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部分:追求政治上的烏托邦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
馬克思和莫爾的烏托邦
可是,《思想史辭典》指出:「在影響力方面,這些社會主義倡導者中沒有一個及得上卡爾·馬克思。馬克思的寫作是社會主義思想和行動的試金石。」a馬克思認為,藉著階級鬥爭,歷史逐步前進;一旦理想的政治制度給建立起來,歷史在這種意義上就終止了。理想的制度會完全解決以往各種社會的難題。人人都享有和平、自由和繁榮,政府和軍隊也不需再有了。
-
-
第7部分:追求政治上的烏托邦警醒!1991年 | 7月8日
-
-
馬克思的理論也反映出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見解。據《思想史辭典》說,「黑格爾重申激進的基督教神學。在他的哲學思想影響下,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也帶有預示世界未來的半宗教色彩。」作家格奧爾格·薩拜因解釋,由於具有「激進基督教神學」的背景,馬克思「在道德上形成了一項極強大的吸引力,並由半宗教性的信念加以支持。這相當於一項促請人邁向文明和正義的呼籲」。當時社會主義成了未來的潮流。有些人也許以為,社會主義其實是基督教以另一個新名字邁向勝利!
從資本主義走向烏托邦
馬克思在生時只見到他的巨著《資本論》的第一卷出版。第二、三卷則由他最親密的合作者德國社會主義學家弗里希·恩格斯分別在1885年和1894年輯成出版。《資本論》闡釋資本主義的歷史淵源。資本主義乃是西方式的代議民主制的經濟體系。馬克思解釋,由於貿易不受約束,競爭缺乏政府的監管,資本主義將生產和分配的資料集中在私人和公司手中。據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制度產生了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兩者彼此對壘,後者更受到前者的壓迫。馬克思用正統經濟學家的著作去支持自己的見解,聲稱資本主義其實並不民主,社會主義才是最民主的制度,因為社會主義提倡平等自由而造益大眾。
一旦無產階級發起革命,擺脫資產階級的壓迫,成立馬克思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請參閱第21頁的附框。),烏托邦便實現了。可是,隨著時間過去,馬克思的見解稍趨緩和。他開始接納兩種不同的革命觀念:一種是暴力革命,另一種則是較為持久的漸進革命。這引起了一個令人深感興趣的問題。
-