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除孤寂警醒!2004年 | 6月8日
-
-
驅除孤寂
孤寂的感覺是強烈的,要驅除它談何容易。怎樣才可以驅除孤寂呢?有些人能夠排遣這種愁緒,他們有什麼良策呢?
應付寂寞
海倫a喜歡獨自作一些決定,但她知道孤立自己是不好的。她小的時候,很少跟父母溝通。由於無法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海倫索性不踏出房間半步。她說:「我患上了飲食失調症,終日愁眉深鎖,心裡想,『既然父母對我不聞不問,我又何必理他們呢?』所以我想,不如結婚吧,結婚應該是治療空虛寂寞的好方法。但當我想找個人結婚時,我又想,『這豈不毀了別人一生,那怎麼行呢?我得弄清楚自己到底想怎樣!』於是我向耶和華禱告,尋求他的幫助,把內心的苦惱一五一十向他傾訴。
「我從聖經找到一些教我深感安慰的經文,例如以賽亞書41:10說:『你不要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你不要四顧張望,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要使你堅強。我必定幫助你,也必定用正義的右手扶持你。』對我這個有父親跟沒父親一樣的人來說,這節經文非常重要。現在我時常研讀聖經,也向天父禱告。我學會了怎樣應付寂寞。」
親人去世,不但叫人悲痛莫名,孤寂感往往也隨之而至。16歲的路易莎講出她痛苦的感受:「我五歲時爸爸就死了,我轉而寄望奶奶,以為可以得到安慰;但我卻一點兒也不覺得她愛我。就這樣,在我最需要溫暖的童年,也沒得到什麼安慰。後來在八、九歲時,我還自殺過三次。因為我想如果我死了,對家人來說應該會比較好,媽媽要獨力扶養我和三個姐姐,實在太辛苦了!之後我們碰見耶和華見證人並開始學習聖經,有一對年輕夫婦很關心我。他們不時對我說:『你對我們很重要,我們不能沒有你。』那句『我們不能沒有你』真是一劑強心針。有時候,我心中有千言萬語,不知怎樣表達,就拿《守望台》或《警醒!》來閱讀,我為此感謝耶和華,我讀的時候,常感受到他的愛。今天的我已轉變了許多,我開朗得多了,悲也好,喜也好,都能把內心的感覺向媽媽吐露。有時我也想起以往的事,但我不會再自殺了,也不會再把感覺藏在心中,不讓家人知道。我時刻都記得大衛在詩篇所寫的話:『為了我的弟兄和朋友,我要說:「願平安在你當中。」』」(詩篇122:8)
瑪莎是個失婚婦人,22年來一直獨自把孩子帶大。她說:「每次想到婚姻失敗,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寂寞得很難受。」瑪莎怎樣克服這些感覺呢?她說:「我看出處理這類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馬上向耶和華訴說自己的感覺。禱告的時候,我感到自己不再是獨自一人了。耶和華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我也問自己,可以怎樣關心別人。從事全時傳道工作,可以幫助我克服失敗的感覺。我向人傳講上帝的王國,讓他們知道王國會帶來的福分,但我看出聆聽的人總認為情況不會有所改善,他們毫無希望;而我卻有聖經的希望,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要繼續生存和奮鬥下去。」
