便讓他們成為派書者,以便分發更多供研究聖經之用的書刊。這些人相當於今日的先驅傳道員,他們在傳播好消息方面的確獲致令人驚訝的成就。

      在接著十年,羅素弟兄撰寫了多本小冊,這些小冊可以很容易讓聖經研究者用來散播他們所獲知的重大聖經真理。羅素也寫了《千禧年黎明》(後來改稱為《聖經的研討》)這部叢書的其中幾卷。然後他開始到其他國家展開個人的傳福音運動。

      羅素前往海外

      羅素在1891年探訪加拿大。自1880年以來,該國已有不少人對真理產生興趣,因此1891年羅素能夠在多倫多舉行一個大會,當時約有700人出席。他也在1891年前往歐洲視察,看看有什麼辦法能夠使真理在這個大洲散布出去。這次旅行將他帶到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歐洲大陸的許多國家、俄國(現今稱為摩爾多瓦的地區)以及中東。

      羅素從這次旅行的經歷獲得什麼結論呢?他報導說:「我們在俄國見不到大眾願意接受真理的跡象。……我們在意大利、土耳其、奧地利和德國也見不到有任何跡象,使我們有理由希望獲得收成。但挪威、瑞典、丹麥、瑞士,特別是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田裡的莊稼已經熟了,正在等候收割。這些田地看來發出呼籲:請過來幫助我們!」當時天主教會仍然禁止人閱讀聖經,許多基督新教徒則紛紛脫離教會。有很多人對教會深感失望,於是乾脆連聖經也不接受。

      為了幫助靈性上飢渴的人,羅素在1891年的旅程結束之後,社方便加緊努力將書刊翻譯成歐洲的各種文字。此外,社方也作了安排在倫敦印製和儲備書刊,供在英國分發之用。事實證明英國的田地的確已宜於收割了。到1900年,該國已有九群會眾,總共有138位聖經研究者——其中有些是熱心的派書者。羅素弟兄在1903年再次探訪英國時,有一千人在格拉斯哥聚集起來聆聽他就「千禧年的希望與前景」這個問題發表演講;在倫敦有800人出席,在其他市鎮,出席人數則從500至600不等。

      可是,正如羅素弟兄指出,他探訪之後17年,意大利第一群聖經研究者的會眾才在皮內羅洛建立起來。土耳其又如何?在1880年代後期,巴茲爾·斯蒂芬諾夫在馬其頓,亦即當時土耳其的歐洲部分,散播好消息。雖然有些人看來表現興趣,但是某些自稱為弟兄的人卻提出虛假的報告,以致後來斯蒂芬諾夫要鋃鐺入獄。直至1909年,社方才從土耳其士每拿(現今的伊茲密爾)的一個希臘人收到報告,說當地有一群人很賞識守望台的書刊,並且加以研讀。至於奧地利,羅素弟兄本人在1911年重返該國,在維也納發表演說,但聚會卻被暴民打斷。在德國,人們對真理的反應也頗為緩慢。但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卻較留意到自己的靈性需要。

      斯堪的納維亞人彼此分享真理

      當時有許多瑞典人住在美國。1883年,社方將一期《守望台》譯成瑞典文,以便在他們當中分發。不久他們便將這期《守望台》郵寄給瑞典的親友。當時社方還沒有印製任何挪威文的書刊。可是在1892年,在羅素弟兄探訪歐洲之後一年,克努·佩德森·哈默,一位在美國認識真理的挪威人,隻身返回挪威以便對親屬作見證。

      後來在1894年,社方開始印製丹麥-挪威文的書刊,於是派索弗斯·溫特,一位年25歲的丹麥裔美國人,前往丹麥分發這些書刊。到次年春天,他已分發了500本《千禧年黎明》。不久之後,有幾個讀過這些書籍的人開始與他一同參與分發書刊的工作。不幸的是,他後來對所享的寶貴特權失去了體會,但其他一些人卻繼續發出光來。

      可是,在溫特停止為上帝服務之前,他在瑞典做了一點派書者的工作。在此之後不久,奧古斯特·倫德伯格,一位年輕的救世軍上尉,在斯圖爾克島上一位朋友的家裡見到《千禧年黎明》叢書的其中兩卷。他將書借回家,急不及待地讀完之後便立即向教會辭職,並且開始將他所獲知的真理與別人分享。另一個青年男子,P.J.約翰松,則由於讀了他在公園一張凳上拾起來的小冊而打開了心眼。

      隨著瑞典的小群聖經研究者數目漸增,有些人前往挪威分發聖經書刊。甚至在此之前,美國有些挪威人已將書刊郵寄給家鄉的親屬。透過這個方法,拉斯穆斯·布林黑姆得以認識真理而開始為耶和華服務。挪威還有其他人也對真理深感興趣,其中之一是西奧多·西蒙森。他是自由佈道會屬下的傳道人,在早年接觸到真理。他在自由佈道會講道時駁斥地獄永火的道理。聽眾聽見這個好消息之後,起初興奮得跳起來;但教會一旦獲悉他與「千禧年黎明」有接觸,便將他辭退了。可是,他卻繼續對別人談及他所獲悉的美好知識。另一個獲得若干書刊的青年男子是安德烈亞·艾塞特。他一旦肯定自己已尋得了真理,便毅然離開家人的農場,開始從事派書者的工作。他以有系統的方式探訪北部各地,然後沿著峽灣南下,不錯過途中的任何社區。冬天他用雪橇運載所需的食物、衣服和書刊,各地慷慨好客的人則留他住宿。在一段八年的時期中,他將好消息差不多傳遍了全國各地。

      奧古斯特·倫德伯格的妻子艾芭在1906年由瑞典前往芬蘭展開派書者的工作。大約與此同時,有些從美國回來的男子帶來了若干守望台書刊,並且開始將所獲知的真理與別人分享。由於這緣故,幾年之後,對教會的主張感覺不滿而正在尋求真理的埃米爾·奧斯特曼獲得了《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他的朋友卡洛·哈特瓦也在尋求真理,於是他將書與後者分享。他們看出書中資料的價值,於是哈特瓦把書譯成芬蘭文,奧斯特曼則資助他將書出版。他們合力把這部書分發出去。他們表現真正傳福音的精神,在公眾地方與人交談,逐戶上門探訪別人,以及在大禮堂裡對座無虛設的聽眾發表演講。在赫爾辛基,哈特瓦弟兄揭發基督教國的謬誤主張之後,邀請聽眾——他們若能夠的話——試用聖經為靈魂不死的信仰辯護。人人都望著在場的教士。沒有人敢開口;他們都無法反駁以西結書18:4的明確宣布。聽眾裡有些人說,他們聽過演講之後,當晚幾乎無法入睡。

      卑微的園丁努力在歐洲宣揚福音

      與此同時,阿道夫·韋伯受到一位年老的再洗禮派朋友鼓勵,離開瑞士前往美國,以求加深對聖經的了解。抵達美國之後,由於應徵一項廣告,他成為羅素弟兄的園丁。憑著《上帝的歷代計劃》(當時已有德文版)以及羅素弟兄所主持的聚會的幫助,阿道夫獲得了他所追求的聖經知識,後來在1890年受了浸。『他的心眼既蒙啟迪』,便看出有極佳的機會向他打開。(以弗所書1:18)在美國熱心向人作見證一段時期之後,他決定返回祖國,以便在當地執行「主葡萄園裡」的工作。到1890年代中期,他已返回瑞士,將聖經真理與一切願意接受的人分享。

      為了維持生活,阿道夫受雇作園丁和林務員,但他主要的興趣是傳福音。他對同事及鄰近市鎮鄉村的人作見證。阿道夫通曉幾種語文,於是運用這種知識將社方的書刊譯成法文。他在冬季背著裝滿聖經書籍的背囊,徒步前往法國傳道;有時他也朝西北上到比利時和南下到意大利傳道。

      為了和那些他未能親自遇到的人取得接觸,阿道夫在報章和雜誌裡刊登廣告,告訴人有些什麼助人研究聖經的書刊可以供他們訂購。住在法國中部的埃利·塔羅讀到這樣的廣告之後,便寫信郵購書刊。他看出其中的資料確是真理,於是不久便開始將信息傳出去。在比利時,讓-巴蒂斯特·特爾瑪在1901年也看到這樣的廣告,於是訂購了《千禧年黎明》的其中兩卷。書裡清楚陳明的聖經真理令他大感興奮!他怎能噤口不告訴自己的朋友呢!一年之後,有一個研究小組經常在他的家裡舉行。不久之後,這小群人的活動甚至在法國北部也結出果子來。韋伯弟兄與他們保持聯絡,不時探訪在各地建立起來的小組,在靈性上予以造就,並且提出訓示他們可以怎樣將好消息與別人分享。

      好消息傳到德國

      社方開始將部分書刊譯成德文之後不久,在1880年代中期,賞識這些書刊的德裔美國人開始將其寄給祖家的親人。在漢堡醫院工作的一位護士把《千禧年黎明》這本書與醫院裡的其他人士分享。1896年,阿道夫·韋伯在瑞士的德文報紙中刊登廣告,並且將冊子寄往德國。次年,社方在德國建立了一個存書倉庫,以便加速分發《守望台》的德文版,但成果卻頗為緩慢。可是,在1902年,在瑞士認識真理的瑪嘉烈特·德穆遷到黑林山以東的泰爾芬根。她很熱心向人作見證,這有助於為德國早期的一個聖經研究者小組奠下基礎。塞繆爾·勞柏從瑞士遷到科隆東北部的伯吉殊斯蘭德,以便在該區宣揚好消息。到1904年,韋默爾斯基興已有聚會舉行。出席者之一是個80歲的男子戈特利布·帕斯;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尋找真理,最後才如願以償。當地開始舉行聚會之後不久,帕斯病重垂危;他在臨終時舉起《守望台》對人說:「這便是真理;要緊緊持守才好。」

      對聖經真理感興趣的人數目逐漸增加。雖然所費不貲,弟兄們卻在德國作了安排,將《守望台》作為樣品夾在報紙中免費贈送給人。1905年發表的一項報告說,以這種方式分發出去的《守望台》逾150萬本。對德國境內人數不多的基督徒來說,這的確是一項很大的成就。

