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經的第66本書——啟示錄「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
執筆者:使徒約翰
-
-
聖經的第66本書——啟示錄「聖經全部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
-
-
1.(甲)關於啟示錄所含的各種象徵,上帝的僕人同意些什麼事?(乙)何以啟示錄在聖經裡排行最後是正確的?
啟示錄所含的各種象徵用意是在於使人驚駭嗎?當然不是!雖然預言的應驗可能使惡人驚懼,可是上帝的忠僕卻同意書中受感示的開場白和天使在末了所說的話:「把這預言上的話朗讀出來的人,以及那些聽見……的人,都是快樂的。」「誰遵守這書卷上預言的話,就快樂了。」(啟1:3;22:7)a啟示錄寫成於約翰其他四本受感示的書之前,但它卻在聖經的66本書中排行最後。這是正確的,因為啟示錄將讀者帶到遙遠的未來,不單揭露上帝為全人類所定的全面旨意,而且將聖經的主題——藉著應許的種子基督所統治的王國使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獲得洗雪——帶到輝煌的高潮。
2.約翰藉什麼方法獲得啟示錄的資料?這本書的名字何以十分適當?
2 開宗明義的第一節經文指出,這乃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上帝賜給他的。……他差遣天使,通過天使用標記顯示給他的奴隸約翰」。故此約翰僅是執筆者,而非資料的來源。他不是啟示者,這本書也不是他的啟示。(1:1)既然此書向上帝的奴隸揭露他為未來所定的奇妙旨意,它以希臘文的阿波卡利普西斯(A·po·kaʹly·psis)為名是再適當不過的事,因為這個字的意思是「顯露」或「揭開」。
3.啟示錄表明名為約翰的執筆者是誰?古代的歷史家怎樣支持這件事?
3 在啟示錄的第一章自稱為執筆者的約翰是誰呢?書裡告訴我們,他是耶穌基督的奴隸,也是同遭患難的弟兄,而且他被放逐到拔摩島上。顯然他是他的書的最初讀者所熟識的,因此他無需作任何進一步的自我介紹。他必然是使徒約翰。古代大多數歷史家都支持這個說法。第二世紀初期的作家帕皮亞斯聲稱此書來自使徒。第二世紀的殉道者查斯丁亦在「與猶太人特里福談話錄」(LXXXI)一書中指出:「我們當中有一個名叫約翰的人是基督的使徒之一,他曾憑著賜給他的啟示說預言。」b生活在公元第二世紀後期和第三世紀初期的伊里奈烏斯、亞歷山大的克雷芒和德爾圖良都肯確地說使徒約翰是這本書的執筆者。第三世紀著名的聖經學者奧利金說:「曾靠在耶穌懷裡的約翰留下了一本福音書給我們,……他也寫了啟示錄。」c
4.(甲)啟示錄在風格上跟約翰的其他寫作有頗大差異,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這件事?(乙)有什麼證據表明啟示錄是受感示的聖經的一部分?
4 約翰的其他寫作極力強調愛,但這並不意味到他不可能寫出十分有力而富於動感的啟示錄。他和他的兄弟雅各曾十分惱怒一個村莊裡的撒馬利亞人,以至他們想叫火從天降下將這些人消滅。這正好解釋他們何以有「半尼其」(意即「雷子」)的別名。(可3:17;路9:54)我們若記住啟示錄的主題殊不相同,對約翰所寫的各書在風格上的差異就不難接受了。約翰在異象裡所目睹的事是他以前從沒有見過的。這本書與聖經的其他預言完全一致,由此無可置疑地證明它是上帝所感示的話語的一部分。
5.約翰在何時及在什麼環境之下寫成啟示錄?
5 按照最早期的證據,約翰寫啟示錄的時間大約在公元96年,亦即耶路撒冷毀滅之後26年。這正是羅馬皇帝圖密善統治的末期。伊里奈烏斯的話足以證明這點,他在「反駁異端」(V, xxx)一書中談及啟示錄說:「他在不多久之前,差不多在我們的時代,在圖密善統治的末期,見到這些異象。」d優西比烏斯和哲羅姆都一致同意此說。圖密善是帶領羅馬軍隊摧毀耶路撒冷的提多的兄弟,他於提多死後登位,亦即約翰執筆寫啟示錄之前十五年。他要求人民奉他為神,並且採用了Dominus et Deus noster(意即「我們的主和上帝」)這個頭銜。e帝王崇拜並沒有引起崇拜假神的人的反對,然而早期的基督徒卻不願苟同;他們拒絕在信仰上作出妥協。因此,在圖密善統治(公元81-96年)的末期,基督徒遭受猛烈的迫害。學者們認為約翰是被圖密善放逐到拔摩島上的。圖密善在公元96年遭人行刺身亡,較寬大的內爾瓦皇帝繼位,看來約翰在這時獲得釋放。在拔摩島被囚期間,約翰接獲異象而將其寫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