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照鮮明的大陸上傳道
袋鼠、樹袋熊、毛鼻袋熊、鴨咀獸、艾爾斯山以及大堡礁——人想起澳大利亞的時候,很自然會聯想到這些名字。不過,也許會教你出奇的是,原來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都未遊覽過艾爾斯山、大堡礁,又或者從未在動物園以外的地方見過樹袋熊、毛鼻袋熊、鴨咀獸,因為在澳大利亞1730萬人口當中,百分之85都是居住在五個沿海的大城市裡的。
離開沿岸地區,深入內陸200公里左右,便開始踏入澳大利亞著名的內地。這裡地形從青蔥茂密的雨林和肥沃富饒的農地一改而成為炎熱乾旱的遼闊郊野,只有灌木野草叢生。可是,當地倒還是有好些生物的。飼養牛羊的大牧場佔地達幾百平方哩。再入的內陸地區是赤熱的沙漠,除非人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好消息興旺蓬勃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正傳遍這個位於南半球大陸的澳大利亞。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對耶和華公義新世界的應許作出響應。在上一個服務年度,王國傳道員的數目達到高峰,有5萬7000多人,差不多是十年前的兩倍。像大多數澳大利亞人一樣,大部分傳道員都集中於沿海的城市。不過,好消息在內陸地區也一樣興旺。
為了一睹在這個對照鮮明的大陸上從事傳道工作的情形,就讓我們會合澳大利亞五位區務監督的其中一位和他的妻子,一起探訪一些位於內地僻遠地區的會眾。他們的行程包括西澳大利亞、半個昆士蘭以及北部地區,面積超過470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半個歐洲,前蘇聯地區則不包括在內。
我們在西澳大利亞的首府珀斯出發。珀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代化城市,人口有120萬。耶和華見證人在這兒設立了49群會眾。除了英語會眾之外,還有希臘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會眾,以及說其他語言的小組。珀斯也有一個全由當地原住的弟兄姊妹構成的會眾,他們的傳道工作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土生的居民身上;現今有不少謙卑自抑的原住民對王國的信息作出了響應。可是,城市以外的地區又怎麼樣?
我們由珀斯北上,走了1800公里,來到黑德蘭港。當地舉行了一個環務大會,出席人數有289人。大多數參加者都走了200至700公里,前來出席大會。他們都來自孤立的地區,最鄰近的會眾也有250公里之遙,而沿途路面大多崎嶇不平,滿布尖石,車胎很多時都會被戳穿。最近,當地三群會眾採用速建方法,興建了自己的王國聚會所。
在孤立地區速建聚會所
在這些地區興建一所王國聚會所,跟在城市和較大市鎮興建聚會所是有多大的分別啊!大多數建築材料都要從南面1600公里遠的珀斯運來。在一個特定的週末,數以百計的弟兄姊妹不遠千里而來,在攝氏40至45度的高溫下,動手興建王國聚會所。這麼多人在一時間湧到孤立的小鎮,這件事本身就是個難得的見證。就以湯普賴斯這個開採鐵礦的小鎮為例。見證人在當地興建一所王國聚會所的時候,當地報章頭版報導:「熱烈歡迎耶和華見證人的志願工作人員和輔助人員,歡迎他們參與湯普賴斯王國聚會所的三日『速建』工程。」
看來幾乎鎮上所有居民都樂於合作。一名貨車車主自告奮勇為弟兄運送50噸物料,一般來說,費用要1萬1000澳元,這名慷慨的車主卻只收取燃料費而已。當地的油漆承包商捐出了100公升油漆。鏟土承辦商提供機器,採礦公司則免費借出起重機。要為300個訪者安排住宿實在頗費周章,但鎮上居民卻給予難得的協助,有些人主動致電提供床位。一位男子來電說,他在週末會外出,後門卻不會關上。他說:「工作進行期間,房子是你們的。」
幾位弟兄按照地址,前往領取一輛屬於當地環的拖車時,發生了一件趣事。在閘門上,他們看見一個牌子寫上「不歡迎宗教訪客」幾個字。弟兄感到有點莫名其妙,但拖車卻在那裡,於是,他們通知女戶主,他們要拿走拖車。拖車內滿是垃圾;弟兄正動手清理的時候,才赫然發覺拖車並非環的那一輛!拖車的主人回家後,妻子便告訴他,耶和華見證人取了他的拖車。弟兄很快便把清理好的拖車交還,並解釋了誤會的起因。結果,雙方展開了良好的交談,而這對以往反對見證人的夫婦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問及我們和我們的工作。如今他們很渴望前來參觀新建成的王國聚會所。
在這個地區傳講好消息需要人堅毅不屈。首先,路途遙遠是一個因素。一位先驅姊妹和丈夫經常駕車從黑德蘭港到馬布爾巴鎮,做回訪和主持聖經研究。來回的路程超過350公里,而且道路崎嶇不平,沙塵滾滾。馬布爾巴鎮是澳大利亞其中一個最熱的地方,由十月至三月期間,氣溫很多時高逾攝氏50度。
前往「頂端」
再北上2500公里便來到第二個舉行環務大會的市鎮——達爾文。區務監督和妻子利用駕車的悠長時間作個人研讀。首先他們閱讀和沉思當日的經文,之後便聆聽錄音帶讀出的每週閱讀經文。他們輪流駕車,也輪流誦讀《守望台》和《儆醒!》雜誌的文章。
路上有個警告路牌,警告人要小心「路面列車」。這種「列車」屬超長型的貨車,可拖動三至四輛拖車,貨車連拖車全長可達55米。因此,要超越這種「列車」須要有充足的路面空間。人們利用「路面列車」來運載牛隻和貨物前往孤立的市鎮。
當地天氣往往十分炎熱,鄉郊地區也非常乾燥。由於地上布滿蟻丘,錯落有序,人們很容易把荒蕪的山地錯看為大墳場。蟻丘的顏色各有不同,視乎螞蟻採用什麼泥土蓋造,而這些蟻丘則可說是無處不在的,高度從1米到2.5米不等。接著,我們的周遊監督橫渡維多利亞河。沿岸有林林總總的自製告示牌,吸引他們的注意;其中一個告示牌寫著:「危險:切勿游泳。河裡有噬人的鱷魚!」有鑑於此,他們明智地往別處沐浴和保持涼快!