      聖經研究者努力將真理傳給家鄉附近的人,但他們當中並非所有人都僅以此為足。早在1907年,德國的埃勒弟兄屢次前往當時尚屬於奧匈帝國的波希米亞(後來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他分發了許多書刊,警告人哈米吉多頓行將來臨,同時也告訴人在此之後人類得享的種種幸福。到1912年,另一位聖經研究者在梅默爾區,亦即現今的立陶宛,分發了許多聖經書刊。當地人士對信息的反應很熱烈,不久便有幾群人數相當多的聖經研究者組織起來。可是,他們一旦獲悉真正的基督徒必須向人作見證,他們的數目便開始減少了。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證明自己真正效法「忠信真實的見證人」基督。——啟示錄3:14,《新譯》。

      大約1907年,在俄國擁有巨量財產的德國男爵尼古勞斯·馮·托爾瑙途經瑞士,有人給了他一本守望台社出版的冊子。兩年後,他帶著侍從盛裝出席德國柏林會眾的聚會。他起初覺得很難明白,上帝何以將無價的真理交託給這麼平平無奇的人,但他在哥林多前書1:26-29讀到的話無疑對他有所幫助:「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馮·托爾瑙深信自己已尋得了真理,於是將他在俄國的財產售去,獻出自己和他的資源去推廣純真的崇拜。

      1911年,一對年輕的德國男女結為夫婦,新娘請父親給她一筆錢作為嫁妝,好讓他們過一個異乎尋常的蜜月。赫爾肯德爾夫婦計劃作一項需時多月的艱苦旅程。他們打算前往俄國度蜜月,以便對散居該國各地說德語的人傳道。因此,當時各種各色的人正以多種不同方式將自己對上帝的仁愛旨意的認識與別人分享。

      英國方面的增長

      1881年,社方在英國分發了大量書刊之後,有些教堂教友看出自己需要按照所獲知的真理採取行動。許多人從《守望台》雜誌讀到聖經的這個命令:「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啟示錄18:4)這意味到他們必須脫離基督教國屬下、飽受巴比倫污染的各教會,轉而跟從聖經的教訓。他們都深受感動而毅然採取行動,倫敦伊斯靈頓區的湯姆·哈特便是這樣的人之一。他在1884年正式脫離教會,其他好些人也步他的後塵。

      許多參加研究小組的人都成為效能良好的傳福音者。有些在倫敦的各公園和其他的休憩地方向人介紹聖經書刊,另一些則將注意集中在商業地區。可是,較常用的方式是逐戶上門探訪。

      《守望台》的訂戶薩拉·費里寫信告訴羅素弟兄,她和格拉斯哥的幾個朋友想自告奮勇參加分發小冊的工作。令她大感意外的是,不久之後,一輛貨車將3萬本小冊運到她的門前。她必須把它們全部免費分發出去!薩拉和她的朋友便立即展開行動。明尼·格林利斯帶著她的三個年輕兒子,駕著小馬車到蘇格蘭的鄉村地帶分發聖經書刊。後來,阿爾弗雷德·格林利斯和亞歷山大·麥吉利夫雷騎著腳踏車行遍蘇格蘭各地向人分發小冊。弟兄們不再雇用別人代他們分發書刊了;相反,獻了身的志願工作人員親自執行這件工作。

      他們的心推動他們

      耶穌在一個比喻裡說,人『聽了上帝的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就會結出果子來。由於對上帝的仁愛恩典懷有衷誠的體會,這促使他們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與別人分享。(路加福音8:8,11,15)不論他們的環境如何,他們都設法將福音傳播出去。

      例如,一位阿根廷旅客從一個意大利水手獲得了《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這本冊子的一部分。這個旅客在祕魯的海港逗留期間寫信向社方索取更多書刊。隨著他的興趣日增,他在1885年從阿根廷再次致信《守望台》的編者,要求獲得更多書刊。同一年,英國的一個海軍人員與他所屬的炮兵隊奉派到新加坡去,他將《守望台》攜帶在身。他很喜歡他從雜誌讀到的資料,於是每逢同僚公開討論某些問題,他便運用雜誌的資料向人陳明聖經的看法。1910年,有兩位基督徒女子在旅途中趁輪船停泊在錫蘭(即今日的斯里蘭卡)的科倫坡之際,把握機會向港口的船運官范·特威斯特作見證。她們熱切地向他談及她們從《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所獲知的美好真理。結果范·特威斯特成為聖經研究者,宣揚好消息的工作遂得以在斯里蘭卡展開。

      甚至那些未能前往外地的人,也設法將令人振奮的聖經真理與其他國家的人分享。正如社方在1905年刊登的一封致謝信透露,美國有人將《上帝的歷代計劃》寄給聖多馬島的一個男子;當時這島仍屬於丹麥西印度群島。這個男子讀了之後,跪下來向上帝表示,他衷誠渴望蒙上帝任用去執行他的旨意。1911年,巴西的貝隆娜·弗格森認為自己的經歷是「一個肯確的活證據」,證明真理之水是「無遠弗屆」的。看來她自1899年便透過郵遞接獲社方的書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若干年,巴拉圭的一個德國移民在他的郵箱裡找著社方出版的一本小冊。他向社方訂購更多書刊,不久便毅然與基督教國的各教會脫離關係。既然當時國內沒有任何人為他施浸,他和他的內弟便決定為彼此施浸。的確,甚至在地球的僻遠部分,見證工作也在進行,並且結出果子來。

      其他一些聖經研究者則覺得有責任要回到自己或父母出生的家鄉,將耶和華的奇妙旨意告訴親友,使他們也能分享這些幸福。例如,奧勒辛斯基弟兄在1895年返回波蘭,向人宣揚有關「贖價、復原和自上而來的呼召」的好消息。可是很可惜,他並沒有在這件工作上貫徹始終。1898年,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前任教授離開加拿大,返回自己的家鄉,以便在當地傳講聖經的緊急信息。1905年,一位在美國成為聖經研究者的男子返回希臘,在當地展開見證工作。1913年,一位青年男子將聖經真理的種子從紐約帶回他家人的故鄉——離耶路撒冷不遠的拉姆安拉——在當地散播出去。

      開拓加勒比海地區

      傳福音者的數目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各地逐漸增加之際,聖經真理也開始在巴拿馬、哥斯達黎加、荷屬圭亞那(現在的蘇里南)和英屬圭亞那(現今的圭亞那)生根。約瑟夫·布拉思韋特在英屬圭亞那受到幫助認識上帝的旨意;1905年,他前往巴巴多斯,把全部時間用來教導當地的人認識真理。路易斯·費西和H.P.克拉克在哥斯達黎加工作時有機會聽見好消息;他們在1897年返回牙買加,將新近尋得的信仰與自己的同胞分享。當時接受真理的人都成為熱心的工人。僅在1906年,牙買加的小組便分發了大約120萬本小冊和其他書刊。一位在巴拿馬認識真理的流動勞工則將聖經的希望信息帶回格林納達去。

      1910-11年在墨西哥發生的革命也有助於使渴慕真理的人聽見上帝王國的信息。當時許多人逃到北方的美國避難。其中有些接觸到聖經研究者,獲知耶和華的旨意是要為人類帶來永久的和平,於是將書刊寄返墨西哥去。但這並不是墨西哥首次獲知王國的信息。早在1893年,《守望台》刊登了墨西哥的F.迪·P·斯蒂芬森寄來的一封信;這人曾讀過守望台社的若干書刊,並且希望獲得更多書刊與他在墨西哥和歐洲的朋友分享。

      為了進一步在加勒比海地區宣揚聖經的真理,並且作出安排經常舉行研讀聖經的聚會,羅素弟兄在1911年派E.J.科沃德到巴拿馬去,然後前往加勒比海諸島。科沃德弟兄的演講生動有力,常有數以百計的聽眾聚集起來聽他演說。他一方面反駁地獄永火和靈魂不死的道理,同時也宣講地球的光明前途。他周遊各市鎮和各海島——包括聖路西亞、多米尼加、聖基茨、巴巴多斯、格林納達和特立尼達——以求盡量接觸到多些人。科沃德弟兄也在英屬圭亞那發表演說。他在巴拿馬遇到W.R.布朗,一位熱心的年輕牙買加弟兄。後來布朗與科沃德弟兄一同探訪加勒比海的多個島嶼。在此之後,布朗弟兄更進一步開拓其他的傳道地區。

      1913年,羅素弟兄自己在巴拿馬、古巴和牙買加發表演說。他在牙買加金斯敦發表公眾演講時,兩個禮堂均座無虛席,但是還有2000多人不得其門而入。報章留意到講者絕口不提金錢,而且也沒有傳遞勸捐盤。

      真理之光照耀到非洲

      在這段時期,真理之光也照耀到非洲。1884年從利比里亞寄出的一封信透露,當地的一位聖經讀者獲得了一本《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並且想獲得多幾本以便與別人分享。幾年之後,據報利比里亞有一位牧師由於獲得《守望台》雜誌的幫助,以及經常參加當地一群聖經研究者舉行的聚會,結果得以認識聖經的真理。他於是毅然辭去牧師之職,以求不受拘束地宣揚聖經的真理。

      1902年,一位荷蘭改革教會的牧師從荷蘭奉派到南非去,他攜帶了C.T.羅素的若干著作在身邊。雖然他自己並沒有從這些書刊獲得恆久的裨益,弗蘭斯·艾伯遜和施托費爾·福里卻在牧師的書房裡見到這些書刊而得益不淺。幾年後,有兩位熱心的聖經研究者從蘇格蘭遷往南非的德班定居,於是田地的這部分便有更多工人去照顧了。

      不幸的是,雖然當時有許多人獲得羅素弟兄撰寫的書刊,並且將其中的道理傳授給別人,但有少數人,例如約瑟夫·布思和埃利奧特·甘溫納,卻擅自加上自己的見解,慫恿人從事社會改革。結果在南非和尼亞薩蘭(即後來的馬拉維),有些旁觀者將這些人與真正的聖經研究者混為一談。可是,聖經研究者惟獨將人的注意力引到上帝的王國之上,指出這乃是解決人類難題的惟一方法;許多人聽見他們的信息之後都表示賞識。

