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一群特別屬他、熱心行善的子民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七部分

      一群特別屬他、熱心行善的子民

      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確信自己受上帝所指引?什麼足以標明他們是耶穌基督的真正跟從者?既然他們向人宣布上帝的王國已從天上施行統治,他們正保持警醒、熱切期待其他什麼大事發生?本書的最後部分(第31-33章)會回答這些問題。

  • 怎樣蒙上帝揀選和指引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31章

      怎樣蒙上帝揀選和指引

      「按理說來只有一種純真的宗教。這是與以下的事實一致的:真正的上帝『不是混亂的上帝而是和平的上帝』。(哥林多前書14:33,《新譯》)聖經說我們其實只有『一個信仰』。(以弗所書4:5,《現譯》)那末,誰構成今日真正敬拜上帝的人的團體呢?我們毫不猶豫地說,這些人便是耶和華見證人。」《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a一書這樣說。

      『你們怎能夠這麼肯定,認為自己擁有純真的宗教呢?』有些人也許會問,『你們並沒有任何超自然的憑據——例如各種神奇的恩賜。不但如此,在過去多年來,你們豈不是在見解和主張方面不得不作出調整嗎?既是這樣,你們又怎能這麼確信自己正受上帝所指引呢?』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耶和華在古代怎樣揀選和指引他的百姓。

      上帝在聖經時代所作的揀選

      公元前16世紀,耶和華把以色列人召集到西奈山,邀請他們成為他的選民。可是,耶和華首先通知他們,有若干具體的條件是他們必須符合的。他告訴以色列人說:「你們若留心聽我的聲音,……就可以在萬族之民中做屬我的[子民]。」(出埃及記19:5,《呂譯》)耶和華通過摩西將他的要求清楚列明出來,之後以色列人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耶和華於是與以色列人立約,將他的律法賜給他們。——出埃及記24:3-8,12。

      蒙上帝揀選是一項多麼令人懍然生畏的特權!可是,這項特權為以色列人民帶來了責任。他們必須謹守上帝的律法,否則整個國家便會被上帝所唾棄。為了幫助以色列人養成一種健康的畏懼,好順服他們的上帝,耶和華施行了一些超自然的壯觀景象——「在山上有雷轟、閃電」,並且「遍山大大地震動」。(出埃及記19:9,16-18;20:18,20)在隨後的1500多年間,以色列人處於一個獨特的地位——他們乃是上帝的選民。

      可是,在公元第一世紀,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以色列人由於拒絕接納上帝的兒子,結果被上帝所捨棄,從而失去了它的獨特地位。(馬太福音21:43;23:37,38;使徒行傳4:24-28)之後,耶和華產生了建於基督之上的早期基督徒會眾。在公元33年五旬節,耶和華將他的聖靈傾澆在耶路撒冷城中的耶穌門徒身上,將他們立為「被揀選的族類,……聖潔的國度,[作]屬上帝的子民」。(彼得前書2:9;使徒行傳2:1-4;以弗所書2:19,20)他們成為「上帝的選民」。——歌羅西書3:12。

      作這個蒙揀選的國度的成員是帶有條件的。耶和華在道德和靈性上定下嚴格的要求。(加拉太書5:19-24)人必須符合這些條件才有希望蒙上帝揀選。可是,一旦蒙上帝揀選,他們就必須繼續服從上帝的律法。只有「順從之人」才能繼續獲得他的聖靈。(使徒行傳5:32)不順從上帝的人則有被會眾開除和失去承受上帝王國的希望之虞。——哥林多前書5:11-13;6:9,10。

      但其他人怎能確定上帝已揀選了早期的基督徒會眾去代替以色列作『上帝的會眾』呢?(使徒行傳20:28)上帝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耶穌死亡之後,上帝賜下各種神奇的恩賜給早期基督徒會眾的成員,藉此表明他們現已成為上帝的選民了。——希伯來書2:3,4。