最後,他們來到了澳大利亞北部的盡頭,人們多稱之為「頂端」。北部地區的首府是達爾文,耶和華見證人在這兒設立了兩群人數眾多的會眾。達爾文是個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這些特色可以很容易從環務大會中看出來。30歲的查爾斯原本居於印尼飽受戰火蹂躪的東帝汶。他的父母是華人,自小教導他崇拜祖先。此外,查爾斯也沉迷於武術。他要停止習武殊非容易,因為事情與通靈術有關。不過,藉著把耶穌的應許「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緊記在心,他能夠擺脫以往的生活方式。(約翰福音8:32)「今日」,他說,「我在耶和華面前有清白的良心,而我現今是一位服事僕人,我的目標是參加服事訓練學校。」
第二位我們要介紹的是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貝弗莉。「起初我沒有信心向白人作見證,」貝弗莉承認,「因為英語不是我的母語,有些表達方式以及澳大利亞人的口音使我難於完全理解別人在說什麼。不過,我記得聖經說我們要信賴耶和華,要體驗和嘗嘗他的美善,所以我就在1991年1月開始全時的先驅傳道工作。我第一個聖經學生今天已是個先驅。她有兩個女兒接受了真理,其中一個正與丈夫一起從事先驅工作。」
離開達爾文之前,讓我們去一去東面250公里外的卡卡杜國家公園,當地以群鳥百態聞名。那裡我們遇見戴碧,整個地區只有她是個好消息宣揚者。我們問她在這種孤立的情況下,她怎樣保持靈性堅強。她回答說:「首先,要禱告。……此外,我從聖經得著很大安慰,例如以賽亞書41:10:『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在達爾文南面450公里的伊爾克明恩,我們探訪了當地一個原住民小組。多年來,這個社區有不少原住民,在還未有人受浸的時候,他們已經常參加大會,因此他們早已被人視為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的群體了。這兒的原住民以整潔著稱。值得高興的是,現今其中一些原住民採取了堅定立場,擁護真理而受浸,他們是第一批受了浸而居住在鄉郊的原住民。既然這群虛心的人必須擺脫多個世紀以來束縛著族人的傳統和通靈術,因此他們需要表現真正的勇氣,並且要倚靠耶和華的聖靈才行。
離開內地,前赴艾麗斯噴泉
現在是離開「頂端」向南面1600公里外的艾麗斯噴泉進發的時候了。艾麗斯噴泉位於澳大利亞的「赤色中部」,靠近著名的艾爾斯山。大會在當地設有空調、座位舒適的王國聚會所裡舉行,與會者有130人左右,他們都來自當地兩群會眾。照樣,我們看見波利尼西亞人、歐洲人和澳大利亞原住民一起快樂地享受基督徒的交誼。
最後,我們離開艾麗斯噴泉,連同區務監督和他的妻子一起踏上旅途的末段。我們橫越大陸約2000公里,向著東北進發。這時,我們向內地道別,最後我們抵達了昆士蘭青蔥茂密的熱帶雨林。那裡,在昆士蘭北部的海岸——大堡礁的所在地——有很多會眾,見證人與人口的比率很高。
可是,在完成旅程之前,我們還有一個環務大會要參加。我們在凱恩斯登上飛機,凱恩斯是昆士蘭大堡礁的著名熱帶市鎮。我們乘飛機暫別澳大利亞大陸,飛越約克角半島的北端,橫越托雷斯海峽,來到星期四島。那裡有一群細小的會眾,傳道員只有23人。在這次旅程最後的一個大會看見有63人出席,我們感到多麼快樂!
澳大利亞是一個對照鮮明的大陸。從這次旅程,我們得以目睹王國傳道工作怎樣在當地進行。我們希望你們也會欣賞這次旅程。將來也許有一天,你能前來南半球這塊趣味盎然的大陸,探訪我們,親身與弟兄姊妹會面。他們都在獨特的委派上忠貞地執行自己的服事職務。
[第23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黑德蘭港
堪培拉
湯普賴斯
巴布爾巴
紐曼
達爾文
凱瑟琳
艾麗斯噴泉
艾爾斯山
星期四島
凱恩斯
阿德萊德
墨爾本
霍巴特
悉尼
布里斯班
珀斯
[第24頁的圖片]
西澳大利亞首府珀斯
[第25頁的圖片]
街頭見證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