      可是,在非洲廣泛展開傳道工作仍屬未來。

      前往東方和太平洋諸島

      C.T.羅素所撰寫的聖經書刊在英國大量分發出去之後,不久它們也傳到東方去。1883年,長老會派駐中國芝罘(煙台)的傳教士C.B.唐寧女士收到一份《守望台》。她很賞識其中論及復原的資料,於是將雜誌與其他傳教士分享;其中一位是浸信會佈道部屬下的霍勒斯·蘭德爾。後來蘭德爾在倫敦《泰晤士報》讀到一項有關《千禧年黎明》的廣告,這進一步激發了他的興趣。不久之後,他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一本來自唐寧女士,另一本則是他母親從英國寄給他的。他在書裡讀到的資料起初令他感到震驚。但他一旦看出三位一體並非聖經的教訓,便毅然向浸信會提出辭呈,並開始將所獲知的真理與其他傳教士分享。1900年,他通知社方他寄出了2324封信和大約5000本冊子給中國、日本、韓國和暹羅(泰國)各地的傳教士。在東方,當時王國見證的對象主要是基督教國的傳教士。

      在同一段時期,真理的種子也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撒下。這些「種子」初次抵達澳大利亞可能是在1884年或之後不久,由一個男子將其帶到當地。這個男子初次接觸到王國的信息是在英國的一個公園裡,當時有一位聖經研究者上前與他攀談。其他的「種子」則是由外地的親友寄給他的。

      澳大利亞聯邦在1901年成立。幾年之後,當地已有數百人訂閱《守望台》雜誌。許多人看出自己有特權將真理與別人分享;由於他們的熱心活動,有數以千計的小冊被寄給在當地登記作選民的人。此外,也有很多小冊在街頭分發出去,有些則被紮成捆,從火車窗口投給沿途僻遠地區的工人和村民。人們接獲通知,外邦人的日期將於1914年結束。澳大利亞西部的阿瑟·威廉斯在自己的店裡向所有顧客談及這件事,並且邀請感興趣的人到他家裡作進一步的討論。

      至於誰最初將聖經真理帶到新西蘭,現今我們無法確知。但是到1898年,安德魯·安德森,一位新西蘭居民,已博覽守望台的書刊,並且受到感動以派書者的身分向人散播真理。1904年,有其他派書者從美國抵達;此外,該年社方在澳大利亞設立的分社辦事處也差遣派書者前來予他一臂之助。克賴斯特徹奇的托馬斯·巴雷太太從一位派書者獲得共計六卷的《聖經的研討》。她的兒子比爾在1909年乘船前往英國;在六星期的航程中,比爾仔細閱讀這些書刊,看出其中的內容的確是真理。若干年後,他的兒子勞埃德成為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

      在那些早期的日子,熱心的工人之一是埃德·納爾遜;他雖然並非十分機巧,卻以全時宣揚王國信息達50年之久。他的足跡遍及新西蘭的南北各地。他展開工作之後數年,弗蘭克·格羅夫也步他的後塵。格羅夫視力不佳,於是刻意改善自己的記憶力以求補其不足。他作先驅也逾50年,直至他去世為止。

      周遊世界以推廣宣揚好消息的工作

      1911-12年,組織進一步作出很大努力去幫助東方的人民。萬國聖經研究會派出一個由七人組成的委員會,在C.T.羅素領導之下,親自前往東方考察當地的情況。無論他們在何處逗留,他們都向人談及上帝定意要藉著彌賽亞王國為人類帶來永久的幸福。有時他們的聽眾人數不多,但在菲律賓和印度,聽眾卻達數千之眾。這些講者並不贊同當時在基督教國甚為流行的運動,向人募捐以求使全世界歸信基督。他們留意到,基督教國屬下傳教士所作的努力大部分集中於提倡世俗教育之上。但羅素弟兄卻堅信,人們所需要的乃是「關於上帝的仁愛安排——將臨的彌賽亞王國——的福音」。聖經研究者並不預期全世界都歸信基督;相反,他們從聖經看出,當時他們的工作是要向世人作一個見證,而這會有助於把「少數人從萬國萬族中召集起來,成為[基督]新婦階級的成員——在千禧年期間與他一同坐在寶座上,合力執行造福全人類的工作」。a——啟示錄5:9,10;14:1-5。

      委員會的成員在日本、中國、菲律賓和其他地方逗留了一段時期之後,更在印度走了6400公里的路程。早在1887年,已有些印度居民讀到社方的書刊,並且致信社方表示賞識。1905年之後有一段時期,一位青年男子在說泰米爾語的人當中作了一項積極的見證。這個青年男子在美國求學時有機會見到羅素弟兄,從而獲知真理。後來他在印度南部有分建立40多個聖經研究小組。可是,他對別人傳道之後,自己卻捨棄基督徒的標準而失去上帝的嘉許。——可參閱哥林多前書9:26,27。

      可是,大約與此同時,特拉萬科爾(喀拉拉)的A.J.約瑟夫致信一位知名的基督復臨會人士,提出一項詢問,後者便將一本《聖經的研討》寄給他。約瑟夫對三位一體的教義懷有疑問,但他發覺書裡根據聖經提出的答案令他十分滿意。不久之後,他和家人便將新近尋得的信仰帶到印度南部的稻田和椰子園裡與別人分享了。羅素弟兄在1912年探訪印度之後,約瑟夫弟兄投入全時服務。他乘坐火車、牛車、平底船以及徒步周遊各處,向人傳道和分發聖經書刊。他有時發表公眾演講,但卻時常被教士和他們的跟從者所打斷。在貢達拉,一個「基督教」教士慫恿跟從者擾亂這樣的聚會,並且用糞投擲約瑟夫弟兄。當地一位有勢力的印度教男子前來查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質問教士說:『這是基督為門徒立下的榜樣嗎?抑或你的所作所為跟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無異?』教士只好倉皇離去。

      萬國聖經研究會的委員會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探訪各地。在他們的旅程結束之前,羅素弟兄作了安排委派R.R.霍利斯特作社方派駐東方的代表,負責進一步把有關上帝通過彌賽亞王國所作的仁愛安排的信息在東方人民當中散布出去。社方用十種文字印製了一些特別的冊子,透過當地的分發者在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各地分發了數百萬本。然後社方將若干書籍譯成這四種文字,以求進一步提供靈糧給當地表現興趣的人。這是一塊龐大的田地,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即使如此,到這個階段,上帝的僕人所成就的工作已令人驚訝不已了。

      作了一項有力見證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劫臨到之前,上帝的子民已在世界各地作了一個廣泛的見證。羅素弟兄曾在美國和加拿大數以百計的城市發表演說,並且屢次前往歐洲;他也曾在巴拿馬、牙買加、古巴以及東方的好幾個大城市發表演講。數以萬計的人曾親自聽見他的感人聖經演說,並且見到他根據聖經公開回答友人和仇敵所提出的聖經問題。這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在美國、歐洲、南非和澳大利亞,有數以千計的報章經常刊登羅素弟兄的傳道演講。聖經研究者分發了數以百萬計的書本,數以億計的冊子和其他書刊;這些書刊以35種文字印成。

      雖然羅素弟兄擔任一個傑出角色,但並非只有他才向人傳道。在環球各地也有其他許多人齊聲為耶和華和他的愛子耶穌基督作見證。參與其事的人並非都是公眾演講的講者。他們來自生活的各階層,在能力範圍內使用每種適當的方法去傳播好消息。

      1914年1月,距離外邦人日期結束的日子尚不及一年,社方發動了另一項有力的見證運動——藉著放映《創世影劇》。這部影劇以新穎的方式強調上帝對地球的旨意,所用的方法是藉著許多美麗的手繪彩色幻燈片以及電影,配合聲音映出。美國的報章報導,在全國各地,每週有數以十萬計的觀眾觀看這部影劇。到第一年的末了,美國和加拿大的觀眾總數幾乎達八百萬之眾。在英國倫敦,這部包括四部分(每部分長兩小時)的影劇在歌劇院和皇家艾伯特禮堂放映,觀眾多到無法容納。半年之內,在英倫三島的98個城市,看過這部影劇的人數目逾122萬6000人。在德國和瑞士,放映這部影劇的禮堂也座無虛席。在斯堪的納維亞和南太平洋,也有很多人看過這部影劇。

      在耶和華見證人現代歷史的早期,上帝的百姓在環球各地作了一項多麼傑出、有力的見證!但工作其實僅是剛開始而已。

      在1880年代早期,只有數百人積極參與傳播聖經真理的工作。到1914年,根據現有的報告,大約有5100人參與這件工作。其他的人則不時向人分發冊子。當時工作人員尚比較少。

      到1914年下半年,這一小群傳福音者以各種方法把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擴展到68個國家地區裡。在其中30個國家地區,他們作為上帝話語的宣揚者和教師的工作已確立到相當穩固的程度。

      在外邦人的日期結束之前,已有數以百萬計的書本和數以億計的冊子分發出去。除此之外,到1913年,有多至2000份報章經常刊登C.T.羅素所撰寫的傳道演講。在1914年,三大洲上看過《創世影劇》的觀眾總數逾900萬人。

      上帝的僕人的確作了一項令人驚訝的見證!但他們再接再厲而獲致大得多的成就。

      [腳注]

      a 關於這次周遊世界的旅程,一項全面的報告刊於1912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

      [第405頁的地圖或圖片]

      C.T.羅素曾親自在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逾300個城市(圖中以圓點表明)發表聖經演講——在其中許多城市,他作過10至15次演講

      [地圖]

      (見出版物)

      [第407頁的地圖]

      (見出版物)

      羅素在歐洲所作的傳道旅行,通常以英國為起點

      1891年

      1903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兩次)

      1911年(兩次)

      1912年(兩次)

      1913年

      1914年

      [第408頁的地圖或圖片]

      安德烈亞·艾塞特堅信自己已尋得了真理,於是走遍挪威差不多每一部分,熱心地向人分發聖經書刊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挪威

      北極圈

      [第409頁的地圖或圖片]

      阿道夫·韋伯,一個卑微的園丁,將好消息從瑞士傳往歐洲的其他國家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比利時

      德國

      瑞士

      意大利

      法國

      [第413頁的地圖或圖片]

      住在巴西的貝隆娜·弗格森——真理的確「無遠弗屆」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巴西

      [第4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阿拉斯加

      加拿大

      格陵蘭島

      聖皮埃爾及密克隆島

      美國

      百慕大

      巴哈馬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古巴

      墨西哥

      伯利茲

      牙買加

      海地

      多米尼加共和國

      波多黎各

      開曼群島

      危地馬拉

      薩爾瓦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達黎加

      巴拿馬

      委內瑞拉

      圭亞那

      蘇里南

      法屬圭亞那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

      祕魯

      巴西

      玻利維亞

      巴拉圭

      智利

      阿根廷

      烏拉圭

      福克蘭群島

      維爾京群島(美屬)