      在聖經時代,總是有超自然的標記或奇跡出現,把那些蒙上帝揀選和指引的人標明出來嗎?不然。在聖經歷史上,奇跡並不是經常發生的事。生活在聖經時代的人,絕大部分都未見過奇跡。聖經所記錄的奇跡大部分發生於摩西和約書亞(公元前16和15世紀)、以利亞和以利沙(公元前10和9世紀),以及耶穌和使徒(公元第一世紀)的日子。其他為了特定目的蒙上帝揀選的忠心人士,例如亞伯拉罕和大衛,雖然曾目擊或體驗上帝所施展的大能,卻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本身曾施行奇跡。(創世記18:14;19:27-29;21:1-3;可參閱撒母耳記下6:21;尼希米記9:7。)至於在第一世紀出現的神奇恩賜,聖經預言這些事會「終必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13:8)十二使徒中的最後一位和那些曾通過使徒接獲神奇恩賜的人去世之後,這些恩賜便隨之消逝了。——可參閱使徒行傳8:14-20。

      今日上帝所作的揀選又如何?

      第一世紀之後,聖經所預告的叛道勢力得以肆無忌憚地大事擴張。(使徒行傳20:29,30;帖撒羅尼迦後書2:7-12)在接著的多個世紀,純真基督教的光輝十分黯淡。(可參閱馬太福音5:14-16。)可是,耶穌在一個比喻裡表示,『在世界的末期,』「麥子」(意即真正的基督徒)和「稗子」(意即冒牌的基督徒)會清楚分別出來。像在第一世紀一樣,有如麥子的「選民」會被招聚在一群純真的基督徒會眾裡。(馬太福音13:24-30,36-43;24:31)耶穌將這群會眾的受膏成員描述為一個「忠信審慎的奴隸」,並且表示他們會在世界末期中努力向人分發靈糧。(馬太福音24:3,45-47,《新世》)此外,會有一「大群人」從地上萬國出來,與這個忠信的奴隸一起事奉上帝。——啟示錄7:9,10,《新譯》;可參閱彌迦書4:1-4。

      我們可以怎樣辨明生活在世界末期的真正敬拜者呢?他們的見解會總是對的嗎?他們的判斷從不會犯錯嗎?甚至耶穌的使徒也不時需要接受糾正。(路加福音22:24-27;加拉太書2:11-14)像使徒一樣,生活在我們日子的基督真正跟從者必須謙卑自抑,樂意接受管教和作出所需的調整,以求在思想上與上帝更協調一致。——彼得前書5:5,6。

      世界在1914年進入末期,當時哪群人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基督徒會眾呢?基督教國有許多教會都自稱代表基督。但問題是:他們當中有任何一個符合聖經的條件嗎?

      真正的基督徒會眾必須是個奉聖經為至高權威的組織;它不會僅是引用零星的經節,也不會只因為某些經文與它的現代神學理論有所抵觸,便悍然拒絕接受。(約翰福音17:17;提摩太後書3:16,17)這個組織的成員——不是有些成員而是所有成員——都必須效法基督與世俗保持分離。既然如此,他們又怎可能像基督教國的各教派屢次所為一般,積極參與政治呢?(約翰福音15:19;17:16)真正的基督徒組織會為耶和華的聖名作見證,並且聽從耶穌的命令,致力於宣揚上帝王國好消息的工作。像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會眾一樣,這個組織的所有成員,而非其中的少數分子,都盡心竭力作傳福音者。(以賽亞書43:10-12;馬太福音24:14;28:19,20;歌羅西書3:23)真正的崇拜者也會以在彼此之間懷有不自私的愛心為人所知;這種愛心能夠克服種族和國籍的藩籬,將他們團結起來,組成一個普世的弟兄團體。表現愛心不應僅限於偶爾的事例,而是應當足以將整個團體標明出來。——約翰福音13:34,35。

      毫無疑問,末期在1914年開始時,世上沒有一個隸屬於基督教國的教派能夠符合聖經為惟一的真正基督徒會眾所定的標準。那麼,當時以聖經研究者之名為人所知的耶和華見證人又如何?