艾爾芭現在93歲,她惟一的女兒是個海外傳道員,奉派到另一個國家服務。艾爾芭怎樣克服孤寂感呢?她說:「女兒和女婿接獲邀請,到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時,看他們那副喜上眉梢的樣子,我也很替他們高興。後來,當他們接到委派時,我竟開始有些自私的想法。他們就快不在我身邊了,真使我感到沮喪。我覺得自己的處境好像士師記11章記載的耶弗他,要跟自己惟一的女兒話別。我一邊哭,一邊向耶和華禱告,求他寬恕。其實他們無論在哪裡服務,都會跟我保持聯絡,我知道女兒和女婿都很忙,但他們還是常常抽時間寫信給我,讓我知道他們傳道的種種經歷。我總是把他們的信一讀再讀,就好像我們每個星期都會見面談話似的,我為此衷心感激耶和華。不但如此,會眾的長老也很關心我們這些老弱之輩,總是再三確定有人接送我們參加聚會,並且照顧我們的需要。弟兄姊妹就好像我從耶和華那裡收到的禮物。」
你也可以驅除寂寞
無論你年輕或年長,已婚或獨身,是孤兒或是父母俱在;也無論你是否失去過親人,抑或有別的原因讓你感到寂寞,你都能夠驅除這種感覺。喬卡蓓德是個18歲的女孩,她的父親離家遠走高飛,留下一家六口無人照顧。她說:「要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這樣做很重要。要不然,誰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呢?」她建議:「不要老是想著自己的難題,去找別人談談,但不要向年輕的人求救,因為他們的情況可能比你更糟,要向成熟的人求助才對。」之前提到的路易莎說:「你也許萬念俱灰,但衷心地向耶和華禱告能助你脫離困境。」喬治曾經歷喪妻之痛,他以過來人的身份談到自己怎樣度過寂寞的歲月,他說:「最重要就是不要放棄自己;關心別人也會使日子過得更容易些。我們跟別人談話時,要是有體恤之心,就會談得更深入,更清楚認識別人的優點。」(彼得前書3:8)
驅除孤寂的方法有很多,但會不會有那麼一天,人類不會再有孤寂的感覺呢?如果真的這樣,事情會怎樣發生呢?下一篇文章會回答這些問題。
[腳注]
a 不是真名
[第8頁的精選語句]
「你也許萬念俱灰,但衷心地向耶和華禱告能助你脫離困境。」——路易莎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驅除寂寞的方法
◼ 要知道別人也嘗過寂寞的滋味,世事會變,你的處境也會變。
◼ 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
◼ 要滿意目前的處境。
◼ 要留意飲食均衡、經常運動,和有充足的睡眠。
◼ 獨自一人的時候,不妨動動腦筋,找些有趣的事來做,或學習些新技能。
◼ 不要憑自己過去的經歷去判斷別人。
◼ 要珍惜友誼,欣賞朋友的特色。要作一番努力,結交良朋益友。也要向年長、經驗豐富的人求教。
◼ 為別人做點事,讓別人感到需要你,是克服寂寞的靈丹妙藥;例如向人微笑、說句仁慈的話,或跟別人談談一點聖經的有趣資料。
◼ 避免對電影、電視明星想入非非,也不要把網上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當作夢中情人。
◼ 如果你已婚,不要期望愛侶能完全明白你的感受,時時與你分憂。要學會互諒互讓,甘苦與共。
◼ 要改善跟別人交談的能力,也要留心聆聽別人所說的話。嘗試把話題引到別人身上或他們有興趣的事上。表現憐恤之心。
◼ 要承認自己感覺寂寞,向成熟的朋友傾心吐意。不要憋在心裡,愁鎖雙眉。
◼ 不要喝太多酒,或甚至要滴酒不沾。借酒消愁不是好方法,酒醒後問題依然存在。
◼ 不要驕傲自大。別人要是冒犯了你,要樂於寬恕,並跟他們重修舊好。對人不要戒心太重。
-
-
再也不覺得寂寞了警醒!2004年 | 6月8日
-
-
人類最好的朋友莫過於耶和華上帝。使徒保羅談及耶和華說:「他是慈悲的父親,也是賜一切安慰的上帝。我們遭遇各樣患難的時候,上帝都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1:3,4)他的僕人若遭遇苦難,耶和華也會感到憂傷。他滿有體恤之心,「深知我們的本質,記得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14)耶和華上帝既仁愛寬厚,又對人類關懷備至,你不是對他滿懷感激,很想親近他嗎?