      維爾京群島(英屬)

      安奎拉

      聖馬丁島

      薩巴島

      聖厄斯達島

      聖基茨島

      尼維斯島

      安提瓜島

      蒙塞拉特島

      瓜德羅普島

      多米尼加

      馬提尼克島

      聖盧西亞島

      聖文森特島

      巴巴多斯

      格林納達

      特立尼達

      阿魯巴島

      博奈爾島

      庫拉索島

      大西洋

      加勒比海

      太平洋

      [第416,417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格陵蘭島

      瑞典

      冰島

      挪威

      法羅群島

      芬蘭

      俄羅斯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白俄羅斯

      烏克蘭

      摩爾多瓦

      格魯吉亞

      亞美尼亞

      阿塞拜疆

      土庫曼

      烏茲別克

      哈薩克

      塔吉克

      吉爾吉斯

      波蘭

      德國

      荷蘭

      丹麥

      英國

      愛爾蘭

      比利時

      盧森堡

      列支敦士登

      瑞士

      安道爾

      捷克斯洛伐克

      奧地利

      匈牙利

      羅馬尼亞

      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亞

      克羅地亞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保加利亞

      阿爾巴尼亞

      意大利

      聖馬力諾

      直布羅陀

      西班牙

      葡萄牙

      亞速爾群島

      馬德拉群島

      摩洛哥

      西撒哈拉

      塞內加爾

      佛得角

      阿爾及利亞

      利比亞

      埃及

      黎巴嫩

      以色列

      塞浦路斯

      敘利亞

      土耳其

      伊拉克

      伊朗

      巴林

      科威特

      約旦

      沙特阿拉伯

      卡塔爾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阿曼

      也門

      吉布提

      索馬里

      埃塞俄比亞

      蘇丹

      乍得

      尼日爾

      馬里

      毛里塔尼亞

      岡比亞

      幾內亞比紹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亞

      象牙海岸

      加納

      多哥

      貝寧

      赤道幾內亞

      聖赫勒拿島

      幾內亞

      布基納法索

      尼日利亞

      中非共和國

      喀麥隆

      聖多美島

      剛果

      加蓬

      扎伊爾

      安哥拉

      贊比亞

      納米比亞

      博茨瓦納

      南非

      萊索托

      斯威士蘭

      莫桑比克

      馬達加斯加

      留尼汪島

      毛里求斯

      羅德里格斯島

      津巴布韋

      馬約特島

      科摩羅群島

      塞舌爾群島

      馬拉維

      坦桑尼亞

      布隆迪

      盧旺達

      烏干達

      法國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尼泊爾

      不丹

      緬甸

      孟加拉

      印度

      斯里蘭卡

      希臘

      馬耳他

      突尼斯

      肯尼亞

      大西洋

      印度洋

      阿拉斯加

      蒙古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本

      大韓民國

      中國

      澳門

      台灣

      香港

      老撾

      泰國

      越南

      柬埔寨

      菲律賓

      文萊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塞班島

      羅塔島

      關島

      雅蒲島

      貝勞

      朱克

      波恩派

      科斯拉伊

      馬紹爾群島

      瑙魯

      巴布亞新幾內亞

      澳大利亞

      新西蘭

      諾福克島

      新喀里多尼亞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瓦努阿圖

      圖瓦盧

      斐濟

      基里巴斯

      托克勞

      夏威夷

      馬克薩斯群島

      西薩摩亞

      美屬薩摩亞

      紐埃

      湯加

      庫克群島

      塔希提島

      所羅門群島

      太平洋

      印度洋

      [第421頁的地圖或圖片]

      印度的A.J.約瑟夫和他的女兒格蕾斯;格蕾斯在基列受訓後以海外傳道員的身分服務

      [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印度

      [第411頁的圖片]

      赫爾曼·赫爾肯德爾攜同他的新娘,花了多月的時間作蜜月旅行,以便向俄國境內說德語的人傳道

      [第412頁的圖片]

      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派書者盡力使人人都有機會獲得一個見證;甚至他們的兒女也參與分發小冊的工作

      [第414頁的圖片]

      E.J.科沃德在加勒比海地區熱心向人散布聖經真理

      [第418頁的圖片]

      弗蘭克·格羅夫(左方)和埃德·納爾遜(與他們的妻子合攝)分別用了超過50年的時間,全時在新西蘭各地傳播王國信息

      [第420頁的圖片]

      C.T.羅素和六位同工在1911-12年作環球旅行,以求進一步宣揚好消息

  • 第2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22章

      第2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第423至443頁所載的,乃是宣揚王國的工作在1914年至1935年之間的進展。耶和華見證人向人指出,耶穌基督在1914年於天上登基作王,自此之後,他操有統治萬國的權柄。耶穌在地上時曾預言到他臨在執掌王權的標記,這標記的特色之一是,他的門徒會不顧猛烈的逼迫,將王國的信息傳遍普世。在1914年以後的接著幾年,實際有什麼事發生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迅速將歐洲捲入戰火中。然後,戰火進一步蔓延到世上的其他國家,據估計將世界人口的百分之90牽涉在內。與這場戰爭有關的事件對耶和華手下僕人的傳道活動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黯淡歲月

      在戰爭早期,除了在德國和法國之外,傳道工作並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在許多地方,聖經研究者仍然能夠分發大量冊子;他們也繼續放映《創世影劇》,雖然使用的程度比1914年之前有限得多。隨著戰爭的狂熱逐漸加劇,英屬西印度群島的教士們發動謠言攻勢,聲稱守望台社的代表E.J.科沃德是德國間諜,結果政府下令要他離境。後來,聖經研究者在1917年開始分發《完成的奧祕》一書,這更引起了廣泛的反對。

      大眾對這本書的反應十分熱烈。僅在數月之內,社方不得不把起初向印刷廠訂購的書本數目增加十倍以上。但是,基督教國的教士們見到他們的謬誤主張被揭發出來,便不禁老羞成怒。於是他們利用戰時的歇斯底里向政府官員肆意詆毀聖經研究者。在全美各地,參與分發聖經研究者的書刊的男女受到暴民襲擊,甚至渾身被人塗上柏油及黏上羽毛。在加拿大,聖經研究者的住宅被警方搜查,人若被發現擁有萬國聖經研究會的某些書刊,便被罰重款及監禁。可是,當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阿瑟港的托馬斯·J·沙利文報導說,有一次他被警方扣押了一整晚,當其時該城的警察把禁書帶返家裡,留給自己和朋友閱讀。結果全部存書——約有五六百本之多——均被分發出去。

      守望台社的總部也受到攻擊,社方的主管人員被判入獄多年。在仇敵們看來,聖經研究者已受到致命打擊。他們的見證工作以前曾引起大眾廣泛的注意,但至此已差不多完全停頓下來。

      可是,聖經研究者即使被囚在獄中,仍然尋找機會對其他囚犯談及上帝的旨意。社方的主管人員和他們的親密同工被關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監獄時,起初監獄當局禁止他們傳道。但是他們在彼此之間討論聖經,而其他人則受到他們的舉止和生活方式所吸引。幾個月之後,副監獄長派他們向其他囚犯提出宗教訓示。出席的人數逐漸增加,最後大約有90人參加。

      其他的忠貞基督徒也在大戰期間設法向人作見證。由於這樣行,有時王國信息得以散播到一些以前沒有人傳過好消息的國家地區裡。例如在1915年,紐約的一位聖經研究者,一個哥倫比亞人,將《上帝的歷代計劃》的西班牙文版寄給哥倫比亞波哥大的一個男子。大約六個月之後,他收到拉蒙·薩爾加寄來的回信。原來這個男子已將書仔細讀過,覺得很有意思,並希望獲得200本分發給別人。紐約布洛克林的J.L.邁耶弟兄也寄出許多份以西班牙文印成的《聖經研究者月刊》。這份刊物有頗大數量流傳到西班牙去。住在巴巴多斯的艾爾弗雷德·約瑟夫簽訂了合同前往西非洲的塞拉利昂工作,於是把握機會將他新近獲悉的聖經真理與當地的居民分享。

      對派書者來說,服事職務需要他們到別人家裡和人們做生意的地方造訪別人,所以他們的情形一般較為困難。但是有幾位派書者前往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馬拉。1916年,他們在當地忙於將予人生命的真理與當地的居民分享。在這段時期,英國籍的派書者范妮·麥肯齊曾兩次乘船前往東方,途中在中國、日本和韓國逗留,向當地的居民分發聖經書刊,然後以通信方式進一步激發別人的興趣。

      可是,根據現有的記錄,1918年在世界各地有分向別人宣揚好消息,並為此填交報告的聖經研究者較社方在1914年收到的報告減少了百分之20。聖經研究者在戰爭期間飽受虐待,他們會繼續執行他們的服事職務嗎?