      尋求真理帶來成果

      C.T.羅素還是年輕人的時候,他已認定基督教國大大歪曲了聖經的真理。他也相信,明白上帝話語的時候已經來到了,那些誠懇地研究聖經,並將其在生活上實踐出來的人必然會獲得啟迪。

      在羅素死後不久出版的一篇傳記解釋說:「他並不是一個新興宗教的創辦人,也從來沒有作過這樣的聲稱。羅素把耶穌和使徒倡導的偉大真理復興過來,並且按二十世紀的事態發展加以闡明。他並沒有聲稱獲得來自上帝的特殊啟迪,但卻主張上帝使人明白聖經的時候已來到了;由於他完全獻出自己為上帝服務,所以上帝允准他明白聖經。由於他努力培養聖靈的果子和恩賜,主的應許便應驗在他身上:『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後書1:5-8。」——《守望台》(英文),1916年12月1日刊,356頁。

      為了明白真理,C.T.羅素和他的同工作出很大的努力,但這樣的努力帶來了豐盛的成果。身為愛好真理的人,他們深信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話語。(提摩太後書3:16,17)他們拒絕接受達爾文的進化主張,也不接受聖經批評家那種破壞信心的觀點。由於承認聖經是至高的權威,他們也拒絕接受三位一體、靈魂不死和地獄永火的道理,因為這些主張都是源於異教而與聖經大相逕庭的。他們所接納的「偉大真理」包括:耶和華是萬物的創造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付出了生命作別人的贖價;耶穌復臨時會以靈體的身分隱形臨在。(馬太福音20:28;約翰福音3:16;14:19;啟示錄4:11)他們也清楚了解,人本身便是一個會死的魂。——創世記2:7;以西結書18:20;《新世》。

      這些真理並非全都是由羅素和他的同工發掘出來的;其中許多在較早時候已為一些自稱是基督徒的誠懇人士所了解,有些這樣的人甚至在遭遇反對時依然緊守自己的信仰。然而,這些人符合聖經為純真崇拜所定的一切條件嗎?例如,他們有像耶穌和他的真正跟從者一樣,真正與世俗保持分離嗎?

      除了對聖經的看法之外,與羅素共事的早期聖經研究者還在其他什麼方面與別不同呢?無疑在熱心將自己的信仰與別人分享,特別是大力宣揚上帝的聖名和王國方面。他們雖然人數不多,卻迅速將好消息傳到幾十個國家地區。作為基督的跟從者,他們是否也真的不屬世界?在若干方面,他們的確是這樣。但是對於不屬世界一事所牽涉到的責任,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他們的體會已大為加深。時至今日,這已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雖然其他宗教組織都對國際聯盟和後來的聯合國大表歡迎,耶和華見證人卻宣告上帝的王國——而非任何人為組織——才是人類的惟一希望。

      可是,多年以來,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豈不是作過若干調整嗎?如果他們真的蒙上帝揀選和指引,他們的教訓若是受聖經權威所支持的,為什麼需要作出調整呢?

      耶和華怎樣指引他的子民

      現今組成惟一純真基督徒組織的人並沒有受到天使的啟示或上帝的感示。可是,他們擁有上帝所感示的聖經,其中含有上帝所顯示的思想和旨意。以整個組織和個別分子而言,他們都必須承認聖經是來自上帝的真理,並且仔細研讀,好讓真理在他們身上發揮作用。(帖撒羅尼迦前書2:13)可是,他們是怎樣對上帝的話語獲致正確了解的呢?

      聖經說:「解夢不是出於上帝嗎?」(創世記40:8)他們研究聖經時若發現一段經文難於明白,便會詳細查考與這個題目有關的其他經文。這樣,他們讓聖經解釋自己,並藉此設法明白上帝的話語所含的真理「規模」。(提摩太後書1:13)耶和華用聖靈去帶領及指引他們明白聖經。可是,若要得到聖靈的指引,他們必須努力培養聖靈的果子,避免抗拒聖靈或使之擔憂,並且對聖靈的激勵作出積極的響應。(加拉太書5:22,23,25;以弗所書4:30)此外,藉著切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他們不斷強化自己的信心,並且愈來愈清楚明白,他們雖然不屬世界,卻必須在世界裡竭力遵行上帝的旨意。——路加福音17:5;腓立比書1:9,10。

      耶和華一向都引導他的子民對他的旨意了解得更清楚。(詩篇43:3)以下的比喻可以說明耶和華上帝怎樣指引他的子民:一個人若曾長期處於一個漆黑的房間裡,最好的做法豈不是讓他逐漸接觸亮光嗎?耶和華以同樣的方式讓他的百姓接觸真理的光;他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啟發他們。(可參閱約翰福音16:12,13。)情形正如箴言所說一般:「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言4:18。