耶和華扶持孤寂的人
上帝許多古代的僕人都曾感覺孤單無助。但他們都得到耶和華的扶持和安慰。例如,耶利米年輕時就已蒙召做先知。在40個聖經執筆者中,最常表達自己感受的,也許就是耶利米。當耶和華首次委任他做先知時,他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耶利米書1:6)耶利米需要全心依賴耶和華,才能盡忠職守。無疑,耶和華與他同在,「好像可畏的勇士」,大力支持他。(耶利米書1:18,19;20:11)
在耶利米之前大約三百年,耶洗別王后聽到拜巴力的先知被處死後,發誓要把以利亞置諸死地。於是以利亞被迫逃亡,走了450公里,到達西奈半島的何烈山,進了一個洞穴,就在那裡過夜。耶和華問他:「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他回答說,在以色列全地,惟有他還是敬拜耶和華的,為耶和華大發熱心的先知,只剩下他一人。但耶和華向他保證,他不是孤立無援的,還有耶和華與他同在。而且,以利亞更料想不到,還有7000個以色列人也跟他一樣,沒有向巴力屈膝。耶和華安慰他,使他的信心大受強化。耶和華也打動以利亞,鼓勵他繼續盡忠職守,不要半途而廢。(列王紀上19:4,9-12,15-18)有時我們也會像以利亞一樣,感到孤寂難受,或覺得一無是處。這時也可以求耶和華賜力量給我們。基督徒長老明辨事理,可以安慰忠心的同工,幫助他們看出,他們也為上帝的工作作出不少貢獻。(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除了以上的事例,還有其他的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出,耶和華樂意扶持孤寂悲傷的人,並且給他們愛與關懷。「耶和華要做被欺壓者的高壘,就是苦難時的高壘。」(詩篇9:9;46:1;那鴻書1:7)
耶穌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
耶穌富於感情,因為他效法耶和華,而他總是恰當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他的好榜樣實在令人欽佩。一次,耶穌在拿因城遇到一隊送殯行列。路加報導耶穌當時的反應說:「剛巧有人抬著一個死人出來,死者是個獨生子,……主一看見她,就動了憐憫的心,對她說:『不要哭。』他上前按住擔架,擔抬的人就站住。耶穌說:『年輕人,我吩咐你起來!』死者就坐起來,開口說話,耶穌把他交給他的母親。」(路加福音7:12-15)耶穌充滿憐憫,深刻感到寡婦喪子之痛,就把她的兒子復活過來。試想想,耶穌所做的事讓寡婦多麼喜出望外!她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了。
我們可以確信,耶穌「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公義的人要是感到孤寂,耶穌一定會深深同情他們的苦況。沒錯,耶穌「叫我們蒙慈悲,獲得分外恩典,作為合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我們若效法耶穌,就會對悲傷、孤寂的人懷有憐恤之心。我們樂意助人,就不會那麼容易感到寂寞。可是,寂寞的感覺要是揮之不去,我們還可以向另一個途徑求助。
耶和華的話語助人克服寂寞
許多人留意到,「藉著聖經所帶來的安慰,可以懷有希望」。上帝的話語提供不少實用的建議,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寂寞。(羅馬書15:4;詩篇32:8)例如,上帝的話語勸勉我們「不要自視過高」。(羅馬書12:3)我們可能要在思想上作出調整,才能把這個忠告實踐出來。我們養成謙卑的美德,對自己的能力有實際的看法,就能夠在期望方面保持平衡合理。上帝的話語也勉勵我們要對別人表現親切的關懷。(腓立比書2:4)友誼之道是在於雙方互助互愛。你樂於關心人,別人也會樂意關心你。與別人同享交誼,會使我們活得更滿足、更有意義。
聖經也提醒基督徒「不要放棄聚會」。(希伯來書10:24,25)所以我們要從事有益的活動,例如經常參加耶和華見證人舉行的聚會。毫無疑問,基督徒聚會不但造益我們的身心,還能促進屬靈健康。跟別人談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也是賞心樂事,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有益的活動,而且使我們的思想集中在有益的事上。我們的信心得到強化,希望也能夠保持鮮明。(以弗所書6:14-17)
要藉著禱告親近耶和華。大衛勸勉我們說:「你要把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扶持你;他永不讓義人動搖。」(詩篇55:22)研讀上帝的話語,會使你歡欣快樂。(詩篇1:1-3)當孤寂的感覺湧上心頭時,就要沉思上帝的話語,想想耶和華怎樣關懷愛護人類。詩篇的執筆者說:「我極其憂鬱,好像伏於塵土;求你照你的話語保全我的生命。」(詩篇1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