      恢復生氣

      1919年3月26日,守望台社社長和他的同工從冤獄獲釋。社方迅速定下計劃,繼續在普世各地推行宣揚上帝王國好消息的工作。

      在同年9月於美國俄亥俄州杉樹角舉行的大會中,當時的社長J.F.盧述福作了一個演講。他強調,對耶和華的僕人來說,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來臨乃是真正重要的工作。

      可是,當時實際參與這件工作的人並不多。有些人在1918年間由於心懷恐懼而畏縮不前,但後來卻恢復活躍,並且有一些人加入他們的行列。現有的記錄透露,1919年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大約5700人活躍地從事見證工作。可是耶穌曾預言說:「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有人居住的大地,對萬國作一個見證。」(馬太福音24:14,《新世》)這件事怎樣才能成就呢?他們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見證工作還會在地上延續多久。可是,上帝的忠僕願意和渴望繼續執行這件工作。他們堅信耶和華會按照自己的旨意指揮事態的發展。

      他們從上帝的話語清楚看出有什麼工作尚待完成。他們對這件工作充滿熱心,於是盡力加以執行。根據現有的報告,在三年內,參與傳道工作、公開向人宣揚上帝王國的人數幾乎增至以前的三倍。在1922年間,有人傳道的國家地區比1919年增加了15個。

      一個引人入勝的題目

      他們宣揚一個多麼令人振奮的信息——「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1918年,盧述福弟兄就這個題目作了一個演講。1920年出版的一本冊子(共128頁)也以此為名。從1920年至1925年,在環球各地一切有講者擔任演講的地區裡,以此為題的演講再三講出,所用的語言逾30種。這個演講不像基督教國一樣聲稱所有好人都會到天上去,相反,演講將注意力集中在聖經所提出的希望之上,表明順服的人類有希望在地上的樂園裡享永生。(以賽亞書45:18;啟示錄21:1-5)演講表示,我們堅信這個希望實現的日子已迫在眉睫了。

      聖經研究者運用報章和廣告牌去宣傳這些演講。演講的題目的確引人入勝。1922年2月26日,僅在德國的121個地點便有超過7萬人出席聆聽這個演講。僅一個地方的聽眾便達數千人之多並非罕見。例如在南非的開普敦,演講在歌劇院發表時有2000人出席聆聽。在挪威首都的大學禮堂,演講舉行時不但全場滿座,而且由於有很多人無法入場,以致同一個演講要在一小時半之後再次講出——禮堂再次座無虛席。

      在奧地利的克拉根福,理查德·海德告訴父親說:「不論別人怎樣說,我要去聽這個演講。我要知道這究竟只是一片胡言,還是確有其事!」他所聽見的資料令他深受感動,不久他和他的姊妹,以及他們的父母,都開始將這件事告訴別人了。

      但聖經的信息不是僅向出席公眾演講的人發出的;其他人也需要知道這件事。這不是僅指一般公眾人士而言,政治領袖和宗教領袖也需要聽見。這件事會怎樣成就呢?

      分發有力的宣告

      有千百萬人以前僅憑傳聞知道聖經研究者和他們所傳的信息;為了接觸到這些人,上帝的子民將聖經的信息印成書刊。從1922年至1928年,他們藉著一連七個有力的宣告,作了一個有效的見證。這些宣告便是他們在每年的大會中採納的決議。他們將決議印成傳單,在大會之後分發出去,數量共達4500萬至5000萬之巨。對當時參與工作的小群王國宣揚者來說,這的確是一項驚人的成就!

      1922年的決議題名為「對世界領袖們的挑戰」。不錯,所提出的挑戰是,世界領袖們既聲稱他們能為人類確立和平、繁榮和幸福,就應當有能力證實自己的聲稱才對;他們若無法如此行,就應當承認惟獨上帝的彌賽亞王國才能成就這些事。在德國,聖經研究者將這個決議用掛號信寄給當時流亡外地的德國皇帝,也寄給該國的總統和議院的所有議員。此外,他們更向公眾人士分發了四百五十萬份決議。在南非,埃德溫·斯科特將傳單放在背囊裡,手拿拐杖以擋開惡犬,徒步行經64個市鎮,親自派出5萬份決議。在此之後,當南非的荷蘭籍教士上門收集捐款時,許多教友在教士面前揮舞決議說:「你應該讀讀這份決議,這樣你就不會再來向我們要錢了。」

      1924年,聖經研究者通過一項題名為「對教士牧師們的指控」的決議,將教士們那些不符合聖經的道理和行為揭發出來。決議指出教士們在世界大戰中所擔任的角色,並且鼓勵人研讀聖經,以求獲知上帝為了造福人類而作的奇妙安排。在意大利,法律規定印刷商必須在所印的一切書刊上標明自己的名字,而且必須對書刊的內容負責。在意大利督導傳道工作的聖經研究者將一份決議送交政府當局檢查,後者查閱過之後立即批准讓聖經研究者印製和分發這份決議。印刷商也答應為弟兄刊印這份決議。意大利的弟兄們分發了10萬份決議,並且特別留意使教皇和梵蒂岡的其他高級官員每人都獲得一份。

      在法國,分發這項決議引起了教士們的猛烈反應,他們時常甚至不惜採用暴力手段。德國波美拉尼亞的一個教士在情急之下向法庭控訴社方及其管理人員,但法庭聽過整個決議的內容之後,裁決聖經研究者無罪。為了避免受一些不想人認識真理的反對者所干擾,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經研究者在清晨上門將決議留下在居民家裡。他們從凌晨三點鐘便開始工作。那些的確是令人興奮的日子!

      對令人滿意的解答表示感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亞美尼亞人被當局殘酷無情地逐出他們的家園和故鄉。在此之前僅二十年,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其他的則僅以身免。這些人當中有少數曾在家鄉讀過守望台社的書刊,但大多數人卻在他們所逃往的地區獲得機會聽見王國的信息。

      由於許多人曾遭遇慘痛的經歷,他們對於上帝何以容許罪惡存在感到大惑不解。罪惡還會存留多久呢?它要到什麼時候才終止?他們當中有些人從聖經尋得了令人滿意的答案而深懷感激。在中東的各城市,有多群亞美尼亞聖經研究者的小組建立起來。他們對聖經真理的熱心使別人的生活深受影響。在埃塞俄比亞、阿根廷和美國,許多亞美尼亞人接受了好消息,並且欣然負起責任將其與別人分享。這樣的人之一是克里科爾·哈撒科西安。他是個先驅,在1930年代中期曾獨自在埃塞俄比亞向人傳播王國信息。有一次他被反對者誣告,結果甚至有機會對皇帝海爾·塞拉西作見證。

      將寶貴的真理帶回家鄉

      由於熱切渴望將重要的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許多人毅然返回家鄉,在當地展開傳福音的工作。他們的反應好像在公元33年歸信基督教的人一樣。當時這些人從許多國家地區前來,聚集在耶路撒冷守節。聖靈感動使徒和他們的同工以多種方言向人傳講「上帝的大作為」,使這些來自外地的人得以認識真理。(使徒行傳2:1-11)猶之乎第一世紀的信徒將真理帶返自己的家鄉,現代的門徒亦然。

      有些在外國認識真理的男女回到意大利去。他們來自美國、比利時和法國,回到本國後在定居的地方熱心向人宣揚王國的信息。在瑞士的提契諾州,有些說意大利語的派書者返回意大利執行他們的工作。他們雖然人數不多,所作的共同努力卻使意大利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許多鄉村都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他們並沒有斤斤計較自己在傳道工作上花了多少時間。他們深信自己所傳的乃是上帝要人知道的真理,因此時常從早到晚辛勤工作,以求盡量接觸到多些人。

      在鄰近的阿爾巴尼亞和遠至美洲,有些成為聖經研究者的希臘人也開始留意自己的家鄉。他們獲知崇拜聖像是違反聖經的(出埃及記20:4,5;約翰一書5:21),罪人並不會在地獄裡被烈火焚燒(傳道書9:5,10;以西結書18:4;啟示錄21:8),以及上帝的王國才是人類真正的惟一希望(但以理書2:44;馬太福音6:9,10)。這令他們大感興奮,因此很渴望親自或藉著郵遞將真理與本國的同胞分享。結果,有多群耶和華見證人的小組開始在希臘和沿海各島嶼建立起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數以千計的波蘭人遷往法國,在當地的煤礦場工作。法國的各群會眾並沒有因為這些人說不同的語言便忽視了他們。他們設法將聖經真理與這些煤礦工人和後者的家人分享。不久,對真理有良好反應的波蘭人在數目上竟超過了法國的見證人。後來,由於政府所下的驅逐令,有280個波蘭籍的聖經研究者不得不在1935年返回本國去,但這件事僅使傳播王國信息的工作在波蘭更迅速展開而已。在1935年,波蘭總共有1090位王國宣揚者參與見證工作。

      其他一些人則接受邀請,毅然離鄉背井前往海外服務。

      熱心的歐洲傳福音者在海外展開工作

      憑著國際間的合作,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有機會聽見關於上帝王國的感人真理。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來自丹麥、英國、芬蘭和德國的熱心弟兄姊妹在這個地區作了廣泛的見證。他們分發了許多書刊,有數以千計的人聽到他們所作的聖經演講。愛沙尼亞的電台經常以幾種語言播出一些聖經節目,廣播甚至透進當時的蘇聯境內。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德國有些表現樂意精神的工人接受委派前往外地工作,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南斯拉夫。威利·昂格勞比是這些工人之一。他在德國馬格德堡的伯特利服務了一段時間之後,接獲委派在法國、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作全時的傳福音者。

      在1930年代,法國籲請人予以協助。來自英國的派書者表明,他們深知基督徒的傳道任務不但需要他們在自己本國向人傳福音,同時也要在世上的其他地區如此行。(馬可福音13:10)當時響應這項『馬其頓呼召』的熱心工人之一是約翰·庫克。(可參閱使徒行傳16:9,10。)在隨後的六十年,約翰曾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南非服務。他的兄弟埃里克則撇下了柏克萊銀行的優職,與約翰一起在法國從事全時的服事職務;在此之後,埃里克也曾在西班牙和愛爾蘭服務,並在南羅得西亞(現今的津巴布韋)和南非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1926年5月,喬治·賴特和埃德溫·斯金納在英國接受社方的邀請,前往印度展開王國工作。他們的工作地區十分廣大,包括阿富汗、緬甸、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印度和波斯(現今的伊朗)全境!他們抵達孟買時剛好遇上傾盆的季風暴雨,可是他們卻沒有過度關心個人的舒適或方便。不久他們便走遍各地,找出他們所知的聖經研究者而予以鼓勵。他們也分發了巨量的聖經書刊以激發別人的興趣。傳道工作在印度進行得如火如荼。例如,在1928年,印度南部特拉凡科爾(喀拉拉)的54位王國宣揚者舉行了550個公眾聚會,出席人數估計約達4萬人。1929年,另外四位先驅傳道員從英國遷往印度以協助當地的工作進行。1931年,另有三位先驅從英國抵達孟買。他們再三前往這個龐大國家的各部分,不但分發英文書刊,同時也分發譯成印度各種方言的刊物。

      與此同時,在東歐有些什麼事發生呢?