      耶和華在聖經時代對待他所揀選的僕人的方式證明,他們對他的旨意和目的的了解時常是逐漸獲致的。例如,亞伯拉罕並不完全了解耶和華那與「後裔」有關的旨意會怎樣成就。(創世記12:1-3,7;15:2-4;也可參閱希伯來書11:8。)但以理不曉得自己記錄下來的預言最後會怎樣應驗。(但以理書12:8,9)耶穌在地上時承認,他並不知道目前的事物制度會在什麼日子和時辰遭遇末日。(馬太福音24:36)使徒們起初並不了解耶穌的王國是屬天的;他們不明白這國不會在第一世紀建立起來,也不知道甚至外邦人也可以承受這個王國。——路加福音19:11;使徒行傳1:6,7;10:9-16,34,35;提摩太後書4:18;啟示錄5:9,10。

      在現代,耶和華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引他子民所構成的組織,逐步將聖經的真理向他們透露。這種情形不應令我們感到意外。在整個過程中,真理本身並沒有改變。真理依然是真理。耶和華那載於聖經裡的旨意和目的也完全沒有改變。(以賽亞書46:10)可是,上帝的子民對這些真理的了解卻「按時」,意即在耶和華指定的時間,逐步變得更清楚。(馬太福音24:45;可參閱但以理書12:4,9。)然而,有時由於人所犯的錯誤或過分熱心的緣故,他們需要在後來對某些觀點作出調整。

      舉例說,在耶和華見證人現代歷史的不同時候,由於他們熱切渴望見到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獲得洗雪,他們對撒但的邪惡事物制度會在何時結束懷有過早的期待。(以西結書38:21-23)可是耶和華並沒有預先將他所指定的精確時間透露出來。(使徒行傳1:7)由於這緣故,耶和華的百姓不得不在這件事上調整他們的觀點。

      這些觀點上的調整絕非意味到上帝的旨意改變了,也並不暗示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日仍然遙遙無期。剛相反,聖經裡論及『事物制度末期』的預言確已應驗,由此顯示末日已迫在眉睫了。(馬太福音24:3,《新世》)那麼,耶和華見證人既曾對這件事懷有過早的期待,這是否就意味到他們沒有蒙上帝指引呢?事實上,耶穌的門徒也曾問他王國是否會在他們的日子建立起來,但這件事並不意味到上帝沒有揀選和指引他們。耶和華見證人的情形也一樣!——使徒行傳1:6;也可參閱使徒行傳2:47;6:7。

      耶和華見證人何以這麼肯定自己所信奉的是純真的宗教呢?因為他們相信和接納聖經說會把真正敬拜者顯明出來的標誌。正如本書在較前幾章指出,見證人的現代歷史表明,他們的整個組織,而非僅是其中某些個別分子,都符合以下的條件:忠貞地宣揚聖經是上帝神聖的真理話語(約翰福音17:17);徹底與世俗事務保持分離(雅各書1:27;4:4);努力為耶和華的聖名作見證,並且宣揚上帝的王國是人類的惟一希望(馬太福音6:9;24:14;約翰福音17:26);彼此切實相愛。——約翰福音13:34,35。

      為什麼愛心是把真實上帝的敬拜者顯明出來的傑出標誌呢?將真正基督徒標明出來的究竟是怎樣的愛心?

      [腳注]

      a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 「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32章

      「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公元33年尼散月14日,耶穌在地上作人的最後一個晚上,他深知自己死期已近,但卻沒有只是想到自己。反之,他把握機會盡力鼓勵他的門徒。

      耶穌知道在他離世以後,門徒會面對許多艱辛。門徒會因耶穌的名「被萬民恨惡」。(馬太福音24:9)撒但會試圖分化和腐化他們。(路加福音22:31)由於叛道勢力的興起,冒牌的基督徒會應運而生。(馬太福音13:24-30,36-43)此外,「因為不法的事增加,許多人的愛心就冷淡了。」(馬太福音24:12,《新譯》)耶穌的真正門徒雖面對這一切困難,但什麼可以使他們保持團結呢?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對耶和華的摯愛。這種愛彷彿繫索一般將他們團結起來。(馬太福音22:37,38)但是,他們也必須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彼此相愛,藉此將他們與世人分別出來。(歌羅西書3:14;約翰一書4:20)耶穌說怎樣的愛心會將他的真正門徒標明出來呢?

      耶穌在臨死的晚上向門徒頒布了以下的命令:「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當晚,耶穌向門徒談及愛心逾20次之多。同時,他三次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5:12,17)顯然,耶穌所想到的並非僅是當時與他一起的11個忠心使徒,而是最後接受純真基督教的其他所有人。(可參閱約翰福音17:20,21。)彼此相愛這條命令是所有真正基督徒都必須遵守的,「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20。

      然而,耶穌的意思是不是說,世上任何人只要對同胞表現仁慈和愛心,就足以證明自己是耶穌的真正門徒呢?

      『要彼此相愛』

      耶穌在同一天的晚上也屢次談及團結。他吩咐門徒「要常在我裡面」。(約翰福音15:4)他禱告求上帝使他的跟從者「合而為一」,然後補充說,「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約翰福音17:21)在這方面,耶穌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35)因此他們不能僅是對幾位密友或自己會眾裡的弟兄表現愛心而已。後來使徒彼得補充耶穌的命令說:「務要……親愛教中的弟兄[團體]。」(彼得前書2:17;可參閱彼得前書5:9。)因此,他們必須成為一個緊密團結的普世弟兄團體。在普世的信徒大家庭中,由於他們彼此以弟兄姊妹相待,他們有義務要對所有信徒同工表現這種獨特的愛心。

      這種獨特的愛心會以什麼方式顯明出來呢?他們彼此之間的愛心有些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以致別人能夠清楚看出這便是純真基督教的明證?

      「我怎樣愛你們」

      在耶穌降世以前1500多年,上帝的律法已吩咐以色列人「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18)可是,對鄰人的愛卻有別於將基督門徒標明出來的那種愛。耶穌所想到的乃是一種比愛人如己廣闊高深得多的愛心。

      正如耶穌說,彼此相愛是「一條新命令」。新的意思不在於它比摩西律法較為新近,而是在於基督徒會以一種更深入的方式將愛心表達出來。耶穌解釋說,「我怎樣愛你們,」門徒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他對門徒的愛心是堅定不移的,是一種自我犧牲的愛心。藉著為門徒做了許多對他們大有裨益的事,耶穌將這種愛顯明出來。他在靈性上餵養他們,在有必要時也照顧他們身體上的需要。(馬太福音15:32-38;馬可福音6:30-34)耶穌最後為門徒捨命,從而徹底證明了他的愛心。——約翰福音15:13。

      這便是「新命令」要求人表現的愛心;耶穌的真正門徒在彼此之間必須具有這種傑出的愛心。(約翰一書3:16)今日,哪一群人正提出清晰的證據,表明他們切實遵從這條「新命令」呢?本書在較早時候提出的資料明確地指向一個普世的基督徒組織。

      他們並非以奇裝異服或不尋常的風俗習慣為人所知;相反,外人可以看出他們彼此之間有一種強烈、溫暖的友愛存在。他們憑著愛心克服種族的藩籬和國家的界限,這乃是廣為人知的事實。即使他們所在的國家投入戰爭,人人都知道他們堅決拒絕殺害他們的同胞。令許多人深受感動的是,每逢同工遭遇艱難,例如受天災打擊,或者弟兄團體中有人由於對上帝保持忠貞而受迫害,基督徒便會竭力加以援手。為了幫助弟兄姊妹,他們不惜忍受艱辛或面對危險,因為基督也曾為這些人捨命。不錯,他們甘願為弟兄捨命。在這個愈來愈自私的世界裡,他們所表現的愛心是絕無僅有的。這群人便是耶和華見證人。a