      一場屬靈收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聖經真理的種子已在東歐各處撒下,有些已生根發芽。1908年,一個卑微的匈牙利女子回到奧地利-匈牙利的安德勒斯尼·貝內德克,以便將她所獲知的美事與別人分享。兩年後,卡羅伊·紹博和約瑟夫·基斯也回到這個區域,特別在後來稱為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區散播聖經真理。雖然受到惱怒的教士們猛烈反對,多個研究小組卻得以成立起來,並且對人作了廣泛的見證。其他人也加入他們的行列,公開宣布自己的信仰;到1935年,匈牙利境內的王國宣揚者已增至348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勝利的國家將歐洲的土地重新劃分,結果羅馬尼亞的版圖幾乎比以前大了一倍。據報在這個擴大了的國家中,1920年大約有150個聖經研究者小組,有1700人與這些小組聯絡交往。次年,舉行主的晚餐時差不多有2000人領食象徵物,由此表示他們自認是基督的受膏弟兄。在接著四年,這個數目有戲劇性的增加。1925年有4185人出席受難紀念;像當時所慣行一般,出席者無疑大部分都領食象徵物。可是,所有這些人的信心均會受到考驗。他們會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麥子」嗎?抑或僅是贋品?(馬太福音13:24-30,36-43)他們真的會從事耶穌委派給門徒的見證工作嗎?他們會不顧猛烈反對,在這件事上鍥而不舍嗎?即使別人表現與加略人猶大相若的精神,他們仍會保持忠貞嗎?

      1935年的報告顯示,並非所有人都懷有使他們堅忍不拔的信心。那年在羅馬尼亞只有1188人參與見證工作,但卻有超出這個數目一倍的人在舉行耶穌受難紀念時領食象徵物。即使如此,忠貞的基督徒仍繼續忙於從事主的工作。聖經的真理為他們帶來了莫大的衷心喜樂,因此他們努力將真理與其他謙卑的人分享。他們這樣行的一個傑出方式是分發書刊。在1924年至1935年間,他們把超過80萬本精裝書和冊子,以及許多單張,分發到感興趣的人士手中。

      奧匈帝國傾倒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在1918年成為獨立國家。這個國家又如何?在這個國家裡,真正的基督徒作了一個甚至更有力的見證以執行屬靈的收割工作。在較早時候,曾有人在說匈牙利語、俄語、羅馬尼亞語和德語的人當中傳道。後來在1922年,有幾位聖經研究者從美國回來,將注意力轉移到說斯洛伐克語的居民身上。次年,一對來自德國的夫婦開始全力在捷克地區裡傳道。經常舉行的大會,雖然出席人數不多,卻有助於弟兄們保持團結。1927年,各群會眾以較佳的方式組織起來從事逐戶傳福音的工作,增長遂變得較為顯著。1932年,社方在布拉格舉行國際大會,有大約1500人從捷克斯洛伐克和鄰近的國家前往出席。這使當地的工作受到很大激勵。此外,聖經研究者也在全國各地向大群觀眾放映《創世影劇》一個較短的版本(共長四小時)。僅在十年之內,這個國家的聖經研究者總共分發了超過270萬份聖經書刊給說各種語言的族群。這一切屬靈的栽種、培植和澆灌有助於收割工作進行;在1935年,該國總共有1198位王國宣揚者參與傳道活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各國重新規劃版圖,結果產生了南斯拉夫(起初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這個國家。早在1923年,據報有一群聖經研究者在貝爾格萊德向人作見證。後來,聖經研究者在該國各地向大群觀眾放映《創世影劇》。耶和華見證人在德國受到猛烈逼迫之際,許多德國先驅便轉移陣地,到南斯拉夫去,結果使當地的傳道員力量大增。他們不顧艱辛,去到這個多山國家最僻遠的地區向人傳道。這批先驅中有些前往保加利亞。他們也努力在阿爾巴尼亞向人宣揚好消息。在所有這些地方,都有大量王國真理的種子撒下。當時有些種子結出果實來;但在這些地區裡,較大的收穫則在若干年後才發生。

      在南半球的非洲大陸,好消息也正由一些對於作至高者的見證人的特權深懷體會的人傳播出去。

      屬靈的光在西非洲照耀

      巴巴多斯的一位聖經研究者簽訂了合約前往西非工作。大約七年後,他致信紐約的守望台社辦事處,告訴他們當地有很多人對聖經表現興趣。數月後,在1923年4月14日,原本在特立尼達服務的W.R.布朗應盧述福弟兄之請,攜同家人抵達塞拉利昂的弗里敦。

      社方迅速作出安排,由布朗在威爾伯福斯紀念堂發表演說。4月19日,出席的聽眾約有500人,包括弗里敦的大部分牧師和教士在內。布朗在隨後的星期日再次發表演說,講題是C.T.羅素常用的一個題目——「往返陰間。誰在那裡?」在布朗弟兄發表演講期間,他不時用幻燈片將所引用的經文放映給聽眾觀看。他在演講中屢次指出:「不是布朗這樣說,而是聖經這樣說。」為了這緣故,他以「聖經布朗」為人所知。由於他根據聖經所作的合理解釋,有些顯要的教會成員毅然脫離教會,開始為耶和華服務。

      布朗周遊各地,以便在其他地區展開王國工作。為了達到這目的,他作了許多聖經演講及分發了巨量的聖經書刊,並且也鼓勵別人同樣行。傳福音的工作將布朗帶到黃金海岸(現今的加納)、利比里亞、岡比亞和尼日利亞。其他人則將王國信息從尼日利亞傳往貝寧(當時稱為達荷美)和喀麥隆。布朗弟兄深知一般人對所謂的「白人宗教」觀感甚差,因此他在拉各斯的格洛弗紀念堂演說時,特別談及基督教國各教派的失敗。聚會結束之後,熱心的聽眾購取了3900本精裝書供自己閱讀及送給別人。

      布朗弟兄初次抵達西非時,當地只有很少人聽過王國信息。他在27年後離去時,這個地區中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已遠超過1萬1000人。宗教的謬誤已被揭發出來;純真的宗教已經生根茁長,並且正在迅速擴展。

      擴展到非洲東岸

      20世紀初期,C.T.羅素的若干著作已在非洲東南部的地區流傳。有些人採納了書中的一部分見解,但卻與他們自己的主張混合起來。結果產生了幾個所謂的守望台運動,但這些運動其實與耶和華見證人毫無關係。其中有些屬於政治性質,試圖在非洲土著當中引起騷動。有多年時間,這些團體所招致的惡名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造成頗大的障礙。

      可是,有些非洲人卻能看出真偽的差別。有些流動工人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傳到鄰近的國家裡,將其與當地說非洲語的人分享。以大部分而言,東南非洲說英語的居民則藉著與南非的接觸而獲知王國的信息。可是,在有些國家裡,官方在基督教國的教士教唆之下大力反對真理,結果使歐裔的見證人在說非洲語的族群當中的傳道活動大受阻礙。可是,雖然許多對聖經信息表現興趣的人仍需獲得更大幫助,以求將所獲得的知識正確地實行出來,真理卻繼續散播出去。

      有些態度公允的政府官員並沒有盲目接受基督教國的教士們對見證人提出的惡毒指控。尼亞薩蘭(現今的馬拉維)一位警察局長便是個例子。他曾隱瞞身分前往參加當地見證人的聚會,以求親自查明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對見證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後來政府同意讓社方派一位歐裔代表留駐在當地,於是社方在1930年代中期派了伯特·麥勒基前往,後來更加派他的兄弟比爾到該國服務。他們與警方和地方行政官保持聯絡,使這些官員清楚明白他們的活動,而不致將耶和華見證人與偽稱守望台的運動混為一談。與此同時,他們與格雷沙姆·克瓦西西拉,一位成熟的當地見證人,一同耐心地教育這個國家的居民,幫助數以百計想與基督徒會眾交往的人體會到,在耶和華見證人的生活上,性不道德、縱酒和迷信都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哥林多前書5:9-13;哥林多後書7:1;啟示錄22:15。

      1930年,整個非洲南部只有大約一百個耶和華見證人。可是,他們的工作範圍卻大致包括整個赤道以南的非洲大陸,以及若干伸展到赤道以北的地區。若要使王國信息傳遍這麼廣大的地區,就需要有些義無反顧、百折不撓的先驅才行。弗蘭克和格雷·史密斯便是這樣的人。

      他們從開普敦向東和向北航行了4800公里,然後駕駛汽車在崎嶇不平的公路上行駛了四天的路程,抵達肯尼亞的內羅畢(在英屬東非洲)。不及一個月之內,他們便分發了40箱聖經書刊。但在回程上,弗蘭克不幸患上瘧疾死去。即使如此,羅伯特·尼斯比特和戴維·諾曼在不久之後也踏上征途。這次他們攜帶了200箱書刊,前往肯尼亞和烏干達傳道。後來他們也探訪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兩者組成現今的坦桑尼亞),盡量使多些人有機會聽見聖經的信息。其他類似的遠征隊則將王國信息傳播到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和馬達加斯加,以及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們努力將真理的種子撒播出去,但種子並沒有立即在各處萌芽生長。

      早在1925年,傳揚好消息的工作已從南非伸展到巴蘇陀蘭(現今的萊索托)、貝專納蘭(現今的博茨瓦納),以及斯威士蘭。大約八年後,有些先驅再次在斯威士蘭展開傳道活動,國王索布扎二世對他們大表歡迎。他將近身護衛的一百個戰士召集起來,聆聽先驅所作的徹底見證,然後接受了弟兄攜帶在身的所有守望台書刊。

      在世界田地的這個部分,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逐漸增長。20世紀初期,只有少數人帶頭在非洲展開工作,但逐漸有其他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到1935年,非洲大陸總共有1407人提交報告,表明他們有分參與為上帝的王國作見證的工作。這個數目中有頗大部分散布在南非和尼日利亞。此外,在尼亞薩蘭(現今的馬拉維)、北羅得西亞(現今的贊比亞)和南羅得西亞(現今的津巴布韋),也有一些擁有頗多成員的群體自稱為耶和華見證人。

      在同一段時期,社方也將注意力轉移到說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國家地區。

      開墾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田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進行之際,《守望台》的西班牙文版初次發行。雜誌登出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個辦事處的地址,這個辦事處是社方為了特別照料西班牙語地區的工作而設立的。弟兄們對美國和美國以南各國的感興趣人士提出很大的個人協助。

      1920年,盧述福弟兄鼓勵在1917年成為耶和華僕人的胡安·穆尼斯從美國返回祖家西班牙去,以便將宣揚王國的工作在當地組織起來。可是,這項努力所產生的成果卻頗為有限;這並不是由於弟兄缺乏熱心的緣故,而是因為他不斷被警方跟蹤。因此,過了幾年之後,社方便將他調到阿根廷去。

      在巴西,有少數敬拜耶和華的人已積極向人傳道。有八位謙卑的水手趁他們的船停泊在紐約之際上岸度假,結果得以認識真理。1920年初,他們返回巴西之後,便努力將聖經的信息與別人分享。