      基督徒愛心的一項感人表現見於颶風安德魯在美國大舉肆虐之後所發生的事。1992年8月24日星期一清晨,這場颶風吹襲佛羅里達州的海岸。颶風使大約25萬人無家可歸,受害者包括數以千計的耶和華見證人在內。耶和華見證人的治理機構立即採取行動,設立一個救濟委員會,並且撥出所需的賑款。災區裡的基督徒監督迅速與個別的見證人取得聯絡,探知他們的需要而提供協助。星期一的早上,亦即颶風侵襲的同一天,住在幾百公里外南卡羅來納州的見證人已用卡車把發電機、鏈鋸和食水運到災區。星期二,除了有更多捐贈的救濟品運到之外,數以百計來自其他地區的志願人員也紛紛抵達,以協助當地的弟兄修葺王國聚會所和私人住宅。論到這項救援行動,一位住在王國聚會所附近的非見證人女子評論說:「這必然就是聖經所談及的基督徒愛心了。」

      在作了一兩次仁慈的善舉之後,這樣的愛心是否就消退了呢?這種愛心是否僅對一些與自己同種族或同國籍的人表現出來呢?絕不然!由於扎伊爾國內政治和經濟情勢的不穩,1992年該國有超過1200名見證人失去他們的家園和所有財產。扎伊爾的其他見證人迅速加以援手。雖然他們本身的情況相當艱難,但是他們仍甘願將自己所有與來自蘇丹的難民分享。不久之後,救濟品從南非和法國紛紛抵達,包括玉米粉、鹹魚、藥品等——這些都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按照情形所需,他們屢次獲得合時的幫助。當這項賑濟工作進行之際,其他許多國家地區的人也獲得類似的幫助。

      可是,耶和華見證人雖然具有這種愛心,卻沒有因此沾沾自喜、孤芳自賞。他們深知,身為基督的跟從者,他們必須繼續保持警醒才行。

      [腳注]

      a 可參閱第19章,「在愛中一起生長」。

      [第710頁的精選語句]

      耶穌說怎樣的愛心會將他的真正門徒標明出來?

      [第711頁的精選語句]

      他們必須成為一個緊密團結的普世弟兄團體

      [第712頁的附欄]

      「見證人關心同工——也關心別人」

      在上述標題之下,美國的《邁阿密先驅報》報導1992年8月颶風安德魯蹂躪佛羅里達州南部之後,該區的耶和華見證人隨即展開的救災工作。文章說:「這個星期,霍姆斯特德沒有人會給耶和華見證人吃閉門羹——即使他們的住宅還有門可以關上。來自全國各地大約3000個見證人志願人員齊集災區,首先幫助他們的同工,然後也協助其他人。……大約有150噸糧食和供應品從布勞沃德縣西部的見證人大會堂指揮站運往霍姆斯特德縣的兩個聚會所。每日早上,多隊人員從聚會所出發,到各處修葺見證人弟兄損毀了的房舍。……一個設於災區的臨時廚房為1500人提供一日三餐的膳食。食物並非僅限於熱狗和油炸圈餅而已。志願人員能夠享用的美食包括私人烘製的麵包、意大利寬麵條、沙拉、煨肉、煎餅和法國煎麵包——全部都以捐贈的材料製成。」——1992年8月31日刊,第15頁甲。

  • 繼續保持警醒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第33章

      繼續保持警醒

      「既然耶穌清楚表明沒有人能夠知道父會在什麼『日子』或『時辰』下令吩咐他的兒子『來到』打擊撒但邪惡的事物制度,有些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我們懷著末日的期望而生活是如此緊急的事呢?』這件事之所以緊急是因為耶穌接著補充說:『你們要小心,要警醒,……你們要警醒。』(馬可福音13:32-35,《新譯》)」——《守望台》,1985年6月1日刊。

      在過去幾十年間,耶和華見證人一直繼續警醒守望。守望什麼?他們守望等候耶穌帶著王國的權柄來臨,一方面對撒但的邪惡事物制度執行判決,同時使普世各地的人從他的王國統治充分得益!(馬太福音6:9,10;24:30;路加福音21:28;帖撒羅尼迦後書1:7-10)這些留意守望的人知道,自1914年以來,耶穌臨在的「標記」已昭然可見。他們也知道,在同一年,現存的事物制度已進入了末期。——馬太福音24:3-25:46,《新世》。

      至今耶穌尚未以行刑官和拯救者的身分來臨。既然如此,耶和華見證人對於他們目前的處境懷有什麼看法呢?

      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

      作為一群環球的會眾,他們「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歌羅西書2:2)這並不是說他們認為自己已明白耶和華一切旨意的細節。反之,他們繼續以開明的態度查考聖經,並且繼續學習。但他們所獲知的事並沒有改變他們對上帝話語的基本真理所懷的見解。他們對這些基本真理有「充足的信心」;他們獲悉和接納這些真理已有幾十年之久。然而,他們所獲知的事卻不斷加深他們的了解,使他們更清楚看出某些經文怎樣與聖經全面的真理模式吻合,以及他們能夠怎樣將上帝話語的勸告更充分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耶和華見證人對上帝的應許也懷有「充足的信心」。他們絕對相信,上帝的應許是永不會落空的;這些應許,甚至連最微小的細節,也會在上帝指定的時候獲得應驗。他們目睹和體驗到聖經預言的應驗;這使他們毫無疑問地堅信,現今的世界正處於「末時」,上帝所應許的公義新世界很快便會實現了。——但以理書12:4,9;啟示錄21:1-5。

      既然如此,他們應當怎樣行呢?「要謹慎,警醒祈禱,」耶穌吩咐說,「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所以,你們要警醒;……恐怕[主人]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警醒!」(馬可福音13:33,35-37)耶和華見證人深知他們必須保持警醒。

      有時,耶和華見證人對聖經某些預言的應驗懷有過度熱切的期望,但這並不足以抹煞一件事實;那便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證據已充分表明我們正生活在事物制度的末期。畢竟,熱切渴望——甚至過度熱切渴望——見到上帝的旨意成就,無疑比在靈性上沉睡而對上帝旨意的實現懵然不覺好得多!——可參閱路加福音19:11;使徒行傳1:6;帖撒羅尼迦前書5:1,2,6。

      保持警醒牽涉到什麼事呢?

      怎樣保持警醒?

      警醒守望的基督徒並不會僅是袖手旁觀,漠然等待。相反,他們必須在靈性上保持健壯!這樣,當耶穌以行刑官的身分來臨時,他同時會為他們帶來拯救。(路加福音21:28)耶穌警告說:「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你們要時時警醒。」(路加福音21:34-36)因此,警醒守望的基督徒必須首先『謹慎自己』,留意在每天的生活上都符合基督徒的標準。他們必須繼續對基督徒的責任保持醒覺,避免一切與基督的教訓不符的世俗行為,因為這個世界是「臥在那惡者手下」的。(約翰一書5:19;羅馬書13:11-14)基督來到時,他們必須準備妥當。

      誰真正在靈性上保持高度警覺呢?他們便是耶和華見證人。本書前部分的歷史記錄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顯然,耶和華見證人認真負起基督徒的責任。例如,他們清楚知道基督徒應當不屬世界,並且要在彼此之間表現自我犧牲的愛心;因此,在戰爭期間他們不惜為此遭受監禁,甚至以身殉道。(約翰福音13:34,35;17:14,16)他們在王國聚會所、大會和甚至世俗工作上所表現的「好行為」給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彼得前書2:12)在這個『喪盡廉恥』的世界裡,他們以忠實正直、道德清白廣為人知。——以弗所書4:19-24;5:3-5。

      除了『謹慎自己』之外,保持警醒也牽涉到其他事情。作守望的人必須將自己所目睹的事告訴別人。在現今這個末世時期,警醒守望的基督徒清楚看出基督臨在的標記。因此,他們有責任要向別人宣揚「王國的好消息」,並且警告人不久基督便會來到,對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執行判決。(馬太福音24:14,30,44,《新世》)他們這樣行可以幫助別人踏上「得救」的途徑。——路加福音21:28,《現譯》。

      在發出警告方面,誰證明自己警醒戒備呢?在普世各地,耶和華見證人都以熱心宣揚上帝的聖名和王國為人所知。他們絕沒有將傳道工作只推在一個經過挑選的教士階級身上。相反,他們意識到傳道乃是所有信徒的責任。他們將這件事視為他們的崇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羅馬書10:9,10;哥林多前書9:16)這導致什麼結果呢?