      1923年,加拿大籍的喬治·揚格奉派到巴西去。他無疑對於促進當地的傳道工作有很大幫助。他透過傳譯員作了許多公開演講,闡明聖經對於死者情況的主張,揭發通靈術與鬼魔崇拜有關,並且解釋上帝定意要祝福地上的萬族。他有時在演講期間把所討論的經文放映在銀幕上,使聽眾能夠以自己的文字讀到聖經的資料,從而使他的演講更具說服力。當他在巴西之際,聖保羅的貝隆娜·弗格森終於能夠與她兒女中的四個一同受浸。她為這個機會等候了25年之久。在接受真理的人當中,有些自告奮勇協助社方將書刊譯成葡萄牙文,因此不久便有頗多這種文字的書刊供應了。

      1924年,揚格弟兄從巴西前往阿根廷,並且作出安排在該國的25個市鎮和城市分發30萬份免費的西班牙文書刊。同一年,他也親自前往智利、祕魯和玻利維亞分發冊子。

      不久之後,喬治·揚格接獲一項新委派。他於是啟程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大使將他介紹給當地的政府官員之後,他得以作出安排,使盧述福弟兄在巴塞羅那、馬德里和葡萄牙的首都對聽眾發表演講。舉行過這些演講之後,總共有超過2350人遞交他們的姓名地址,表示想獲得進一步的資料。除此之外,講詞在西班牙的一份大報章中發表,並且印成單張郵寄給國內各處的人。講詞也在葡萄牙文的報章中刊登出來。

      藉著這些方法,好消息得以傳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境外很遠的地方。到1925年年尾,好消息已流傳到佛得角群島(現今的佛得角共和國)、馬德拉群島、葡屬東非(現今的莫桑比克)、葡屬西非(現今的安哥拉)以及印度洋的各島嶼。

      次年,社方作了安排,將題名為「對世界統治者們的見證」的有力決議在西班牙文的《自由報》刊登出來。電台廣播,分發書本、冊子、單張,以及放映《創世影劇》,均有助於使見證工作加緊進行。1932年,幾位英國籍的先驅應邀到這個地區協助傳道工作進行。他們以有系統的方式在國內的頗大部分地區分發聖經書刊,直至西班牙爆發內戰,他們不得不離境為止。

      與此同時,穆尼斯弟兄一抵達阿根廷,便迅速開始向人傳道。他以修理鐘錶維持生活。除了在阿根廷工作之外,他更兼顧智利、巴拉圭和烏拉圭的傳道活動。有些弟兄應他之請從歐洲來到南美洲,以便向當地說德語的居民作見證。許多年後,卡洛斯·奧特敘述他們如何在凌晨四點開始工作,將單張留在地區裡的每個人家門口。在同一日的稍後時間,他們回去探訪,對人作進一步的見證及介紹更多聖經書刊給感興趣的住戶。參與全時服事職務的人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將信息傳到全國各地。起初他們沿著首都像手指般向各方伸展的鐵路線行數百公里之遙,然後使用他們能夠獲得的其他任何交通工具。他們在物質上很貧乏,且要忍受很多艱辛,但他們卻在靈性上十分富足。

      在阿根廷有許多熱心的工人,其中之一是尼古拉斯·阿伊羅斯。他是希臘人,在1930年初獲得守望台社的若干書刊,其中一本小冊令他的印象特別深刻。這本小冊名為Hell(《陰間》),冊子的次標題問道:「陰間是什麼?誰在那裡?他們能夠出來嗎?」令他大感驚訝的是,冊子並沒有描述罪人在叉上被火燒烤。他也大感意外地獲悉,地獄永火原來是個宗教謊言,是偽宗教為了恐嚇人而捏造出來的,正如這個道理曾使他大感恐懼一般!他很快便開始將真理與別人分享——首先與希臘人分享;然後,隨著他的西班牙語逐漸改善,他也對其他人作見證。每個月他用200至300小時將好消息與別人分享。他徒步和使用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將聖經真理散布到阿根廷22個省份的14個之中。他周遊各地之際,有時慷慨好客的人接待他留宿,他便有床可睡;但他不時要在戶外露宿,有一次甚至睡在畜房裡,以一隻驢權充鬧鐘!

      另一個具有真正先驅精神的人是理查德·特勞布。他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認識真理的。他很渴望將好消息與住在安第斯山脈另一面的智利居民分享。1930年,在他受浸之後五年,他抵達智利——當時這個國家有400萬人口,但只有他一個見證人。儘管特勞布起初只有聖經可以運用,他仍照樣開始逐戶上門探訪人。當地既沒有任何會眾,自然沒有聚會可以讓他參加。因此每逢星期日,他便在平常的聚會時間步行到聖克里斯托瓦爾山,坐在樹蔭下專心作個人研讀和禱告。後來他租了一個房間,便開始邀請人到他那裡參加聚會。第一次舉行聚會時,除了他自己之外,只有另一個人在場。這個名叫胡安·弗洛里斯的男子問道:「其他人什麼時候才會來?」特勞布弟兄只是回答說:「他們會來的。」他們果然來到。不及一年之後,當地有13個人受浸成為耶和華的僕人。

      四年後,兩位素未謀面的見證人攜手一同在哥倫比亞宣揚好消息。過了富於成果的一年之後,希爾瑪·舍貝爾不得不返回美國去。但是凱思·龐姆卻登上一艘往智利的船,利用在海上的17天時間向船上的船員和乘客作見證。在隨後十年,她走遍智利各地向人傳道,從最北部的海港阿里卡直至最南部的火地島。她探訪各地的公司商行,也對許多政府官員作見證。她經常背著鞍囊,其中載有書刊和諸如毛毯一類的必需品,足跡遠及最僻遠的採礦營和畜牧農場。她所過的是真正先驅的生活。還有其他人也表現同一的精神——有些獨身、有些已婚、有些年輕、有些年老。

      在1932年間,弟兄們作出特別努力,在拉丁美洲將王國信息散布到一些以前很少人傳道的國家地區裡。在那一年,弟兄們將《王國——世界的希望》這本冊子廣泛分發出去。冊子裡含有一個業已通過國際無線電網絡廣播出去的演講。社方將演講印成冊子形式之後,在智利分發了4萬冊,玻利維亞2萬5000冊,祕魯2萬5000冊,厄瓜多爾1萬5000冊,哥倫比亞2萬冊,聖多明各(現今的多米尼加共和國)1萬冊,波多黎各1萬冊。的確,王國信息正如火如荼地被人廣傳出去。

      1935年,南美洲本身只有247人加入傳道員的行列,向人宣布惟獨上帝的王國才能為人帶來真正的幸福。但他們作了一個多麼有力的見證!

      使甚至僻遠地區的人也聽見

      耶和華見證人絕沒有認為,他們只要對碰巧住在他們附近的人談論真理,就已經履行了他們在上帝面前所負的責任。相反,他們設法使人人都有機會聽見好消息。

      有些人住在見證人無法親自前往的地區,但見證人卻能以其他方法接觸到他們。例如,在1920年代後期,南非開普敦的見證人將5萬本冊子寄給地區裡的所有農夫、燈塔管理員、林務員和其他住在僻遠地區的人。弟兄們也獲得全西南非洲(現今稱為納米比亞)一份新近的郵政姓名地址錄,然後按地址錄上的名字把一本稱為The Peoples Friend(《人民的朋友》)的冊子寄給每個人。

      1929年,F.J.弗蘭斯克奉派管理守望台社自置的縱帆船「莫頓號」,他與吉米·詹姆斯一起前往探訪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所有外港。弗蘭斯克弟兄在冬天駕駛著狗隊探訪沿岸各地。他將聖經書刊分發給當地的人,而愛斯基摩人和紐芬蘭的居民則給他諸如皮具和魚一類的東西作為交換。數年後,他在英屬哥倫比亞地勢崎嶇的卡里布區探訪各處的採礦者、伐木者、捕獸者、牧場工人和印第安人。他周遊各地之際要靠打獵取得肉食,採摘野草莓,用平底鍋在露天的營火上烤麵包。另一次,他和同伴以一艘捕鮭船作為交通工具,將王國信息帶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每個海島、小港、伐木營、燈塔和村落去。有許多人都作出特別努力,以求接觸到僻遠地區的居民;弗蘭斯克只是這樣的人之一而已。

      從1920年代晚期開始,弗蘭克·戴向北推進,探訪阿拉斯加各地的鄉村,向人傳道和分發書刊,同時以售賣眼鏡維持生活。雖然他有一條腿是義肢,他卻走遍廣大的地區,從凱奇坎伸展到諾姆,距離約達1900公里之遙。早在1897年,一個採金者在加利福尼亞州獲得了幾本《千禧年黎明》和《守望台》,他計劃將這些書帶回阿拉斯加去。後來在1910年,捕鯨船的船長比姆斯在阿拉斯加的港口停留期間,曾分發書刊給當地的人。但直至戴弟兄在一段逾12年的時期中屢次在夏季探訪阿拉斯加各地,傳道工作才在當地廣泛展開。

      其他兩位見證人則使用一艘長12米、以「以斯帖號」為名的汽船,沿著挪威海岸向人作見證,一直遠達北極圈。他們探訪各處的島嶼、燈塔、海岸村落以及山中的僻遠地區。許多人都對他們表示歡迎,結果在一年之內,他們分發了1萬至1萬5000本解釋上帝對人類所定旨意的書本和冊子。

      眾海島聽見讚美耶和華之聲

      並非僅是接近大陸海岸的島嶼才有機會獲得一個見證。太平洋中央的眾海島也沒有被忽視。1930年代早期,悉尼·謝潑德花了兩年的時間,乘船前往庫克群島和塔希提島向人傳道。在更西部的地區,喬治·溫頓則將好消息傳到新赫布里底(現今的瓦努阿圖)。

      大約在同一時候,葡裔美國人約瑟夫·多斯·桑托斯也啟程前往探訪一些以前沒有人作過見證的地區。他首先在夏威夷的各外圍島嶼作見證,然後踏上一項環球的傳道旅程。可是,他抵達菲律賓之後接獲盧述福弟兄的來信,請他留在當地將宣揚王國的活動組織起來。他遵囑而行,結果逗留了15年之久。