      如今,耶和華見證人已成為一群日益壯大的會眾,擁有數百萬活躍分子,散布在普世各處逾220個國家地區中。(以賽亞書60:22;可參閱使徒行傳2:47;6:7;16:5。)有些在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政府曾禁止見證人活動,甚至大肆搜捕他們,將他們投入獄中。然而,耶和華見證人卻繼續鍥而不舍地宣揚上帝的王國!他們懷有與使徒們一樣的決心。當時仇敵命令使徒不可再向人傳道,但他們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們看見的聽見的,不能不說!」「服從上帝過於服從人,是應當的。」——使徒行傳4:18-20;5:27-29;《新譯》。

      『繼續等候』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的處境正好與第一世紀猶太地區的基督徒相似。耶穌曾向門徒提出一個標記;他們一見到標記出現,就知道他們必須從速離開耶路撒冷,這樣才不致與這個城市一同遭受毀滅。耶穌說:「當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軍隊圍困的時候,……應該逃到山上。」(路加福音21:20-23,《新譯》)三十多年後,羅馬大軍在公元66年圍攻耶路撒冷。但後來,軍隊看來毫無理由地突然撤退,於是住在猶太的基督徒便立即聽從耶穌的吩咐——不是僅逃出耶路撒冷,而是離開猶太全地——去到比利亞一個稱為彼拉的城鎮。

      他們在彼拉安然等候。公元67年來到,又過去了。公元68年完了,公元69年接踵而至。可是,耶路撒冷依舊安然無恙。他們應該回去嗎?畢竟,耶穌並沒有說要等候多久。但倘若有任何基督徒貿然返回耶路撒冷,那就太可悲了,因為羅馬大軍在公元70年捲土重來,彷彿勢不可擋的洪水。這次羅馬軍隊不再撤退了。相反,他們將城夷為平地,並且屠殺了逾一百萬人。留在彼拉的基督徒必然十分慶幸自己繼續耐心等候耶和華執行判決的日子來到!

      在今日保持警醒的人,情形正好與此相同。他們清楚知道,我們愈深入末期的階段,要繼續等候耶穌來臨便愈困難。但他們並沒有對耶穌以下的話失去信心:「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馬太福音24:34)「這些事」乃是指耶穌提出的綜合「標記」的各項特色而言。自1914年以來,標記已昭然可見;這個標記會在「大災難」臨到時達到高潮。(馬太福音24:21)在1914年活著的那個「世代」現今正迅速過去。末日不可能很遠了。

      與此同時,耶和華見證人矢志不移,要繼續保持警醒;他們全心相信,上帝必定會在他所定的時候實現他的一切應許!他們把耶和華對哈巴谷先知所說的一段話緊記在心。在公元前第七世紀的後半期,當時耶和華雖然看來寬容猶大國的邪惡,他卻對哈巴谷先知說:「將這[有關暴虐的情況將如何終止的]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看來]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哈巴谷書1:2,3;2:2,3)照樣,耶和華見證人堅信耶和華必定會秉公行義,守正不阿。這種信心幫助他們保持平衡,耐心等候耶和華的『指定日期』來到。

      在1913年受浸的F.W.法蘭茲是守望台社的已故社長。他所說的一段話充分表達出耶和華見證人的感覺。他在1991年說了以下的話:

      「我們的希望是穩確的,它必然會對小群14萬4000位成員的每一個均完全實現,甚至達到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程度。餘民當中有些在1914年在世,當時我們期望所有人都升到天上去;我們絕沒有失去我們對這個希望的體會。相反,我們對這個希望的信心像以前一樣堅強。我們等候越久,對希望的體會便越深。這個希望是值得我們等待的,即使我們需要等待一百萬年也在所不惜。我比以前更珍惜自己的希望,我永不願失去我對這個希望的體會。小群所懷的希望也提出保證,大群另外的羊的憧憬是沒有可能落空的;相反,它會完全實現,達到遠超乎我們想像的程度。由於這緣故,我們緊守自己的希望直至這個時刻,並且會緊守同一的希望,直至上帝實際證明他已實現了他那『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為止。」——彼得後書1:4;民數記23:19;羅馬書5:5。

      很快,基督臨在執掌王權這件事便會向全人類清楚顯示出來。之後,警醒守望的人都會「得著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0:36)事實上,他們的希望會獲得輝煌的實現,甚至『遠超過他們的想像』。在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的末期中,他們一直保持警醒,熱心宣揚上帝的王國;他們感覺多麼欣幸自己能享有這樣的特權,並為此而深深感謝上帝!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