      這時,社方的澳大利亞分社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南太平洋附近。他們派出兩位先驅前往當地,1930-31年間在斐濟作了一項廣泛的見證。薩摩亞也在1931年獲得一個見證。新喀里多尼亞則在1932年有機會聽見好消息。1933年,澳大利亞的一對先驅夫婦甚至在中國展開工作,接著數年間在中國的13個大城市向人作見證。

      澳大利亞的弟兄們意識到,他們若有一艘船可供運用,便能夠成就更多工作。後來他們獲得了一艘16米長的雙桅船,稱為「散布亮光者號」。從1935年年初開始,有好幾年的時間,一群熱心的弟兄以這艘船作為工作基地,在荷屬東印度群島(現今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馬來亞展開見證工作。有船抵達通常會引起當地人的注意,這時常為弟兄們打開機會,向人傳道及分發很多書刊。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方,兩位來自丹麥的先驅姊妹在1935年決定前往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度假。但她們並非僅是要觀光而已。她們帶備了數千份書刊而善加利用。當她們逗留在島上的期間,她們不顧風雨和教士的敵視,在大部分有人居住的島嶼上作了一個見證。

      在更西部的地區,一位名叫格奧爾格·林達爾的冰島裔加拿大人,開始執行一項延續了長久得多的工作委派。他遵照盧述福弟兄的建議,在1929年遷到冰島作先驅。他表現多麼難能可貴的堅忍!在接著的18年間,大部分時候他均孤軍作戰。他再三探訪島上各處的市鎮和鄉村。他分發了數以萬計的書刊,但當時並沒有任何冰島居民與他一同事奉耶和華。有一段很長時期(只有一年是例外),他在冰島沒有任何其他見證人與他作伴。直至1947年,有兩位在基列受過訓練的海外傳道員抵達,情形才改變了。

      上帝所吩咐的,人妄圖禁止

      特別從1920年代至1940年代,見證人從事公開傳道時遭遇反對絕非罕見;這些反對通常是由當地的教士引起的,有時則來自政府官員。

      在奧地利維也納以北的一個鄉村地區,見證人發覺他們被一群敵視的村民擋住。這些村民受到當地教士所教唆,而教士則受警方所支持。教士們決心不讓耶和華見證人在村裡傳道;但是見證人卻決心要執行上帝委派給他們的任務,於是改天繞遠路進入村裡。

      雖然飽受世人恐嚇和禁制,耶和華見證人卻深知自己對上帝負有義務,要向世人宣揚他的王國。他們決心要順服上帝為統治者,過於順服人。(使徒行傳5:29)當地的官員若試圖不准耶和華見證人享有宗教自由,見證人便把更多工作人員派進發生難題的地區裡。

      1929年,在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地區,見證人屢次受到逮捕。於是他們租了兩列特別火車,一列從柏林起程,另一列則從德累斯頓起程。兩列火車在賴興巴赫會合。凌晨兩點,一列火車駛進雷根斯堡區,車上有1200個乘客,大家都渴望向人作見證。雖然交通費頗昂貴,人人都自付車資。在每個火車站都有些人下車。有些人更帶備腳踏車,使他們能夠深入鄉間工作。他們在一天之內將整個地區探訪完畢。當他們見到這項共同努力所產生的結果時,他們禁不住想起上帝對他僕人所作的應許:「為攻擊你而製成的武器,都沒有效用。」——以賽亞書54:17,《新譯》。

      德國的見證人非常熱心。在1919年至1933年之間,據估計他們至少分發了1億2500萬本書籍、冊子和雜誌,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單張。可是,當時德國全境只有大約1500萬個家庭而已。在這段時期中,德國獲得了不亞於地上任何國家的徹底見證。地球的這個部分也是有最多人自稱是基督的受膏門徒的地區之一。但在接著幾年,他們也在忠誠方面遭遇到最嚴峻的考驗。——啟示錄14:12。

      1933年,德國官方對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反對大為加劇。蓋世太保屢次搜查見證人的住宅和社方的分社辦事處。德國的各州大部分均明令禁止耶和華見證人活動,有些見證人更被逮捕。有許多噸屬於他們的聖經和聖經書刊被公開焚毀。1935年4月1日,國家制定法律禁止「熱心聖經研究者」(即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而且政府定下計劃逐步奪去他們的生計。為了應付這種局勢,見證人將他們的聚會化整為零,設法將他們用來研究聖經的資料印成蓋世太保不易認出的形式,並且採用一些較不惹人注意的傳道方法。

      甚至在此之前,從1925年開始,意大利的弟兄們已生活在法西斯的獨裁政府統治之下。1929年,天主教會和法西斯政府正式簽訂協約。政府開始毫不留情地追捕真正的基督徒。有些人祕密在穀倉和貯藏草料的地方聚集以免被捕。當時耶和華見證人在意大利人數很少;可是,他們仍繼續努力傳播王國的信息,而且在1932年受到額外的幫助。當時有20位見證人從瑞士進入意大利,以閃電的速度分發了30萬份《王國——世界的希望》。

      在遠東,壓力也與日俱增。在日本,有些耶和華見證人被逮捕。在(現今大韓民國的)漢城和(在現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平壤,政府官員將他們的巨量聖經書刊毀去。

      在所受的壓力日增之際,耶和華見證人在1935年從聖經清楚獲悉啟示錄7:9-17所提及的「大群人」(《新譯》)是誰。這項了解使他們意識到,有一件他們以前沒有預見到的緊急工作尚待執行。(以賽亞書55:5)他們不再認為,一切不屬於「小群」天國繼承者階級的人要等到未來某個時候,才會使自己的生活符合上帝的條件。(路加福音12:32)反之,他們意識到時候已經來到,他們必須使這樣的人成為基督的門徒,以求有希望生還進入上帝的新世界裡。雖然他們覺得邪惡制度的末日必然已很臨近,他們卻不知道這件將大群人從萬國召集起來的工作究竟會延續多久。鑑於當時他們所受的逼迫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猛烈,他們不肯定這件工作到底會怎樣成就。可是,有一點是他們所深知的:既然「耶和華的手不是縮短了」,他必然會為他們打開出路,使他們能夠執行他的旨意。——以賽亞書59:1,《新譯》。

      1935年,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還相當少——在世界各地僅有5萬6153人。

      在那一年,他們在115個國家地區裡傳道;但在這些國家地區中,差不多有半數國家的見證人尚不及十個人。惟獨兩個國家擁有一萬或更多耶和華見證人(美國有2萬3808人;德國在此之前兩年報告有1萬9268人,據估計當時仍有一萬人左右)。其他七個國家(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波蘭和羅馬尼亞)報告當地分別有超過1000個傳道員,但卻不及6000人。另外有21個國家,他們的活動記錄表明,見證人數目從100至1000個不等。可是,在這一年,世界各地的這群熱心見證人卻用了816萬1424小時向人宣揚上帝的王國是人類的惟一希望。

      除了他們在1935年於其中努力傳道的國家地區之外,他們也將好消息傳到其他地方;因此至當時為止,王國信息總共傳到149個國家地區和海島上。

      [第424頁的精選語句]

      即使被囚在獄中,他們仍然有機會向人傳道

      [第425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願意和渴望繼續執行傳道工作!

      [第441頁的精選語句]

      風雨和教士的敵視均不足以阻止她們

      [第442頁的精選語句]

      在政府下令禁止「熱心聖經研究者」的活動之前,這些基督徒已在德國作了一個非常徹底的見證

      [第423頁的地圖或圖片]

      當世界在彼此爭戰之際,R.R.霍利斯特和范妮·麥肯齊卻忙於將一個和平的信息帶給中國、日本和韓國的人民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韓國

      日本

      中國

      太平洋

      [第428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在這幅地圖所列出的各國裡,有些外國僑民獲悉上帝祝福人類的奇妙旨意之後,覺得必須將這個信息帶回祖國的家鄉去

      美洲

      ↓ ↓

      奧地利

      保加利亞

      塞蒲路斯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麥

      芬蘭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意大利

      荷蘭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南斯拉夫

      [第43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有些傳福音者從德國前往許多國家地區作見證

      德國

      ↓ ↓

      南美

      北非

      亞洲

      [第435頁的地圖或圖片]

      熱心的先驅,例如弗蘭克·史密斯和他的兄弟格雷(上圖),在非洲東岸傳播好消息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烏干達

      肯尼亞

      坦桑尼亞

      南非

      [第439頁的地圖或圖片]

      1928年,西南非洲(現今的納米比亞)各地的居民均接獲這份郵寄的冊子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納米比亞

      [第440頁的地圖或圖片]

      熱心的先驅乘坐「散布亮光者號」將王國信息傳到東南亞各地

      [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馬來亞

      婆羅洲

      西里伯斯

      蘇門答臘

      爪哇

      帝汶島

      新幾內亞

      澳大利亞

      太平洋

      [第426頁的圖片]

      在許多國家中,「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這個演講吸引了大群聽眾

      [第427頁的圖片]

      埃德溫·斯科特親自在南非分發了5萬份題名為「對世界領袖們的挑戰」的決議

      [第429頁的圖片]

      威利·昂格勞比響應召人作傳福音者的呼籲,曾在歐洲、非洲和東方多個地方服務

      [第430頁的圖片]

      到1992年,埃里克·庫克和他的兄弟約翰(坐著)每人均從事傳道活動逾60年,他們曾在歐洲和非洲享有許多令人振奮的經驗

      [第431頁的圖片]

      埃德溫·斯金納在1926年前往印度,當時他的工作地區包括五個國家在內;他堅忍不拔地在當地傳道,共達64年之久

      [第433頁的圖片]

      艾爾弗雷德和弗里達·蒂瑟克帶備生活的必需品和書刊,投入見證工作,在舊南斯拉夫從事先驅服務

      [第434頁的圖片]

      「聖經布朗」在西非各地大力揭發謬誤的崇拜

      [第436頁的圖片]

      喬治·揚格在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將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廣為宣揚

      [第437頁的圖片]

      胡安·穆尼斯(左方)從1924年開始在南美洲傳道。諾爾弟兄在20多年後初次探訪阿根廷時,穆尼斯在場歡迎他

      [第438頁的圖片]

      尼古拉斯·阿伊羅斯將聖經裡為人帶來自由的真理傳到阿根廷的14個省份

      [第439頁的圖片]

      F.J.弗蘭斯克利用陸上和水上的各種交通工具,將聖經真理傳到遙遠的村落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